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飞读中文网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红楼之林海-第4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之后第一件事竟然是一头扎进王府里专门安置男色的后园……

忠顺亲王司徒衍是司徒偃的异母兄长,先帝子嗣不旺,活到成年的皇子只有三个,分别为宫中宫女所生的二皇子司徒衍,中宫皇后牛氏所生的三皇子司徒偃,贵妃齐氏所生的五皇子司徒循。

当日先皇病危之时,在各方博弈之下,将三皇子司徒偃立为太子。司徒衍作为事实上的皇长子,在景德初年的腥风血雨中,若没个明哲保身之道,早就不知怎么死的了,到后来司徒偃铲除权臣、亲政成功,将他这个哥哥封为亲王,号为忠顺,却没有给他实际差事,只是荣养罢了。好男风和在天京城里仗势欺人,既是司徒衍的个人爱好,也是他的保身之道,也因此,他和司徒偃的兄弟之情维持得不错,至少,比起快撕破脸的忠敬亲王司徒循来说,他和司徒偃还是很兄友弟恭的。

林海面对司徒偃时的模样,司徒衍一看就知道少年人心里既非对权贵的谄媚,也不是对长者的尊敬,那是一种单纯的爱慕之情,那种神情司徒衍见得多了……

他没想到的是,司徒偃做皇帝极其称职,却在感情问题上如此单纯幼稚,竟为了这小小少年的思慕之情连累前朝和后宫。他虽刻意远离朝政,但不代表他门下没有可用之人,在连着三四波人来求他劝解圣上之后,虽不愿去撩虎须,也只得打点起精神进宫去了。毕竟,他觉得司徒偃当皇帝时自己的境遇,绝对要比司徒循当上皇帝要好一万倍。

于是,在忠顺亲王五天内两次进宫面圣之后,司徒偃终于恢复了正常,不过到这时,漫长的景德十八年夏天已经快过去了。

在司徒偃在天京城里折腾朝臣和后宫的时候,林海正疲于应付来自母亲和老师的关爱。安平侯夫人杨氏,并非完全拘泥的深闺妇人,她幼时也是充作男子养的,嫁到侯府,虽有几个侍妾,却都无所出,只有她生下了儿子林海和早夭的小女儿,内宅里的手段可见一斑。同时,安平侯府自有茶园和铺子,林谨知也都放心交给夫人打理,杨氏眼光绝非整日闷在内宅的老妇能比。

林海自从四月之后,整个人都变了,那种发呆的样子和时而微笑时而苦恼的神情,映在做母亲的人的眼里,自然察觉到儿子春心动了。尤其是四月底的某一天,大丫鬟连翘一早便脸红红地求见太太,带着太太仔细察看了少爷的床单和亵裤,更让杨氏感到儿子确实是长大了。

于是在和林谨知切切商谈之后,初夏时分,林海发现自己房里多了两个美貌少女……

“奴婢碧桃(春桃)见过少爷。”

林海有些傻眼,他既不是圣人也不是呆子,但要他以断袖的心理和十四岁的年纪跟女人上床,这在他的认知里显然是不应该出现的事情,于是他一边打发连翘带着这两人去外屋,一边去找杨氏理论。

“儿呀,你也不小了,如今也到了知人事的年纪。就是房里放两个人也是应当的,你若是担心日后媳妇进门不好看,到时候远远打发了就行。”杨氏理所当然。

“儿子曾在寒山寺佛前发过誓愿,不中举不娶妻。况且朱先生也常教导儿子莫以女色移了性情……”林海毫无心理负担地撒谎。

杨氏细细观察儿子,这个孩子自两年前大病一场之后便有了些不一样之处:还是认真读书,却同时也知强身健体;以前对朱先生纯属恭敬,现在却有了些忘年交的样子;小时候还肯跟着自己去拜佛打醮,如今却是朱先生三催四请用了些手段才让他去趟寒山寺,却在佛前发了这样的誓愿……

但这样的儿子更可心了,要知道前世林海父母早亡,如今得了确实疼爱自己的便宜父母,也便愿做些承欢膝下的娱亲之举,使得林谨知与杨氏皆十分欣慰。

如今儿子既然已经在佛前发誓,那自己也不好横加阻拦,何况见儿子不贪女色,杨氏心里也是欢喜的,便叫林海只将碧桃、春桃当做二等丫环使唤罢了。

反而是朱轼这里,他对林海这个学生是越来越满意,却不料自己来回扬州月余,这个孩子竟然另有了小心思。说来朱轼虽然年过四旬却从未娶妻,当年不愿在朝为官又不见容于宗族,为的就是他那断袖的毛病。大夏虽然不禁断袖,但男子不娶妻生子仍不是世上能容之事,朱轼历经情伤,加上心性孤高,更不愿有女人绊住自己,便干脆做了放浪浮生之人。

他本以为自己会周游天下到老死,却不料来到姑苏一处茶园,竟遇到了命定之人,从此跟随在林谨知鞍前马后,不但为他教导儿子,还为他守着一份真心。

这样的人见到林海的模样,心中便生了警惕,本想挑明了直说,又怕这孩子面皮薄挂不住,更怕自己那隐晦的心思被林海这同道中人察觉,只好徐徐图之。

7秋实(修)

作者有话要说:2月22日修:改章节顺序名……5555,我是个数数无能星人……

第七章秋实

九月初九重阳日,登高望远自伤情。姑苏城外没有高山,只有小丘,但这并不妨碍文人雅士登山感怀。朱轼带着林海来到枫桥镇附近的一处小山头,见这学生虽因年纪尚小身量未足,但也是亭亭一少年,在微风拂面之下,头簪鲜菊,加上酒量不行,只饮一杯就面若桃花,心中不禁想起了另一个神似的人。只可惜林谨知为了照顾生病的夫人留在侯府里,也只有这个学生陪着他来登高了。

林海自是感觉到了先生的目光,他本来不懂那是什么眼神,但最近自己也经常发呆遐思,加上夏日之时与朱先生的心思往来,自然也就懂了。他自己并无妙法可想,只是避开罢了。

月前,朱先生偶有字纸被他看到,那上边写的是魏晋之时七贤之首阮籍阮步兵的一首诗:

昔日繁华子,安陵与龙阳。夭夭桃李花,灼灼有辉光。

……

他前世虽是理科男,但因为性向与大众不符,曾着实郁闷过些时日。当时爷爷是如何开导他的?爷爷并不歧视他,为了开解他,给他写过很多封信,从生理到心理,从国外到国内,从古代到现代,尤其是中国古代对于同性之间的诗文给他抄录过许多,阮籍的这首《咏怀》就是其中之一。今生做了林家子,自知得往科举上靠,在诗词之道上也算尽心,陡然间见到了这首诗,他的心里不是不震惊的。

“难道朱先生看出来了?还是……”

林海心里暗自思忖,一时是徒兄,一时是朱先生,一时又是林谨知与杨氏。如今父母虽不知,朱先生既然已经看出来了,自不能再装作无事,他不好在父母面前说什么,却可以对师长吐露真言。初秋蝉仍鸣,少年林海在朱轼书房里从下午待到傍晚,终于提笔在朱先生抄录的这首诗之下加了两句:

谁言不可见,青鸟明我心。

这也是出自阮籍的《咏怀》,却是向朱轼说明了自己的心意——我认了,您呢?

准备放下笔时,林海又想了想,还想再加些字的时候,连翘派碧桃来寻他吃饭,他一边答应一边急匆匆写了几个字就随碧桃而去。

那日朱轼刻意让林海看到那首诗,为的就是揣摩他的心思,在林海走后,朱轼来到书房,见到“明我心”一句时,心中一紧,知道这孩子终究堕入此道。

再看最后几个字:

后皇嘉树

朱轼沉思半晌,心中仿佛打开一扇窗户,当是时月朗星稀,绿树婆娑间,朱轼大笑,仿佛要将几十年的沉郁都笑没了似的。

他自知自己不娶妻的坚持在世人眼中是多么荒唐可笑,虽然坚持下来,却从朝堂逃到家乡,从家乡逃到边陲,使得自身伤痕累累,看到学生也对同性起了心思,自然心中焦急,不希望林海步上自己的后尘。如今试探之下,却不料被林海反过来开解了心结,心中怎能不乐?

却原来“后皇嘉树”一句,是屈子《橘颂》的首句,赞叹橘树自幼与众不同,既能行天地之正气又有自己的坚持。林海如此既是向朱轼坦诚心意,也是向朱轼表白,自己并不会逃避世人,自也不会真正惊世骇俗。

如此师徒二人算是解开了心结,朱轼在林海面前的最后一丝伪装也卸了下来,除了不告诉徒弟自己所恋之人正是你的父亲外,毫不掩饰自己对南风的喜好。

他因了自身的关系,惟恐林海将情爱置于万事之上,得不偿失,更千方开解。他甚至不惜将南边契兄弟之类虚凰假凤、京里达官贵人热捧优伶之事一一分析,契兄弟得以专守情爱,却不能登大雅之堂,京里贵人也有暗中“勾结”的,却在朝堂各有能为,你林海将来必然是要出仕的,有老师我这个前车之鉴,要如何选择自不必言了吧?!

林海前世一直宅着没有过爱情上的实践,今生动情刚是个小小萌芽,被朱轼一通歪理砸下来,着实晕了头,竟寻了个机会去问了杨氏。

林海拙劣的掩饰手段在杨氏面前毫无作用,杨氏本以为儿子思春思的是女人,没想到竟然思的是男人,初时只觉天塌地陷,但她毕竟经过风浪,转瞬之间便有了决断。

杨氏本就摒退了大多数下人,如今更是将连翘也赶了出去,拉住儿子的手细细安抚,缓缓道:“儿啊,为娘告诉你,不要以为世上之人都求情爱,即使是后宅的女人,也没有几个将那些情情爱爱整天挂在心上的……”她见儿子大了,又有了功名,将来少不得要入朝打拼,便忍着伤心,为儿子特特分析了一番后宅女性心理,好让儿子分清楚感情可以随便投向什么人,但为人处世还是得遵循一番世俗流弊。女孩子固有思春,但男子妻妾成群本是天经地义,她们无论是否嫁人,都知道自己的人生就在后院,男人之间有情与女人无关,她们守在后院,自有自己要争的东西,是嫡庶之分、长幼之分,是管家的权利和死后的牌位,表面上争的是男人的宠爱,内里为的却不是男人的宠爱,林林总总,要林海切切牢记。

林海在杨氏分析的言语里,终于明白了朱先生所恋之人是谁了……若非林谨知刻意优容,以朱轼的乖张,在侯府一众清客中,他又岂能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