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飞读中文网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医门法律-第30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心痹,用犀角散 原治心痹,神恍惚恐畏,闷乱不得睡,志气不宁,语言错乱。 犀角 羚羊角 人参 沙参
  防风 天麻 天竺黄 茯神 升麻 独活 远志 麦门冬 甘草(各一钱) 龙齿 丹参(各五分) 牛黄 麝香 龙
  脑(各一分) 上为末,和诸药重研,令极细。每服钱半,不拘时,麦门冬汤调下。 按∶此散,每服中脑麝才得一
  厘五毫,且有人参、甘草和胃固气,庶几可用。然二物不过借以通心开窍耳,原不必多,更减三之一为长也。
  肝痹,用人参散 原治肝痹气逆,胸膈引痛,睡卧多惊,筋脉挛急,此药镇邪。 人参 黄 杜仲(酒炒)
  酸枣仁(微炒) 茯神 五味子 细辛 熟地黄 川芎 秦艽 羌活(各一两) 丹砂(五钱另研) 上为极细末,入
  丹砂再研匀。每服一钱,不拘时调下,日二服。按。厥阴肝脏,所生者血也;所藏者魂也。血痹不行,其魂自乱。今不
  通其血,而但治其惊,此不得之数也。方中用参 益气以开血,当矣。其诸养血宁神镇惊之药,多泛而不切。昌尝制一
  方,以人参为君,黄 、肉桂、当归、川芎为臣,以代赭石之颛通肝血者,佐参 之不逮,少加羌活为使。盖气者,血
  之天也,气壮则血行,然必以肉桂、当归大温其血,预解其凝泣之势,乃以代赭之重坠,直入厥阴血分者,开通其瘀壅,
  而用羌活引入风痹之所。缘厥阴主风,风去则寒湿自不存耳,录出以质高明。
  脾痹、用温中法曲丸 原治脾痹,发咳呕涎。法曲(炒)麦芽(炒) 白茯苓 陈皮(去白) 浓朴(制)
  枳实(麸炒各一两) 人参 附子(制) 干姜(炮) 当归(酒洗焙) 甘草(炙) 细辛 桔梗(各五钱) 吴茱
  萸(汤泡三钱) 上为细末,炼蜜丸,梧桐子大。每服七八十丸,食前热水送下。 按∶脾为太阴之脏,其痹必寒湿多
  而风少。此方温中理气,壮阳驱阴,种种有法。但既曰发咳呕涎,半夏似不可少。
  肺痹,用紫苏汤 原治肺痹,心膈窒塞,上气不下。 紫苏子(炒) 半夏(制) 陈皮(去白各一钱) 桂
  心人参 白术(各五分) 甘草(二分) 上水盏半,姜五片,枣二枚,煎七分,不拘时温服。 按∶肺为相搏
  之官,治节行焉。管领周身之气,无微不入,是肺痹即为气痹,明矣。苏子虽能降气,其力甚轻,且桂心、半夏之燥,
  人参、白术之泥,俱非肺痹所宜。其陈皮虽能下气,然必广东化州所产,口中嚼试,其辣气直入丹田者为贵。今肆中药
  无道地,下气亦非陈皮所胜矣。夫心火之明克肺金者,人之所知;而脾土之暗伤肺金者,多不及察。盖饮食入胃,必由
  脾而转输于肺。倘脾受寒湿,必暗随食气输之于肺,此浊气干犯清气之一端也。肝之浊气,以多怒而逆干于肺;肾
  之浊气,以多欲而逆干于肺。三阴之邪,以渐填塞肺窍,其治节不行而痹成矣。开肺痹之法,昌颇有寸长,见《寓意》
  等集中,兹不赘。
  肾痹,用牛膝酒 原治肾痹虚冷,复感寒湿为痹。 牛膝秦艽 川芎 白茯苓 防己 官桂 独活(各二两)
  五加皮(四两) 丹参 薏苡仁 火麻仁(炒) 麦冬 石斛 杜仲(炒各一两) 附子(制) 地骨皮 干姜(炮各
  五钱) 上 咀,生绢袋盛之,好酒一斗浸。春秋五日;夏三日;冬十日。每服半盏,空心食前服,日二次。 按∶肾
  为北方寒水之脏,而先天之真火藏于其中。故谓生气之原,又谓守邪之神。今风寒湿之邪,入而痹之,生渐远矣,此方
  防己、麦冬、丹参、地皮,迂缓不切。
  卷三中风门
  附风门杂方
  属性:和荣汤(论见前) 白术 川芎(各一钱半) 南星半夏 芍药 茯苓 天麻(各一钱) 当归 生地黄 熟
  地黄 牛膝 酸枣仁 黄芩 橘红(各八分) 羌活 防风 官桂(各六分) 红花 甘草(炙各四分) 黄柏(三分)
  水煎,入竹沥、姜汁,晨服。
  急风散 治新久诸疮,破伤中风,项强背直,口噤不语,手足抽搐,眼目上视,喉中拽锯,及拔箭头。 丹砂
  (一两) 草乌(二两半生半熟烧存性末醋淬晒干) 川乌(生二钱五分与生草乌同研末) 麝香(一钱另研)上为细
  末和匀,每服五分,以酒下。血止痛定如神,出箭头先进一服,次以药敷箭头上。
  独圣散 治破伤风久未愈,手背强直,牙关紧急立效。 蝉蜕(去头足五钱) 上为末,好酒一盏,煎滚,服
  之立苏。
  祛风丸(易老方) 黄 枳壳 防风 芍药 枸杞 甘草 地骨皮 生地黄 熟地黄 各等分,蜜丸。
  四神丹(东坡方) 羌活 玄参 当归 生地黄 各等分。 或煎,或丸服。
  犀角汤(千金方) 治热毒流于四肢,历节疼痛。 犀角(三两) 羚羊角(一两) 前胡(四两) 黄芩(四
  两) 栀子仁(四两) 射干(四两) 大黄(四两) 升麻(四两) 新豆豉(一两) 上方 咀,每服五钱,水二
  盏,煎服。 按∶此方壮火内热炽盛者宜之。肠胃弱者,当减去大黄勿用。
  牛蒡子散(本事方) 牛蒡子(三两炒) 新豆豉(三两)羌活(三两) 生地黄(一两半) 黄 (一两
  半) 上为细末,汤调二钱,空心食前日三服。 按∶此方不但不用乌、附,并不用麻、桂。凡治血虚内热炽盛,而欲
  外解其势,宜仿此而推之也。
  卷四
  热湿暑三气门
  属性:(法二十五条 论三篇 律十一条)
  六气,春主厥阴风木,秋主阳明燥金,冬主太阳寒水,各行其政。惟春分以后,秋分以前,少阳相火,少阴君火,
  太阴湿土,三气合行其事。是故天本热也,而益以日之暑;日本烈也,而载以地之湿;三气交动,时分时合。其分也,
  以风动于中,胜湿解蒸,不觉其苦。其合也,天之热气下,地之湿气上,人在气交之中,受其炎蒸,无隙可避,多有体
  倦神昏,肌肤 起,胸膺痤出,头面疖生者矣。甚则消渴痈疽,吐泻疟痢,又无所不病矣。其不能澹泊滋味,屏逐声色
  者,且以湿热预伤金水二脏,为秋冬发病之根。故病之繁而且苛者,莫如夏月为最。夫天气无形之热,与地气有形之湿
  交合,而大生广生之机益彰,然杀机每伏于生机之内。所称移星易宿,龙蛇起陆者,即于夏月见之,人身亦然。《内经》
  运气主病,凡属少阴君火,即与太阴湿土一类同推,不分彼此。而太阴司天,湿淫所胜,平以苦热,佐以酸辛,以苦燥
  之,以淡泄之,治湿之法则然矣。下文即出治热之法云∶湿上甚而热,治以苦温,佐以甘辛,以汗为故而止,可见湿淫
  而至于上甚,即为热淫,其人之汗,必为湿热所郁,而不能外泄,故不更治其湿,但令汗出如其故常,斯热从汗散。其
  上甚之湿,即随之俱散耳。观于《内经》湿热二气合推,即以得汗互解,妙义彰彰矣。
  仲景以痉病、湿病、喝病,
  共为太阳经外感之候者,合而名篇。盖痉为热病之最恶者,而要皆为湿热之所酿,正从三气交动中,会其微旨也。然三
  气杂病,非伤寒之比者,曷可枚举。但有一端为时令所乘,即当推三气主病。何有何无,孰浅孰深,以求确然之治。如
  当风冒湿,饮醇啖爆,精津素亏,热毒内蕴,湿邪久着之体,发为疮疡、疟、痢、黄瘅、肿满、消渴、痿厥之病,既有
  湿热多寡之不同,又有气血虚实之各异,向非深入轩岐仲景堂奥,而取途于诸家之狭隘,所称活人手眼,果安在哉?故
  会三气交病之义,以审脉辨证用方,其于湿热之孰多孰少,治疗之从上从下,补救之先阴先阳,纤悉毕贯矣。不遵圣法,
  而欲免过差,其可得乎?
  《金匮》论痉病,于风木主事之时,蚤已申不可汗下之戒云∶夫风病下之则痉,复发汗必拘急。见风与热合而生病,
  风则内应肝而主筋,热则内应心而主脉,妄下损阴,则筋失养而成痉。妄汗损阳,则脉失养而拘急矣。至湿 所酿之痉,
  其不可汗下之意,则为少变,维时阳气在外,既屡以发汗为戒,及遇无汗之刚痉,又不得不用葛根汤,取其微汗。至于
  下法,全不示戒,且云可与大承气汤,其意甚微。见身内之阴,为外热所耗,容有不得不下之证,但十中不得一二,终
  非可训之定法。略举其端,听用者之裁酌耳。热亦见风寒之邪中人,不可妄用苦寒,湿热之邪中人,不可妄用辛温矣。
  论《金匮》治痉用栝蒌根桂枝汤方 本文云∶太阳病,其证备,身体强。KT KT 然,脉反沉迟,此为痉,
  栝蒌根桂枝汤主之。伤寒方中,治项背KT KT ,用桂枝加葛根汤矣。此因时令不同,故方亦少变,彼之汗出恶风,
  其邪在表。而此之太阳证,罔不具备,其邪之亦在于表可知也,但以脉之沉迟,知其在表之邪,为内湿所持而不解。即
  系湿热二邪交合,不当从风寒之表法起见,故不用葛根之发汗解肌,改用栝蒌根味苦入阴,擅生津彻热之长者为君,合
  之桂枝汤,和荣卫,养筋脉,而治其痉,乃变表法为和法也。
  论《金匮》治痉用葛根汤方 本文云∶太阳病,无汗。而小便反少,气上冲胸,口噤不得语,欲作刚痉,葛根
  汤主之。《伤寒论》太阳篇中,项背KT KT ,无汗恶风者,用葛根汤。此证亦用之者,以其邪在太阳阳明两经之界,
  两经之热,并于胸中,必延伤肺金清肃之气,故水道不行,而小便少,津液不布而无汗也。阳明之筋脉,内结胃口。
  外行胸中,过人迎环口。热并阳明,斯筋脉牵引,口噤不得语也。然刚痉无汗,必从汗解,况湿邪内郁,必以汗出如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