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中国人相信五千年老祖宗流传下来的“风水学”,乐百氏能爆发式发展一定和公司风水布局相关,信不信?由你。
墙上挂了一幅白底黑字的长幅字画,我说这画很淳朴,他说是他老师送他的,现在我记不清画中苍劲文字的原句了,大意却记得:顺境的时候不骄傲,逆境的时候不气馁。
我好象一辈子都抹不去了这个记忆:何总大鼻头圆润,大嘴唇丰厚,眉毛淡,眼神很特别,一开口就散发强大的磁场,立即把人吸引住,很想知道他的脑袋里装有多少智慧,我觉得他还是个没有克服不了的困难的男人,尽管他由内而外透出书卷气,谁能说爱读书的人,不能是个成功的企业家呢?他把小小的酸奶,卖的轰轰烈烈,铺天盖地。
1998年,香港在世界上排的上名的企业家有李嘉成、李兆基、霍英东;中国内陆有联想柳传志、海尔的张瑞敏、美的的何享健;在往前追溯中国历史上,是否有象美国的洛克菲勒那样著名的联合事业托拉斯企业家、超级投资家,他兼并收购的公司和银行,创建的基金,在他1937年去世后,一直成功的经营着,近200年成功的家族企业,历尽战争和经济大萧条而不倒。
中国历史上有这样的人物(家族)吗?我搜索脑海,一片空白。这是为什么呢? 中国这么大,历史这么悠久,人口这么众多,为何就没有值得一提的常青大企业呢? 是否是我们的民族性格就是“斗争、权术、轻商、重政”,而导致我们历来不重视实业和金融呢?仅仅是这些问题吗?
那天,在何总的办公室里,我脑海里老是这些问号不断地跳出来晃动,眼前的何总比起前面几位成功企业家显然有很大差距,但仍然是当时中国最具创意的后起之秀。他在思考一个行动,一个永远改变他的生活,可能是改变很多人生活的一个行动。
我没有发现的秘密还有一个,深藏在何总办公室内。书包 网 。 。。 想看书来
17 《红顶商人胡雪岩》
何总桌上放了一本刚出版《红顶商人胡雪岩》,“他不能算企业家,因为他没有真正开办过工厂,只是个善于官商勾结的靠卖药和批发商品而发财的商人,而且最后还是失败了”我已经看过这本书,他说他正在看,这几年越来越忙,每次去广州买回来很多书,许多来不及看,我说你可以请些企业管理的专家给你重点上课阿,他爱读书,我也爱读书。
“我最讨厌官商勾结,小时候性格很内向,不喜欢交际应酬”但是在中国没有政府的参与支持,民营企业很难生存,各个企业都成立公关部,工作就是专攻政府关系,要政策、要资源、要特许经营权。我在国营企业就主管过这个部门,有意思的是这个部门还会被归为财务或企划部门管理呢。
“我小时候也很内向,一天都不爱说一句话,别人以为我妈生了个哑吧女儿”
“噢?那你现在性格完全变了”
“是因为我父亲,他要我做个聪明的女孩子,我看了很多书,强迫自己改正缺点,但是,我觉得我做还是比说的好,写的也比说的好”
“人是逼出来改变自己的,以前我很怕给人送礼,那时候为了办企业,我想来想去,必须请政府支持,有一天晚上,我拿着酒和烟在路灯下徘徊了23个小时,就是不敢上楼去敲书记的家门”
“送烟送酒那不算什么阿,我以前在国营企业经常要去送礼”眼前出现有一年的冬天,为了要财政拨款,我和老总在友谊商店后面的小区门口,坐在车里等了好几个小时,直到晚上10时局长才回家,我们硬着头皮去敲门。。。。。。不送礼,全集团公司的工资就发不出去阿,唉,心里真不是滋味。
“对阿,我一咬牙就上楼去敲门了,没想到书记很热情,非常支持我,答应出钱,让我找人组织团队,乐百氏就是这样办起来的”……
那天,何总根本没有问我什么公司财务管理的问题,全是在聊天,我的思绪早就开始漫游了,满脑子就在想关于企业家的问题,我知道自己不是做老板的料,可是能为成功的企业家做财务管理也是一种值得自豪的经历,也许老了能写本小说呢?人的思维真的很奇怪,肉身坐在那里,眼睛望着对方,口里还附和着对方讲话,思想却海阔天空的了无边际,我相信心灵感应,他开始绘声绘色地讲给我听,他是怎么发现和收购乐百氏的经历。
你一定以为这故事离奇而浪漫?对乐百氏这名字“一见钟情”吗?NO,NO,绝不象那些记者在报刊杂志上杜撰出来的故事那样美妙。当时乐百氏酸奶很象他姑妈从香港带回来的酸奶,他觉得这对孩子们是营养饮料,必将大有赚钱的前景。
在他的办公室,一切是那么静谧有序。从他这个特别的高度和角度可以看到很多事物,然后想象着很多的人们将骑着自行车、摩托车、走路,开始陆续抵达,进入厂区,展开工作。这些人是他的领袖魅力凝聚来的?还是因为这间新兴产业的饮料公司有良好的盈利能力?虽不能按时但绝对能足额发工资,而且工资比一般的企业高一点,还提供免费的午餐和宿舍,相对便宜的早餐和晚餐,菜是分配的,热腾腾的白米饭则随便你吃,绝对让你吃的饱饱的,是这些把人们从全国各地的城市乡村吸引而来吗?
“这里是你们的大家园,每个加入乐百氏的人就是家的成员,我们是平等的,互相给予能量、活力,创造产品,卖个好价钱,卖到全国去”。“金钱就象大河有水小河满,锅里有碗里才有,相信我,先付出努力工作再获得工资收入,我绝对不会亏待大家”……何总在撒播这些信息,每句话都满含热情和真诚,没有感叹这一切是为了什么?是否真的所有人都信了他说的话?
他不仅有很多好朋友好员工,他的母亲依然健在,并且住在他附近,有很爱他的爱人和两个孩子们,不喝酒、不抽烟,不跳舞,与一般意义上的中国富翁习性不同,对购买庄园或城堡无甚兴趣,也不屑于购买红酒、游艇或高级服饰,一生沉溺的爱好只有摄影和旅行。
一直在听他讲,兴致盎然,突然他话峰一转问“你最喜欢的座右铭是什么?”
不加思索“活到老学到老”我一直认为善于学习就不会思想僵化而衰老,起码不会得老年痴呆症。
他大笑“我太太也是特别爱读书的人”,看来他喜欢爱学习的聪明女人。
18 轰隆隆的响声
我们谈的很开心,他一点架子都没有,好象我的大学同学?不,邻家表弟?(何总说比我小4岁)不!倒象是在火车上偶然相遇的一对旅人,无所顾忌,海阔天空,敞开心扉,从来没有和自己亲人说的一些事情也在此刻讲给对方听。
话峰转到工资待遇,“月工资不少于*万的数,因为我相信我绝对值得,你也可以考察我,绝不会让你失望,在香港恒基和美国卡夫公司,我没有试用期,都是一个月就提前转正,我是靠聪明才智干出来的”让自己的脸上保持自信的微笑,不能让他觉得我好象没有别的选择,找不到工作非来他这呢,那会让他产生误解,掉我的价。不知道怎么脑海里还出现马斯洛(美国社会心理学家)“人的五大需求”理论,生理、安全、社交、尊重和自我实现的需求,自我社会价值的实现是自己真才实学干出来的,但是把握时机的时候,自我表现的技巧也非常重要。
任何一家公司的老板都不会喜欢缺乏自信,性格内向,不善沟通的财务高管。
“之前我招聘了几个外资企业的人来做我部门的总监,工资待遇给的比较高,结果原来的老管理层就很不满,新老员工的矛盾激化,产生人事纠纷”让他很烦恼。不给高工资,外企的人才不会过来,把所有员工的工资待遇都提高吧,成本很高,公司要发展还拿不出来那么多钱把大家的工资待遇都拉到一个水平线上。
“我理解,但是,给我的工资待遇低于之前我所在的公司,我心里会很不平衡,那也会影响我的工作积极性。”这老板很坦率,看来我也要很坦率地告诉他我的想法。
何总开始积极的游说我,一定要我突破自己的心理关卡,还说,你先过来,先从成本科长做起,让其他人不嫉妒你,这样一来你就好开展工作,以后我再悄悄给你加工资,怎么样?他越是这样试图说服我,我不知道为何却开始怀疑他,民营企业真的象某些媒体杂志描述的那样,小农意识的管理方式?
我需要考虑考虑,不能僵持下去,转移话题吧,让他知道我的观察力。因为我发现财务部到处都堆满单据,那里的人,脸上都写着疲劳和焦躁。我故做严肃的表情“我没有做过民营企业,但我能感觉,公司发展的太快,财务系统的管理和人才匮乏,已经成为制约企业大规模发展的因素了”
我刚说完,他立即站起来“非常赞赏,你说到点子上了!我会满足你的要求,希望你尽快来上班”
我喜欢他“何总,我先考虑考虑,过几天会给您答复的好吗”
他把名片给我,让我给他打电话,送我到电梯口,亲切的挥手说再见,直到电梯门关上了,他的笑容和挥动的手臂才被门挡住看不到了那个画面,这就是真正成功男人,从个人的服饰、外表、动作、表情、语言到公司办公环境,每个细节都是那么充满真诚和活力,投身其中,你怎么能不被完美而感染呢。
往下运行的电梯发出“咣咣”,然后是“轰隆隆”的响声,电梯里只有我一个人,我被震动了一下,这电梯绝对是国产的,技术不过关?果然我发现了门边贴的是广州市电梯厂的《生产合格证书》,乐百氏中国风起云涌的民营企业的领军,还是很节俭,不崇洋媚外买外国电梯。
电梯到了四楼,上来几个技术人员模样的男人,大声在讨论设备调试的问题;二楼红灯亮,又上了几个捧着宣传品的年轻小伙子,每人手中有个黑色的帆布公文旅行包,看来是公司统一定制派发的。
“去出差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