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一笑:“行了,进去吃饭吧,我明儿歇一天就是了,也省得爹骂你。”
李平安不敢应,偷眼看了老爹没说话,这才憨憨对周氏笑了笑,回头对身后的两个半大小子道:“放好家什吃饭去。”说完一边往里走,一边问:“今儿个吃什么?”
“别忘了洗手!”周氏冲着两个儿子的背影喊了声,帮着李平安拾掇庄家把式,道:“还能什么,玉米糊糊,前天的地瓜还有剩,腌萝卜也足够。倒是爹早上出去拾了一把子野菜挺新鲜,我从卖枣子的钱里拿了点买了盐,拌了拌也有些个味道。”
“挺好。”李平安依旧笑得憨,进入洗了手,却不看眼桌上的饭菜,当先去看李枣儿。
这时李枣儿已经醒了,睁着不看不清楚的大眼“盯”着自己的爹。
“嘿,看我呢。”李平安大喜,想伸手去抱又怕手重了,只得缩了手,看着闺女笑:“闺女,想爹没?”
“还闺女呢,”周氏闻言,一边摆碗筷道:“爹给取了名儿了,叫枣儿。”
“爹取的?”李平安惊喜地:“那敢情好,爹到底也算识得几个字的。”说着又道:“卖枣子的钱都留着,以后枣儿不喝你奶了,也不能让她跟着我们喝这粗玉米糊涂。就算不能买些白面,也得弄些精细的面子来。还有你,生枣儿那天那么险,你还不好生养着。”
周氏不在乎,道:“再怎么险也生了,枣儿也平安。我不下地多干点,闺女怎么养。”说着拉着李平安待李吉坐好,这才坐了下去,先给公爹和丈夫盛了饭,回头叫:“老大,老二,还不吃饭!”
正文 第三章 温情
“来了。”老大李寿这才和二弟李富走到桌子旁坐下,接过饭碗,道:“今儿个我在路边给妹妹摘了朵花,她好像喜欢得紧。”
周氏闻言扭头看了眼抓着野花的李枣儿,笑骂:“虽说姑娘家都喜欢花儿,可你家妹子还没到那年纪呢。”边骂边忙活着帮这个添碗,又忙着照看两个小的,家里人多,虽然没什么好吃喝,也吃得热闹非常。
李枣儿在床上听着家里沸腾的人声,感到那边不时扫过关心的视线,这样的温情是她从未感受过的。一时静静地听着,不自觉地弯起唇,摇着手里的小野花。
“娘,小妹笑了呢。”一直沉闷不吭声的老二李富突然道,惹得全家都跑来看,都是笑:“可不是,笑了笑了。这眉眼,长大了肯定是个端庄的。”
李枣儿心头暖阳阳的,情不自禁地咧了嘴,发出连她自己都觉得奇怪的声音,不过,这次,她却一点儿也不觉得难听。
可能是她太过薄情,可能是前世的自己空有财富而没有亲情。今世的李枣儿,好像有种曾经沧海难为水的感觉,丝毫不觉得这里的条件艰苦。因为经历过才知道,穷可以变富,但是这种温暖,却不是谁都能给的。
享受着前世没有的关爱,一晃眼,李枣儿已经满一周岁了。
思想上本就是个大人,一旦能动了,李枣儿变得活泼非常,刚能走就想跑,在炕上摔得东倒西歪的还咯咯笑。惹得一家子既高兴又担心,高兴的是闺女生得健康,担心的是一个照看不到让枣儿受了伤。
因而,一日晚饭时,周氏有些犹豫地看着李吉,又看看李平安:“我心里有个事儿,也不知是好还是不好,烦爹给拿个主意。”
“啥事?”李吉呼啦啦地喝着玉米面糊涂,道。
“如今家里添口了,我想多接些杂活做。可四儿,五儿不大,当不起事。三儿虽是懂事的,怎么说也是个男娃,不仔细,老大老二还得跟着他爹下田。枣儿这么小又顽皮,时刻离不了人,家里也没个多余的人手。”
顿了下,见李吉认真听着,又道:“媳妇听说,西村有个王家,他家亲戚死前托了个女儿,叫香凤的,今年八岁,自幼丧母,眼下爹又没了。那王家是个良善的,没想到歪里去。不过家里也实在揭不开锅,便想将那女娃送户安稳人家,不求富贵,只求糊口。我想,不如要了来养着,小时照看着枣儿,大了就配给老大做媳妇。一个丫头也没多少吃食,哪怕从我嘴里省省也就出来了。爹的意思呢?”
李吉沉默片刻,问李平安:“你怎么想的?”
李平安回头宠溺地看一眼枣儿,道:“儿子听爹的。”
“那就收了吧。”李吉咬了口地瓜,给李德、李善夹了筷子菜,道:“家里就一个女人确实忙活不开。咱家虽然穷,吃得不好,倒也不差那一张嘴。说起来,咱这样人家,老大找媳妇也是个难的,不如就养个起来,到时也省事了。只是不知那女娃性情是个什么样儿的。”
“我已和人说定了明日去看,要是老实肯干的,爹看?”周氏给李吉添了一碗粥,询问道。
“那就接了来,只要好好照看着枣儿,说什么也差不了她一口饭。”李吉当即道,随即看了眼床上的李枣儿,对李平安道:“你勤快着干,咱家虽穷,也不能委屈了闺女,听着了没!”
“爹放心,他爹疼这枣儿疼得紧,晌午都没休息,赶紧着去山上砍了柴火,想进城去卖几个铜板。还不是为着这闺女。”
次日一早,李枣儿就被家里的忙乱吵醒了。知道父亲赶着下田,也不闹,安安静静地坐在炕里,大眼睛叽里咕噜地转着看。
周氏正往李平安的担子里放晌午时吃的干粮,一边扎紧袋子一边道:“中午就不用去砍柴了。等我接了那香凤来,带着接了些活儿在家做,就出来了。咱穷苦人家,只要没个灾病啥的,怎样都能有口饭吃。想想咱家枣儿,想想那个香凤,你可得仔细着自己。”
李平安点头应着,又嘱咐:“那女娃是个性情平顺的才接来,但凡有些个毛病就不要了,别让咱孩子受气。”
“我晓得。”周氏笑着推了李平安出门去,见他走几步忽又回头,以为是忘了什么,便问:“可是落了什么东西?”
“没落下。”李平安说着三步两步跑到李枣儿面前,将她高高举过头,嘿嘿一笑,道:“枣儿,爹出门了啊。叫声爹听听。”
“爹、爹!”李枣儿奶声奶气地叫着。本来她是不知道婴儿什么时候才能冒话,生怕说得早了让人奇怪。直到周氏闲时谈起这事,露出忧心的面孔后才敢蹦出一句半句的。
“仔细吓着闺女。”周氏含笑拍了下李平安结实的胳膊:“行了,还不快走。”
“那什么,你且去西村也不近,可别饿着枣儿。”李平安嘱咐着。
“我自省得。”周氏做出微恼的样子,推着他:“我身上掉的肉,我能不比你仔细?”
李平安听得周氏这么说,才算是放了心,又回头笑道:“你自个儿身上也带吃食啊。”言毕,带着两个跟着下地的儿子下田去了。
周氏忙着照顾李吉和三个小的吃喝,又过来喂了李枣儿不提。
待一切都妥帖之后,周氏才翻了箱子拿了件半新的土蓝色短袄穿上,下面套了件同色的粗布襦群。
“娘,好看。”李德和李善一直在一边围着转,兴高采烈的样子。
周氏啐了一口,确是笑道:“小屁孩子,懂得个什么。”说着往里屋里道:“爹,我且去看看那香凤。枣儿如是饿了,厨房有我刚和了些稀溜溜的细白面糊糊,烦爹您辛苦一下。”
李吉从里屋走出来,道:“自己孙女,甚么辛苦。你且去吧,模样是其次,品性一定得是好的。”
周氏点头答应,临走想了想又解了衣服喂了枣儿一些。她的奶水一向足够,又心疼枣儿不舍得早早断了奶,是以李枣儿一岁了还在喝母乳。
正文 第四章 私塾
李枣儿知道现在不多吃些一会儿就要挨饿,也就听话地多吸了点。喜得周氏连声夸她乖巧,心中也越发对这女儿疼惜到十二分。
周氏走后,李枣儿睡了会儿,被院子里传来的“乒乒乓乓”的声音吵醒。不觉又是一笑,想来是那两个小哥哥,一刻也不肯歇,正无聊时在闲闹。
李吉一直坐在炕边,见枣儿醒了,立刻冲门口喊:“三儿,撵那两个出去闹去,吵了枣儿了。”
李康刚提了一桶水回来,听得李吉的话,立刻一左一右给了双胞胎两下,低骂了两声。双胞胎因是自己吵了妹妹被打,也不哭闹,反而都跑进屋子里来看李枣儿。
“爷,”李康也跟进了屋,抹了把汗,回头看了眼炕上的女娃,笑了笑:“刚才看见陈叔家的棒头,说镇子里迁了心户,是位先生,学问大得很。正准备开私塾呢,陈叔说定了要送他去呢。”
“三儿,你今年几岁了?”李吉看着李康将桶里的水倒进缸里,寻思着若是媳妇能将那闺女带了回来,家里的杂事就用不着李康了。外面几亩地,安子带两个孙子也差不多就够了,不由得动了送李康上私塾的念头。
“七岁。过了十一月,就满八岁了。”李康倒了水,又去拾掇柴火,一刻也忙不停。
“爷问你个事儿,三儿想识字不?”
李康的脸一下子憋得红了:“这……大哥和二哥还都没有……”
“这么说是想去了,”李吉想了想,道:“咱家什么样儿你知道,送个小的去私塾不是个容易的。一半是想有人学出个样子,一半也是为了你们几个兄弟都识几个字。爷得送个伶俐的去,回来还可教大家。你晓得不?”
“晓得。”
李吉点点头:“那爷得考考你。爷现在教你一首歌诀,你若是在半柱香内背下它,就送你去私塾。”
“好。”李康出生牛犊,兴奋地点头道。
“华宇谱贤智,乾坤竑业扬;雅彬颂琪景,德运传裕邦;春熙兆和平,焯悦映元江;俊英溯周启,锦绣亘广康。”李吉一字一板地念完,便看着自己的孙子,教他背这个不提。却是一边一直看着的李枣儿,听完后不由得有些吃惊。
她初到这里,便一直觉得有些奇怪。只听得如今李吉念完这个,才恍然发现是哪里奇怪了。怪就怪在,他们一家的口音上。这一个月来,因李家得了女儿,也有些个邻里来往,说的都是些方言,语调发音都和他们家的不同。想来,自己家该是后迁到这个地方的。
而且,李吉念出的歌诀,分明就是一首行派歌诀,是一个家族起名排辈时用的。李吉会这个也不奇怪。但奇怪的是,父亲李平安和五个哥哥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