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旁边众人见卢鸿少年成名,有了这般成就,还是不骄不躁,不顾劳累,坚持入楼读书,不由大为钦佩,连连称赞。那三老中老三郑诚更是大声说道:“小友好志气!求学之道,本该如此。等老朽过几日,将家中俗债还了,便也搬来与你同屋读书,再论经义。”
郑聿横听了也是赞道:“难得贤契这般上进之心!好好,我便也不多说,这就安排你入楼便是。”随即唤过管理书楼之人,让他在带草堂后进速速收拾出一个房间来,安排卢鸿入楼读书。
原来郑氏藏书楼中书却是不可携出,若要读书,只能是住在带草堂后进的小室之中,由书僮搬至室内方可。前时三老闭关所在的小屋,便是其中一间。此次卢鸿要入楼读书,郑聿横便忙着要人打扫出一间来,收拾妥当,这才引着卢鸿主仆二人前去。临行前,卢鸿向郑桓禀明原委,并请郑桓转告自己叔父。郑桓听了,倒是夸奖了他一番。
卢鸿辞别众人,由郑聿横引着,经带草堂,到后进一个小房间。只见房间不大,未设床枕,只有几个蒲团,却颇为整洁。郑聿横交待两个书僮,好生伺候,按卢鸿说的搬取书卷,不能有误,这才告别而去。
卢鸿便向两个书僮道:“便麻烦二位小哥,将楼中书目录册拿来,我选取数卷,先行阅读。”
书僮便将目录拿来,卢鸿略一过目,便连连指点,一下子要了几百卷。直把两个童子惊得舌头吐出来,半天缩不回去。醒过神来,只得去搬书,暗自纳闷,只是不敢问。
卢鸿见众人俱都走了,这才嘿嘿一笑,拉过洗砚,附在他耳边偷偷的说了几句话。这洗砚便点点头,忙忙走了。出了院落之门,却未回向郑府,转了个弯,便向城中去了。
两个书僮取了一个大书箱,两个抬着跑了几趟,才把卢鸿要的书搬了回来。卢鸿待二人将书放好,这才对二人说:“两位小哥,从现下起我便要闭门攻读,烦二位不论何事,万万不可打扰于我。早晚饮食,便将饭盒放在门口,我自会取食。”
两个书僮连连点头。本来三老闭关时,也是这般不许打扰,倒也不奇怪。只是这位卢公子一下子便要了这多书,真不知他要如何看起。
待两个书僮出了门,卢鸿便将门关起,捡选起书籍来。这两个小童委实无法想象卢鸿如何读书,好奇心起,便对视了一眼,双双踮起脚尖,轻轻走回来,趴在门缝上偷看。
只见屋中卢鸿,从书籍中拿起一函《毛诗故训传》,凝视片刻,自言自语道:“低。”
门外两个书僮差点栽倒在地。他二人在郑府之中,耳渲目染,也颇通经义。这《毛诗故训传》本是春秋时先贤大毛公所著,向来为士林所重,卢鸿居然如此不以为意,可见高才。
此时卢鸿却又拿起一函《文选》,看了看又摇了摇头说:“低。”
两个书僮再也听不下去了,相互搀扶,跌跌撞撞地回屋去了。一路之上,不由深深感叹,这天才神童卢公子,实实不同凡响,以那《毛诗故训传》、《文选》的水平都觉得低,真是太有才了!
卢鸿却不知门外这些勾当,只见他又选出一函《汉书》,比划一下,这才满意地点点头说:“这本还差不多。”抱着这套《汉书》来到室内一角,把几个蒲团相连铺在一起,将那《汉书》当做枕头垫于头下,放松身体,竟然沉沉睡下,见那周公去了。
原来这卢鸿选了半天,只是要选个枕头,怪那《毛诗故训传》《文选》太薄了,枕着嫌低,倒把门外两个书僮险些个生生吓杀。
却说屋内卢鸿,黑甜一觉,直到日落西山,天已黑了,这才醒来。伸展一下四肢,活动片刻,打开房门一看,外边食盒早摆在那里了。卢鸿将食盒提进来,关了房门,这才打开食盒吃那晚饭。饭菜都已经发凉,卢鸿却是饿了,吃得颇为香甜。
食罢收拾好碗筷,又放在门口,想来明日早起送饭时,书僮自会收拾。
又过了片刻,忽然闻得院墙外有嚓嚓的声响,却见一个人影自外爬了上来。见这人爬到墙上后,又回身将一个梯子抽过墙来放下,轻手轻脚地下来,左右看了一看,便偷偷地跑到卢鸿房前,轻轻的敲了敲窗户。
卢鸿听了,也不言语,轻轻打开门出来,那黑影却闪身进了屋内,便将门紧紧闭住。卢鸿来到梯子前,顺着爬上了墙,又将梯子抽出墙外,放好后爬了出去。
外边早有一个人在等候,见了卢鸿出来,连忙搬了梯子,带着卢鸿匆匆走过一个拐角,上了一辆早等在这里的马车。卢鸿上车后,那人便赶了车,顺着路行去。又拐过几个角,到一个小院子前停下来。二人进了院中,直入正房,房中点着灯光,却见那人竟是去范阳拿取明镜的六子!
原来这六子听了卢鸿吩咐,上马出城,装作去范阳方向,却是绕了个圈,便寻个庄户,把马寄下。自己则打扮改装,偷偷又回了城来。到城中,等到从藏书楼跑出来的洗砚接上头,两人分头行动,一人去城内采买物品,一人则寻一个安静小院,租了下来。还好两人都颇为利索,这才在半天中把事都办完。
二人便赶了车带了梯子,来到藏书楼院外。洗砚爬进去,躲在房间中代替卢鸿,卢鸿却偷跑出来,与六子来到这新租下的小院。
此时卢鸿看着房间中准备下的诸多物件,不由一阵坏笑。原来他哪有什么秦宫明镜,这家伙从一开始,便是要做个西贝货去骗那李伯方。
第三卷 南下荥阳
第十五章 透光镜
原来李伯方手中那方铜镜一拿出来,别人不知道,卢鸿却认得真真的。这铜镜自然并非什么秦宫明镜,却是一方真正的秦时所造的透光镜。
上古之时,是没有现代形式的镜子的,当时人照面就以盆中盛水为镜。商代以后,始有铜镜,至汉以后,方才日益普及。所谓透光镜,乃是一种奇镜,其镜面微凹,将光反映到白墙上,背面图案却如能透过般显现出来。后世所见透光镜,最早也是西汉时所制。而李伯方所持铜镜,古意盎然,钮为细小弓形,上饰弦纹,色作深灰,一眼可知为珍品,断代当在秦朝先后。
书中暗表,李伯方手中这方铜镜自然是真正的秦镜无疑,只是来历也颇为奇特,乃是楚中贵族,为秦所逐,家族后人,暗暗地准备推翻秦国。为了传递信息,以为符节,特地请高人铸了这方透光镜。那“灭情见性”四字,表面看如同学术字词,其实是暗指“灭秦践行”之意。无巧不巧,这镜辗转流落到李伯方手中,被其视为至宝,当作了学术证据。
这镜的来历后人自然无法知晓。在卢鸿看来,这秦透光镜虽然堪称少有的珍品,本也不至于因此便要动什么心思。只是那李伯方以这透光镜为据,为自己的“性情说”张名,却是卢鸿无法忍受的。李伯方所谓“灭情见性”的说法,简直就是后世宋时理学“存天理,灭人欲”的翻版,如若容他流传开去,保不准什么“饿死事小,失节事大”的言论都要给搞出来。卢鸿有了后世的见识,自然这知道这类学说对华夏文化及社会发展有何等负面的影响,此时自己有了机会,便要想方设法,将之消灭在萌芽状态,便是手法有些下作,也顾不得许多了。
要造一面假货出来,难度倒也颇为不小。幸得卢鸿前世记忆中,认识几个专门玩这手的朋友,总还有些经验。只是想到自己前世经历中,老老实实没干过卖假货的事,偶尔做点高仿,也是游戏而已。不想这回衣食无忧,也不用钱财发愁,倒要拾起这制假营生去骗人,也不由暗暗有点好笑。
时间宝贵,卢鸿也不及多想,便着手准备起来。下午时卢鸿嘱咐洗砚买的一大堆东西,幸得这洗砚记性不错,居然也都给弄来了,摆在屋中有一大堆。
要做铜镜出来,第一步便是要制范,就是做个模子出来。那铜镜都是浇铸的,上边的花纹样式,都要将烧化的铜汁注入制好的模子,冷却后形成的。
只是这里却有些个难题。一则模子要做成中空的,不然那铜汁注于何处?中空的模子要在里边刻出花纹来,这难度自然不小。二则卢鸿并无现成的样式可以参考,完全要凭自己的想象臆造一个铜镜出来,更是一件难事。
样式这事,卢鸿已经考虑成熟,便以前世曾见的一些战国后期的铜镜为底本,加上自己一些想法即可,估计现在对于铜镜的研究,远不如后世般重视,寻常人等是决计挑不出毛病来的。就算有人提出些看法,自然也可以明镜至宝,与普通物件不同来搪塞过去。至于那模子,先祖却颇多妙法。卢鸿要用的,便是所谓失腊法。
后世所见各个时期的青铜器,往往极尽精美,另人难以置信。有些造型复杂、花纹繁密的器物,若真是手工在泥范上雕制,根本不可想象。其实这些青铜器,便是用失腊法制成。失腊法就是在做模子时,要先用一块黄腊,以一比一的比例,制成一件要做物品的模型出来。这腊质地极软,自然可以随意雕刻,精细工整。待腊制模型做成了,再无可修改之处,便将泥水,一层层浇于其上,达到足够厚度,干了以后,就形成了一个外部泥裹,内实腊胎的模型了。
然后再将这模型加热到一定温度,那腊一旦过热,立时便会融化成液体,自事先预备的孔洞之中流出;而外面的一层泥壳则不会变化,腊胎流尽,自然形成一个中空的泥制模具了。
最后将熔化的铜汁注入其中,待铜汁冷却凝结,便可以打破泥范,将成品取出了。
卢鸿现在做的便是第一步,将一块事先备好的黄腊,先修整成需要的圆镜外形,然后按照自己想法,慢慢雕刻起来。这一步,直接关系到制成品的成败,故卢鸿一点也不敢大意,粗坯制成之后,反复端详修改,感觉再无败漏之处后定型,直到半夜时方才完工。
做完腊胎,卢鸿伸个懒腰,也是觉得有些疲倦了。只是时间紧迫,也不敢偷懒,便将六子事先准备的泥水拎来,一点点浇在腊胎上,凝成泥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