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侬既剪云鬓,郎亦分丝发;
觅向无人处,绾作同心结。
夜夜不成寐,拥枕啼终夕;
郎不信依时,但看枕上迹。
明窗弄玉指,指甲如水晶;
剪之持寄郎,聊当携手行。
绣房拟会郎,西窗日离离;
手自施屏障,恐有女伴窥。
金盆盥素手,焚香诵佛门;
来生何所愿,与郎为一身。
寒风响枯木,通夕不得眠;
晓起遣问郎,昨宵何以过。
得郎憔悴音,令人不可睹;
熊胆磨作墨,书来字字苦。
侬赠绿丝衣,郎遗玉钩子;
郎欲系侬心,依思著郎体。
晁采信口吟唱着“子夜歌”,聊以藉慰自己的相思情怀。她心想:不知此诗为何人所作,词意竟与自己的情况不谋而合,天下为情所苦的人原是那么的相通啊!唱着唱着,不禁泪珠满腮,相思之苦借泪水聊作无奈的渲泄。
然而问题并没有得到解决,正可谓借酒浇愁愁更愁。诗书往来愈频,反而愈增添相思之苦。日日愁思,夜夜不眠,晁采最终忧郁成疾。聪明的晁母察觉女儿的病有些蹊跷,于是找来侍女小云,严加询问,见晁母并无恶意,小云将事情和盘托出,特别强调小姐与文茂相爱已久,不能分开。晁母又爱又怜地叹息道:“才子佳人,本应成双;古人多有斩断儿女情思之母,我一定要成全他们。”晁母是一个明礼之人,本对文茂十分赏识,因此并不追究两人的儿女私情。她深知心病还需心药医,女儿的病用药是治不好的,于是托了媒人说合。文家父母自然是欣喜不已,连忙应承下来。于是择一良辰吉日,一对相爱至深的有情人,终于结为百年之好。婚后两人,互珍互爱,已能朝夕相伴,但时时还互以诗词传情,不忘过去那段苦恋的时光。
第二年,文茂要赴京城长安参加会试,临别时两人缠绵难舍,晁采写下一首“春日送文茂之长安”诗表达惜别之情:
思君远别妾心愁,蹈翠江边送画舟;
欲待相看迟此别,只忧红日问西留
文茂走后,晁采日日牵挂,常对着西北的天空呆望,心里盘算着文郎此时行到何处?一路风霜,不知冷暖如何?晁采养有一只白鹤,名叫素素。一天细雨迷朦,晁采隔帘凝视窗外的绵绵雨丝,想起赶路的文郎,不禁愁思满怀,于是转头对素素念道:“过去王母有青鸟名诏兰、紫燕,都能运飞送书,你难道不能吗?”素素伸长了脖子迎向晁采,俯首若待命状,晁采明白了它的意思,忙找到纸笔,写成绝句两首:
其一:
牖前细雨日啾啾,妾在闺中独自愁;
何事玉郎久别离,忘忧草树岂忘忧。
其二:
春风送雨过窗东,忽忆良人在客中;
安得妾身今似雨,也随风去与郎同。
她把诗笺仔细裹好,系在白鹤足上,白鹤冲天而起,直往西北方向飞去。
不久,文茂在京城顺利地通过了进士会试,录为进士及第,再经吏部复试,授职为淮南道福山县尉。金榜题名后,文茂衣锦还乡,携带送信的白鹤素素回来家中。晁采喜出望外,自然又和文郎有一番新婚般的温存。后来,晁采随文茂往淮南赴任,协助文茂治理一方这对才子佳人终成恩爱夫妻,亲朋故旧与乡邻,都盛赞他们是“并蒂莲开,佳偶天成”
☆、孟姜女和范喜良
孟姜女从小就是一个瓜,在瓜秧上长着。
在八达岭有这么两家人家,挨帮靠底的住在一块儿,墙东是孟家,墙西是姜家。两家人家处得很好,已经很久了。
这年,墙东孟家种了一棵瓜秧,结了一个瓜,顺着墙头爬过去了,在墙西姜家那边儿结着呢。瓜长的很奇怪,溜光水滑,人见人爱。一来二去,这瓜就长成了,挺大的个儿。等到秋后,摘瓜了,一瓜跨两院,怎么办呢?,他们就把这瓜切开了。
瓜一切开,啊,金光闪亮,里边没有瓤,也没有籽儿,却坐着一个小姑娘,粗眉大眼儿,又白又胖,梦家和姜家都没有后代,一看非常喜欢,两家一商量,雇了一个奶母,就把小姑娘收养起来。
一晃儿,小姑娘十多岁了。两家都有钱,就请了个先生,教她读书识字,念书得有名字啊,孟家说:“这是咱两家的后代,就叫孟姜女吧。”姜家很同意,从此,就叫了孟姜女。
这时候,秦始皇就修长城了。在八达岭造长城,到处抓人。如果被抓去,何时修好了才能让你回来。那时候,都是白天。没有黑夜,一天十二个太阳,一个接一个,三天三顿饭也没吃,人被饿死、累死的不知有多少。
范喜良是个读书的公子,他听说秦始皇修长城到处抓人,很害怕,吓的就跑出来了,光棍一个儿,人地两生,跑到哪里去呢?他抬头一看,前不着村,后不着店,又不敢远走,就犯了愁了。又跑了一阵子,看见一个村子,村里有个花园,就进去了。
这花园是谁家的呢?是孟家的。这功夫,正赶上孟姜女和丫鬟逛花园。孟姜女一看,可吓坏了,葡萄架底下藏着一个人,于是她大喊了一声:“啊,呀,有人!”丫鬟问:“怎么一回事?”孟姜女说:“不好了,有人,有人!”丫鬟一看,真有人,就要大喊,范喜良赶忙爬出来说:“别喊,别喊,我是逃难的。”孟姜女一看是个书生,长得非常漂亮,就跟丫鬟回去找员外去了。到员外跟前,把情况一说,老员外说:“把他请进来。”范喜良就进去了。员外说:“你姓什么,叫什么名字?”范喜良说:“我姓范,叫范喜良。”员外问:“你是哪里的?”范喜良说:“是这村北的人。”员外又问:“为什么跑出来?”范喜良说:“因为秦始皇修长城到处抓人,没办法,就跑到这里来了。”员外一看,小伙子挺老实,说:“好吧,你在这住下吧。”范喜良说:“谢谢!”
住了好长时间了,孟员外心想,姑娘不小了,该找个主啦,就跟老伴商量。员外说:“我看范喜良不错,不如把他招门纳婿得了。”老伴一听,说:“那赶情好。”员外跟姜家商量商量,跟姜家一商量,姜家也很同意。范喜良呢?更不用说了,就把这亲事定下来。
找了个良辰吉日成亲,摆上酒席,请来好多宾客,大吃大喝,闹了一天。
孟家有个家人,不知叫什名字,这个小人很坏,看孟员外没儿子,早就记在心上了。他想,将来孟家纳婿一定是我的事。可是范喜良来了,他这算盘不是白打了吗?猫咬尿泡一场空啊!他气得脸色煞白。一转眼珠,注意就来了。他偷着跑到县官那里送信去了。他跟县官说:“孟员外家窝藏修长城的民工,叫范喜良。”县官一听窝藏民工,说:”抓去!”就派人带上衙役兵就去了。
这时候天快黑了,客人也散了,孟姜女和范喜良正准备进洞房呢。就听鸡叫狗叫。不一会儿进来一伙衙役兵。没容分说,三扯两扯,就把范喜良给抓走了。
孟姜女一看,丈夫被抓走了,大哭小嚎,闹了一阵,也没办法。跟她爹妈哭了一阵,可也不行啊,就发起愁来了。过了几天,孟姜女就跟爹妈说:“我要去找范喜良。”她爹妈说:“去吧。”就拿出银子,叫家人跟着,一块儿送她一程。
这个家人不是好东西,走到半路上,就不说人话了,想调戏孟姜女。他说:“范喜良一去是准死无活,你看我怎样,跟着我过吧!”孟姜女就知道他要使坏,说:“好吧,好可是好,咱俩成亲,也得找个媒人啊!”家人一想,这可上哪儿找媒人去?孟姜女说:“这样吧,你看那山沟有朵花,你把它拔来,咱们以花为媒吧!”这个家人一想,孟姜女真是一片诚心啊,就去拔。走到沟边犯了愁,那山沟立陡竖崖,那么深,怎么下去啊?孟姜女说:“你要是个男子汉,有胆量,这好办,把行李绳子解下来,我拉着,你往下爬,不就行了吗?”
这家人就解下绳子,孟姜女拉着一头,这小子拉着一头,心惊胆战地爬下去。他抓住绳子,手刚刚离地,孟姜女一掀腿,一撒手。只听“咕咚”“妈呀”两声,把这小子火火摔倒石崖下面去了,摔了个脑浆迸裂。剩下一个人了,孟姜女收拾收拾,奔修长城的工地来了,到这里好几天也没找到。后来碰上一帮民工,问:“你们这儿有没有个叫范喜良的?”大伙说:“有这个人,新来的。”孟姜女说:“他在哪里?”一个人说:“这几天没见着他,说不定死了。”孟姜女一听可吓了一跳,赶忙问:“尸首在哪里?”那人说:“咳,谁管尸首啊,早就填了护城河了!”
孟姜女一阵心酸,就大哭起来。哭得天昏地暗,正哭着,只听“哗啦”一声,一段长城倒了,露出范喜良的尸首。孟姜女认出了这是自己的丈夫,抱起尸首哭得死去活来。正哭着,来了一帮衙役兵,没容分说,上去就把她绑起来,送给县官。县官一看长得漂亮,就送给了秦始皇了。
秦始皇赏了县官金银财宝,给他升了官,就霸占了孟姜女,可孟姜女怎么能从呢?死也不从。没办法,秦始皇找几个老婆去劝说,劝也不从,再劝,还是不从。
时间长了也不行啊,孟姜女想了一个主意说:“从了。”看护人一听从了,就报给秦始皇。秦始皇心里满高兴,就来见孟姜女。孟姜女说:“我从了你,你可答应我三件事。”秦始皇一想,只要你从,别说三件,三十件也依你。孟姜女说:“头一件,请高僧高道,高搭彩棚,给我丈夫念七七四十九天经,超度他的亡灵。”秦始皇为了得到孟姜女,想了想说:“行,应你这一件。”孟姜女说:“第二件,你要穿上孝服,在灵头跪下,叫三声爹。”秦始皇这回可犹豫了,我是人王帝主。“这件不行,再说第三件。”孟姜女说:“不行没有第三件!”
秦始皇没了主意,再劝吧,不行,想了半天,还是没办法。他看看孟姜女,越看越美,真是魂都出窍了。这块肥肉到了嘴边还能放过吗?说:“我答应你第二件,说第三件吧。”孟姜女说:“第三件,你要跟我游三天海,三天后才能成亲。”秦始皇想,这一件容易,说:“成了,三件都依你。”
秦始皇就吩咐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