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飞读中文网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刑辩律师王同生之死刑辩护-第3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第一被告家庭困难,虽然审判机关最大限度的给他留出了准备时间,最终不足法定标准的六分之一。

第二被告的家人,知道其子系未成年人作案,不适用死刑,最坏的结果是无期徒刑,所以分文未出。

至此,大家应该知道民事赔偿部分“提前准备”,有时是必要的。

当事人不懂才聘请律师,律师职责的一部分应当包括让当事人懂得按照“法定程序”应该怎么办,需要做哪些准备。

这就需要律师首先要懂,然后,就合适的案件、在合适的阶段、在合适的氛围下、用合适的方式、告诉当事人及其家属中的合适的人。

关于“合适的案子”,有的案子,不需要律师提醒:

被告人家庭富裕,有赔偿能力的;

被告人及其家人本身就懂,在言谈中发现他们已经知道的;

被告人及其家人认为自己“很有理”,想一争高下的;

案件问题很大,错案可能很大的。

其他。

关于“合适的阶段”,刑事案件一审有三个阶段:侦查阶段、审查起诉阶段、审判阶段。如果上诉了,有上诉阶段。如果一审判死刑了,还有死刑复核阶段。

某一个案件,到底应当在哪个阶段尽律师的“提示义务”,要具体把握。

关于“合适的氛围”与“合适的方式”,不多说。

关于“合适的人”,很简单,律师的话,有的能“听进去”,有的“听不进去”。有的人,今天不理解律师的话,明天可能会理解。

达到如下目的:

一是当事人理解律师的说法,最终案件有一个理想的结果,当事人受益;

二是不要让当事人及其亲属误会律师,认为律师“胡说”,认为律师“替对方说话”。

【刑辩律师王同生警言:律师应有策略的、依法向当事人尽提示义务。】

第一被告被判处死刑的另一个因素:受害方坚决要求“追命”。

关于民事赔偿部分,庭审前、第一次庭审后、第二次庭审后,都做了很多调解工作。作为代理人,我向当事人分析了案情,分析了如果调解不成的风险:如果调解不成,即便一审判了死刑,二审可能改判,死刑复核时,结果也很难说。审判人员也做了同样的工作。

受害方一度同意调解,但是,被告方拿不出钱来,最终准备的钱,还达不到法定标准的七分之一。

没办法,又开了第二次庭。

第二次庭审过程中,公诉方出示了作案工具,当庭质证。

作案工具为什么在第一次庭审时没有出示呢?

我认为理由是:作案工具取得的程序有问题。

刑事案件调查取证,不是老百姓“捥菜”,随手拾到筐里就行了,是有法定的取证程序的,死刑案件的证据收集更是这样。

从某个方面,“可以说”与本案有关的“相关人员”,最初没想到第一被告的判决结果是死刑。

刑事案件,能否得到受害方谅解,很重要。甚至影响被告人的生、死。

【刑辩律师王同生警言:受害方的态度,有时决定被告人的生、死。】

本案,我就第一被告辩护人的辩护想说几点:

第一次庭审时,他的辩护词是:我本想说你认罪态度好,你一翻供,我没法说了。

结束了。

庭审时,我虽然是受害方的代理人,作为一个专业刑辩律师,从不放过任何一次向别人学习的机会。每一个律师都有自己的办案风格,都有色,有的很值得学习。就在我想学习时,结束了。

第二次庭审时,也没有提到取证程序。

前面我已经列举了本案中可以辩护的情节。实事求是的说,这个案子律师有很大的“发挥空间”,用我自己的术语,是一个“很有意思”的案子。

但是,很遗憾。

这种情况,应该怎么办?

我认为,被告人庭审中推翻了自己原来的供述,作为律师,要详细询问理由、想法,看看有没有能够支持他的新供述的理由,能不能找到能够支持他的新供述的证据,最大限度的辩护。

如果作为律师认为案子就是被告人所为,可以说明可能出现的情况,也可以解除委托关系,让被告人或其亲属另外聘请律师。

辩护律师,是不可以当庭说自己的当事人的说法是“翻供”的。

如果这位同行看到了这段内容,千万不要生气。我并没有提到哪个案子,也没有提到哪位律师,没有丝毫“诋毁”意图。

只是谈我自己的观点,自己的辩护思路,供大家参考,希望对刑辩业务的开展有利。

被告人上诉了,二审没有代理,最终结果不知。

有的刑事案件是不能随意承接的。

【刑辩律师王同生警言:刑事案件是不能随意承接的,他关乎当事人的前途乃至生命。】

又扯远了。
作者题外话:上士闻道   勤而行之  中士闻道  若存若亡  下士闻道 大笑之不笑不足以为道
第七节  作案过程  被告人都忘了
第七节:作案过程,被告人都忘了

案件到了审查起诉阶段,律师作为辩护人,可以单独会见犯罪嫌疑人了。

就律师在刑事案件中的角色需要解释一下:

如果为受害方提供法律服务,比如:刑事附带民事,则是受害方当事人的代理人;

如果为被告人提供法律服务,按照现在“主流观点”,案件在不同的阶段,律师的身份有所区别:侦查阶段是“咨询律师”;审查起诉阶段和审判阶段,律师的身份是辩护人;也可以被告人刑事附带民事部分的代理人出庭。

作为辩护人,尽早了解案情,是很重要的,会见被告是全面了解案情,印证案件事实,核实相关证据的重要环节。会见时需要被告人详细讲,辩护律师仔细听、重点问。

从审查起诉阶段到开庭前,我多次会见被告人,每次让他谈作案过程的时候,都说:“忘了。”

自九四年从事辩护业务以来,第一次遇到这样的情况。

“侦查人员问你时,你记得,为什么现在忘了”?

他不语。

“是你作案吗?”

“是。”

我采取的策略是:顺其自然。

一是被告人本人怎么想的,作为辩护人不能强行改变;

再是,忘了就忘了吧,这种严重的刑事犯罪案件,忘了作案过程,不一定是坏事。

办案人员是希望庭审中,通过各被告人的供述、公诉人举证,“查清”案件事实的。

我和他说了一下庭审程序。

最后说:“你忘了,我有忘了的辩护方法;你记起来了,我有记起来的辩护路子,我会随机应变的。”

随机应变是一个辩护人必须具备的素质,贯穿于庭审全过程。比如:发问、举证、质证、发表辩护意见等。

有的辩护人,开庭前就把辩护词写好了,在发表辩护意见时,读一遍,结束。没有把庭审中的新情况充实到辩护意见中,这样的辩护很可能不全面。

辩护人应当“积极”参与庭审,好比老鹰抓兔子,从程序、实体、法律适用、量刑等各个方面发现问题,充实自己的辩护意见,以适当的“言谈举止”发表自己的辩护意见,力所能及的为被告人提供最好的辩护。

【刑辩律师王同生警言:律师辩护要随机应变,要“积极”参与庭审。】
作者题外话:大直若屈   大巧若拙   大辩若吶。  。。  最好的txt下载网
第八节  心中有数
第八节:心中有数

庭审前,结果我已经心中有数了,保命的可能性很大。

有如下情节(不便公开的不写,请谅解):

一、从卷宗材料看,其动机不是为了实施其他犯罪行为作练习,也就是说,侦查人员的“练锤”一说不存在;

二、作案工具的辨认有瑕疵:侦查人员让被告人到购买匕首的地方,买了同种匕首,然后让被告人辨认;

三、销毁物证地点辨认有瑕疵:我亲自开车按照卷宗材料中显示的路线,从犯罪现场到销毁物证的地点走了一遍,发现路线比较复杂,被告人系外地人,不可能记住,不可能单独带领侦查人员辨认。通过会见,印证了我的观点。两被告人在两个车上,一前一后几乎同时辨认,而卷中两人的辨认笔录记载的时间不是同一天,问题显而易见。

四、另外一种作案工具没有找到;

五、仅凭指纹,是不能破案的,也不能足以支持案件的判决,是被告人张辉的供述,为案件的侦破提供了“足够的”线索,这是一个从轻处罚的情节;

六、大部分材料是“先证后供”;

七、民事部分调解的可能性很大。

其他。
作者题外话:不出户  知天下书 包 网 txt小说上传分享
第九节  死刑辩护把握一个“稳”字
第九节:死刑辩护把握一个“稳”字

死刑辩护,稳妥第一。

办理死刑案件及其他重大刑事案件,辩护律师要更加严格遵守职业道德、执业纪律,规范自己的辩护行为,这是其一;

其二,本案证据虽有瑕疵,判死刑的可能性不大,我还是多管齐下,全面辩护。

一是要求被告人亲属,积极准备民事赔偿;

二是做受害方工作,在表示同情的同时,晓以利害:根据卷宗材料,判死刑的可能性小,不同意调解,也不一定判死刑,即使一审判了死刑,二审结果如何,很难说,死刑复核的时候,结果也不一定,等等。

三是先后五次“拜托”办案人员“千方百计”的做好调解工作。办案人员被我感动了,说:“王律师,你只是辩护人,没有代理民事部分,对民事部分还这么上心,太敬业了。”

最终,民事部分调解成功,被告方赔偿了十余万元。

也许有人说,既然判死刑的可能性不大,为什么还赔钱呢?这不是让被告人家属“浪费”钱吗?

从大的方面讲,律师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工作者”,每办理一起刑事案件,最终目的是“案结事了”,维护社会和谐稳定。

具体到每一起死刑辩护案件,首先考虑“保命”,被告人虽然犯了罪,依旧是“人命关天”,容不得半点马虎。

四是根据庭审中可能出现的情况,认真准备辩护方案。被告人依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