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飞读中文网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雪浴长风-第37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你都不能问。这也是纪律:不该问的不问。称呼要经常变,一个时期用什么称呼,胡志发会通知你的。”
梁万禄说:“记住了。”
周文彬嘱咐说:“你要牢牢记住,以后你就是一个老老实实普普通通的车把式。对了,还有一件事要嘱咐你,你的文才也要收敛一些。别人知道你那么识文断字,却来当车把式,会引起人们的注意的。越不被别人注意越好。”
“记住了。”梁万禄坚定地说。
梁万禄和儿子梁凯都在窑里做工。梁凯的情况,梁万禄总是知道。如今组织需要自己要离开工作多年的煤窑了。不是舍不得煤窑,而是舍不得多年在一起的朋友,还不放心梁凯。梁万禄专门找了胡志发、节振国,跟他们说,梁凯还小,什么时多照看,多嘱咐着点。也希望自己的儿子多同胡志发这样的接触,多懂得一些革命道理。

当车把式担大责任

回到家里,梁万禄把离开矿井去当车把式的事简单地说了说。说自己年龄大了,不适合继续下窑了。如今赵各庄王太脚行正好需要赶车的。这是个机会,是朋友帮忙介绍的。别人想干这个活也抢不到手呢。在地面上,天天晒着日头,对身体也有好处。总在地底下干活,不是个事。干年头多了都落下寒病,腿疼,腰疼,浑身疼。还说儿子再干几年,以后有合适的机会,还是到地面上干活。说实在的,那窑井里真跟十八层地狱差不多。
又特意嘱咐儿子,胡志发这个人,可不是普通人。多同他接触,多向他学习。胡志发这样的人,才是真正的能人。近朱者赤,近墨者黑。同这样的人在一起,就会大有长进。只是胡志发是共产党员,自己也加入了共产党这层意思没有透露。节振国为人仗义,一身好武艺。那是一个有民族气节,好汉喜欢,恶棍害怕的人。多跟他学着点。没亏吃。
几天后,梁万禄辞别了煤矿,来到王泰脚行,当起了车把式,到处拉脚。王泰脚行,除了车把式,还雇一些脚夫。除了赵各庄本地的货以外,周围一些镇子,如榛子镇、古冶、林西、唐家庄,稍远一些地方,如丰润、唐山、滦县、野鸡坨、沙河驿、杨店子,都经常去。梁万禄是个做什么都特别留心的人。赶着车拉脚,走一路,留意一路情况,各个村镇怎样街道、村镇里有几条路、通到村镇外边有几条路、这些路都通到什么地方、路面什么地方宽什么地方窄、什么地方有陡坡;什么地方可以走车,什么地方只能走人和牲口、村镇大约有多少户人家、有什么主要行业、出产什么,都一一记在心里。对于日本人在什么地方有势力、有什么机构、有什么军队、汉奸政府有什么机构或军队等情况,例如哪个城镇有日本宪兵、哪个城镇有日本领事馆、哪里有保安队、教导队、保卫团,警察队等,哪里有日鲜浪人的洋行、俱乐部、落子馆,凡是有挂牌的或者偶尔见到报纸上说的,梁万禄用眼睛一扫就记住;有人说话间偶尔提到的情况,梁万禄随便一听,都牢牢记在心里。有的情况,梁万禄觉得有些不属实,就在适当时候装作好奇的样子问问。不久,梁万禄就成了这一带村镇情况的万事通。组织上需要什么情况,通过胡志发一问,差不多都知道了。不过别人问可问不出来。别人问他,他就说,我一个车把式除了知道赶车,别的我知道啥呀。整个一个车豁子。
见到秘密《火线》杂志
一天晚上,梁万禄在一个经常喝粥的地方喝粥。胡志发也凑到跟前喝粥。梁万禄一抬头,突然看见胡志发在对面喝粥。也是一大碗玉黍渣粥,一个玉黍面饼子,一小碟玉瓜咸菜。梁万禄问:“老胡,你也在这里喝粥呀?”
胡志发说:“许你在这里喝粥就不许我的这里喝粥呀?”
两人好像经常见面的老朋友似的,随便说着话。喝完粥要走的时候,梁万禄悄声问:“有什么事吗?”
胡志发说:“你不是让我给你找本好小说看吗?我借来一本《罗通扫北》,这可是好大面子才借来的。千万别借给别人。看完赶紧还给我,我好还给朋友。千万别丢了呀。”胡志发说着,从怀里掏出一个纸包递给梁万禄。
梁万禄从来没有向胡志发提起借小说的事呀。再说,周文彬不是让自己把文才收敛点吗?现在在人面前,几乎不看任何书了。梁万禄心里立刻明白里面一定有重要文件。他把纸包接过来,揣到怀里,嘴里满不在乎地说:“求你一回,我心思借来什么好小说呢,就是《罗通扫北》呀。这里说书馆前几天还说这部书呢。行呀,凑合着看吧。几天还给你吧?”胡志发说:“越快越好,最多不超过三天。”
梁万禄回到脚行,趁没人打开纸包一看,果然是一本《罗通扫北》。书底下是一本《火线》杂志。《火线》?这是共产党内部刊物,以前只听说过这种杂志,从来没有见过。这是日本鬼子和汉奸严格查抄的杂志。谁如果有这样的杂志,被日本鬼子和汉奸抓住非掉脑袋不可。敌人把这种杂志看作洪水猛兽,非常害怕;共产党人和革命群众把这种杂志看作是至宝圣书。纸包里还有一个纸条,上面写着三天以内必须把杂志看完,并连同书一起送到古冶兴隆客栈,亲自交到周文彬手里,不得有误。梁万禄见了非常高兴。一晃又是好多天不见周文彬了。每次见到周文彬,就像见亲人一样兴奋。转而又想,胡志发仅仅是让自己去古冶送书吗?如果是仅仅是送书,完全可以让别人去呀。自己是赶车的,三天以内还不一定有没有到古冶的脚,如果没有顺便脚,专门去一次古冶就费周折了。这老胡是知道的。看来去见周文彬一定还有别的事情,周文彬要当面交代。哈,要有新任务了。梁万禄心里悄悄激动起来。
晚上在整理车套的时候,梁万禄把《火线》杂志悄悄藏到车油瓶中特制的隔层中。梁万禄为了隐匿信件或文件方便,特制了一个车油瓶。这个车油瓶是用三节竹子作的。上边两节打通,用于装车油。下边一节是空的,可以取下来,里面装秘密文件或信件。车油瓶外边总是粘着一些车油,又落上厚厚的灰土,不细看,看不出是用竹子筒作的。显得黑黢黢黏糊糊脏兮兮的,谁见了谁都怕脏了衣服。梁万禄怕下边一节掉下来,用绳子上下捆上,好像是油瓶要坏了的样子。在这样的东西里面藏机密,人们很难想到。梁万禄把杂志装到里面,用绳子捆好,摸上一些车油,再扬上几把土,什么痕迹都没有了,谁能想到这油瓶是能拆开的呢。
梁万禄赶着车出门,到荒郊野外没有人的隐蔽地方,把杂志拿出来细读。
这本《火线》杂志是第60期。梁万禄把这一本杂志细细读了个遍。杂志中有党的方针政策、红军情况以及有关抗日活动的文章。其中有一篇文章《华北的政治形势与党的任务》,是中共北方局给各级党组织的指示信。梁万禄反复读了几遍,信中指示“我党目前的主要任务,就是团结和组织全民族一切抗日反汉奸的力量,来进行胜利的抗日反汉奸的民族革命战争”,还指示“目前我党在乡村中的任务,就是准备力量进行广泛的抗日反汉奸的游击战争。”信中还总结了以往在河北、察哈尔、山东等地方许多游击战争失败的原因和教训,提出了发动游击战争所必须具备的条件是“必须熟悉整个抗日战争的形势,当地与各方面民族统一战线的成效,群众的决心,及地形、敌情与主观的力量和领导的条件等。”
梁万禄看了,心里渐渐明白了,原来胡志发、周文彬这些人看问题、做事情为什么比别人高出那么多,原来他们身后有更高的人在教导,有党中央在指挥;他们心怀抗日拯救中华民族的伟大目标,把自己的一切都同整个中华民族的兴亡联系在一起。这样的人才是中国人民的领路人。千百万人都跟着这些人走,跟着共产党走,中国才能得救。从杂志中,梁万禄深刻了解到,进行这样伟大的事业要冒最大的风险,甚至自己被杀头,全家被残害。以前很多地方的武装斗争先后失败了,不少同志牺牲了。可是为了整个中华民族,这些人没有被吓倒,团结更多的人继续战斗。梁万禄觉得自己也站得高了,把自己的一切也同中华民族的兴亡联系在一起。梁万禄又想到以前周文彬让自己留意各个地方各个方面的情况,特别是敌人的情况,原来了解这些情况都与党的要求是一致的。知己知彼,百战不殆。不过这里要知的“彼”是整个日本侵略者、汉奸政府和反动势力。
梁万禄打听到第三天有到古冶的脚。便跟王泰说,自己想顺便到古冶去看一个朋友,要去古冶拉这个脚。听说要看朋友,王泰也是个讲究义气的人,满口答应了。

周文彬谈‘抗日反汉奸’

傍晚,梁万禄在兴隆客栈见到了周文彬。屋子里堆着一些布匹,周文彬穿着长衫,挽着袖口,一个利利索索的卖布掌柜的。两人见面,寒暄了一番。周文彬住的房间不隔音,隔壁说话声、措麻将声、还有嗲声嗲气的女人声,不断传过来。
梁万禄把包着书的纸包掏出来小声说:“这杂……”
周文彬立刻一摆手,抢着说:“杂工不好干,是不是?”说着迅速把纸包里打开看了一眼又包上,插到靠墙的一匹布里。
“是呀,是呀。”梁万禄一时不知道怎么说了。
周文彬说:“这年头,有个活就不错了。能混碗饭吃就行了。不要挑肥拣瘦的。连我这卖布掌柜的,不也是这样吗?不好混呦。”
突然“哥俩好呀”,“七个巧呀”,“六六六”,“八匹马呀”……,一片嘈杂声传过来,淹没了他们俩的声音。
梁万禄问:“怎么住这么个地方,多乱哪。”
周文彬说:“就是图这里乱,才比较安全。”
梁万禄说:“这里安全?这么乱,地痞小偷,还不都来呀。”
周文彬说:“小偷嘛,那是无孔不入,小心点就是了。地痞可不敢来。这里的老板后台是政府的,谁敢碰。”
梁万禄说:“那也得住个安静一点的屋子呀,听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