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孤山之趾,汪然溢流,甚白而甘。即其地凿岩架石为室。二仲谓予:“师闻
公来,出泉以相劳苦,公可无言乎?”乃取勤旧语,推本其意,名之曰:“六
一泉”。且铭之曰:
泉之出也,去公数千里,后公之没十有八年。而名之曰:“六一”,不
几于诞乎?曰君子之泽,岂独五世而已。盖得其人,则可至于百传。尝试与
子登孤山而望吴越,歌《山中之乐》而饮此水,则公之遗风余烈,亦或见于
斯泉也。
… 页面 40…
三槐堂铭
天可必乎?贤者不必贵,仁者不必寿。天不可必乎?仁者必有后。二者
将安取衷哉!吾闻之申包胥曰:“人众者胜天,天定亦能胜人。”世之论天
者,皆不待其定而求之,故以天为茫茫。善者以怠,恶者以肆,盗跖之寿,
孔颜之厄,此皆天之未定者也。松柏生于山林,其始也困于蓬蒿,厄于牛羊,
而其终也,贯四时阅千岁而不改者,其天定也。善恶之报,至于子孙,而其
定也久矣。吾以所见所闻所传闻考之,而其可必也审矣。
国之将兴,必有世德之臣,厚施而不食其报,然后其子孙能与守文太乎
之主共天下之福。故兵部侍郎晋国王公显于汉、周之际,历事太祖、太宗,
文武忠孝,天下望以为相,而公卒以直道不容于时。盖尝手植三槐于庭,曰:
“吾子孙必有三公者。”已而其子魏国文正公相真宗皇帝于景德、祥符之间。
朝廷清明,天下无事之时,享其福禄荣名者十有八年。
今夫寓物于人,明日而取之,有得有否。而晋公修德于身,责报于天,
取必于十年之后,如持左券,交手相付。吾是以知天之果可必也。吾不及见
魏公,而见其子懿敏公,以直谏事仁宗皇帝,出入侍从将帅三十余年,位不
满其德。天将复兴王氏也欤?何其子孙之多贤也。
世有以晋公比李栖筠者,其雄才直气,真不相上下,而栖筠之子吉甫,
其孙德裕,功名富贵,略与王氏等;而忠信仁厚,不及魏公父子。由此观之,
王氏之福盖未艾也。懿敏公子之巩与吾游好德而文,以世其家。吾是以录之。
铭曰:
呜呼休哉。魏公之业,与槐俱萌。封植之勤,必世乃成。既相真宗,四
方砥平。归视其家,槐阴满庭。吾侪小人,朝不及夕。相时射利,遑恤厥德。
庶几侥幸,不种而获。不有君子,其何能国。王城之东,晋公所庐。郁郁三
槐,惟德之符。呜呼休哉!
… 页面 41…
乞常州居住表
臣轼言。臣闻圣人之行法也,如雷霆之震草木,威怒虽甚,而归于欲其
生;人主之罪人也,如父母之谴子孙,鞭挞虽严,而不忍致之死。臣漂流弃
物,枯槁余生。泣血书词,呼天请命。愿回日月之照,一明葵藿之心。此言
朝闻,父死无憾。臣轼诚惶诚恐,顿首顿首。臣昔者尝对便殿,亲闻德音。
似蒙圣知,不在人后。而狂狷妄发,上负恩私。既有司皆以为可诛,虽明主
不得而独赦。一从吏议,坐废五年。积忧薰心,惊齿发之先变;抱恨刻骨,
伤皮肉之仅存。近者蒙恩量移汝州,伏读训词,有“人材实难,弗忍终弃”
之语。岂独知免于缧绁,亦将有望于桑榆。但未死亡,终见天日。岂敢复以
迟暮为叹,更生侥觊之心。但以禄廪久空,衣食不继。累重道远,不免舟行。
自离黄州,风涛惊恐,举家重病,一子丧亡。今虽已至泗州,而资用罄竭,
去汝尚远,难于陆行。无屋可居,无田可食,二十余口,不知所归。饥寒之
忧,近在朝夕。与其强颜忍耻,干求于众人;不若归命投诚,控告于君父。
臣有薄田在常州宜兴县,粗给驆粥,欲望圣慈,许于常州居住。又恐罪戾至
重,未可听从便安,辄叙微劳,庶蒙恩贷。臣先任徐州日,以河水侵城,几
至沦陷。臣日夜守捍,偶获安全,曾蒙朝廷降敕奖谕。又尝选用沂州百姓程
棐,令购捕凶党,致获谋反妖贼李铎、郭进等一十七人,亦蒙圣恩保明放罪。
皆臣子之常分,无涓埃之可言。冒昧自陈,出于穷迫。庶几因缘侥幸,功过
相除。稍出羁囚,得从所便。重念臣受性刚褊,赋命奇穷。既获罪于天,又
无助于下。怨仇交积,罪恶横生。群言或起于爱憎,孤忠遂陷于疑似。中虽
无愧,不敢自明。向非人主独赐保全,则臣之微生岂有今日。伏惟皇帝陛下,
圣神天纵,文武生知。得天下之英才,已全三乐;跻斯民于仁寿,不弃一夫。
勃然中兴,可谓尽善。而臣抱百年之永叹,悼一饱之无时。贫病交攻,死生
莫保。虽凫雁飞集,何足计于江湖;而犬马盖帷,犹有求于君父。敢祈仁圣,
少赐矜怜。臣见一面前去,至南京以来,听候朝旨。干冒天威,臣无任。
… 页面 42…
上神宗皇帝书 (节选)
人莫不有所恃,人臣恃陛下之命,故能役使小民;恃陛下之法,故能胜
伏强暴。至于人主所恃者谁欤? 《书》曰:“予临兆民,凛乎若朽索之驭六
马。”言天下莫危于人主也。聚则为君臣,散则为仇雠;聚散之间,不容毫
厘。故天下归往谓之王,人各有心谓之独夫。由此观之,人主之所恃者,人
心而已。人心之于人主也,如木之有根,如灯之有膏,如鱼之有水,如农夫
之有田,如商贾之有财。木无根则槁,灯无膏则灭,鱼无水则死,农夫无田
则饥,商贾无财则贫,人主失人心则亡。此必然之理,不可逭之灾也。其为
可畏,从古以然。苟非乐祸好亡,狂易丧志,则孰敢肆其胸臆,轻犯人心?
昔子产焚《载书》以弭众言,赂伯石以安巨室,以为众怒难犯,专欲难成。
而孔子亦曰:“信,而后劳其民;未信,则以为厉己也。”唯商鞅变法,不
顾人言,虽能骤至富强,亦以召怨天下,使其民知利而不知义,见刑而不见
德。虽得天下,旋踵而亡。至于其身,亦卒不免:负罪出走,而诸侯不纳;
车裂以徇,而秦人莫哀。君臣之间,岂愿如此?宋襄公虽行仁义,失众而亡;
田常虽不义,得众而强。是以君子未论行事之是非,先观众心之向背。谢安
之用诸桓未必是,而众之所乐,则国以乂安;庚亮之召苏峻未必非,而势有
不可,则反为危辱。自古及今,未有和易同众而不安,刚果自用而不危者也。
… 页面 43…
上富丞相书
轼闻之。进说于人者,必其人之有间而可人,则其说易行。战国之人贪,
天下之士,因其贪而说之。危国之人惧,天下之士,因其惧而说之。是故其
说易行。古之人一说而合,至有立谈之间而取公相者,未尝不始于战国、危
国。何则?有间而可入也。
居今之世,而欲进说于明分之前,不得其间而求入焉,则亦可谓天下之
至愚无知者矣。地方万里,而制于一姓,极天下之尊,而尽天下之富,不可
以有加矣。而明公为之宰。四夷不作,兵革不试,是明公无贪于得,而无惧
于失也。方西戎之炽也,狄人乘间以跨吾北,中国之大不畏,而畏明公之一
词。是明公之勇,冠于天下也。明公居于山东,而倾河朔之流人,父挈其子、
夫挈其妻而自归于明公者百余万。明公人人而食之,旦旦而抚之。此百万人
者,出于沟壑之中,而免于乌鸢豺狼之患。生得以养其父母,而祭其祖考,
死得以使其子孙葬埋祭祀,不失其故常。是明公之仁,及于百世也。勇冠于
天下,而仁及于百世,士之生于世,如此亦足矣。今也处于至足之势,则是
明公无复有所羡慕于天下之功名也。五帝三代之事,百家之书,莫不尽读。
礼乐刑政之大小,兵农财赋之盛哀,四海之内,地里之远近,山川之险易,
物土之所宜,莫不尽知。当世之贤人君子,与夫奸伪险诈之徒,莫不尽究。
至于曲学小数,茫昧 恍而不可知者,皆猎其华而咀其英,泛其流而涉其源。
虽自谓当世之辩,不能傲之以其所不知。则是明公无复有所畏惮于天下之博
学也。
名为天下之贤人,而贵为天子之宰,无贪于得,而无惧于失,无羡于功
名,而无畏于博学,是其果无间而可入也?天下之士,果不可以进说也?轼
也闻之楚左史倚相曰:“昔卫武公年九十有五,犹日箴儆于国曰:‘自卿以
下,至于官师,苟在朝者,无谓我老耄而舍我,朝夕以交戒我。’犹以为未
也,而作诗以自戒。其诗曰: ‘抑抑威仪,惟德之隅。’”夫卫武公惟居于
至足,而日以为不足,故其设也,谥之曰睿圣武公。嗟夫明公,岂以其至足
而无间以拒天下之士,则士之进说者亦何必其间之人哉?不然,轼将诵其所
闻,而明公试观之。
夫天下之小人,所为奔走辐凑于大人之门而为之用者,何 也?大人得其
全,小人得其偏。大人得其全,故能兼受而独制。小人得其偏,是以聚而求
合于大人之门。古之圣人,惟其聚天下之偏而各收其用,以为非偏则莫肯聚
也,是故不以其全而责其偏。夫惟全者之不可以多有也,故天下之偏者,惟
全之求。今以其全而责其偏,夫彼若能全,将亦为我而已矣,又何求焉。昔
者夫子廉洁而不为异众之行,勇敢而不为过物之操,孝而不徇其亲,忠而不
犯其君。凡此者,是夫子之全也。原宪廉而至于贫,公良孺勇而至于斗,曾
子孝而徇其亲,子路忠而犯其君。凡此者,是数子之偏也。夫子居其全,而
收天下之偏,是以若此巍巍也。若夫明公,其亦可谓天下之全矣。廉而天下
不以为介,直而天下不以为汗,刚健而不为强,敦厚而不为弱。此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