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下一个呢!就是内家功夫是阴阳学说啊,有练有养啊!
现在功夫三大来源吧:和尚、道士、军队,好多东西都是这么传承下来的。
比如你学了佛家的功夫,我的功夫咋就赶不上那些高僧大德呢?
咋练也赶不上为什么呢?
呵呵!首先啊,人家和尚没老婆,《色戒》你行吗?
和尚吃素你行吗?
和尚打坐你行吗?
你在社会上啊,晚上宵夜到半夜,半瓶白酒、八瓶啤酒外带夜里唱歌折腾到天明。你虽然练功夫而且很刻苦,但是不知道保养自己的身体,白天练完了,晚上去折腾,功夫不能有长进啊。三餐节制、生活规律,出家人的生活是这样的。练功要知道保养自己。
第三个误区就是傻练。
练有百种门道,这些我就不说了。练完功要恢复身体,比如说你花了一个小时去练功,最少要花前十分钟做抻筋开肩等准备运动,身体活动开了,身体微微发热的时候在开始打拳。
最后留十分钟放松,慢慢走动慢慢恢复身体的状态,活动筋骨肌肉,使它慢慢进入放松状态。
练拳啊!是个艰苦的过程,一日不练十日松。
我们尽量不要练到你的“潜意识”都不想在练下去了时候。
就是你的潜意识对你说:累死我了,明天要睡个懒觉或者明天可不练了。
这样偶尔一次没关系,长了对身体也不好。
练拳练到什么程度为好呢?
练到雀巢咖啡的时候为最妙!
滴滴香浓、意犹未尽的时候正好。
这样给练拳留下了一个美好的感觉,我们留下这最后的一招半式不练意犹未尽的时候停下来,保证你明天早早的起来练拳。因为你还想体会咖啡的感觉啊。
有的弟子问我这拳怎么用啊?
我一般不回答这些问题。
有些人反映:有的的招式不管用啊!我和人动手输了。呵呵!我从厨房操了把菜刀给他说:拿着这把菜刀,你再和那个对手打一架你会输吗?
他回答说,不会啊!
我问他问什么?
他说我手里有刀啊。
我再问他,有刀为什么就不会输?
他回答说,刀好用啊,手里有兵刃心理有底啊!
我问他,如果你的双手练成“手刀”,两把“手刀”你还会输吗?
他说不会保证不会。
我说他,你没把自己的手练成“刀”啊,如果你的手能轻易在移动中劈开3块红砖,手练的比这把菜刀的杀伤力还大,凭你现在的功夫你还会输吗?
他脸红了……
和人动手你只练过几路拳法而已,你的手根本没“操练过”,手上没有功夫,纵有仙招也不足仗恃。
当年八极有个名人,练掌的时候,五步之外的窗户纸“沙沙”的响,那手劈在人身上就是“斧劈”,甚至比斧子的打击力度还大。有了这个功夫,什么招到他手里都好使。
练拳不练功
到老梦是空
练拳不练腿
到老瞎胡鬼
这些都是武学的至理名言。
你会拳不代表你懂功夫。
你会拳也不能说明你是个武者,拳功兼备才当得个“武”字。
这还只是个“武”字,还谈不到“术”!
武术太高深了,我到今天也不懂,不是谦虚是说真话。
各位有兴趣查查古代的《武备志》什么的,你看看明朝大清那些当年的政府对武举人的要求是什么?
考武举人要具备什么条件?
你看了我保证你汗颜,那些我们十个人有九个是做不到的。
不要妄谈“武”字,要谦虚。
既然我们连武举人的基本条件都不做到,还是老老实实的练功吧。别学个三招两式动不动就出去访友,动则找人家比试,打赢了还好说,真遇到不世出的高手,给你身上添点暗伤,这辈子武功就停滞了,也许还坏了身体。
说句不客气的话,我前文提到过,当年在街上卖艺的人用手背砸开个鹅卵石都跟玩一样,天下英雄多的是啊!江湖的水很深不要轻易的涉险。
内家拳是不好练的,没师父教可以先练点好学的东西。真练进去了,天下武功到了高深处都有相通,也就不神秘了。
我今日说了些练拳的误区,很多都是“惊醒之言!”。
武林深不可测。
国术也是深不可测。
我自小怀着敬畏之心。
望读此文章,正面理解我之话语,说到今天,我能写出的文字,无一字不真,无一字不实在也。言尽于此诸君自悟,改日再续吧!
八极拳霸九天》''bookid=2646978;bookname=《话说形意拳门之真谛
43 马上封“猴”
这是当年练拳的一件往事。
这件事情与马形和猴形有关,今天对这件事情做个回忆,也算对马形拳和猴形做个补充。马形拳并不好练,我那时练了一段时间,总也找不到马那种“沙场百战抖威风”的感觉,父亲也总说,这马形里边差个“抖”字。
首先马形的拧裹出拳,和崩拳的区别很大,按照马形的理论,这是把马腿上的“崩踹”劲力化在了习武者的手上。用手去模仿马腿的发力方式,当然不会这么简单。
为了体悟这个劲力,我开始把双马形的定势当成桩法,去慢慢地体味这个马形的“崩踹”劲。在这个时候,父亲教了一个方法。
把两块砖头平贴在墙壁上,用双拳抵住这两块砖头,使他固定在墙壁上,然后用双马形的姿势其体味这个后腰向前送的劲力,这个方法相当的好,很快就能找到自己的腰劲。
你只凭着胳膊的力量是坚持不了多久的,为了更做的更久,在这个定势中,你会慢慢地把自己的劲力退到根节,最后退到腰上。
如果初学你是手掌发力的话,你会慢慢地把力量转移到肘部,在转移到肩膀。如果此刻你还在坚持的话,你会慢慢地把全身的力量沉到后腰上,借助后腰的“挺力”维持这个桩法的稳固。
经过一段时间的练习,马形大有长进。当年这个长进是当年的自己与自己相比的结果。这时候重新开始练马形的时候,觉得脚底下轻灵稳固,有“土中行犁”的感觉。
在一天晚上,我和父亲练拳的时候,父亲给了我一块小手绢,并告知了用法。我把小手绢攥成一团,握在手心打拳。突然觉得出拳时候,两只手的力量变的大不一样。
握着手绢的拳头打出的劲力陈实凶猛,与另一只空手握拳的手有了较大的差别。我感到很奇怪,为什么手心握着东西,打出的劲力就会有变化呢?
为了解开上述的问题,我做了很多试验,最后证明,只要手心握着东西,打出来拳劲力就会变大。我用核桃、纸张、甚至小孩玩的弹球都做过实验,证实了这个说法是正确的。只要手中握着的东西不是太大影响握拳的话,手心握着东西确实能提高打击力度。
这就是“空”与“不空”的区别,这件小小的事情里边含着武学的大道理。
一个不练武术的人握拳,其实很难握的很实。拳的中间是空的,就是这一点的缝隙,也会影响到身体的整体发力。一个握拳很好的练武的人,如果在手心握着一团餐巾纸,也能帮助他增加出拳打击的力度。
从马形拳开始,我重新认识了形意拳门握拳和手型的重要,这一点点的缝隙就造成了打击力量大幅度的下降,这是我从来没有想到的事情。
“如人在荆棘林,不动即刺不伤。”这是佛经中的句子,我先借用一下。如果在荆棘林中我们动起来呢?
那就会刺伤。
一次偶然的机会,我和父亲练拳的时候,在一种针叶松树的旁边,父亲让我冲着松树的松针练了几下。
我打了几下马形,尖锐的松针刺激了拳头,这种微微的疼痛使我全身猛地“警醒”兴奋起来,一种与平时练拳截然不同的感觉油然而生。
哈哈!一种兴奋的感觉,仿佛一股微冷的气息从命门附近升起,自后背沿脊柱上升。“沙场百战抖威风”这句话,终于让我悟到了一丝感觉。
感谢那时候年轻,能一心一意的学点什么。也感谢那棵松树,没有那些松针的刺激,我也许至今还不能领悟到“警醒”和“精神抖擞”真切的含义。
精神抖擞、无中生有、龙虎交泰、怒发冲冠、警醒……等等许多类似的词语,我觉得最早都是练武的人创造并说出来的,不练武功的人,身体没有这么敏感,是创造不出这些词汇的,也永远不会真正理解这些词语的内涵。在古代也许只有和尚、道士、军队等那些专业人士才能“真明白”。
马形练功力,猴形练奇巧。
这两个形象结合起来,我家用了一个词“马上封猴”。
在《西游记》中唐僧的白马最后是“八部天龙”,孙悟空是“斗战胜佛”,地球人都知道,我说点地球人都不知道的。
《西游记》也不是那么简单的书。
鸿蒙初开原无性,打破顽空须悟空!
唐僧取经第一关就是出了大唐国遇到老虎,在内家武术第一关就是心肾相交龙交虎汇。
古人认为天与地距离八万四千里,人的“心”与“肾”对应天地,距离八寸四分,心肾相交而四象和合。
唐僧第一关就遇到猛虎,那是含有“深、深、深”意的。
那是用外在的“假虎”,暗示内气运行的“真虎”!
此之谓:“借假修真”是也!
什么叫“斜月三星洞”?
那里是“灵台方寸山”?
没有“道心”看不得西游,也悟不得形意!
别看轻了西游,也别看轻了形意!
回到这篇文章,也别看轻了“马上封猴”这几个字。
这两个形象,我们交叉体悟慢慢的练习,经过一段时间的磨合,诸君会定有所得。
马形的“实拳”和猴形的“空掌”之间的变化,“功力”和“奇巧”的不断转换,能使人在练拳的时候很快的提高。
大拙与大巧!
如果说马形的功力为“拙”,那么猴形就是“巧”。
勤能补拙、巧能胜拙、但大巧能否胜大拙?
诸君当在此处加意习练以期大成也!
在古代人与自然有万般之巧,天底下珍禽异兽如此之多,老祖宗编排这许多形象的时候,就挑出了这12个,心意是十大真形,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