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见过思改贤思齐,勤学实践日三省。
言行以礼存忠恕,为政以德邪无兴。
忠待人事敬神明,谨别损益友忠信。
善不践迹乐仁礼,天命通澈明德馨。
后记
本书经反复删修,写写停停,历时已逾两年。期间真可谓百味俱陈,一言难尽!今借黄念祖老居士注《无量寿经》时的感叹,来表达我注解《论语》时的心情吧:
数年来力疾注经,或冒酷暑,汗湿稿纸;或感佛慈,泪洗笔痕;或遍体毛竖,词句泉涌;或茅塞顿开,拍案惊呼!本为报恩,愈报恩弥感佛恩之难报;发心注解,因注经方知经义之幽玄。于禅净密之一味融通,持名之究竟方便,大经之事事无碍,愈深究明,愈知佛法大海,圆融绝待,言思路绝,微妙精深不可穷尽。乃知大经如海,现所注明者,实未及毛端之一滴。唯尚堪自信者,此之一滴,确是来自大海。
我对《论语》的探究历经三个过程,确实是愈深究明,愈知经义之幽玄、《论语》之精深不可穷尽。第一阶段,力征各篇主题,发现《论语》各篇浑然一体,便初拟“燕鹊图”,展开探索之旅。第二阶段,我于偶读《周易》时,发现《论语》各篇内容潜藏卦数,是以卦序为写作脉络编排的,其内容符合卦象、卦义,且与我之前得出的各篇中心思想竟完全贴合,此时“茅塞顿开,拍案惊呼”,对各篇中心思想的正确性就更具信心了,这一发现又为我后来思考谁是《论语》的编辑者提供了不少线索。第三阶段,考各家之言,力求复原《论语》编辑时的前后始末和编辑者的思考脉络,得出曾子与子思因编辑《论语》而形成事实师生之缘的结论。
注解《论语》的整个过程一波三折,写罢全书,仍心存戚戚焉,深感《论语》如海,“现所注明者,实未及毛端之一滴”。《论语》乃几代圣人呕心沥血之作,我焉敢不战战兢兢,上下求索。故书中各章白话注译,因限于篇幅而未能象其他《论语》注解那般细讲每字的考证经过,却仍是我严谨征考各家之言,复核以各篇中心思想及上下文脉络所得,字字啼血则无,亦殊不易为也。文稿在删修之际,几次由厚至薄,删繁就简,“知新”事例点到为止,以留空间给读者深思玩味,各自贯通。
《周易·系辞传》说:“子曰:‘书不尽言,言不尽意。’然则圣人之意,其不可见乎?子曰:‘圣人立象以尽意,设卦以尽情伪,系辞焉以尽其言,变而通之以尽利,鼓之舞之以尽神。’”《论语》之成书,确以此为尊照。后学亦心存为鉴,所以赘述《论语综观》一篇以尽《论语》之神韵。文中提出的各篇中心思想,及曾子为主导编辑《论语》、子思最后定稿一说,我自认为是站得住脚的,“唯尚堪自信者,此之一滴,确是来自大海”。
有一条先行声明:若大家于本书中有所解悟,那是因为孔子的圣贤智慧;若有所误解,则是因后学学识浅薄,阐述未明之故,还请大家于《论语》原文中推敲索解。本书成书仓促,其中谬误、疏漏之处,请大家多多海涵。如果你们有不同的意见或建议,欢迎发邮件与我交流,我的邮箱是:xydunwang@126。
本书从许多前辈学者那里吸取了很多有价值的研究成果,书中所援引过的观点,都没有征求他们的同意,我想借此机会向他们表示敬意。另外,我要感谢知名出版人张维特先生和解玺璋先生,正是你们的慧眼赏识,才促成了本书的出版。《隐藏的论语》撰稿期间,爱妻雪景不辞辛劳,与我同尝人情冷暖,为我分忧解愁,其中的艰难与幸福,都留待老来细数吧。我还要感谢那些给予我帮助与鼓励的亲人、网友和朋友,也感激那些给予我伤害、挫折的人们,没有他们,就没有《隐藏的论语》的文字。
既竭吾才,难尽其意,后学有何德何能,可为孔子续慧命?唯呈一得之见,献飨大众,结一殊胜因缘尔。故赘墨略述成书始末,聊备鸿爪。最后唱偈一首,以谢天酬:
燕鹊焉知圣贤志?仁道之学一脉承。
可随凤翔揽日月,欲将肝胆照昆仑。
光耀中华斯言盛,铄古振今又新元。
德必有邻明微义,弘传大有后来人。
新燕顿旺
(2006年12月24日定稿于新燕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