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飞读中文网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尘埃-第9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第四部经典著作为《孟子》。孟子为中国哲学家,生于公元前372年,卒于公元前289年。该书中主要阐述的是:作为统治者怎么合法公正地治理国家。如同孔夫子一样,孟子也不主张用神学思想来治理国家。按他的观点,愚蠢的君主最终会被品德高尚的人所代替,从而失去王位。他认为,人的美德,尤其是公正、博爱会始终注满人间的。而他的另一个观点是同孔子一致的,即:人的自然属性决定人一生下来都是好的本性。不仅如此,人还天生具备如下四种本性。第一种:怜悯。这是每个人生来具有的情感。第二种:仁慈。这也是每个人生来具有的情感。第三种:孝敬。这是人生来的本能所决定的。第四种:自制力。人生的开始阶段都是向好的、公正的方面发展的。但是,随着人的成长就有了好坏、善恶之分。依照孟子的观点,如果让一个人自由自在地成长,那么,他就会按以上四种生来具备的本能发展,其结果会是一个好臣民。    
       孟子还从当代的思想家、圣人孔夫子身上总结出了作为一个臣民应该力争做到的五种美德,即:仁、义、礼、智、信。这五种美德几乎成了中国人做人的信条。他们时时刻刻都要用这种信条来约束自己。    
       以上介绍的是《四书》。而《五经》也是中国的古代经典著作。《五经》中的第一部为《易经》,也可理解为谈变化之书。在所有的古典著作中,这是一本最著名,同时也是最难懂的书。该书通过神秘的特性与玄妙阐述了孔夫子的天体演化论与哲学思想。此外,它还提示了许多有关地理风水及阴阳变化的鲜为人知的深奥道理。    
       在中国近两千五百年的历史中,孔夫子成了中国科学与哲学思想的奠基人。同时,他的学说与观点也为后来的地理风水论奠定了良好的基础。此外,借助于他思想中的充满着神秘隐晦的特征,中国的占卜与预言业也盛行起来。在中国到处都有这种现象,即:或向你解析八卦图,或给你相面,预言你的未来。    
       《五经》中的第二部书为《书经》。《书经》也可理解为中国最早的历史书。它以编年史及宫廷记事的形式记录了从中国第一位统治者尧到当时的统治者周朝(即公元前2357年到公元前627年)的历史发展情况。这段几乎无人涉笔、无人问津的远古历史,竟由圣贤孔夫子等以手书的形式保存了下来。不过,原本在孔夫子手中曾有81部书,而现在只可见到48部了。    
       不可否认,它们成了中国历史的见证物,同时,也为后人研究古代中国历史提供了内容翔实的参考史料。    
       《五经》中的第三部书为《诗经》。它是中国古诗的集大成者。《诗经》对中国人世界观的形成起到了巨大的影响作用。这些历史上从未有过的颂诗、颂词被中国人一代代地传诵着。《诗经》的第一部分最早是由周朝的太子主持收集的。该部分后来还被谱上了音乐。不过,现在我们手中拿到的只是这部分中的若干诗章。整个诗作被分为四个篇章,即:〃风〃、〃大雅〃、〃小雅〃及〃颂〃。若是按我们欧洲人欣赏观点看,这些诗作也算不上出类拔萃。除个别诗写得优雅、完美外,其余的很一般。这些诗中没有一首是给人以力量与气魄的,而只有能给人以力量与气魄的诗才值得历代称颂;也没有一首是给人以激情的,而只有能给人以激情的诗才能催人英勇立功并争做光明正大的事业。    
       《五经》中的第四部书为《礼经》。顾名思义,该书讲的是交际礼仪之事。《礼经》可以说是中国人沟通心灵的桥梁。为此目的,该作者根据中国人特有的思维与观点推出了内容十分翔实的礼仪说。传说,这部书是由孔夫子亲自主编的。书中分门别类,囊括了所有的礼仪、仪式。其适用性强,上至皇帝,下至贫民,都可照搬应用。    
       《五经》中的第五部书为《春秋》。这也是由孔夫子亲自主编的。该书是古代编年史书的续篇,讲述的是从公元前722年至公元前480年的中国历史状况。在所有的经典著作中惟有该书最让人失望。它的编写很粗糙,甚至不配称为编年史书。比如,在提及统治者的善、恶时,使人感觉枯燥无味,缺乏生机。其写作方式好比是一位车站站长在出示进出车站的列车时刻表。书中,作者对历史上的人物事件,都以清单的方式罗列给读者。如此低级的著作之所以会被列为中国古代经典书籍,可能完全是顾及到该书作者的名声。实际,如果该作者是无名之辈的话,相信不会有人拜读此〃经典〃之作的。    
       除了以上提到的《四书》《五经》外,与其齐名的,还有一本由孔夫子亲自主编的书:《孝经》。该书以孔夫子与其学生问答的形式阐述了孝道的起源、尽孝的义务、怎样学会尽孝及如何应用等内容。该书的作者都是一些专业的学者,虽然他们的名望尚不如其他《四书》《五经》的作者高,但该书的价值则远远超过了该作者的名望。中国人同样把它当做经典著作阅读。    
       一些欧洲学者,往往一接触到所谓的中国古代经典著作,就会产生疑惑,甚至失望。习惯于逻辑思维的欧洲人很难理解中国作者的散漫零乱的议论方式。比如说,如果读者想在相关的文章里找到其论述的经济特点,那么这将是很难的事情。因为中国的作者往往把它的中心都层次不清地混淆在通篇的议论之中。此外,对所有的历史事件缺乏评判,即使是事实确凿,也不敢予以批评。即使是最著名的作者也只是照本宣科,匆忙地把历史事件记录到作品中去,好像只等待后人去整理评判。在欧洲人看来,甚至是那些所谓的〃圣贤们〃的格言、警句也缺乏必要的连贯性与逻辑性。所以当后人应用起来时就显得缺乏力量与鼓舞。    
       很多原本对研究中国古代经典抱有极大热情的欧洲学者,当读完它们的代表著作后,都有困惑:这些名不副实的古代著作怎会受到中国人那么大的尊重呢?更不可思议的是:两千年来还能被中国人日夜诵读。其实,这种想法是偏颇或是不准确的。要知道,东西方人的思维及观念是存有很大差异的。西方人观察事物时,习惯用分解或三段论式的方法来逐句逐段地解决问题。而东方人则恰恰相反,他们很瞧不起西方人的这种思维方式,认为它们既缓慢,又缺乏浪漫性。他们喜欢富有诗情画意的叙述方式,而不愿追求谈话逻辑规则。委婉动听的语调、举手投足的姿式,好像故意不让对方一下子摸透他的心理。这些特点在中国古代经典著作中比比皆是。交谈时,中国人认为这种令我们不快的叙述方式能激起他们的情绪,并得到赞誉。就读者的特性而言,中国的圣贤书的确抓住了中国人的心理,从而产生了共鸣。    
       对于欧洲人来说,激奋与热情只能来自于诸如希腊的荷马史诗般的作品。这样的作品能激发将士们冲锋陷阵、奋勇杀敌。可惜的是,此种作品在中国是不存在的。不过,虽然他们没有能立即引起激昂情绪的作品,但是,他们也有能留给中国人深刻印象的作品,这些作品能从心底唤起中国人的情绪。比如,那些歌颂道德卫士的作品,它们就能使人追求完美的仁、义、礼、智、信。虽然中国人不愿接受上帝的关于生与死的教诲,但是,他们却可以从自己的偶像的圣贤书中得到同样意义的教诲。圣人在自己的作品中所要表现的是他们认为自己的臣民应该追求的东西,即美好的道德与光明正大的行动。    
    


第二部分第六章 学校与教师

       在中国,尊重知识,受益于知识是全社会的共识。这种共识是建立在无贫富、贵贱之分的基础之上的。如果有哪个孩子没能上学受教育,那么大部分是由于两种原因:一是家庭实在太贫困,家长拿不出学费供孩子上学;二是孩子不愿上学,家长又无能为力。    
       中国人如此重视教育,并不是一件奇怪的事。因为,在这个君主制的帝国里,只有刻苦学习才能仕途坦荡,荣华富贵,美梦成真。而在西方,假使你没有什么文凭,也可以走上仕途之路,甚至可以当议员,任要职。这在中国是不可思议的。他们的仕途之路只能来自教育,来自于教育的发源地学校。    
       那么,除了仕途之路,从事其他职业的人是否也一定要受教育呢?比如,没有受教育的人是否可以经商致富、是否可以在生意场中获得更大的成就、是否可以拥有自己理想的天地、是否可以办企业获利而购置房地产,总之,是否可通过别的途径享受全国为之企盼的荣华富贵的生活呢?答案是:不可能的。如果谁没有受过教育、拿到学位,那么他充其量只会是个小商贩。这种人由于不能混进上流社会的圈子,所以也就谈不上(如果带着卑贱的出身)受到众人的尊敬。    
       有些出身于贫民家庭的人,最终可能会混上个小小的官吏。这种小官吏是最微不足道的。他只会为温饱奔忙。即便如此,他在自己小圈子里还会显得是最有脸面的。因为他的这个圈子里实在是没有比他更富有的人了。    
       在中国,可以说,每个孩子的命运是压在自己的书包里的。的确,学习成绩如何肯定决定着孩子的命运。不要忘记,在这个神奇的国度里,虽是一同上学的同龄人,甚至是同桌,几年之后,他们之中就会产生某个高学位的佼佼者。他未来的官位很有可能会做到如同欧洲副首相的位子,辅佐皇帝;或者享受着皇帝赋予的巨大权力,治理着漫无边际的地域。    
       中国的学校比比皆是。不论是城市,还是乡村,政府对于办学从不给予任何襄助,包括专用资金。这里需要特别指出的是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