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捍卫共和”朱尔典甚至已替联合阵线的那位赵委员长、赵总司令拟好了革命口号,他甚至丝毫也不怀疑,一旦袁克定不知天高地厚的宣布就任民国大总统的话,袁世凯和整个袁氏一族都会成为过街老鼠,横尸街头都是轻的。
这个国家的社会发展程度确实不足以建立美国、法国式的共和国体,所以,在朱尔典看来,是君主立宪,还是议会共和,这都不是根本问题,根本问题在于,这个国家必须保持形式上的完整和独立,否则。就会对整个远东地区的战略平衡造成威胁,并进而威胁到英国的远东利益。
所以,朱尔典在得知了北洋南进第一军的那封拥戴通电之后,立刻约齐另外七国驻华公使,八国公使拜访了民国代理大总统徐世昌,然后朱尔典又单独一人去拜访了病榻上的袁世凯,毫无怜悯的将袁克定被推举为代理大总统的消息告诉了那位正在疗养的瘫瘾病人,通过袁世凯直接施压,迫使袁克定“自动”退出了这场权力角逐游戏。
在袁世凯的病榻前,朱尔典甚至一度希望这位多年的官场老朋友因为过度的刺激而病情加重,一命呜呼,那样的话,事情将更容易解决了。
但是朱尔典失望了,看起来英国大夫说得不错,这个中风瘫痪的病人现在正在恢复中,袁克定被推举为代理大总统的消息并没有使袁世凯病情恶化,当时的朱尔典,甚至似乎在
没错,欣慰。袁世凯或许也与那位不知天高地厚的袁大公子一样。都以为是北洋军里出忠臣了,都以为北洋将领们走出于对袁氏一族的忠诚而拍发的通电。
不过袁世凯毕竟是政坛老将。欣慰归欣慰,但还是毫不犹豫的叫来袁克定,只用手指沾着墨水写了五个字,就立玄使袁克定打消了做总统的念头。
那五个字是“不许做总统”这比什么都管用,在这个国家,什么人的命令都不如父亲的命令更能让儿子屈服,这就是所谓的“三纲五常”这斤,国家的古代秩序就是这么构建起来的,现在这个时代依旧如此。因为整个人类社会就是这么发展过来的。
朱尔典是为了维持远东战略均势而反对袁克定做总统,袁世凯则是出于保全袁氏一族的口的反对袁克定做总统,毕竟,他的神智还是非常清醒的,总统,确实不是一个世家纨绔做得了的。
解决了袁克定的问题之后,剩下的就是北洋南进第一军的问题了,看在袁世凯还算识时务的份上,朱尔典向这个瘫瘙病人隐瞒了王士珍遇刺的消息,但是作为整件事的英键,王士珍遇刺问题仍像毒蛇一样缠绕着英国公使的心,他仍然失眠。
为了睡个好觉,朱尔典几乎动用了一切资源去打探南京方面的消息。但是从反馈到公使馆的情报来看。整个南京城好象已进入了戒严状态。有线电报也无法接通,英国远东情报机关也不清楚北洋南进第一军到底发生了什么事情。
既然连专业的情报机关都无法确切的弄清楚发生了什么事情,朱尔典反而变得豁达起来,借着酒精的麻醉作用,他在天网黑下来后就上床了,不过,这种睡眠的质量实在不怎么样,刚才楼下的电话一响,他就立刻醒了,那是民国外务部来的电话,告之英国使馆,民国代理外务总长唐绍仪和内政总长赵秉钧即将拜访朱尔典先生,于是朱尔典便穿着睡衣站在使馆的台阶上迎接这两位高官,他是故意这么打扮的,以示对北洋的不满,如果北洋肯接受议和条件,这个国家的局势早就稳定下来了。那么英国公使先生也就可以睡个安稳觉了。
“两个现在造访,想必还是为了南京方面的事情吧?”朱尔典在会客室接待了两位民国高官,不过这精神确实比较萎靡,连寒暄客气的话都免了。
“打搅公使先生的休息,鄙人深感不安,不过事关重大,不得不冒昧前来。根据我国政府刚才得到的确切消息,东南巡阅使王士珍因为伤势过重,已被送往上海法国租界救治。目前情况不容乐观。”唐绍仪说道。
“关于王将军遇刺事件,我深表遗憾。”
朱尔典面无表情的看了对方一眼,其实王士珍转往上海法国租界救治的消息他在两个小时前就得到了报告,是英国驻沪总领事拍的电报。在那里头,那位英国外交官以极其恐怖的文字描述了王士珍的伤势。根据这些描述,公使馆的英国武官非常肯定那种用来袭击王士珍的炸弹是一种特制的炸弹,绝不是普通炸弹,因为那种炸弹并不是依靠弹片和冲击波杀伤目标,而是借助大量而密集的小钢珠对目标实施杀伤,否则不足以解释法国大夫从王士珍身上取出的那上百颗细小的钢珠。根据英国武官的分析,这种小钢珠因为体积的缘故,除非命中要害,否则只能将人炸伤,或许,这种炸弹的威力并不是很强。
问题在于,英国武官也同时强调。现在的世界各军事强国中,并无类似的这种炸弹,要想完全确定是什么炸弹,必须现场调查。
这更增添了此事的诡异程度。朱尔典非常怀疑是联合阵线方面策戈了对王士珍的刺杀,因为联合阵线似乎拥有一些比较古怪的武器,飞机、装甲列车就不用说了,根据一些从非正规渠道得到的情报,在共和军的骑兵部队里,装备着一种被称为“冲锋枪”的武器,这种武器,不仅英国没有,德国也没有。如果按照这个思路分析下去的话,联合阵线再制造一种用于暗杀的特殊炸弹。似乎也不是没有这种可能。
不过朱尔典的走神只是很短时间,唐绍仪的话很快使他精神一振。
“此次前来拜访贵公使,一来是正式通报王将军遇刺之事,二来则走向贵公使求助,希望贵公使能够向联合阵线方面施加外交压力,迫使他们迅速回到谈判桌前,停战、和谈。”
“很遗憾,由于贵国中枢政府拒绝了联合阵线的和平条件,对于此事,我已无能为力。”
朱尔典将手一摊,做出一副无可奈何的表情,然后,他就看见唐绍仪从手提包里拿出了一份文件。
“这是我国中枢政府的和谈条件,与联合阵线方面提出的和谈条件已较为接近,我国中枢政府认为,这个条件已能够使联合阵线停战和谈。”
“哦?看起来,贵国中枢政府已经改变了立场。”
朱尔典接过文件,粗略看了看。发现这个和谈条件已与联合阵线方面提出的那行小“最低条件”相差无几。而且,北洋已决定放弃保定城,将其交给联合阵线的部队控制,而这,在前几天一直是北洋咬住不松的一个条件。
看起来,现在的北洋政府已经慌了。他们显然被南方发生的突变弄的不知所措了,他们急于结束北方的战事,甚至不惜做出重大让步。
在求和的事情上,北洋表现出了难得的高效率,这让朱尔典觉得有些不可思议。
送走了唐绍仪和赵秉钧,朱尔典越想越觉得奇怪,于是通过电话联络上了民国代理大总统徐世昌,一番不长的交谈,他终于明白北洋为什么急着转变强硬立场了。
就在刚才,从南京东南巡阅使府又拍了一封电报过来,北洋南进第一军的二十多名旅长、团长在电报上联名,要求中枢任命一位新的东南巡阅使,而且连人选他们都选好了。那行小人叫孟恩远,现在的职务是北洋南进第一军的一个旅长。
但是北洋南进第一军中有好几位师长,为什么他们要推举一位旅长继任东南巡阅使呢?
耐人寻味啊。
第370章低效与高效(下)
10811908远东狂人第370章低效与高效下
苗恩远字曙村,天津人氏,早年投淮军当兵。袁世凯小七…六”他是第一批加入新军的下级军官,算是北洋新军的元老,日俄战争期间他曾署理过一段时间的吉林巡抚。战后以记名提督衔简放,任吉林巡防营翼长,在吉林一直呆到“戊申革命。爆发,清廷为了镇压南方革命。不得不拨罗军事人才,编入第一、第二两军,孟恩远就是那个时候离开吉林的。
之后,孟恩远跟着北洋第四镇统制官吴凤岭响应袁世凯立宪倡议。为袁世凯篡清立下汗马功劳。被委任为北洋第四镇的旅长,后来第四镇改编为北洋陆军第一师,孟恩远依旧担任旅长,南北实力派因为国会选举的事情而兵戎相见的时候。吴凤岭奉命率领第一师的部分部队开到河南,加入了冯国璋的北洋南进第二军,而孟恩远则率领第一师另外那部分部队由徐州开往浦口,渡过长江到了南京,加入王士珍的北洋南进第一军。
也正因此,孟恩远和他的部队没有跟着吴凤岭在河南一起被联合阵线消灭,他依然在南京与杭州方向的联阵部队周旋,虽然只是一个旅长。但是因为他是小站练兵时的北洋新军元老,而且已是知命之年,在论资排辈的北洋军里,他孟恩远也是响当当的人物,就连北洋南进第一军的总统官、东南巡阅使王士珍见了他孟恩远,也得叫声“老将军”虽然王士珍只小他两岁。
但是在北洋这个集团里,要想升官。光是岁数大、资历深是不够的。如果官阶不到,也是不大可能连升几级的,除非袁世凯亲自下令提拔。否则,只能慢慢的积攒资历、官阶,一步一步的往上升。
孟恩远是旅长,按照常理,他下一个官阶应该是师长,但是现在。他却想一步登天,做“东南巡阅使”这固然是破坏了北洋的规矩。但更重要的是,这个消息让北洋的高层人物忧心仲仲。
因为孟恩远不是自己拍电报向北洋中枢要官做,而是一帮底下的旅长、团长们联名拍了封电报,向北洋的新掌门徐世昌徐大总统要这顶“东南巡阅使”的官帽子,然后给孟老将军戴。
在徐世昌看来。这封电报非比寻常,近乎于要挟中枢,与昨天那封拥戴袁克定做民国代理大总统的通电有异曲同工之“妙”都是下级对上级权威的挑战。
不过这似乎也不能全怪下级。所谓“上梁不正下梁歪”这都是跟那位袁大总统学的,当初“新年通电”一出,几乎所有的北洋军高级将领都通电拥护袁世凯做“摄政大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