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犹太商人在中国(3) 图3…13建于1920年的上海犹太免费食堂和犹太养老院。
但是,犹太人的经济活动主要集中在投机性较强的金融、贸易和房地产方面,对工业和城市基础设施的投资明显不足,这一方面是犹太民族经商传统和自卫特点使然,但同时也反映出犹太人在上海经济活动方面的掠夺性特征。这对近代上海经济产生了消极的影响。如犹太人的房地产经营虽然对近代上海土地资源的开发带来了现代化的观念和手段,促进了上海城市的繁荣,但频繁交易中形成的悬殊的地价等级也导致近代上海房地产价格的暴涨和城市面貌的畸形发展。又如犹太人在资本市场的大量投机活动造成上海外汇、证券市场的剧烈波动。1938年以后,上海外股市场在沙逊、海亦姆、马登、麦边这样一个以犹太商为主的集团操纵下,利用中国人的崇外心理,将外股作为主要投机筹码,兴风作浪,使很多中国人遭到严重的损失。沙逊家族在这场活动中,操纵股票市场,哄抬价格,是交易所里兴风作浪的主要参与和幕后策划者之一,为犹太商人在上海的商业活动史写下了不光彩的一页。
总的来说,上海犹太人善于经商办实业,拥有雄厚的经济实力,在没有反犹主义的宽松氛围中开展活跃的政治活动,具有很高的文化素质。如积极办报出刊,热心文化教育事业;与中国老百姓、中国行政当局和中国民族民主力量均能维系友好关系;与世界各地的犹太人和犹太组织保持着密切联系。这些特色也就构成了我们现在所谈论的犹太民族离散史上的“上海模式”。
犹太商人在中国:哈尔滨(1) 哈尔滨是近代东亚犹太人最大的活动中心,也是犹太人在现代中国成长和生活不可缺少的重要历史文化中心。由于沙俄的反犹、排犹政策,大批居俄犹太人外迁。19世纪末20世纪初,哈尔滨近代城市的形成和发展,为部分在漫长岁月里四海漂泊的犹太人提供了一个新的家园,成千上万的犹太人纷纷投奔哈尔滨,并一度成为远东地区最大的犹太人聚居地。
图3…14建于1916年的哈尔滨加麦尔多希犹太会堂外景。从1899年第一位犹太人迁居哈尔滨,到1985年最后一位犹太人在哈尔滨辞世,犹太人在哈尔滨走过了近一个世纪的漫长历程。这里的犹太人最多时达到两万多人。图3…15犹太国民银行旧址,始建于1931年。
在哈尔滨定居期间,犹太人创办了犹太宗教公会、犹太妇女慈善会、贫病救济会、养老院、建立了犹太会堂、医院、学校、图书馆、银行以及大量的工贸企业,形成了相当完整的犹太社区体系。同时,还通过出版报刊传播犹太文化,表达政治主张,同遍及欧美及世界各地的犹太人保持联系。哈尔滨的宽容为长久以来渴望自由的犹太人提供了飞翔的广阔天空。他们凭借自己的商业智慧,与哈尔滨人民休戚与共,创造了无数经济奇迹,成为哈尔滨早期金融业、工商业的奠基人及哈尔滨最早走向世界市场的开拓者。他们拉近了哈尔滨与国际市场的距离,使这里的商贸活动异常活跃,由于他们把中国的大豆首次出口到欧洲,使之成为国际市场的热门货,获得了“世界性商品”的美誉。哈尔滨也拥有了自己最早的银行、商场、保险公司、啤酒厂、卷烟厂、高级宾馆等。20世纪上半叶,犹太人在哈尔滨的房地产业和工商业中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当时侨居哈尔滨的各国侨民最多时达20余万人,以从事工商业者居多。在哈尔滨的在业犹太人当中,从事房地产和工商业者达半数以上。在业人口比例比俄罗斯人高出7倍。这充分说明了犹太人坚韧顽强的生存能力和无与伦比的商业智慧。在教授、律师、医护人员、工程技术人员、文化艺术专家、会计统计人员等智能型产业中,哈尔滨犹太人也以占在业人口3375%的比例独占鳌头,成为当时活跃的,较有影响力的商业势力。
金融方面,哈尔滨远东商业银行创办于1922年,注册资金40万卢布,主要以犹太工商业者的资金为主,1936年关闭。哈尔滨犹太国民银行,1923年开业,是由犹太人集资创办的一家民营银行。该银行是哈尔滨历史上存在时间较长、结束最晚的一家外籍侨民经营的民营银行。1959年该行更名为哈尔滨市人民银行外侨储蓄所。哈尔滨协和银行,1926年由9名俄籍犹太人创办。并在上海、天津、大连等地设支行,交易人员多为犹太皮毛商。1934年该行更名为哈尔滨协和银行。
犹太商人在中国:哈尔滨(2) 工业企业方面:自中东铁路修建后,哈尔滨犹太人相继建立了邦纳和明达诺维奇面粉厂(日产面粉48万公斤)、德里金和帕图申斯基面粉厂、斯季德尔斯基面粉厂(日生产面粉19万公斤)和索斯金面粉厂等。英籍犹太人卡巴尔金在旧哈尔滨(今哈尔滨香坊区)创办华英油坊,其规模和设备都居哈尔滨油坊业前茅,占地36万平方米。一昼夜加工大豆100吨,制油11吨,并能生产出独特的“板粕”53吨。其制油工业占有专利,为哈尔滨独有。大豆出油率可达12%~13%,所有精致豆油除在市内销售,还销往欧洲市场。创建于1904年的哈尔滨老巴夺烟厂在当时已具有一定的影响,能生产16种品牌的香烟。图3…16犹太马迭尔宾馆旧址,始建于1931年。
1952年,该厂由哈尔滨人民政府接管,定名为“哈尔滨制烟厂”,即今天的“哈尔滨卷烟厂”。斯季德尔斯基还在哈尔滨创建了斯季德尔斯基林业公司。据1927年中东铁路经济调查局编纂的《北满和中东铁路指南》一书统计,20世纪20年代,在北满的东部林区拥有林场的俄商中,斯季德尔斯基家族拥有林场5段,计6485平方公里。所占比例之大,几近垄断,成为中东铁路主要木材供应商。
商业贸易方面:法籍犹太人约瑟·卡斯普于1913年创建马迭尔旅馆。
旅店不动产资金约70万元(银元)。设有高级房间66个,还有饭店、跳舞厅、电影院、理发处、汽车市等。马迭尔是哈尔滨最早的高级旅馆,曾有许多名人显宦下榻此处。1909年,犹太企业家PM卡巴尔金在伦敦同英国资本家合作成立了“华英东方商业公司”,并在哈尔滨设立分公司,资本金17万英镑,主要从事出口业务,向境外出口豆类、豆油、豆饼和各种种子。犹太人还在哈尔滨开设了珠宝行,莫斯科药房、广济大药房等多家药房。
近代哈尔滨犹太人的宗教,社区组织、经济、文化等活动,使哈尔滨一度成为东亚犹太人最大的活动中心,在世界犹太人的心目中占有重要地位。犹太人对哈尔滨的经济发展和城市建设起到了重要作用,研究这一段历史,很有现实意义。
首先,近代犹太人在哈尔滨所从事的宗教、社区组织、文化活动,极大地丰富了哈尔滨的文化生活,引进并介绍了西方先进的科学技术在哈尔滨及中国东北地区的传播。
其次,哈尔滨犹太人曾积极从事经济活动,开办银行,修筑铁路,创办实业,兴办进口公司,对哈尔滨及黑龙江地区的经济发展起到了重要的推动作用,促进了黑龙江及中国东北地区的出口贸易。
随着犹太人在世界政治、经济、科技、文化等方面影响力的增强,在当今中国对外开放的历史条件下,深入研究哈尔滨犹太人具有现实意义。哈尔滨犹太人的研究是中国犹太学和世界犹太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哈尔滨犹太人曾是近代犹太人在东亚的聚居中心和精神中心,目前仍保存着大量的犹太人遗迹、史料。哈尔滨犹太人遍布世界各地,有的已跻身世界名人之列,以色列几届政府中的一些部长就曾是哈尔滨犹太人,这些犹太人一直将哈尔滨当作自己的再生之地和故乡。
犹太文化与基督教文化 早期希伯来文化始终对异质文化保持着极大的影响力。这种影响力集中体现在宗教影响方面。正如顾晓鸣先生所说:
图4…1马丁·路德,16世纪欧洲宗教改革倡导者,新教路德宗创始人。以《十诫》为内容的文化规范、圣经故事和人物以及那个“上帝”和教规,有着某种在世界性的历史交往过程中形成的人类共同的文化特征,使犹太教得以成为基督教和伊斯兰教的所谓“母亲宗教”,并通过这两种文化,实际上渗透到了世界各个地区。
犹太人被马克思称为“早熟的民族”。一个早熟的民族在幼年时期领悟的东西是如何作为世界文化整个发展的“胚芽”,在不同民族移植、嫁接和复现的过程中发扬光大,成为某种普遍性的东西呢?在这方面,犹太教显然是世界文化史上极为典型而重要的因素。这一切是出于历史的偶然和连锁反应,还是存在着一种规律?它对于理解世界文化史和寻求文化发展的自身规律,有着极为重要的意义。
作为民族宗教的犹太教,它的一些概念、习俗、术语、典故及思想不仅孕育了基督教、伊斯兰教等世界性宗教,而且借助于基督教思想的传播,潜在地影响了西方文化及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作为西方文化的源头之一,希伯来文化不仅聚合了数千年的历史沧桑,较为合理地看待神圣与世俗、信仰与功利、传统与变革、凝聚与分化等思想范畴,而且还对文化冲突与适应、文化分离与整合、文化同化与保持、文化纷争与涵容等问题有着更为深刻的诠释与昭示。
希伯来文化对欧洲知识界、思想界产生了极大的影响。文艺复兴及宗教改革时期,英、法、意等国曾经掀起了学习希伯来文化的热潮,几乎所有的宗教改革家如:加尔文、马丁·路德等都潜心研究过希伯来语。这一时代是不同思想交汇影响的时代,是人类文化交往史上的一次奇迹,而广大的犹太学者们则承担了文化交往的中介者及推动者的角色。
犹太人首创的犹太教,成为基督教、伊斯兰教的“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