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靳尚和张仪他们洞察到郑袖的自私,知道她会为了自己的利益不择手段。张仪蒙骗楚国被楚怀王囚禁,秦国人找到郑袖,对她说,楚国若不放了张仪,秦国会收罗很多美女献给楚王,到时她的地位将可能被取代。郑袖害怕出现第二个魏美人那样的女子抢占她后宫专宠的地位。吹枕边风让楚王无条件放了张仪。
张仪辅佐秦国完成大业。
楚怀王被秦国骗去扣留至死。楚怀王终因内惑于郑袖,外欺于张仪,让一度强盛的楚国面临亡国的命运。
郑袖爱楚怀王吗?从上文我们便知,如此鲁钝的王,不过因他的地位赢得女人附庸罢了。
郑袖的名字,还和另一个千古文人联系在了一起,他就是屈原。
屈原的名篇《湘夫人》缠绵悱恻,是为情诗典范。不少史学家文学家都去推测过这个女子的身份,最为大家接受的是湘夫人应该是楚怀王的姬妾,身份高贵,貌美绝伦。
郑袖与屈原的故事,有两个版本。
第一个版本是郑袖与屈原相互爱慕,暗生情愫,不料被楚怀王所知,屈原暗逃,在汨罗江畔被楚怀王追兵诛杀,投入江中。
第二个版本是郑袖爱慕屈原,求而不得,于是心生怨恨,向楚怀王进谗言,令楚怀王疏远屈原,并流放他地,最终屈原怀沙而死。
从历史的角度看第二种版本似乎更确切。
从掩鼻之计,到鼓动楚王释放张仪,郑袖的智慧和心计可见一斑。也许是在某一个缱绻舒展的天气里,屈原潇洒飘逸的身影,入了郑袖的眼,进了她的心。又或者是屈原的辞赋在楚国后宫流传,宫娥吟咏间,郑袖为字词间的文采所倾倒,心生仰慕。
不管她是如何爱上了屈原,不管她是如何去表白,屈原都不可能接受。
女人的爱与恨,相辅相生。爱之极,便是恨之深。楚怀王的粗鄙更显屈原的好,每一夜面对楚怀王,郑袖对屈原的恨只会更深,恨他的拒绝,恨他的才华,恨自己只能委身莽夫。
敝帚宁弃不予他人。我得不到的,断然也不会送与旁人。
这应该才是郑袖的心思。
于是屈原的故事里,那一段绯闻,便铸就了屈原的悲剧。
屈原死了,楚怀王后来被秦国扣押,囚禁在秦国三年,克死他乡。只是未曾知道,在流亡的车马碌碌声中,他可曾后悔。也不曾知道,郑袖的结局是怎样,史书中并无记载。
不论怎么样,郑袖的结局也不会好到哪里去,最好的结局就是在深宫孤独终老。
、代王夫人
磨笄山蕴藏着一个女人悲壮的灵魂
公元前458年,赵简子之子赵无恤(赵襄子)承袭爵位。赵无恤为吞并代国(在今蔚县东北),在夏屋山宴请代王,席间令厨师假装敬酒,用大铜勺将代王击杀。赵无恤的姐姐早先嫁给代王。赵襄子设计杀死代国国君后,派人迎接姐姐代王夫人归赵。当时跟随代王夫人的部下,有从娘家带来的随从劝其助弟立业,有代王派来的侍奉,劝其为夫报仇。代王夫人悲切地说,自嫁代王以后,代王对我情深似海。
如今代王惨遭杀害,我若迁就弟弟扩展势力的行为,不报夫仇,就是不仁。赵家从小养育了我,恩重如山。我若为夫报仇,限制弟弟扩展疆土,赵家失去立国之地,就是不义。不仁之事不能干,不义之事也不能干。只有为仁而殉代,为义而殉赵了。说完,从头上拔下笄来,在石头上磨了磨,自杀而死。代王夫人平时待部下特好,大家誓愿永远跟随夫人,都集体自杀了。赵襄子派来迎接代王夫人的使者,看到此等壮烈的情景,深为感动,也跟着自杀了。后人为纪念此事,便将其地称作磨笄山。
《史记赵世家》记载:赵襄子灭代,“其姐闻之,泣而呼天,磨笄自杀。代人怜之,所死地名之为磨笄之山”。《魏土地记》说:“代郡东南二十五里有马头山。赵襄子既杀代王,使人迎其妇。代王夫人日:‘以弟慢夫,非仁也;以夫恕弟,非义也’。磨笄自杀而死。使者遂亦自杀”。 明代五台山四堙中之西捶,亦称鹤林捶。《清凉山志》记载:“西曰鹤林缍,即马头山,亦名磨笄山,代之夫人磨笄自杀处也。”
、乐羊妻
娶妻当娶“乐羊妻”
河南乐羊子的妻子,“贤内助”的美名流传千古。
据传:羊子在路上行走时,曾经捡到一块别人丢失的金子,喜滋滋地拿回家给妻子。乐羊妻子却义正严词地说:“我听说有志气的人不喝‘盗泉’的水,廉洁方正的人不接受他人傲慢侮辱地施舍的食物,何况是捡拾别人的失物、谋求私利来玷污自己的品德呢!”羊子听后十分惭愧,就把金子扔弃到野外,然后远远地出外拜师求学去了。
一年后乐羊突然回到家中,妻子跪起身问他回来的缘故。羊子说:“出行在外久了,心中想念家人,没有别的特殊的事情。”妻子听后,就拿起剪刀,快步走到织布机前,把织机上快织好的一块布剪成了两段,说道:“这些丝织品都是从蚕茧中生出,又在织机上织成。 一根丝一根丝地积累起来,才达到一寸长,一寸一寸地积累,才能成丈成匹。 现在我割断这匹布,它现在跟废品没什么两样。您要积累学问,就应当每天都学到自己不懂的东西,用来成就自己的美德;如果中途就回来了,那同切断这丝织品又有什么不同呢?”羊子被他妻子的话感动了,又回去修自己的学业,连续七年不曾回家。
乐羊子离家求学期间,妻子辛勤持家,照顾婆婆。有一次,邻家所养的鸡误闯入乐羊子家的园中,婆婆便抓来杀了做菜吃。到吃饭时,乐羊子妻知道鸡的来历,对着那盘鸡就流泪,不吃饭。婆婆感到奇怪,问她原因,乐羊子妻说:“我是难过是因为家里太穷,不能有好菜吃,才让您吃邻人家的鸡。”
婆婆听了大感惭愧,就把鸡丢弃不食。都说乐羊子妻是个贤内助,但她是个绝对不幸的女人。后来,魏文侯任用乐羊为大将。攻打中山国,恰好乐羊子的儿子在中山为官,中山国人就把他儿子炖成肉汤,送给乐羊子喝。不知道当时乐羊子是什么感受,但乐羊子最终攻下还是攻下了中山国。而乐羊妻含辛茹苦带大的儿子,就这么悲惨的死了。而更不幸的事还在后头。一天一个歹徒窜进了乐羊子的家,持刀行凶,把乐羊子的母亲劫为人质。乐羊子妻听到动静,拿着菜刀走出来,歹徒要挟她说:“你把刀放下啊,不然我就杀了你婆婆!”乐羊妻就用刀抹了自己的脖子。歹徒见出了人命,丢下老人,赶紧跑了。
《后汉书》是这样记载:羊子尝行路,得遗金一饼,还以与妻。妻曰:“妾闻志士不饮‘盗泉’之水,廉者不受嗟来之食,况拾遗求利以污其行乎!”羊子大惭,乃捐金于野,而远寻师学。
河南乐羊子之妻者,不知何氏之女也。
一年来归,妻跪问其故,羊子曰:“久行怀思,无它异也。”妻乃引刀趋机而言曰:“织生自蚕茧,成于机杼。一丝而累,以至于寸,累寸不已,遂成丈匹。”
今若断斯织也,则捐失成功,稽废时日。夫子积学,当‘日知其所亡’,以就懿德;若中道而归,何异断斯织乎?”羊子感其言,复还终业,遂七年不返。 尝有它舍鸡谬入园中,姑盗杀而食之,妻对鸡不餐而泣。姑怪问其故。妻曰:“自伤居贫,使食有它肉。”姑竟弃之。
后盗欲有犯妻者,乃先劫其姑。妻闻,操刀而出。盗人曰:“释汝刀从我者可全,不从我者,则杀汝姑。”妻仰天而叹,举刀刎颈而死。盗亦不杀其姑。太守闻之,即捕杀贼盗,而赐妻缣帛,以礼葬之,号曰“贞义”。
、聂荣
聂荣:棠棣之花
春秋战国是个风云际会的年代,涌现出许多忠肝义胆的侠士,其中最有名的四大剑客要数:为公子光刺吴王僚的专诸;为阖闾刺杀吴王僚儿子庆忌的要离;为严仲子刺杀韩国宰相侠累的聂政;还有为太子丹刺杀秦王的荆轲。他们不惧生死,为赏识自己的人两肋插刀,除了要离侥幸只失掉一支手臂,其他三人都死得很壮烈,也很悲惨。除了荆轲刺杀秦王失败,其他三人都刺杀成功,他们都被载入史册,彪炳千古。
这里要说的是一位女子,她就是聂政的姐姐——聂荣。
《史记刺客列传》中对聂政的故事有详尽的记载。
聂政和聂荣是战国时魏国轵(今济源东南)人,聂政年青侠义,因除害杀人,聂荣及母亲随弟弟聂政逃到齐地(今山东境)避祸,靠聂政屠宰,养活。
韩大夫严仲子辅佐韩哀侯的时候,和韩国的丞相侠累积怨很深,侠累是韩侯的叔父,势力太大,严仲子怕侠累害死他,四处潜逃,乘机游历各国寻找侠士报复侠累。严仲子久闻聂政侠名,经常造访聂政,结交他。并献巨金为聂母庆寿,求其为己报仇。聂政是个重情义的人,为了健在的母亲和待嫁的姐姐有人照顾和依靠,拒绝严仲子的要求。几年后聂母过世,聂政出嫁。聂政感念严仲子的知遇之恩,去找严仲子答应替他杀了侠累报仇。严仲子知道侠累树大根深,防守严密,想要为聂政多找几个帮手,聂政拒绝了,独自一人仗剑入朝,越国层层的保卫,以白虹贯日之势,刺杀侠累于阶上,
聂政挥剑又杀了数十名侠累的侍卫,自知寡不敌众难逃重围,担心自己连累相貌相似的姐姐,遂倒转剑柄,用剑尖毁自己的容貌,剜出双眼,切腹拉肠,这才死去,以为世上再无人能辨出刺客是谁。
韩国国君大怒,把聂政的尸体暴晒在大街上,悬赏千金,让来往的人众辨认。追查刺客的身份,以灭其家族,找出背后指使的人是谁。
已经为人妻的聂荣听到有人刺杀了韩国宰相,凶手无法辨认是谁。以聂荣对弟弟的了解,她知道这人肯定是自己的弟弟, 便与身边的人说:“此必聂政,昔韩相仇人严仲子国士相交,政必报其知遇。我当往认之。”马上启程,她不远千里来到韩国街市认尸,不顾自己个人的安危,只为了让弟弟的英名不被埋没。
当聂荣在韩国的大街上看到尸体,断定是自己的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