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间的大事业者尚且要吃苦耐劳、坚持不懈,何况求无上大道!能耐能“耐”,总需耐得住才能长道行嘛。
这一小节谈到了人生种种不如意的情况:生老病死(伯牛)、厌憎会(季康子求才)、爱别离(伯牛和孔子)、求不得(颜回之贫,冉子之不愿学道),而恰恰是这些不完美的事情组成了生命的常态。至平常而道中庸,一个不懂得调和心态的人便不可能对生活形成正确的认识,也就不可能在身处逆境时获得内心的平静和幸福。
第8…12章讲身处逆境时“中庸”品德的行为表现,潜含了中庸应具备“知人之智”、“自知之明”的大智慧,还要有“看破生死”、“不拘穷通”、“守死善道”的如如不动的大定力。这正是“中庸”的支点与权衡。
君子儒与小人儒
『13』子谓子夏曰:“女为君子儒,无为小人儒。”
孔子对子夏说:“你要学君子之儒,不要学小人之儒。”
儒是古代一种从巫史中分化出来的职业,在贵族人家举办婚丧祭祀活动时,担任“相礼”。相传孔子就做过“儒”。儒后来指学习礼乐的知识分子。
何为“君子儒”?何为“小人儒”?君子儒就是发自真心的、有智慧的言行。小人儒则是以小人之心而做出来的“样子”。比如“守孝”,古制父母死后守孝三年,可是东汉人赵宣一连二十多年都住在墓道里,因此成了著名的“孝子”,被举为孝廉。后来发现他在墓道里生了好几个孩子,是假“守孝”。再如王莽的谦卑下士、曹操对汉献帝的“忠心”、李登辉上台之前的恭顺、卑躬屈膝等,都是欺天瞒人的权谋之举,其真实意图是谋求私利,这就是“小人儒”。
有人说孔子之所以这样劝诫子夏,表明子夏有严重的缺点,因此认定子夏为人有问题,他的学问主张可能未得孔子真传。可在我看来,每个人都有缺点,尤其是不学圣贤之道时毛病更多,或许他自己还不知道呢。所以孔子对子夏的告诫是真,但不能因此就说子夏道德学问不高。因为人若真发起学道之心,落实于言行,他的进步是很快的。“士别三日,当刮目相看”,谁还没个“迷茫期”?任何人的成长与进步,都不是一蹴而就的。好比李世民,早期也有屠城的行为,后来意识到自己的错误,才渐渐走上善道。佛教里的龙树菩萨,曾学习外道,会“隐身法”,常常跑到皇宫里去奸污妃子和宫女。后来遇到佛法,勇猛精进而成为佛门龙象。孟子也说:“人恒过,然后能改。困于心,衡于虑,而后作。”有过能改,善莫大焉,一念善心生,则前后判若两人,一生都改变过来了。这就是圣贤书对人性改造的神奇作用。
中庸因其强调在现实生活中可执行的智慧,因而不可避免地会被一些伪君子所利用,作为他们小人行径的幌子,所以孔子特别提出君子儒与小人儒的概念加以分析。
『14』子游为武城宰。子曰:“女得人焉尔乎?”曰:“有澹台(tán tái)灭明者,行不由径,非公事,未尝至于偃之室也。”
子游在武城做长官。孔子说:“你在那里发现什么人才没有?”子游说:“有个叫澹台灭明的人,光明磊落,没有公事,就不会到我的屋里来。”
武城是鲁国的小城邑,在今山东费县境内。子游即言偃,小孔子45岁。澹台灭明复姓澹台名灭明,字子羽,武城人,孔子的弟子。他后来游学于江淮,弟子多达300人,名扬各诸侯国。因其貌丑,孔子开始曾以为他才薄,当发现其优点后,自称“以貌取人,失之子羽”。
从一个人的长相,确实能看出他的性格特点来。但是有两种人比较容易看走眼。一种是长相丑陋,可看上去又很顺眼的人。他们一般都不太善于表现自己,可能是孔子所说的“才薄”之人,但真正的才子、才女、大财阀,很多也是这种长相。佛教里“五百罗汉”,个个才华满腹,可很多都长相“贫困”。据说孔子就是“五露”之相,却成为千秋大圣。另一种易看走眼的是气宇轩昂,但性格柔善、办事犹豫、是非观念不强的人。他们很容易犯原则性的错误,虽有才具却不足大用。相由心生,大家只要随时观察自己的心行,能改过迁善,自然会长相亲和,受人尊敬的。
本章是发挥“君子儒”的内涵:“行不由径”就是不走邪门歪道、光明磊落,行中庸之道就是君子儒。
『15』子曰:“孟之反不伐,奔而殿,将入门,策其马,曰:‘非敢后也,马不进也。’”
孔子说:“孟之反不喜欢夸耀自己,部队撤退时他殿后掩护,快入城门的时候,他才鞭打坐骑,说‘不是我勇敢才殿后的,实在是我的马跑不动啊。’”
孟之反名侧,字反,鲁国大夫。《左传·哀公十一年》载:鲁齐交战,孟之反所在部队失败后撤,他殿后掩护,有军功。本章仍是发挥“君子儒”的内涵:居功不傲。
伐善就是自夸。喜欢自夸的人,其德行就难以进步了。人生好比行路,有一天你走到一个美丽的地方,便停下来赞赏不已,那你一生的境界也就止于此处了。领导者要想识别部下的器宇,便可从他以何事为荣上观察。
『16』子曰:“不有祝鮀(tuó)之佞,而有宋朝之美,难乎免于今之世矣。”
孔子说:“如果没有祝鮀花言巧语的功夫,外加宋公子朝的英俊潇洒,恐怕很难在现在的社会上立足了。”
祝鮀字子鱼,卫国大夫,有口才,以能言善辩受到卫灵公重用。宋朝即宋国的公子朝,《左传》中记载他因相貌英俊而与南子惹起乱的事情。本章用祝鮀、宋朝来指代“小人儒”的行经:光以外表、口才争功,没有实际的德行。
『17』子曰:“谁能出不由户?何莫由斯道也?”
孔子说:“哪有外出不经过房门的?为什么没有人走这条正路呢?”
孔子感慨“君子儒”是正道,可人们醉心功利,不愿意修德,所以“小人儒”特别流行——流行了两千多年!为图名利走捷径,翻墙串房在所不惜,哪还顾得上走大门啊。现在的潜规则,要走后门时,办不同的事情都有不同的价码了。“宋朝之美”、以色换利用在当今的娱乐圈似乎蛮合适的,每年传出的港姐黑幕、导演与女演员有染的“潜规则”新闻都有不少。
厚积而薄发
『18』子曰:“质胜文则野,文胜质则史。文质彬彬,然后君子。”
孔子说:“质朴胜过文采就有些粗鄙,文采胜过质朴就有点假。文采与质朴相互昭彰,才称得上是君子。”
本性善良质朴,还需要一些外在的文雅言行配合,才是君子的风范。质朴而不粗野,文雅而不虚伪才算为人的中庸之道。史就是严肃古板、有点假,太官方的样子。
内容与形式其实是相互昭彰的。有怎样的内容,就需要怎样的体裁去表达,二者浑然一体才是佳作。谦谦君子既要有内心高贵的品德,又要具备高雅的言行才算完美。
『19』子曰:“人之生也直,罔之生也幸而免。”
孔子说:“人能生存下去是因为正直,那些虚妄之徒不过是侥幸躲过灾难罢了。”
孔子劝我们做文质彬彬的君子,还特意指出:小人得志终究靠运气和侥幸而已,不是正道。这个话未必人人相信,可我相信,不管你是上海首富还是北京首长,不行正道,都难免锒铛下狱,不得其死然。再看那些抢劫犯,哪次不是碰运气?有抢劫能抢十年八年的吗?没有!小人的运气很短,三五年就换一茬,别看他们表面风光,背地里受的罪也不少。一些逃犯在被警察抓住之后才舒服地吐出一口气,觉得心里反而踏实了。可知他们内心一直在受煎熬,自己都知道逃不过法律制裁!我们何不欢快地做个君子呢?“直”讲的就是君子的“质”。
『20』子曰:“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
孔子说:“了解它的不如爱好它的,爱好它的不如醉心于它的人。”
堂堂正正做事,照样能获得福报,关键看你怎么做。王永庆年轻的时候和弟弟开米店,那时候,稻谷加工非常粗糙,大米里有不少糠谷、沙粒、老鼠屎夹杂在大米里。王永庆总是先把米的糠谷、沙粒统统清理干净。这一来他店里的米质就比其他米店要高一个档次。他还提供送米上门服务,去到户主家的时候,他会注意户主的房间数量,以估算他每月用米的量,预计买米的周期。米送到以后,他会要求帮客户清理米缸。他先拿出第一块布,将米缸里的米倒在布上,然后用第二块布将米缸擦拭干净,再将新米放进米缸,将原来没吃完的米放在上面,以避免旧米变质浪费。每次送米,他都不急着收钱,特别是那些收入较低的家庭,他总是等到他们发工资时,再一拨一拨地上门收款,既避免顾客无钱的尴尬,又让他们变成自己店里的老客户。
如果有君子的高尚品德,加上王永庆这样“干一行,爱一行,钻一行”的精神,还有什么事情不能成功呢?“兴趣是成功之母”,在道德修养、学习方面,“乐之”指对品行的不懈追求,真正做到心行合一。
『21』子曰:“中人以上,可以语上也;中人以下,不可以语上也。”
孔子说:“中等以上资质的人,可以与他讲高深的学问;中等以下资质的人,不能对他讲太高深的学问。”
要成为君子,除了好学的心态还不够,所学的东西必须是对应自己的根机才能真正领悟。法无定法,针对不同人的习气特点来实施教育效果才好。如果只一相情愿地将所谓“最好”的学问教给根机不适宜的人,则无异于对牛弹琴。这是教育思想上的中庸原则。企业的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