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飞读中文网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医门法律-第49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苓,加麦门冬、人参、肉桂、阿胶、陈皮、甘草各三两,糯米粉并黄蜡一两成粥,更入蜜再熬和匀,丸如樱桃大。每服
  一丸,同生姜细嚼下。治肺经内外合邪,咳嗽语声不出,咽喉妨碍,状如梅核,噎塞不通,膈气噎食皆可服。又方单用
  天门冬十两、生地三斤,取汁为膏,麦冬八两,和膏为丸,如桐子大。每服五十丸,逍遥散下,逍遥散须去甘草加人参,
  治妇人喘嗽,手足烦热,骨蒸寝汗,口干引饮,面目浮肿。
  牛髓汤 治咳嗽,大能润肺。 牛髓(一斤取 骨中者) 白蜜(半斤) 杏仁(四两去皮尖研如泥) 干山
  药(四两炒) 胡桃仁(去皮四两另研) 上将髓蜜二味,沙锅内熬沸,以绢滤去渣,盛瓷瓶内,将杏仁等三味入瓶内,
  以纸密封瓶口,重汤煮一日夜,取出冷定,每早晨白汤化一二匙服。
  蜜酥煎 白沙蜜(一升) 牛酥(一升) 杏仁(三升去皮尖研如泥) 上将杏仁于瓷盆中,用水研取汁五升,
  净铜锅内勿令油腻垢,先倾三升汁于锅内,刻木记其浅深,减记。又倾汁二升,以缓火煎减所记处,即入蜜酥二味,煎
  至记处,药成置净瓷器中。每日三次,以温酒调一匙,或以米饮白汤,皆可调服。七日唾色变白,二七唾稀,三七嗽
  止。此方非独治嗽;兼补虚损,去风燥,悦肌肤,妇人服之尤佳。
  温肺汤 陈皮 半夏 肉桂 干姜 白芍药 杏仁(各一钱)五味子 细辛 甘草(各四钱) 水盏半,煎
  八分,食后服,仁斋方有阿胶无芍药。
  加味理中汤 治脾肺俱虚,咳嗽不已。 人参 白术 茯苓甘草(炙) 陈皮 半夏 干姜 五味子 细辛
  上咀,每服三钱,姜三片,枣一枚,煎七分,食远服。
  加味三才汤 天门冬 生地黄 人参(各等分) 水煎服。
  六味地黄汤 地黄(二钱) 牡丹皮 白茯苓 山药(各一钱) 山茱萸(一钱五分) 泽泻(七分) 水煎,
  食前服。
  宁肺汤 人参 当归 白术 熟地 川芎 白芍 五味子 麦门冬桑皮 白茯苓 甘草(炙各七分) 阿胶
  (炒一钱) 上水二盏,姜三片,紫苏五叶,煎八分,食远服。
  五味黄 散 麦门冬 熟地黄(各一钱) 桔梗 黄 (各钱半) 五味子 人参 芍药 甘草(各五分) 上
  作一服,水二盏,煎八分,食后温服。
  麦门冬饮 川芎 当归 白芍 生地 黄柏 知母 麦门冬(各一钱) 五味子(十五粒) 桑皮(八分) 水
  二盏,姜一片,枣一枚,煎八分,食后服。
  人参芎归汤 当归 川芎 白芍药(各二分) 人参 半夏 陈皮 赤茯苓 阿胶(炒成珠) 细辛 北五味
  甘草(炙各一分) 上 咀,每服五钱,姜三片,枣一枚,煎服。
  四物桔梗汤 当归 川芎 芍药 熟地 桔梗 黄柏(炒各一钱) 上水二盏,煎八分,加竹沥半盏,姜汁一
  匙,和匀服。
  琼玉膏 人参(十二两) 白茯苓(十五两) 琥珀 沉香(各半两) 大生地(十斤洗净,于银石器内杵细
  取自然汁盛,忌铁器。) 白蜜(五斤熬去沫) 上本方原无沉香、琥珀,乃 仙加入,自云奇效异常,今录其方。先以
  地黄汁,同蜜熬沸搅匀,用绢滤过,将人参等为细末,和蜜汁入瓷瓶、或银瓶内,用绵纸十数层,加箬封固瓶口,入砂
  锅内,或铜锅内,以长流水煮没瓶颈,用桑柴火煮三昼夜取出,换过油单蜡纸扎口,悬浸井中半日,以出火气,提起仍
  煮半日以出气,然后收藏。每日清晨及午后,取一二匙,用温酒一两调服,白汤调亦可,忌鸡犬见。
  八味丸(方见中寒门)
  白虎汤(方见三气门)
  四物芩连汤(即四物汤加黄芩、黄连,方见前。)
  人参养肺汤 人参 阿胶 贝母 杏仁(去皮尖) 桔梗 茯苓桑皮 枳实(炒) 甘草(各五分) 柴胡
  (一钱) 五味子(十二粒) 上水二盏,姜三片,枣一枚,煎八分,食后服。
  钟乳补肺汤 钟乳粉(另研如米) 桑皮(各三两) 肉桂白石英(另研如米) 五味子 款冬花 紫菀茸
  麦门冬 人参(各二两) 上为粗末,次以钟乳、石英同和匀。每服四钱,水盏半,姜五片,枣一枚,粳米
  一小撮,煎七分,去渣,食后服。
  诃子散 治久嗽语声不出。 诃子肉(炒) 通草(各钱半) 杏仁(去皮尖炒一钱) 水二盏,姜三片,枣
  一枚,
  煎八分,食后服。
  真武汤(方见中寒门)
  卷五
  关格门
  属性:(论二首 律四条)
  卷五关格门
  关格论
  属性:喻昌曰∶关格之证,自《灵》、《素》以及《难经》,仲景脉法,皆深言之,然无其方也。后世以无成方根据傍,其中玄
  言奥义,总不参研,空存其名久矣。间有以无师之智,临证处方,传之于书。眼中金屑,不适于用,可奈之何!谨以《尚
  论》之怀,畅言其理。《素问》谓人迎一盛,病在少阳;二盛病在太阳;三盛病在阳明;四盛以上为格阳。寸口一盛,病
  在厥阴;二盛病在少阴;三盛病在太阴;四盛以上为关阴。人迎与寸口,俱盛四倍以上为关格。关格之脉,羸不能极于
  天地之精气,则死矣。此以三阳之府,三阴之藏,分诊于结喉两旁人迎之位,两手寸口大渊之位。盖随人迎寸口经脉之
  行度,而施其刺法也。《灵枢》言刺之从所分,人迎之盛泻其阳,补其所合之阴,二泻一补;从所分寸口之盛泻其阴,补
  其所合之阳,二泻一补,皆以上气和乃止。而于用药,则从两手寸关尺三部之脉,辨其脏腑之阴阳。故《灵枢》复言邪
  在府,则阳脉不和;阳脉不和,则气留之;气留之则阳气盛矣。阳气太盛,则阴脉不和;阴脉不和,则血留之;血留
  之则阴气盛矣。阴气太盛,则阳气不能荣也,故曰关。阳气太盛,则阴气不能荣也,故曰格。阴阳俱盛,不能相荣矣,
  故曰关格。关格者,不能尽期而死也。此则用药之权衡,随其脉之尺阴寸阳,偏盛俱盛而定治耳。越人宗之,发为阴乘
  阳乘之脉,因推其乘之之极,上鱼为溢,入尺为复,形容阴阳偏而不返之象,精矣。至仲景复开三大法门,谓寸口脉浮
  而大,浮为虚,大为实,在尺为关,在寸为格,关则不得小便,格则吐逆。从两手寸口,关阴格阳过盛中,察其或浮或
  大,定其阳虚阳实,阴虚阴实,以施治疗。盖于《灵枢》阳太盛则阴不能荣,阴太盛则阳不能荣,以及越人阴乘阳乘之
  法,加以浮大之辨,而虚实始得燎然。不尔,关则定为阴实,格则定为阳实矣,抑何从得其微细耶?此一法也。谓心脉
  洪大而长,是心之本脉也,上微头小者,则汗出;下微本大者,则关格不通,不得尿;头无汗者可治,有汗者死。此则
  深明关格之源,由于五志厥阳之火,遏郁于心胞之内,其心脉上微见头小,亦阳虚之验,下微见本大,亦阳实之验。头
  无汗者可治,有汗则心之液外亡,自焚而死矣。在二阳之病发心脾,且不得隐曲,男子少精,女子不月,传为风消,索
  泽而不治。况关格之病,精气竭绝,形体毁沮,离绝菀结,忧愁恐怒,五脏空虚,气血离守,厥阳之火独行,上合心神,
  同处于方寸之内。存亡之机,间不容发,可不一辨察之乎?此二法也。谓趺阳脉伏而涩,伏则吐呕,水谷不化,涩则食
  不得入,名曰关格。诊趺阳足脉,或伏或涩,辨胃气所存几何,伏则水谷入而不化,胃气之所存可知矣;涩
  则并其食亦不得入,胃气之所存更可知矣。荣卫之行迟,水谷之入少,中枢不运,下关上格,岂待言哉?此三法也。仲
  景金针暗度,有此三法,大概在顾虑其虚矣。因是上下古今,搜采群言,而诸大老名贤,无一论及此证者。惟云岐子述
  其阴阳反背之状,传其所试九方,譬如航海万里,得一声气相通之侣,欣慰无似,遑计其短乎?然不欲后人相安其说,
  又不忍缄口无言也。其谓阴阳易位,病名关格。胸膈上阳气常在,则热为主病;身半已下阴气常在,则寒为主
  病。胸中有寒,以热药治之;丹田有热,以寒药治之。若胸中寒热兼有,以主客之法治之,治主当缓,治客当急。此从
  伤寒论胸中有寒,丹田有热立说,实非关格本证。所引《内经》运气治主客之法,亦属无据。至于《灵》、《素》、《难经》、
  《金匮》之文,绝不体会,所定诸方,浑入后人恶劣窠臼,观之殊不慊耳。方中小疵,杂用二陈、五苓、枳壳、浓朴、
  槟榔、木香是也。方中大疵,杂用片脑、麝香、附子、皂角、牵牛、大黄、朴硝是也。夫阴阳不交,各造其偏,而谓阴
  反在上,阳反在下可乎?九死一生之证,而以霸术劫夺其阴阳可乎?仲景之以趺阳为诊者,正欲人调其荣卫,不偏阴偏
  阳,一味冲和无忤,听胃气之自为敷布,由一九而二八三七四六,乃始得协于平也。岂一蹴所能几耶?故不问其关于何
  而开,格于何而通,一惟求之于中,握枢而运,以渐透于上下,俟其趺阳脉不伏不涩,荣气前通,乃加意于荣;卫气前
  通,乃加意于卫;因其势而利导之,庶不与药 格耳。若荣气才通,即求之卫;卫气才通,即求之荣;且为生事喜功,
  况躁不能需,亟思一逞乎?夫死里求生之治,须得死里求生之人。嗒然若丧,先熄其五志交煽之火,治吐逆之格,由中
  而渐透于上;治不泄之关,由中而渐透于下;治格而且关,由中而渐透于上下。所谓三年之艾,不蓄则不免死亡,蓄之
  则免于死亡矣。人亦何为而不蓄之耶?或者病余不立一方,此终身不灵之人也,宁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