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飞读中文网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发迹-第317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预备队加起来,总人数达两万以上。罗芳柏成为这支武装力量的当然统帅,被侨民尊称为“罗芳伯”,改名为“兰芳会”的十八兄弟会也成为了婆罗洲最强悍的一只力量。

而就在兰芳会确立不久,婆罗洲土人内部发生叛变,土王苏丹无力平定,听说罗芳柏为华人首领,拥有数万兵力,而且武器装备精良,妻子又是当地的一名达雅克族女子。于是,在情况危急时派人向罗芳柏求助,请华人方面出动人力,而由苏丹方面筹供军饷,待平定叛乱后另有重酬。而罗芳柏也深知叛乱的土人虽然众多,但都是一群乌合之众,愚昧而又无谋略。因而,知己知彼,胜算在握,认为不难平定。同时,也可借此炫耀武力,巩固侨胞的旷野经营,便慨然答应。出剿之前,罗芳柏查明叛酋部署后,挥军乘虚奇袭,一举击溃叛军主力。果不出所料,余众如鸟兽四散,叛乱很快就被平定下来。罗芳柏经过这次战役,虽说是牛刀初试,却已经声威远播,尤其土人,闻风丧胆。罗军所到之处,叛乱者塌心降服,先后被招降的土人达数万;从罗军参战开始到彻底平息叛乱,仅费时半年。苏丹对这位“客串领袖”感激不尽,而后言听计从,既敬且畏。罗芳柏经常被邀请出入王宫,不时给苏丹提一些行政方面的建议,苏丹的臣民对其敬若神灵。

然而,罗芳柏虽为苏丹立下救亡大功,但侨社地区并无独立自主权,仍在苏丹政治统辖下,难免仍有许多格格不入之惑,尤其他原是胸怀大志,自诩“班超”,而今,所部日益扩大,声望日渐提高,他内心自然已经不以目前的局面而自满,有了在海外再辟疆土的想法。但碍于苏丹的情面,他一直难于启口自立门户。不过,最终,他的心意被苏丹识破。苏丹也自量力薄,不足与罗芳柏对抗,又怕罗芳柏自制之后难以驾驭。不过,到了最后,苏丹还是宣布了划地分治的决定,既可以此履行“功成后另致重酬”的诺言,也可借此分散辖区叛众的力量,尽除后患。其所辖让的土地,计东界万劳,西界卡普斯河,南界大院、上侯、双钩月之线,北界劳劳、山口羊之线,纵横数百里,地大物博,沃野一片。

而有了土地之后,罗芳柏终于可以实现自己的愿望了。公元1777年,也就是乾隆四十二年,罗芳柏下南洋后四年,兰芳共和国成立,罗芳柏也当选为第一任兰芳大总制,称“大唐总长”。

第三百零五章 馅饼

“何某自从知道南洋有一个兰芳会的时候,还没有怎么放在心上,还只是以为跟天地会仿佛的民间帮派。这段时间倒也曾经托人打探,可惜那些来来往往的洋人没一个好鸟,竟是一个也不愿意说。最后,还是吕宋的一位老华侨,仗着会两句英语,从一个英国水手那里打听到了你们的一点儿消息。只是我一直不太明白,罗先生,你既然在婆罗洲立了一国,如此英雄了得,为什么不称王,而非要称什么总制呢?”

兰芳国的出现让何贵一阵感叹兼惊喜。罗芳柏能够在南洋这么一片势力交错,情形复杂的地方,几乎是赤手空拳的创出偌大一份基业,实在是让他十分的敬佩。尤其是罗芳柏创立的还是一个共和国。要知道,即便是到了现在的乾隆五十八年,整个世界,包括欧洲的全部国家在内,都是采用的君主制。而在乾隆四十二年的时候,未来的世界第一强国美利坚也不过才是刚刚发表了十三州独立宣言,合众国也还没有开始组建,而即便是后来组建了国家,美利坚人民在一开始的时候也是打算让华盛顿成为国王的!这就更加不要说在封建制度下生存了几千年的中国人了。可罗芳柏偏偏就没有按照常理去坐上国王的位子!

“芳柏不过大清一草民,在南洋做下几件事情,上不过是托我大清帝国的赫赫名声以及吾皇天威,下不过是靠着一帮父老乡亲的襄助,哪有什么功劳,又焉敢自称王爵?即便是这所谓的总制。十余年来也是做得战战兢兢。唯恐踏错一步,有负兰芳会一众父老所望!”

罗芳柏没有想到何贵会亲自来拜访自己。他毕竟是一个连功名也没有的人。三十多年生活在广东,当然知道大清国地官员是什么样子。在他地计划之中,能够被何贵接见,对方能够不太给自己脸色看,他就已经十分满足了。可是,何贵的表现却出乎他的意料。

“既然罗先生你自称大清一介草民,建立了兰芳会以护南洋父老也就罢了,为何还要立国?你可知道,你的如此作为。放到朝廷上会有何等的议论?”随着何贵来找罗芳柏的时候,赛冲阿就已经听何贵详细讲述了眼前这位五十多岁的老人所做出的事绩。跟何贵一样,他也对罗芳柏用仅仅四年的时间便创下一个国度而感到十分的佩服。可是,与何贵不同地是,他对罗芳柏自立一国的事情却十分不满。既然是大清子民,占了地盘儿就应该报给朝廷知晓,即便是离得远也一样。可这个罗芳柏却非要等到大清军队打到吕宋了才有反应就算没有称王。谁又敢保证这家伙没有别的心思?

“当年婆罗洲土王苏丹刚刚划分土地与兰芳会时,罗某便曾派人回到大陆,前往北京觐见,希冀能够蒙听圣训,也希望能够籍此为我孤悬海外的数万大清子民找一座靠山,以天朝之威震慑住周边宵小,护得周边安稳,可惜我们终究只是一群草民,不仅没能见到皇上,甚至就连理藩院的大臣也没有见到。无奈之下。吾等又不愿这样弱了名份,被那些洋人与土人压上一头,可罗某读书太少,会中兄弟也大多数粗莽之辈,想来想去,只有立下一国。不过,虽然立了国,这十余年来,我兰芳国内所有百姓,未有一人敢忘却自己的出身。未经朝廷允许。也没有一人敢冒用官声,虽名为国家,实际不过就是一家公司罢了!这一点,将军若是不信,大可派人前往婆罗洲查访。”罗芳柏早就料到何贵两人会有这么一问。自然早早就准备了答案。

“那你为何称大唐总长?大唐大唐。你等如此称呼,又置大清于何地?”赛冲阿又紧接着逼问道。

“将军。洋人多称我华人为唐人,盖因唐朝之时我华夏威名远震,许多洋人也只是那时候才知道在东方有一超强大国,所以,唐人一名便留传了下来。罗某的职称,也首先是由洋人所用,久而久之才被许多人叫出来地。至于大清将军,兰芳会并未得到朝廷封敕,会众只敢称大清子民,罗某亦是一般。这一点,婆罗洲无论洋人土著尽皆知晓。何况,罗某又岂敢称大清总长?难道嫌自己命长了吗?”罗芳柏笑道。

“呵呵,婆罗洲距离大清遥远,先生就是在那里立国称王也不为过,何况先生根本就没有称王!我认为这个问题解释到这里就已经够了,赛将军你呢?”何贵微笑着插嘴道。

“是够了。远航海外,立国而不称王,仅此一条,罗先生”赛冲阿站起身来朝罗芳柏躬身抱拳行了一礼:“我赛冲阿服了你!先生之能,不逊唐时风尘三侠之首的虬髯客!”

“不敢不敢,罗某一介书生,岂敢受将军如此赞誊?”罗芳柏也赶紧起身向赛冲阿还礼,不过他的内心却对赛冲阿的评价不以为然。他一向自诩“班超第二”,本身确实也做下了实打实的事绩,哪里瞧得上虬髯客那种传说中的人物?

“呵呵,咱们还是都别这么客气了。”何贵笑着打断了面前两人的客套,待得两人重新落座,又收敛了笑容正色向罗芳柏问道:“罗先生,你这回以兰芳总制的身份亲自来我吕宋,是为了前一回使者未能受到接见,还是有什么别的事呢?”

“罗某此来,是因为听闻大帅就任南洋总督一职。一则,是代我兰芳会上上下下数十万众,恭贺大帅;二则,是希望能够在大帅这里,为兰芳会谋个出身!”罗芳柏答道。

“兰芳会已立成一国,且在婆罗洲啸聚十余年,罗先生,你们又求的什么出身?”赛冲阿问道。

“呵呵。既可立。也可废!先前立国,是因为朝廷一直未曾注重南洋,各国势力在此纷芜繁杂,不得已而为之。而如今朝廷先是派遣福康安大帅平定吕宋,后又有大帅领任南洋。我兰芳会数十万会众无时无刻不视自己为大清子民,且又身处南洋,自然要受大帅节制!”罗芳柏慨然答道。

“哈哈哈先生与兰芳会众人拳拳之心,何某必当将其奏报朝廷。不过,兰芳国既然已经立了,那就让它继续立下去吧。我大清富有四海。疆域广袤,此次若非洋夷挑衅,朝廷恐怕也不会在意这片海域。又岂会在意你们一个兰芳国地存在?就算朝中有人说闲话,吾皇胸怀四海,难道还容不下自己的子民之中有那么几个出彩地不成?你说是不是啊,罗先生?”不愧是四年时间就能立下一国地人物。果然是只老狐狸。何贵暗暗好笑。罗芳柏刚刚说的大方,可一个国家既然成立了。又岂是能说废就废的?兰芳共和国辖下数十万人,有华侨也有土著,多少的利益纠葛?且婆罗洲地处马六甲海峡附近,附近既有英国人,也有荷兰佬,这些殖民势力也跟兰芳共和国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在有生意来往的同时也对兰芳国的势力深感忌惮,只是一直不敢下手,否则地话,那些豺狼又岂会任由兰芳会壮大?如果这时候兰芳共和国全体倒向大清。那些鬼子还不闹翻了?他可还没做好应对准备呢!罗芳柏正是抓到了这一点,才敢忠心为国一样说得那么慷慨激昂。想到这里,何贵微笑着端起茶杯,顺便又瞟了一眼正在看他跟罗芳柏对话的赛冲阿。

“大帅说的没错。罗先生,只要向朝廷禀报了你们地事情,皇上恐怕只会赏赐,而不会要你们的兰芳国。要不然,别人会怎么看他老人家?”如何贵所料,赛冲阿跟其他地许多满脑子浆糊地满洲将领不同,肚子里还是有点儿弯弯绕的。看到何贵地眼色,立刻就明白了他的意思,凑和潘盗思妇洌幼啪突耙粢蛔溃骸安还3⒊霰浪巍5较衷谝牙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