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尔加河以东的草原地带又增加了湿润度,森林和森林草原地带因而南移,干旱草原的面积因而缩小。
匈奴部族经营的是粗放的游牧业,需要人口稀少的辽阔的空间,因此就迁移到了阿兰国境内。
阿兰国看在偶尔会用到匈奴兵的分上,暂时没有理会匈奴人侵入阿兰国境内的事。但是,阿兰国早就把匈奴人看成了入侵者,正等待时机将他们赶走。
可惜的是,阿兰人还没准备妥当,匈奴人反而先对他们下手了。
这天,匈奴王巴兰姆巴尔策马出来放风,他凝望着阿兰国境内的茫茫草原,久久不说一句话。
陪同的部下见状,对巴兰姆巴尔说:“看大王似乎有心事,不妨说来听听,也好让我帮你分忧。”
巴兰姆巴尔长叹一声,说:“想我匈奴当年是多么风光,就连堂堂大汉都忌我们三分。可如今区区阿兰小国却敢轻蔑我们,我实在咽不下这口气。”
部下突然目光一闪,一股原始的野性毕露无遗,铮铮地说:“我匈奴全民皆兵,被称为马背上的王者,向来是横行霸道,何时受过这种屈辱。依我之见,不如起兵灭了阿兰国。”
巴兰姆巴尔也正有此意,笑着说:“匈奴很久不曾作战了,也是时候向这些阿兰人展示一下实力的时候了。”
巴兰姆巴尔回到王庭,马上召集部众,下令说,明天起全部迁移到顿河,准备拿下阿兰国。
部下们听到这道命令,顿时欢呼不已。他们其实早就受够了寄人篱下的日子,一直期盼着有仗可打。
在巴兰姆巴尔带领下,匈奴部族数万骑兵开始向顿河进发。
顿河在今中俄罗斯丘陵东麓,曲折东南流,后折向西南,经森林草原带和草原带。阿兰国的主力军生活在这里。
阿兰人听说匈奴来袭,气得火冒三丈。
反了,真是反了!你们这些外来的野蛮人占据着我们的国土,我们还没找你们算账,你们竟然送上门来。来的正好,看我们不把你们斩尽杀绝。
阿兰人在国王的带领下迅速集结,组成了一支强大的军队。阿兰人跟匈奴人一样,也是全民皆兵,平时没事的时候就畜养牲畜,一旦战火预警,就迅速集合起来参加战斗。
一时间,顿河岸边人头攒动,两支军队互相对峙,杀气腾腾,一场惨烈的厮杀即将展开。
首先出战的是阿兰人,面对入侵者,他们必须先发制人。
阿兰兵将们拉出几百辆大车,慢慢冲向匈奴骑兵的阵营,想把他们压死、碾死。
然而,阿兰人的大车还没到匈奴兵阵营中,匈奴兵们就四下散开,随后左右迂回,把阿兰人包围在中间。
刷——刷——刷,一支支箭杆如飞蝗般射向阿兰人。
嗖——嗖——嗖,一支支强弩如流星般击向阿兰人。
阿兰人顿时应声倒地,横尸战场。
与匈奴骑兵相比,阿兰人的作战能力实在太差了。虽然阿兰人也剽悍勇猛,但他们的行动比较缓慢,而匈奴骑兵善用闪电战,风驰电掣中就将阿兰人先锋军击溃。
阿兰国国王见状,顿时怒不可遏,下令全军冲击。
匈奴王巴兰姆巴尔连忙把令旗一挥,全军撤退。刹那间,匈奴骑兵就跑得无影无踪了。
阿兰国国王大喜过望,误以为匈奴人胆小怯懦,便下令奋力追击。
阿兰国士卒们追了一段路程,根本寻不到匈奴兵的踪迹,只好撤回营地。
就在这时,一支支箭镞如闪电般从四面八方射了过来。阿兰兵猝不及防,多数中箭而亡,剩下的幸存者被匈奴人俘虏了。
阿兰国国王不甘失败,誓死抵抗,终究没能逃脱匈奴骑兵的铁蹄,死在了乱军中。
阿兰人大败,匈奴人立即长驱直入,收并了整个阿兰国。
为了壮大自身实力,巴兰姆巴尔与残余的阿兰人缔结了同盟条约,迫使他们参加匈奴队伍,充作雇佣军。
但是,仍然有一部分劫后余生的阿兰人不屈服于匈奴人的统治,其中一部分向南逃到高加索山脉中;另一部分则向西迁徙,辗转逃到高卢以及西班牙境内,成为后来匈奴帝国的强敌。
逃亡的阿兰人将匈奴人人侵中亚的消息传到了欧洲,整个欧洲都震惊了。世界上竟然有如此强悍的军队,一旦匈奴骑兵侵袭欧洲,后果将不堪设想。一时间,欧洲国家人心惶惶,生怕匈奴人来袭。
消灭了阿兰国的匈奴会不会继续向欧洲深入呢?欧洲各国又将如何应对匈奴?
霸占罗克索兰人
攻占阿兰国后,匈奴并没有急着向欧洲进发,他们还有很多事情要做,一是扫清不听服从的阿兰人残余势力,二是打击除阿兰人外的顿河流域的其他部族。
一部分败落的阿兰人不承认失败,他们占据着山麓的要塞,同时控制了顿河的河滩平地,与东哥特人联合起来阻挡匈奴的进攻。
匈奴骑兵不善于打防守战,跟阿兰人残余势力斗来斗去,都无法获胜,只好暂时转移目标,先清除顿河流域的其他部族。
罗克索兰人也是顿河流域的一支部族。他们原是西徐亚人的一支,在中亚非常出名。不过,他们出名的原因与武力毫不相干,而是与著名的阿马松女郎有关。
相传西徐亚人曾和阿马松人发生了激烈的大战。战斗结束后,西徐亚人大获全胜,但他们除了敌人的尸体之外,其他一无所获。
无意问,西徐亚人发现阿马松人的士兵竟然都是女性,而且全部没有右侧乳房。
原来阿马松人的国内基本上都是女性,她们小的时候就把右乳毁坏,以便成年后可以把弓弦自如地拽过胸口,增强战斗力。
西徐亚人对这些神奇的阿马松女郎产生了非常浓厚的兴趣,便跟阿马松人商议停战,实行联姻。阿马松部落缺少男人,于是双方一拍即合,开始盛大的群婚联欢,他们的后代就是罗克索兰人。
罗克索兰人虽然是虎父龙母,但战斗力却非常差,没几个回合就被匈奴人击垮。
匈奴人听说了阿马松女郎的故事后,也产生了浓厚的兴趣,就跟罗克索兰人联姻,繁衍出了一批新的混血后代。
随着不断地和当地民族通婚、融合,匈奴人的外形特征发生了很大的变化。
一些见过匈奴人的欧洲人描述说:匈奴人的样貌出奇的丑陋,如果你跟他们作战,当你见到他们样貌的时候,就立即会产生深深的厌恶和畏惧感。他们的头根本不像正常人的头,也是呈块状,眼睛细小的如同针孔。他们躯体短小,行动敏捷,善用弓矢,颈项也永远傲然地举着。试想,这样一个魔鬼般的部族,谁能是他们的对手呢?
是的,没有人是匈奴的对手。征服罗克索兰人后,匈奴人紧接着把顿河流域的其他民族渐次收并,实力越来越强大。
雄风再起的匈奴会继续东征西讨吗?匈奴人能满足于现状吗?
第三节哥特人,你们滚吧
征战东哥特
相继征服了阿兰人和顿河流域的一些部族后,匈奴开始在顿河一带招兵买马,进一步壮大实力。
然而,匈奴这个外来种族似乎很不受中亚部族的欢迎,时不时就有一些反对势力偷袭匈奴,其中以哥特人闹得最凶。
哥特人是日耳曼人的一支,居住在顿河东岸,分为东西两部。
公元350年前后,来自奥斯特罗高塔国的埃尔马纳里发兵征服了哥特各部族,登上了东哥特的王位。在埃尔马纳里的统治下,东哥特人全速扩张地盘,把今俄罗斯西部、白俄罗斯、波罗的海三国,文人以及波兰东部的广袤土地都收入了哥特版图,其疆域几乎已经相当于现在的乌克兰全境。
取得丰功伟绩后,埃尔马纳里在东哥特王国进行了全面改革。在军事方面,东哥特人学习罗马军队的特色,士兵们都身披重甲,手持巨盾和长矛。这种武装,对付普通骑兵还可以。但是,沉重的武装造成士兵行动缓慢,无法应对匈奴人这种闪电战术。况且,当敌军弓箭的射程足够远、精准度和冲击力足够高的情况下,东哥特的士兵就发挥不出作战长处。这就注定了在若干年后,东哥特人和匈奴人交战必败的结局。
和东哥特部族相比,西哥特人比较松散,分别由各自的酋长统治,其中最杰出的是阿散那立克。这些西哥特部族,在政治上附属于东哥特帝国,臣服在埃尔马纳里的麾下。因此,埃尔马纳里克被称为“哥特人的亚历山大大帝”。
和东哥特军队相比,甚至和整个欧洲军队相比,匈奴人的作战方式都占据明显优势,主要有三个方面:其一是武器,匈奴骑兵全都佩戴铁制的头盔,对头部起到了很好的保护作用,大大降低了死亡率。匈奴战士在近距离作战中使用套索,能够精准地把敌人像套马一样套住,然后拖拉至死。最具杀伤力的是匈奴人的弓箭。弓箭在世界上任何国家都应用比较广泛,但无论是东方汉人的弓箭,还是西方罗马人的弓箭,都无法与匈奴人的弓箭相比拟。匈奴弓箭的有效射程可达300米,在150米内足以击杀敌人,而且精准度非常高。不止这些,匈奴人还发明出了一种反被弓,射杀近距离的目标几乎是百发百中。匈奴骑兵一般随身携带约30支箭,射完之后立即回后勤车队补给,绝不会为缺乏武器而担忧。
其二是战马,匈奴人的战马在体形和毛色上都非常相似,看上去又矮又长,类似驴子,但速度却比欧洲马快得多,而且耐力上更胜一筹,还擅长在山地上奔驰。匈奴人的战马能够忍受伤痛,不需要主人多加照顾,自己就可以主动去觅食。匈奴人出战习惯每人配备多匹战马,一旦其中一匹马疲倦、病痛或饥饿了,就立即更换,以保持行进的速度。匈奴人远在东汉初年就发明了马镫,远比汉人和欧洲人采用马镫要早得多,而且匈奴人马术超高,可以立在马背上拉弓引箭。
其三是战术,一经开战,匈奴人就总是先发制人,在百米之外有密集的箭雨压住敌人的气势。在近战中,匈奴人往往以500人到1000人为一组,前后左右迂回来打破敌人的阵型。在远战中,匈奴人习惯故意败北,来诱惑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