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PS:请关注我的另一部作品《大清风水师》,希望大家喜欢。
正文 171、上山下乡(1)
老太太一直沉默不语,脸上阴晴不定,好半天,才抬起头来看了看柳叶,又看一眼我和大牙,长叹了一口气,终于开口了。【55电子书网】请记住我们的网址 【。Txt55。】
原来柳阿姨名字叫柳青莲,她的父母都是军人,打过大大小小的几十次战役,功勋显绩,新中国成立之后,复员回到地方,也就回到了大连。政府给安置的工作自然都不错,加上他们都是老党员,所以在工厂里干得也是有声有色。
在那个年代,军属子女都很吃香,处处都有优待,所以自小到大,也没受过什么苦,生活环境也很优越。
老太太告诉我们,她在念高中马上快要毕业时,正好赶上了“□□”,所以也没有考大学,被安排去了吉林省的一个小县城——怀德县做知青,在一个很小的村子里住了下来。【55电子书网】请记住我们的网址 【。Txt55。】村子本来就不大,所以每家都住了好几个像她这样的“知青”,她们到了那里以后,听从生产队长的指挥,和老乡们一起开荒、种田,她们当时也是年轻气盛,刚开始还觉得新鲜,不过用不了几天,就累得哭都找不着调了。
说到这里时,老太太的情绪似乎受到了感染,有些伤感,大牙赶紧给续了杯水,然后小心地问道:“柳阿姨,您刚才说的怀德县是不是现在叫公主岭的那个地方啊?就在四平和长春当间,是吧?”
柳阿姨喝了口水,神色恢复了过来,点了点头,告诉我们,就是那里,后来才划归给公主岭市了,她们当年那阵还叫怀德县,插队的地方叫火炬公社,当时的集体户有十五个人,九个女的,六个男的,刚开始时谁都不认识谁,不过天天在一起干活,时间久了,也就彼此熟悉了。
说到这儿,老太太自己忍不住乐了,对我们说,她刚到农村那阵子,地里的农活是一样也不会干,有一次生产队长让她们到谷地里去拔草,可是她也不知道什么是谷子,什么是草,把好端端的谷苗全给拔掉了,留下了一行草,把生产队长的鼻子差点都给气歪了,挨了一顿骂还不说,最后还被扣了工分。
我们听了也是忍不住地笑,在那个特殊的年代,也真难为了那些知青了,每个时代都有着不同的困苦与无奈。
刚开始,她什么都不会干,样样都得现学,很不习惯农村的日子。后来在村子里住久了,也就习惯了农村的生活,渐渐地也就适应了。她那时个子小,也没有劲儿,干不动多少活,所以工分挣得最少。
那阵子,都说“工分,工分,社员的命根”,因为公社当时分配各种粮食、财物都要用工分这个大分母去分,所以都把工分看成是命根子。她们每个人的工分都不一样的,都得靠自己的辛苦劳动去挣,一个工分一毛多钱,一年也挣不下一百块钱,根本就不够花的。
柳阿姨说到这里,摇头笑了笑,说道:“当时,在我们集体户里有个户友叫董喜,年龄比我要大一些,比我来的也早,长得很结实,平时总帮着我干些活,生活上也很照顾我,所以我和他的关系也就越来越好。平时有什么事也总找他。”
正文 171、上山下乡(2)
大牙一听,转了转眼珠,偷偷地冲我挤了挤眼睛。【55电子书网】请记住我们的网址 【。Txt55。】正巧,这一幕被柳叶给看个正着,狠狠地用眼睛剜了我们俩一眼,也没有吱声,就问她妈接下来的事情。
柳阿姨说到这儿,也有些神伤,瞅那意思十有八九是让大牙给猜对了。
老太太摇了摇头,告诉我们,后来经济渐渐好了,十年□□也基本上结束了,也就逐渐开始允许知青回城了。但是也不是明目张胆的,也都是借着病退、顶职、工农兵学员等各种各样名目繁多的名义逐步回城。
她们当时在农村待了几好年了,恨不得立时就能离开这里,早点儿回城,天天盼,夜夜盼,但是盼了好久,也没有回去。甚至有的人直接就死了心,干脆就在农村结了婚,落了户,不打算回城了,就准备永远地留在农村了。
后来,董喜先回了城里,临走时,他们说好了,等到她也回城后,就去北京找他。【55电子书网】请记住我们的网址 【。Txt55。】送走了董喜之后,她更是天天都盼着能回城,但是却迟迟等不到通知。更想不到的是,就在董喜走后不久,她发现自己竟然怀孕了。当时那个年代,这种事自然是见不得人的事,很丢脸。而且这事要是被发现,更没办法回城了,所以她也就谁也没告诉,自己硬撑着。
当时那个年代,不像现在通讯这么发达,只能靠写信。她按着董喜给留下的地址,前前后后地写过了好几封信,可是结果都如石沉大海一般,根本就没有回信。最后她也绝望了,也不再指望那个男人了。老天爷也好像故意和她过不去似的,等到她都快生孩子了,竟然还没有接到回城的通知,纸终究包不住火,最后她怀孕的事情还是让身边的人发现了。
很多人找她谈“工作”,让她说出这孩子是谁的,但她死也没说,当然这回城的事也就更没指望了,就此搁浅了。而她咬死不松口,怎么也不说,最后这事也是不了了之,等孩子出生之后,她就一个人拉扯着孩子,等孩子都快两岁了,终于“上山下乡”的这股风算是刮过去了。
她也根本没有脸回家,而村子里也是碎言碎语,闲话不断。她最后带着两岁多大的柳叶就辗转回到了辽宁,在瓦房店住了下来。这一待,都快三十年了,这辈子也就算是在这里扎了根了。
听到柳阿姨说完这些事情,不仅是柳叶,连我和大牙也都惊呆住了,做梦也没想到这里面的事情竟然会是这个样子,这才明白为什么这老太太一直要瞒着柳叶不说,的确是有太多的辛酸与无奈,根本就难以启齿。一想到当年二十岁出头的柳阿姨拉扯着一个孩子,把柳叶拉扯到这么大,心里也是感慨,实在是太不容易了。
老太太说着说着,似乎也动了感情,眼圈竟然也有些湿润了,大牙在旁边赶紧让柳阿姨喝口水。
老太太喝了一口水,情绪缓和了一些,冲我们摇了摇手,示意我们不用再劝她了,这些年,她早就想开了。人难免都会干些“猴子捞月”的傻事。她学佛这么多年,早就看透了,世间的一切都是流转变化的,人不可勉强痴求。
柳叶这才笑着告诉我们,她妈信佛好多年了。她也是受其影响,所以才知道些佛经禅理,不过和她妈比起来,她只能是一脚门里,一脚门外,用她妈说她的话说,她永远也进不了门,因为她太“聪明”了,聪明过了,就是“痴”了,有了“痴”念,就悟不到佛了。
以前我倒是和柳叶谈过一些佛理,倒是没想到她竟然是受她母亲的影响。听她妈刚才说的一番话,的确也是大彻大悟,不过话虽然这么说,我总觉的她的眼神里仍然还隐藏着一丝执著,好像有意在回避着什么,不好说,也看不透。
正文 172、董喜(1)
我本以为柳叶知道这些事情以后,情绪会有些激动,偷偷地用眼角瞥了她一眼,这才发现她竟然出奇地冷静。【55电子书网】请记住我们的网址 【。Txt55。】若无其事般坐在柳阿姨的身旁,安之若素,神色不惊,只是眼神向下低垂,盯着地面,也不吭声。
柳阿姨抬头看了看茶几上的这几颗珠子,又长长叹了一口气,有些无奈地摇了摇头,告诉我们珠子和令牌都是董喜当初留下来的,一直就在她手里保管着。当初,董喜倒是和她说起过这些东西的来历,她知道的也都告诉给柳叶了,想必我们也早就知道了。至于还有什么,或许董喜没有说,她也没有问过,这些东西一直就在箱子底儿压着。
本来她还惦记着有机会再还给人家,毕竟不是自己的东西。【55电子书网】请记住我们的网址 【。Txt55。】但是这么多年以来,一直是音信全无,所以也就一直搁在她手里,直到柳叶长大了,她才把东西又交给了柳叶。不管怎么说,毕竟也算是她生身父亲留下来的,多少也算是个念想吧。
说到这儿时,柳阿姨止不住地叹了口气,有些愧疚地对我们说,要是早知道这东西会带给柳叶带来麻烦,她就不给柳叶了,不如一直压在箱子底儿,也就不会扯出这么多的乱子了。
大牙呵呵一笑,眉梢一挑,赶紧劝道:“柳阿姨,您可千万别这么说,这事儿其实和您一点关系也没有。要说现在的人哪,良心都大大地坏了。整不好是我们无意间露了白,被贼给惦记上了呢!您也用不着自责,这事根本就赖不着您。对了,阿姨,我就是好信儿啊,想问一下啊,您刚才说是柳叶她爸……”
正说到这儿,柳叶狠狠地瞪了一眼大牙。
大牙赶紧改口重说道:“哦,就是董喜,他当初把珠子和令牌给您时,那他有没有说,那枚戒指和那块骨头是干啥用的啊?”
柳阿姨一听,就摇了摇头,告诉我们,当初董喜把这些东西放在她那儿,她就给保管着,也没有多问。在那个年代,都是穷得底朝天,饭都吃不上了,谁还有心情问这些,也就是那么回事了。
大牙嘿嘿一笑,调侃着问道:“阿姨,这是不是定情之物啊?”
还没等柳阿姨吱声,柳叶在旁边柳眉倒竖,眼睛一瞪,喝了大牙一句,让大牙别胡说八道。
柳阿姨赶紧拉住柳叶,连声说着不要紧,让柳叶别总凶巴巴的,这么大了,又不是小孩儿了,不能总凶巴巴的,况且大牙那孩子说的也没啥错,在那个年代,就那么回事,送红宝书、送纪念章,连送手绢的都有,自己说完后,也忍不住地笑了笑。
我一边听着,心里一边就在琢磨,难不成这董喜就是行地七公中老六“武曲”的后人?要不然怎么会有那颗珠子和令牌呢?既然能当定情之物送人,就说明他也知道这东西的贵重与分量。奇怪的是,为什么这颗珠子独独还在“武曲”手上,而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