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飞读中文网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重生之归园田居-第27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顾刘氏心想,肯定是你报复我上次砸死你家兔子的事情,哼,别以为我不知道,“侄女啊,你就不要狡辩了,我都听说了,是你讲故事,忽悠大家去我家偷鸡的。”

顾琴连呼愿冤枉,举手发誓,“大娘,我发誓,我真的只是讲了一个故事,并没有鼓动大家去偷鸡啊!大娘你冤枉我了!”

在古代,发誓是一件很严重的事情,见顾琴发誓,大家都觉得顾刘氏做的过分了,纷纷道,不过是一只鸡,怎么还逼着人家发誓了呢?

顾刘氏眯着眼,说不出的阴寒,“莫不是侄女因为上次大娘不小心把你家兔子打死,所以怀恨在心?这才故意使计撺掇大家去的?我都说了,上次是你家的兔子偷吃我家的菜,我不小心的,侄女儿你这样做太过分了!”

顾刘氏的话,把上次自己的作为划为了过失,还埋怨顾家把兔子放出来乱咬菜地,另一方面也说出了顾琴的动机,真是好心思。

第三十一章 女子报仇

闻言,顾琴却笑了,“大娘,你真的冤枉我了,不信你问问你的儿子,看看是不是我撺掇的?”

顾琴顿了顿,又意味深长道,“抑或者,是你家儿子贼喊捉贼……我倒不知,去别人家偷个东西,会这般容易。”

顾琴的话,让大家的目光转向顾明。

一旁的顾明,本来就做贼心虚,不想让顾刘氏过来,偏偏顾刘氏不听,非来闹事,这下好了,自己也兜出来了!

顾刘氏从顾明那里知道事情的始末,也知道谁参与了这次事件,但没想到顾明居然隐瞒了自己帮忙的部分,登时老脸一红,喊了回去,“你胡说!”

顾琴抿唇,嘴角的酒窝显现,说不出的亲切,“我胡不胡说,你家儿子知道,好了大娘,我看你赶紧回去吧,小心鸡再丢了,就不值当的了。”

“你!”

眼看着风向转了,顾刘氏一张脸是青了又红,红了又白。见大家纷纷窃窃私语,心头一火,拉着顾明回去,“死小子!等我回去收拾你!”

“哈哈,真是贼喊捉贼呢!”人群中爆发出一声大笑。

闻言,一声哄笑。

不远处的顾刘氏听见,脚下一顿,差点摔倒。

回到家后,顾明少不了一顿胖揍。

面对大家的关心,顾明还是很愧疚的,因为他把大家抖搂了出来,但顾刘氏没有追究,大家都误以为自己是因为坚持正义,没把大家透露出来挨得揍,都是心有愧疚。

双方都心怀愧疚,于是,一群孩子出其的和谐,一时间,村子里少了许多告状的事情,大人们觉得真轻松啊。

当然事后,人们也纷纷谈论顾刘氏,也不知道在顾家吃了多少亏了,怎么还那么不长记性?

接下来的日子,顾刘氏家似乎过的很不顺利,总觉得磕磕绊绊,日子不顺心,心情也不好,脾气也差,连顾家老太太都很少叫她过去捶背了,反而见三房的人多些。

顾刘氏似乎也感觉出什么,安生了许多,相夫教子,每日请安,甚至还向顾琴家跑出橄榄枝,惹的大家都说是长记性了。

对此,顾琴一家只是一笑置之,准备和牛更山做兔子暖袖。

很久以后,人们才后知后觉的发现,顾琴温婉柔顺的背后,似乎还有另一个灵魂,不美丽,不讨喜,却依旧让人欣赏。

不错,顾刘氏的不顺,是顾琴刻意为之,她不喜欢顾刘氏是事实,但也不想惹事,但是事情老是惹到自己,那就不要怪她出手了。

俗话说,君子报仇,十年不晚,女子报仇,不择手段。

就在顾刘氏抛橄榄枝的同时,顾氏与牛更山的协商也接近尾声。

牛更山用他作为商人的经验,说服了顾氏,倒省了顾琴一番说道。

一个独自支撑家庭的寡妇,对于生意上的事情还是有些眼光的,所以在牛更山说了缘由后,顾氏并没怎么考虑就同意了。

牛更山见她同意,便拿着顾琴的暖袖去了城里。带回来的消息,自然是好的。

顾琴却知道,这事情不算完。在古代,根本就没有所谓的专属权,一旦这暖袖进了市场,必然有一大波的模仿者制作,没准比他们做的也好。

所以,牛更山的行为是真心实意的,因为他大可以贪了这个想法,独自去那商人那里邀功,不必理会顾家。

而顾琴,恰是看中了牛更山的这份实诚,不然当日她拿着暖袖去的就不是牛家而是宋氏家了。

而面对牛更山给顾家争取来的优先买卖权,顾琴更觉得自己没看错人。这做生意,讲究的是信誉,是名声,是诚信!

有了这优先买断的权利,顾氏是一点也不担心了,利落的签了字,准备过段时间的兔子暖袖。

在心底里,牛更山是感激顾家的,若不是她家及时想出这么个好法子,他也攀不上城里的那棵大树。所以,和顾家的来往便多了些。

这李家长张家短的,是人们闲时最喜欢说的,这不,就说起了顾家跟牛家走的近乎,而且,顾家似乎把兔子都杀掉卖了,似乎要做什么。一旁的顾刘氏听了,上了心。

果然,不出几日,顾刘氏便发现了顾家的秘密,原来是做那个小玩意卖啊!哼哼!想背着她挣钱!别想!顾刘氏转身走了去,没注意到拐弯处的顾琴。

顾琴眼底划过一丝阴沉,这顾刘氏,就像是自己的死对头,总是跟自己过不去,不整治一顿是不行的,想着,顾琴悄悄跟了上去。

顾刘氏一回家,烧上水,转身出去了。

顾琴悄悄进了院子,见厨房的灶火烧的正旺,踢了踢旁边的柴火,就出去了,谁也没瞧见她。

回到家不多时,就听见远处有人喊,顾琴出门一瞧,村子里一家房子冒出一股子黑烟,明显的失火了。

瞧着漫天的黑烟,顾琴转身进了门。

不多时,顾氏回来了,见顾琴正在烧火,心里突然就踏实了。原本瞧着顾刘氏家失火,她心里是痛快的,又担心是顾琴做的,所以不安,赶紧回来了。

不要问她为什么会觉得是顾琴做的,她也不知道,就是有一种感觉,那就是顾琴做的。

见顾琴正忙活着做饭呢,顾氏笑了笑,“做什么呢,晚上吃兔子肉吧?”

“不了,娘亲还是把肉卖掉,到时候挣了钱,给顾蓝买些别的吃食吧。”顾琴把切好的菜堆在一起,慢慢道。

对于顾琴的贴心,顾氏说不出的熨帖,“那你做着,我去你牛大叔家去趟。”

知道顾氏是准备暖袖的事,顾琴搅锅的手一顿,接着道,“嗯,娘,抓紧时间做吧。”

顾氏笑着应下,却对顾琴最后一句话产生了疑问,莫非,是让人知道了?难道是顾刘氏?还有火灾?顾刘氏心里一个咯噔,千万别是自己猜想的这般……

但顾氏还是把自己的顾虑说给了牛更山,牛更山一听,也是这么个理,便加快了速度。

顾刘氏因为家里失火,正忙得手忙脚乱,把顾家的事情也抛到了脑后。顾家和牛家也暂时安稳了些,暖袖也迅速出炉。

没几天,顾氏就收到消息,这暖袖卖的十分好,挣了不少钱,那商人对牛更山也是刮目相看。

“顾家妹子,这是暖袖和兔子肉的钱。”牛家的笑着,没想到挣了这么些钱,真是好运哇。

顾氏笑着接了钱,把炖的兔子肉夹了几块给牛家的。

牛家的推辞,“顾家妹子留着吧,给那俩丫头吃吧。”

“没事儿,家里还有呢,平日里牛大哥没少帮衬我家,再说了,这兔子肉卖了也是牛大哥帮忙的,这是应该的。”顾氏道。

见顾氏如此执意,牛家的就收下了,心里对顾家的印象又加了一分。

原来顾氏趁机把兔子肉弄成了上次的兔排去卖,又卖了个好价钱,只是这次不是她卖,是牛更山帮忙卖的,少了许多事情。所以顾氏说是应该的。

不知怎的,顾家又挣钱的事情传遍了村子,倒是真正发达的牛更山没人注意到,对已,顾氏无语。

上次的卖粮,这次的暖袖,让大家似乎看到了财路,纷纷去顾家讨教诀窍,对此,顾氏职能说,“运气运气。”

大家当然不信,但对于顾家的关注还是多了些。而顾刘氏听到这个消息后,气的大吐血,要不是因为家里失火,这钱就不是顾家赚了,而是自己!!不行!她一定要想法子!

第三十二章 重阳纸鸢

中秋在农忙中刺溜的一下就溜走了,等过后闲暇下来才发现,原来,所谓的中秋已经过了,原来,那日吃的饼子就是月饼啊。

就在顾琴感叹自己第一个中秋过的糊涂的同时,她人生的第一个重阳节到来了。

重阳节又称为“踏秋”,为农历九月初九,跟三月初三的“踏青”是相对的,人们在这一日会登高望远,插茱萸赏秋菊。

在重阳佳节,人们还会饮菊花酒。在古代,这菊花酒被看做重阳必饮、祛灾祈福的吉祥酒。所以顾氏早早的就去镇上买了些菊花酒回来,备着重阳节喝,此外,她还买了些材料,做了些重阳糕。

这重阳糕又称花糕、菊糕、五色糕,不像月饼有那么多规定好的制法,都比较随意。关于这重阳糕,顾氏还讲了个故事。

相传,九月九日天明时,以片糕搭在儿女的头额上,然后口中念念有词,来祝愿子女百事俱高,这也是古人九月作糕的本意。

一些讲究的人家,做重阳糕要作成九层,像座宝塔,上面还作成两只小羊,以符合重阳(羊)之义。有的还在重阳糕上插一小红纸旗,并点蜡烛灯。这大概是用“点灯”、“吃糕”代替“登高”的意思,用小红纸旗代替茱萸。

顾家就简单了,只是做了些简单的糕点,没那么多讲究。

这些都是顾琴听顾氏说的,在现代,接触这些古老的节日是很少的,接触最多的也就是中秋节和春节了,这个重阳节还真是不太了解。

早上,跟着顾氏去后山象征性的爬了爬山,在山顶插了一棵茱萸(据说是),虽然山不高吧,但也算是登高了。

倒是下午的时候,顾琴居然碰见了张虎。张虎见了她,一如既往的羞涩,打过招呼就匆忙离去,把身后的张豹落了老远。张豹喊了半天张虎才停下,看的顾琴直乐。

中午的时候吃了两块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