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飞读中文网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谋清 (大忽悠闯大清)-第93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一句,不要把眼珠子顶着房梁子的放空屁了!”燕无良也是真被惹急了,把最难听的话都说了出来,王兴、周羽、姚时哲他们几个已近习惯了,但是倭仁他们可是很不习惯!但是你不习惯也得习惯,要不燕无良可要发飙了,几个人已经看见燕无良的眼珠子都红了,知道这小子火已经上来到家了,要是自己在过份,回头燕无良这个护犊子,肯定是要给自己小鞋穿的!

“你们口口声声说什么重商重商!我大清几万万人难道都去经商?到时候这大清田地荒芜如何了的!”倭仁忍了燕无良的骂,对着王兴正式开炮了。

王兴毫不示弱的说,“西洋诸国,那个不是重商的!要是不重商,英夷能用几条破船就把咱大清打败!”

沈兆林这个户部尚书也跳了出来,“我大清不过是火器不精、战舰不厉才为洋夷侥幸胜之,如何说的和重商有关?我大清重农乃是国策!一旦更改,如何了的?几万万丁口的粮食,如何是重商可以得来的?那浙江本是鱼米之乡,然自道光中年开始开放口岸,无知农人将良田变成茶树者无数,造成我大清粮食严重不足!这就是重商的结果吗!”

周羽被气得站了出来,“英吉利之农业亦是如此,有何不可!我大清若是粮食不足,进口就是,何必在乎一点两点的粮食!”

坏了!燕无良一听周羽这个话,头就大起来了,知道这事情要坏,刚想发话,那祁隽藻就冷笑着出场了,“周大人!好大的口气啊!我大清现在每年这样重农,还有上百万人口没得饱饭吃呢!你进口?哪里进口的到?别人有没有?给不给?这些如何解释?历朝历代但是最后国破朝灭的那个不是粮食问题造成的?我大清的要是真的重商了,哼哼,你周大人,就是第一号罪魁祸首!”

说着心狠手辣的祁隽藻就跪向两宫太后,“启禀太后!臣请杀王兴、周羽、姚时哲等妖言惑众之人!若我大清真的如其所言!不出数年,大清就要王国灭种了!”

以倭仁、沈兆林、周祖培、翁心存、贾桢为代表的保守派和清流也立刻出来附议,看着满朝九成九的文官都出来跪着,燕无良心里是哇凉哇凉的,不过为了把自己的三个心腹抱下来,不得不强忍着心里的恶心味,出来和稀泥。

“启禀太后,今天是论战,不是定策,因为一点点不同的声音就诛杀有功的大臣,恐怕不合适啊。”

两宫太后才不愿意得罪燕无良呢,慈禧就说了,“无良说的是正理,今天就是议一仪,没得什么打啊杀的,还是接着论吧。”

“喳!”

底下跪着的大臣们,一个个的起来,恶狠狠的看了周羽一眼,就开始了继续,周祖培刚想说话,姚时哲就开始说了,“诸位大臣,小民姚时哲乃是去过西洋的,那西洋诸国皆是重商之国,其国内并不饥荒、民乱诸事,到是武备精良,就是农事也要比我大清强上不少!诸位如何解释?”

周组培被姚时哲给憋了一下,“你说西洋如此?谁知道是否是真的?或许那西洋诸国,本就是饿殍遍野,我等也是不知道的!怎可凭你一面之词就信了呢?”

“这个事情是真的!”周培组耳朵里传来这样一个声音。

周培组甩都不甩,“一派胡言!”

“大胆!本王也是西洋长大的!对西洋,本王还没有你这酸儒了解吗?”原来那个话是燕无良在上边说的,周祖培刚才爽过头了,竟然没有听出来!

这个时候周祖培的汗就下来了,自己刚才说的那句一派胡言要是被燕无良揪着不放,自己也算是个大不敬的罪名啊!

不过燕无良倒是没有拿他这句话怎么样,“你周祖培没去过西洋!这王兴、周羽哪个不是在西洋呆久了的?姚时哲也是去过西洋的!他们哪个不比你了解西洋!那西洋的农事,是比我大清好的多!他们种出来的玉米都不是给人吃的!那是给家畜吃的!我们大清呢?什么时候粮食多到了这个地步!固步自封的井底之蛙,别人告诉你了,你就听一听,又能如何?动不动就是杀别人的头!封别人的嘴!”

燕无良说着就从自己的椅子上下来了,“你们这些人,读得是四书五经,看得是圣贤之言!你们知道那西洋火炮怎么造的吗?你们知道那西洋战舰是怎么有的吗?你们知道那人家的火车一天可以走上千里吗?你们知道人家一年在北方也可以种三季稻子吗?这些个东西,那样不是西洋重商得来的?重商不是不重农!你们以为我们这些喊着重商的不知道老百姓没饭吃就要造反的道理!”

燕无良说完,翁心存说话了,“王爷!一旦重商,我大清的刁民必然成倍剧增,如何管控?这商民总是富裕的,那些无知的农人看到别人富了,难道不知道效仿?到时候会不会出现全国皆商,而土地无人耕种之局?”

燕无良立刻就被翁心存给噎住了,后世可是出现了这个情况的,那个时候可是号称十亿人民九亿商的!国家的粮食没有涨价,纯粹是进行国家补贴造成的,要是在这个时代出现这种情况,那饿死人是绝对的事情,满清可不是什么好政府。

这时候,早就想说话的石赞清出来了,“太后、王爷、诸位大人,重农乃是我大清的国本,是轻易不可以变更的,我大清现在想要重商现在有什么可以和西洋对抗的?除了丝绸、茶业、瓷器,外我大清都要从洋夷那里进口,到时候还不时被人家的货给冲进来,以臣之见,重农不可弃!重商不可取!唯有重工方是我大清现在的出路!”

燕无良拍着手就喊上了,“好一个重工!说到了点子上!”

-------------------------------

余孽认为,在那个时代,进行重商主义中国唯一的结果,就是成为其他国家的产品倾销地,就是关税再高,也没有用!你没有啊!

再说了,要是真的搞成了现在的局面,耕地严重不足,加上战乱,我可是不相信,国家有足够的粮食养活几亿人的,毕竟建国后,咱们首要的问题也是粮食问题!所以重农在燕无良去的那个时候,是不可能放弃的!

那么重农是不能放弃,重商是找死,只好发展工业了!

二十四 私人联合计划型工业 上

石赞清是怎么想起来提出重工的?辩论了一个上午,他可是认真的听了的,西洋是不是农业也好,他不知道,也将信将疑,但是西洋的工业好,他是绝对信的。他心里认为大清这些年被洋人欺负的原因,就是工业跟不上,甚至可以说是,工业根本就没有造成的。

重商对他这样一个农家子弟出生的官员,他是不可能认同的,这是历史局限性造成的,重农对于他而言也是绝对不可能有丝毫松动的,对于一个传统的士大夫,就是在开明,国家的粮食稳定永远是摆在第一位的。听到上午姚时哲明确的提出粮食若是不足,通过进口来进行弥补的时候,石赞清就坚决的不同意重商了,因为重商换来的好处绝对没有造成的损失大!

不重商,还想国家强大,怎么办?重工吧,也没啥其他的办法了!

石赞清提出了这个观点,你让他如何做,他是不知道的,他不知道,但是燕无良知道啊!

燕无良拍着手就喊上了,“好一个重工!说到了点子上!”

燕无良拍着手,走到石赞清面前,小声的说,“老石,你可真不仗义,这样的好主意,你怎么不早说?害得我们这帮子化外野人天天挨骂?”

石赞清动了动嘴,用只有他们两个人听的见的话,“王爷,剩下是您的事情了,重工我可不懂!”

燕无良的脸立刻就耷拉下来了,心说:“你不懂?我就懂了?”

不过旋即想起来新中国成立的时候不也是啥都没有吗?短短的几十年不是啥都有了,自己现在不管咋说,地盘比那个时候大,家底也没有被满清和民国时代的蠢猪败光,怎么也要比新中国搞工业容易啊!

想明白的燕无良就开始了,“诸位大人,石大人说的是大实话!咱大清现在却的是什么?缺的是大炮、战舰、机器!不是银子!所以重商不可取!重农不可废!”

满朝的保守派、清流长舒了一口气,不过旋即想起来了,这重工也是要脱离土地的,就要开始反驳。

燕无良一看这个就板了板脸,向着两宫太后、小皇帝鞠躬后说,“皇上、太后,奴才无良恳请三日后再进行重工的讨论!今天……”

早就看不下去这通乱的慈安皇太后,这回说话了,“准了!”说完拉着慈禧就从帐子后面退走了。

正玩的高兴的小皇帝一看自己一个妈说了,还费什么神听你们一帮子人唠叨,“退朝!”

“恭送皇上,恭送太后!”

散了朝,燕无良拉着王兴他们,拽着石赞清、文祥,拖着老僧、世铎,就跑到自己王府去了,这回进门可不用翻墙头了,正大光明的从正门进来的,一帮子人坐定了,燕无良让燕安去把大门闭喽,吩咐什么人都不见,就开始了商量这个重工的事情。

回府的路上,燕无良坐在轿子里就琢磨开了,自己现在从洋鬼子哪里忽悠来的技术啥的也是差不多了,剩下的就是数量的问题,要是按照西方的经济制度,估计自己一万年还在他们后边跑,那就只能按照社会主义的工业计划去搞了。

然后燕无良就琢磨苏联的那个工业爆发时期是怎么搞的,最后想起自己老爹说的:“苏联的工业就是重工业为主,和咱们中国一点也不一样,他们连个暖瓶单生产厂都是咱们帮着建的,很畸形,但是人家就是为了打仗预备的,所以也无可厚非,就是他们的农民惨点,集体农庄都是亏损着卖给苏联政府的,所以苏联的工业大发展是以本国农民的损失最为补偿的。”

不过每次燕无良老爹说道这个的时候,都会不可惜的说,“要是咱中国也能先发展重工业,然后再说轻工业,那咱们中国就牛×::了!”

所以燕无良是打定了主义要在满清大搞重工业,不过给自己提供原始积累的不是本国的农民而是朝鲜和日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