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飞读中文网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大明审死官-第152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如果这个宫女将来生个男孩的话,那是宗庙和社稷地福啊。

话说到这份上,何况又有宫廷内侍纪录下来万历私幸过王氏的纪录,万历皇帝也就只好承认了下来。

一路看小说网WWW.万历十年。

而这个悲剧也才刚刚开始。

朱常洛出生前50天,大学士张居正逝世,万历帝独揽大权。

害得他被太后给说道了一番的王氏被打入冷宫。

连儿子也不能相见,抑郁成疾,双目失明。

王氏于万历三十九年病重时,子常洛请旨获允前往看望母亲,但“宫门犹闭。

抉钥而入。

妃目眚,手拉光宗衣泣曰:儿长大如此。

我死何恨!”遂薨。

常言说恨乌及屋,爱屋及乌,在万历身上就有了个完美地诠释。

他不喜欢王氏,由母及子,也不喜欢王氏所生的长子常洛。

他宠爱郑贵妃,子因母贵,也喜爱郑贵妃所生的儿子常洵,一直想立常洵为太子。

后来这位皇子被封为福王,明末被李自成军杀死,此是后话。

万历帝想立宠爱的郑贵妃之子朱常洵为皇太子,既怕违反祖制,又受到朝臣的反对。

所以,迟迟19年不立皇太子。

这还不是最糟糕的,万历对这个儿子不仅仅是冷落,简直可以说是冷漠。

在古代,皇子不同于老百姓家孩子的地方至少有三处,一是正名位,二是延帝祚,三是受教育。

受教育就是到外廷读书,在讲官辅导下学习,掌握治国的本领。

万历帝5岁开始读书,但他一直不允许儿子朱常洛读书。

谁建议让皇长子出阁读书,谁就被贬遭罚。

朱常洛直长到13岁时,才得以首次出阁读书,可过了没多久就又长期辍读。

19岁时才又奉旨出阁读书,以后读书断断续续,长期被禁闭在宫中。

所以,他压根就没有受到良好地系统的文化教育。

明朝的皇位继承制度一般遵照如下原则:皇位继承,父死子继;有嫡立嫡,无嫡立长;帝无子嗣,兄终弟及。

这个意思就是说,皇位继承时,父亲死了儿子继承大统,正宫皇后有儿子就由他继承,若是没有才可以从其他妃子所生的皇子里选,不过原则也是选择年纪最大的,这个虽然有点不大科学,毕竟年纪大不一定就有本事,不过在古代,这却是维系了封建礼治千年不倒地原则,就算是万历再怎么荒唐,也不敢轻易更改。

至于末了那句,则是说,如果没有皇帝没有儿子,就由弟弟来继承,明末皇帝崇祯就是如此。

按照这样的规则,万历帝皇后没有生子,宫人王氏生皇长子常洛。

按理应当成为皇太子。

但是万历帝一直想立皇三子朱常洵为太子,所以朱常洛地太子之路艰难而漫长。

万历自己是6岁被立为太子的,但是朱常洛直到万历二十九年(1601年19岁才被立为太子,住迎禧(x宫。

朱常洛被立为太子后,还是长期笼罩在“更立””的阴影里,随时忧虑皇父会以三弟常洵取代他。

从立皇太子到继位又是19年。

在这19年里,朱常洛终日战战兢兢。

。胆小怯懦,唯恐被废。

有人著《续忧危议》一书,署名“郑(隐喻郑贵妃)福(隐喻福王)成(隐喻更立太子成事)”,其书大意说:“帝于东宫不得已而立,他日必易。

其特用朱赓内阁者。

实寓更易之义。”

特殊的身世,坎坷的经历,使朱常洛形成胆小怯懦的性格。

他出阁读书时,正值寒冬,太监居然不给他生火取暖。

他冻得浑身发抖。

也不敢吭气,气得讲官郭正域训斥太监,太监们才给他生火。

历史上地梃击事件发生在万历四十三年五月初四日。

发生了梃击东宫太子朱常洛事件,这就是“梃击案”。

这一年太子朱常洛33岁。

可是不知道是不是因为张允这个穿越者的到来,搅乱了时空,这件案子居然提前到了多半年,不过整个案子倒也没有什么太大的变化。

这天傍晚,蓟州男子张差,手持一根枣木棍,从东华门直奔内廷。

打伤守门太监,闯进太子朱常洛居住的慈庆宫,直到前殿屋檐下才被捉拿。

当时,慈庆宫第一道门只有两名太监守门,第二道门无人看守。

事发后朱常洛惊恐万状。

而且“举朝惊骇”。

可是当一干大臣希望万历出来主持公道时,才发现就连平素里死活不肯出宫的万历竟然不知道跑哪里去了。

而后才知道这个荒唐皇帝居然跑到了河间去,于是无数的奏折也跟着递了过来。

不过万历所看到的那张折子却是东厂密探飞鸽传递过来地。

听完了这些万历讲述的案情,张允觉得一脑袋雾水,这案子本身并没有什么太出奇的地方,按照他平素里推定案情的方法来推断的话,何人在这案件中得利最大,那他多半会有重大嫌疑。

可问题在于如果朱常洛真被这个叫张差地家伙干掉的话,最大的受益者却是朱常洵。

尽管张允知道此时的朱常洵多半还滞留在京城没有去他的封地洛阳就藩,似乎嫌疑不小,可仔细想一想,可能性又不是很大,毕竟朝廷内外没人不知道朱常洵和朱常洛因为太子之位不大和谐,如果朱常洛真就这么被杀了,稍微有点脑子地人都会疑心到朱常洵身上。

这不是弄了盆子脏水往自己身上泼吗,就算朱常洵是个笨蛋,可他的老妈…………郑贵妃显然不是个省油的灯,她又怎能同意儿子指派人做下这等蠢事呢?

即便是郑贵妃也贪图太后之位,希望儿子登基之后母凭子贵,希望杀掉朱常洛取而代之,至少也该选个合适地时候呀,比如朱常洵去了洛阳就藩之后,这么一来,即便是出了纰漏,也多半不会疑心到他的身上。

这里面藏了不少的猫腻呀!张允暗道。

他记得历史之上这事也相当的戏剧化,几乎成了朋党之争的导火索和打压对方的平台。

比如当时负责审问的为“浙党”官吏,审讯后说张差是个疯癫病人,企图糊涂结案。

而巴结郑贵妃的内阁首辅、“浙党”首领方从哲也不愿深究。

可当时地东林党人、刑部提牢主事王之(ci),通过单独提审和与刑部官员共审,使张差供出:是郑贵妃手下太监庞保、刘成“令我打上宫门,打得小爷(指太子),有吃有穿”。

朝中东林党人怀疑是郑贵妃欲谋害太子,坚决要求彻底追究。

事情牵连郑贵妃,朝议汹汹。

《明史郑贵妃传》记载:郑贵妃闻知后,对万历帝哭泣。

万历帝说:“外廷语不易解,若须自求太子。”于是,郑贵妃就找到了皇太子朱常洛。

史书记载,郑贵妃向太子号诉,就是郑贵妃找到了皇太子朱常洛,嚎啕大哭。

诉说事情的原委,请求太子宽恕。

二人对话的过程是:贵妃拜,太子也拜,贵妃和太子是且泣且拜,一面哭一面拜。

万历皇帝一看这事情闹大了,牵连到郑贵妃不好,又牵扯到太子……两头为难。

怎么办呢?他决定亲自来处理这个事。

万历帝在慈宁宫皇太后灵位几案前召见太子和百官,令太子降谕处理此案,禁止株连,就是不要牵扯太多人。

皇太子朱常洛既不愿意得罪他父皇,也不愿意得罪郑贵妃。

不敢深究此事,也想大事化小,小事化了,息事宁人。

万历帝因为都是他们家里头的事情,而且牵扯到郑贵妃。

也不想深究此事。

最后决定把张差处死,两个太监庞保和刘成在内廷秘密打死,草草了结这桩大案。

负责此案审理的王之遭到反东林党一派官吏地攻击。

万历帝将他削职为民。

这就是“梃击案”的始末。

梃击案斗争地焦点,从表面上看是郑贵妃意欲谋害太子朱常洛而未得逞,好像是皇帝地家事,但实质上是国事,反映出朝廷中东林党与其他派系的政治斗争。

尽管万历帝亲自处理结案,但这件事情始终疑云重重。

此后大臣们常以此为题目,“奏章累数千百,由是门户之祸大起”。

原本如果没有张允的出现。

这案子多半也就真会如历史记载的那样在万历的弹压下不了了之,可问题是万历听了张允那些个诤言之后,思想多少受了些触动,有了些洗掉骂名当个名帝的愿望,而这案子也算是个由头。

他当了这么多年的皇帝。

表面上昏聩,可是那都是装出来地。

实际上精明的很,朝堂上的朋党之争他心里清楚,说不定也是他刻意而为,以各股势力互相牵制以便于自己的统治,而现在他想做点正事了,这些为了小集团利益而斗个你死我活的党派,他就不能再留着了。

不过由他出来打压,似乎又不大符合他以往地作风,更有些担忧若是失手的话反倒得罪了这些文官集团,使得他们抱了团,只怕自己这个皇上也要如当年张居正活着的时候受尽窝囊气,所以他才把几乎哪边都不靠的张允给破格提了上来。

当然了,他不是没有考虑到张允的岳父顾宪成在东林党中地影响力,不过这样也好,至少张允不是没有战友,可他又不想打压掉旧的党派,又冒出来新的,他更不愿意张允如他父亲张居正那样成为党派地头子,所以他现在考虑的是如何把张允给拉住,让他把所有的党派都给得罪了,这么一来就只能躲在自己的羽翼之下,跟那些党派人士斗个你死我活。

而张允也不笨,尽管他没有在官场上厮混过,可这里面的道道儿他经由后世无数的电影,电视以及小说熏陶,可谓鸡吃放光虫…………心知肚明。

尽管万历明说,不过他已经隐约得觉察到,此番进京,自己的任务似乎并不是审案子那么简单,搞不好了会成了万历手里的搅屎棍子,把大明官场弄地乌烟瘴气,才方便万历整顿吏治。

如果真是那样的话,张允倒不介意被万历利用一次,可惜的是在这个问题上,万历的态度显得很是暧昧,死活不肯明说,含含糊糊得让张允揣摩不透,这令他满脑袋雾水,不过倒是颇为庆幸把宋漠然也给带来了京城。

原本他是想着留下宋漠然在河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