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杜主事不死心,问道:“您和二老爷都没有儿子了?”
恭礼回道:“的确没有了,愚兄和二弟都仅有一子。哎,可惜愚兄的大儿子前些年夭折了,不然今年也该五岁了,正好去当差。”说罢还作势用袖口沾沾眼角。杜主事一看还问出人家的伤心事来了,这样再也不敢多嘴了。
恭礼擦完泪,对杜主事说道:“大人也是奉了皇命来的,愚兄也不愿大人为难。依您看,便让小女替小儿上京去做伴读如何?大人不知道,我这女儿从小是当男孩养的,经史子集、骑射武艺是样样精通,做个伴读还是绰绰有余的。”
杜主事道:“这如何使得,伴读要的是男孩呀!”
恭礼说:“愚兄还不是怕大人难以交差这才出此下策的吗?您想想,去了女孩也比不去好呀!其实内人与我也很舍不得大姑娘,您要不给京里去个信讨个旨意,要是能一个不去那就更好了!”
杜主事跺脚道:“都这早晚了,哪还有功夫一来一往地等回信?!”
恭礼心里好笑,嘴上却说:“谁说不是呢!哎,小儿这也是突发了急症,实在是不巧得很!”
杜主事思前想后,眼看着崔府的男孩子都去不成了,既然崔老爷主动说让大小姐去,那便先这样回去复命好了,崔老爷说得有理,带一个总比不带强。要是皇上不满,将来小公子病好了再下旨换回他姐姐就得了。
杜主事还是经的事少,这伴读都去了,皇上哪能说换就换一个来,那不是当崔府的孩子是菜场里的白菜,任他挑拣了。
就这么着,元曦第二天便跟父亲一起,带了满满两大车的行李,在祖母和母亲的眼泪下启程了。
作者有话要说:
、觐见
元曦大了,不好一路骑马,便由杏丫陪着自己坐一辆车,恭礼陪着杜主事一起骑马。
杜主事来了崔府好些天,却是在元曦上车的时候才第一次见到崔府的大小姐。他只瞄了一眼便色授魂与,等元曦上了车,丫鬟放下车帘子,杜管事深吸一口气,仿佛车帘带动了一阵香风吹来一般,只觉沁人心脾。
恭礼上京,留了大管家崔安在府镇守,带了二管家崔福和其他心腹、武士上京。崔福骑马跟在崔老爷和杜主事后面,看见杜主事的这副样子内心甚是鄙夷,故意在后面重重地咳嗽了一声,吓得杜主事险些掉在马来。他惊觉自己失态,老脸一红暗叫惭愧,心里赶紧默念了几句:“君子不重则不威,学则不固,主忠信,无友不如己者,过则勿惮改。”这才又重新摆好威仪的官架子。
因离朝见的日子的确紧了,恭礼一路也没有再给杜主事找麻烦,顺顺利利地于十日后到了京城。
五姓世家虽固守一方不常上京,但在京城也都是有宅子的。崔府的宅子在重玟巷,倒不跟如今红得发紫的新贵们在一处,他们的宅邸多是赐在了城南。概因当朝初立不逾百年,而崔府选宅却年头已久。
常年驻扎京城的四管事崔喜早早得了信,带着家丁出了京城迎接崔老爷一行,崔老爷进了京城便跟杜管事客气地分了手,称自己有家丁护送,不需劳动他亲自送到,请他先行回礼部复命。
一回到府里崔喜亲自奉上了热茶两盏给崔老爷和元曦,恭敬地回禀起这几日京里的新鲜事。说是新鲜事,其实也没有多新鲜,不过是太子又被太宗申斥了几遭,有一次还当着几位重臣的面被罚了跪。杨妃的兄长近来越发忙着帮外甥五皇子造势,群臣间盛传五皇子为人贤明、知书达理、礼贤下士。
恭礼听了差点将一口茶喷出来,才十几岁的半大小子,就夸他礼贤下士了,真亏他们想得出来。他摆摆手,又问起其他几家到京了没有。
崔喜忙答道:“都已经到了的。王家是亲家老爷带的孙辈的二少爷,卢家是舅老爷带了他家孙辈中的三少爷,李家是大姑爷来的,带了他家大少爷,郑家是郑老爷来的,也带的是孙辈中的大少爷。”
几家是姻亲,平日里也常通着消息的,是以恭礼对几家的人很熟悉,听了来人的名单自己心里暗暗盘算。
崔喜又说道:“前几日几家老爷陆续到了都派人来传过话,老爷今日进了京,是不是也该派人送了信去?还有,除了李家大姑爷与老爷平辈,其他的论起来都是长辈,不知老爷打不打算去探望探望,若是要去小的便张罗准备车马的事宜。”
恭礼摇头道:“先去送了信吧,探望就不必了。今上年老多疑,若是让他知道觐见前几家见面,必要怀疑是先互相通了气,好去图谋不轨的。你让人小心些传话,意思到了就行,但也别说得太明白,这毕竟不是咱们地盘,小心节外生枝。”
崔喜会意地点头,又问恭礼道:“老爷,那您看府里的下人要不要排查一遍,还有一应的吃喝用具要不要换一次?”
恭礼笑道:“那倒不必。今上虽然甚是忌惮世家,但也不能把我们几家家主叫来一股脑的弄死了,那不是逼得几家联合谋反了。世家根深蒂固子弟众多,又不是他简单害几个人就能连根拔起的。稍稍小心些,莫要中了什么圈套就行了,明打明的刺杀、毒害倒是不会的。”
崔喜忙说:“还是老爷想得周到,小人拍马也不及的。”又恭请崔老爷和大小姐回房去歇息不提。
十五这天大清早,恭礼便和元曦收拾停当了进宫去觐见。太宗是早朝过后接见五姓家主的,在朝房听宣的时候元曦看见了不少熟人,她先甜甜地问候道:“外公身子还硬朗?”说着便去给王老爷见礼。
王老爷喜滋滋地点头说好,完了还想为元曦介绍其他几位长辈,元曦笑道:“外公不消说我都知道的。跟祖母面貌肖似的肯定是我大舅爷,这个是大姑父,这位是郑爷爷。”
见她说得分毫不差,几人连夸元曦聪颖伶俐,这几家出发前就得了崔家的信,知道带上京的是元曦,本来还担心崔家带个小姑娘来,见了皇上怯生生的,更遭怪罪,这下看到元曦大方聪颖,心立刻放下了不少。
小孩子们除了卢家的卢仝以外,元曦也都是认识的,他们几个数李家的李固表弟最小,其次是卢仝,大点的是王允棣和郑天赫。
天赫一见了元曦就满眼止不住的笑意,表妹十四了,已完全是个娉婷少女,只见她眼如点漆、灵动非常,额间缀着一串珍珠,更衬得她面如白玉、颜若朝华,一颦一笑都透出夺目的光辉来。元曦身材高挑,多年习武让她身法轻盈,半点多余的脂肪都没有,远远立在那就透出一股青春活泼的蓬勃之气。
天赫老远看见表妹便觉得目眩神迷,此番来时在家打得饥荒是一切都值了。原来这次进京既是为质,世家多选次子甚至是庶子来应事,郑家本来要挑三房的庶长孙的,是天赫听了信,知道元曦要来京,担心未婚妻一个女孩子留在宫里无人照应受人欺负,硬是磨了祖父祖母多日,才同意换了他来做伴读的。
众人厮见过后,恭礼趁机问妹夫,“如何挑了固儿过来?”那天一听说李家来的是妹夫和妹妹的长子,恭礼便心生不快。他也听闻过妹妹妹夫感情一般,还道妹夫这个直肠子受了小妾蛊惑,不舍得庶子,特意带了长子来的。
李家姑爷心眼直,人却不傻,听到大舅子这样问知道对带了长子来心怀不满,连忙解释道:“本该父亲过来的,父亲近日身子不好,不能成行。传旨的大人往京里一问信,今上便说想见见固儿这个侄孙儿,让我领了固儿进京。”
恭礼一听就知道李家的老爷又耍滑头,自己不愿意来京便装了病,却把孙子丢到京城的火坑里来了。不过李老爷是别人家里的长辈,他的不是也不能枉议,恭礼只好忍下这口闷气。
不一会儿便有小黄门来传旨,带诸人入内觐见。太宗今日心情显得不错,众人下跪行大礼,他立即笑呵呵地叫平身,先与李姑爷拉了几句家常,又对五姓世家着实勉励了几句,称他们是一心为国、匡扶社稷的栋梁。
说了一会儿话,太宗才像刚发现元曦一般,问道:“崔府来的是位女公子呀?”
元曦对太宗福身说道:“弟弟临行前染了痘症,叔父家小弟年方两岁,遂选了臣女入京伴读。臣女幼年有幸得见天颜,未曾想到今日又有幸入宫为皇家伴读,愿我皇万岁万岁万万岁。”
俗话说伸手不打笑脸人,元曦一个国色芳华的妙龄少女,笑盈盈地说出这番颂圣的话来,太宗怪罪的话堵在嗓子间,是无论如何也说不出口了。
太宗心里暗骂恭礼无耻,自己龟缩一旁,派出个女儿来回话,一个娇滴滴的小姑娘自己能拿她怎么办的,只好吞了这个软钉子。
太宗上了年纪越发喜怒不定,他吃了瘪心情不豫,再勉强说了几句就让众人散了。元曦也要随父亲归去,却被小黄门叫住,说杨妃有请崔府大小姐觐见一叙。
自太宗停了中宫笺表,宠妃杨氏就代行中宫权责,管理宫务并接见内外命妇,此时要见元曦也不算越礼。恭礼也不知杨妃此命令是自己的意思还是太宗授意,但总是善者不来、来者不善,时间紧迫,只好给女儿打了个眼色,让她小心行事。
杨妃自入宫受宠封了妃,便住进了比邻太宗太极宫的飞霜殿,不但位置佳,更兼地方郎阔、装饰华美,自前朝起便是当红宠妃的居所。
杨妃年届四十看着容色仍十分美艳,她凤眼含春、眉梢入鬓,一脸明艳的妆容衬得久居人上的她更有气势,此时虽面上带笑,看着却有几分凌厉之色。
元曦对杨妃行礼,被她亲切地拉了起来,笑问她:“来了京城住得可惯?”杨妃也是北地人,说话却软软糯糯的,尾音拖得长长的,让人心里直痒痒。
元曦低头答道:“回娘娘的话,也是惯的。”
杨妃又问她年纪几何了、在家平日里做什么,元曦一一答了,言行进退有据,还露出腼腆之色来。杨妃看她年幼天真,更是心喜,笑对旁边的宫女说道:“你瞧瞧,崔府的大小姐清秀绝俗、温婉腼腆,竟让我想起了我年幼时的模样。”
元曦心里直吐舌,心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