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飞读中文网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尘埃-第25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而易见,在百姓中打着治病救人幌子的江湖骗子就多了起来。这种江湖郎中很好区别:从头到脚一身白大褂,行医的地脚竖着白幡,幡上写着吹嘘自己医术如何高明的大字。    
       一般来说,这些江湖郎中都出自落难之人。由于生活中遭遇到不幸,无法在原地继续生存下去,出于活命才抓住了生命中的最后一根救命草从医行骗、浪迹江湖。虽然这需要冒很大的风险,但是他们还是甘愿铤而走险。我就结识过这样一种人。从其外表看可谓饱经风霜,当我们在一起交谈时,他总是吝啬失去的时间。与其他江湖医生一样,他也身穿一件长衫,不过与别人不一样的是,他总是端出一副职业医生的架势:严肃认真、彬彬有礼。只是他的一双鞋实在太破了。不过他并不介意。是啊,连乡村的教师都穿草鞋,甚至还有的连草鞋都穿不上,何况他呢。    
       虽然他的相貌特别,但是内心还是善良的。他的眼神流露出一种幽默感。凡是从他身边路过的人,只要有意求助他看病,都逃脱不掉他敏锐的目光。长期的职业养成、练就了他识别患者的特殊才能。我多次发现,他能在一群群的人流中轻而易举地捕捉到求医看病的患者。总之,这是一位深知生活在自己身边的三教九流的中国人习性特点的江湖郎中。    
       不过,总的来说,见多识广的城里人是不会求江湖郎中看病的,更不会轻意上当受骗。所以,江湖郎中的从医行骗的重点就放在了乡村。也就是说,乡村才是中国江湖郎中的用武之地。这里,他们可以随意在人多的地方,比如集市上挑选个地方,挂起白幡,摆上林林总总的药品。接着便可以当着驻足观看的人群吆喝起手中药品的神奇功效。    
       展现给无知农民的药都是江湖医生自制的。所谓〃药〃,无非就是干草或干树根;由这些草、根泡制的汤药,及散发着难闻气味的臭蛇肉或其他野生动物干肉。同时展示的还有那些专为愿意镶牙的患者准备的各种牙齿。不过,真正吸引观众的并不是盒子上的草根、汤药,而是那些专门对付头脑简单过客的吆喝声与使人捧腹大笑的俏皮话。比如,在一群农民模样的听众中,他发现了一位面色苍白的中年人,机会来了。他主动搭腔道:〃朋友,对不起,作为医生,我不得不说:您得病了。如果您不看的话,那么结果是很严重的。或许,您不知道怎么看好。那没问题,我是医生,我来给您治好。〃这几句话使对方惊呆了。他知道自己的确有病,而且还以为活不长了呢。此时,他身边的人也都上下打量着他。这更增加了他紧张的心情。    
       为了证实自己医道高明,江湖郎中还请对方吐出舌头来做进一步推断。面色苍白的农民几乎是战战兢兢地吐出了自己的舌头,舌苔鲜红。不过,周围的人并不清楚病人的舌苔到底应该是什么样子的。〃噢,这就清楚了!〃郎中高叫道:〃我看,您的病情已经很严重了。不过,您应该感谢老天爷呀,因为您今天有幸遇到了我。跟您说吧,如果再晚了,那么连我的药也救不了您了。前不久,我也遇到过与您患上同样病的人。那次,若是没有我,他现在恐怕已经躺在坟地里了。〃听到郎中的这些连蒙带唬的话,眼前的农民倒自感安慰了。他恳求郎中赶紧给他开几副药,使他能早日康复。郎中的企图成功了。他一下子卖给轻信的农民整整一大盒子药丸。而对方接过药盒后还万分感激郎中的及时医治,之后便快步跑回家去。到了家,他还会一五一十地把今天的奇遇说给妻子听:不但被郎中诊断了病,而且还拿了治病救人的药。    
       虽然中国人也都清楚江湖郎中只不过是为讨几个吃饭钱来从医行骗,但是那些头脑简单的人还是不免上当受骗。这些人都是听了他们的花言巧语、自吹自擂的话后才上的当。所以,在中国,那些江湖骗子,其中包括巫医会始终有市场借医行骗。这也是使人极为惊奇的事。可能这也算是中国民族的神秘奇异之处吧。    
    


第四部分第十五章 借钱与还债

       为艰苦的生活条件所迫,大多数的中国人几乎没有不欠债的。这里,欠债已经变成了一种习以为常的现象。许多人的一生都是在欠债中度过的。比如,从出生、成人、受教育、结婚,以至死亡。有的,就是去世了,也没能在生前把债务还清。不过,虽然终生被债务缠身,但是,人们并不把它看做是一种很大的负担。大家普遍认为,左邻右舍中十家有七家是有债务的。没有债务的是少数,而这种欠债现象又是世袭下来的。可以说,不论是城市还是乡村,几乎每个居民区、每条街道、每段小巷都有欠债户。由于邻里之间都十分熟悉,所以欠债户既不用遮掩,又不会羞怯。因此,虽然借账欠债是一件多少带有压力的事情,但是迫于生活的无奈,人们还是要不得已去借贷。比如,一种极普遍的借款缘由就是承办儿子的婚礼。按中国人的习俗,婚礼要花费掉很多钱款:既要为新娘送上戒指,又要讲究婚礼的排场,只有这样,才能不失主人的〃面子〃。而要想达到此目的,就必须要有较充足的银两。所以家庭窘迫的男主人父亲就要到外面借贷。遇到这种情况,我们欧洲人是很为难的,因为借钱办事总会有压力的。但是,中国人似乎不是太看重欠债,他们首先顾及的是面子!婚礼不能推迟;排场不能不讲;客人不能不请。为了能保住自己的〃面子〃,中国人不惜借钱、贷款办事。而这种借贷的结果将导致他的家庭今后要长期负债,并给后人造成巨大的负担。    
       日常生活中,中国人常常表现出极大的矛盾性。平日里他们都斤斤计较,那怕是对待小小的铜板。为了这买卖能便宜一两分,他们相互间可以争得面红耳赤。而若是操办起类似婚礼这样的所谓大事来,只要能保住自己的〃面子〃,他们不惜欠账借债,慷慨解囊、大肆铺张。要知道,这挥霍掉的银两可值上千个小铜板呀。那铺张浪费的情景使人以为主办人是巨商或是开银行的呢。    
      几个月后,虽然主人在客人面前因借钱操办而保住了〃面子〃,但因此也加重了经济负担。他的借款利息也被增加到了一半。一般情况下,借债人拿到借款后都没有能力按期还款,大多数人都要请求对方宽限几个月,比如,两三个月后还款。而对于这种请求,放贷人当然会同意的,因为偿还期拖得越长,他本人从中得到的利息将越多,越大,逐渐地就变成了高利贷。若干时期后,这种利息就会远远大于借款的总和。于是,不愉快的场面出现了,借款人欠的账越来越多,又一时拿不出钱物来还账;而放贷人则不停地催促、强迫借贷人还债,双方会因此而闹得剑拔弩张。无奈,理亏的借贷人不得不再转向别的放高利贷者按更高的利息借款,以偿还前一个放贷者的债务。    
       在中国,不像在欧洲,对放贷者有一定的规定与限制。这里,只要有钱,谁都可以变成为放贷人。比如,哪怕只挣一个铜板的小职员也要寻找放债对象。而兜里揣着3个铜板的苦力,最先想到的是如何把它们以最高的利息贷出去。可以毫不夸张地说,大清朝廷的所有臣民,成天想的就是如何在毫无约束的环境下弄到钱,并再把手里的钱以高利贷的形式放出去。    
       对于富有经商天分的中国人来讲,金钱是可以被开发、增值的,所谓〃以贷生钱〃,就是这个道理。这里许多的有钱人家就是通过这个方法来致富的。他们不愿把手中的钱放到银号里(顺便说一句:中国的银号是无信誉可言的),而是以高利贷的形式借给那些急于用钱的城乡平民。当这些借贷人最终还不上债时,就不得不倾尽所有抵债,甚至是房屋、土地。    
       关于贷款利息的多少,各地规定不尽相同。据本人的了解,一般情况下,借贷期多为3个月,而利息则为贷款额的12%左右。若要延期付款,其利息要增加到36%,延期只能是3个月以内。如果是3个月以外,则要成倍增加贷款利息。    
       以欢快的形式借款,以悲剧的方式还债,是中国最为司空见惯的事情。有些欠债户因为实在还不起钱,而又不愿变卖祖宗留下的房屋土地,所以只好用亲生骨肉抵债。我知道有这样一家农户,当债主来催账时,他实在是无钱还债,就乞求债主能高抬贵手。但对方不但不依,还另有恶意。他眼盯着家中惟一值钱物一个四五岁的小男孩对主人道:〃把你的儿子卖给我吧,他不但能抵债,而且还能给你们留下些银两。〃    
       夜幕降临了。当孩子进入香甜的梦乡时,男主人与妻子苦苦地寻找着还债的对策。他们知道,除了用惟一的骨肉儿子抵债外,再没有别的办法了。第二天一早,爸爸告诉小儿子:白天要领他逛城。一想到身边的骨肉就要被人永久地夺去,做母亲的已经悲痛欲绝了。妈妈奇怪的情绪直接影响了才四五岁的男儿。听到要随着爸爸逛城的喜讯后,小男孩本来乐得连蹦带跳的,可是听到妈妈伤心的哭声,他又纳闷起来。他经常听到爸爸讲的有关城里的事儿,那里一定是个美妙的世界。可能是不带妈妈去,她就伤心了吧?那好,到了城里后,他一定要买个好玩的东西给妈妈,让她高兴起来。    
      到了城里,小男孩就感觉好像到了一个童话王国。看,那么多的商店铺子,那么多的好吃、好玩的东西,尤其是身边那么多的在乡村从没有过的熙熙攘攘的人群。而当走进一家大商铺后,他先是见到一大堆的人群;此时,人们都冷冰冰地注视着他们爷儿俩;而后又见到爸爸那原本欢快的脸一下子变成了愁苦状。男孩感到了一丝惊恐。他伸出双手死劲地推着爸爸,企图使他离开这可怕的店铺。但是,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