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飞读中文网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天舞-第22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母亲的院子里种了好几株桂花树。去年母亲跟我提起,她喜欢桂花,我便命人在府里种了许多桂树。秋天来临的时候,府中一定芳香馥郁。
  母亲独自坐在桂树下,月光穿过树叶,斑驳的光影投在她脸上。清凉的空气中,有种春天特有的混杂着泥土和草木叶的新鲜味道。母亲阖着双眼,安详得宛如睡着了一般。
  我看见她嘴角含的微笑,知道她只是又沉浸在冥思中。我常想,也许不必等到秋天,母亲其实早已闻到了桂花的甜香。
  我在她身边坐下,静静地望着她。我已经有好一阵不曾这样陪伴她了。
  近来我很忙。
  我已不再沉默,近几个月储帝的许多举措出自我的进谏。但我仍小心翼翼地将自己掩藏在储帝的身后,尽量让我的谏言,看起来像是出于储帝自己的意愿。
  去年的年底,我向储帝进谏,天界的冗员太多,无谓地耗费许多支出,我建议他将州郡县的三级改为州郡二级。
  储帝采纳了我的建议。
  这一过程十分繁琐,眼下东乱尚未平定,不可能真正实施,因此只在申州一州试行。但即便如此,也涉及到众多官员的调迁。
  借这个机会,我将那些对储帝心怀不满的人,逐一调离帝都,或者将他们分割开。
  这件事情花费了我很多精力,我必须仔细考虑每一步的后果,以免过激的举动导致无法收拾的局面。
  我想储帝对我的真正意图也许有所觉察,然而他仍采纳我的大部分建议。
  我对他的影响力与日俱增,虽然我总觉得,他看我的眼神与从前有些不同了。
  “真像又回到了碧山。”
  母亲梦语般地喃喃。
  我发了会怔。碧山是皇家御苑,母亲以前从未跟我提起过有关皇家的只言片语。我一直深信,除了父亲之外,她不愿记起任何与皇族之间的瓜葛。
  我小心地问:“娘,你去过碧山?”
  母亲睁开眼睛看着我,她的目光清澈异常。她笑了,说:“我在碧山落桂亭,遇见了你的父亲。”
  大概是记起了往事,她笑得很温存。静静地呆了一会,她又说:“那天晚上在御苑,天帝夜宴。我不知道为什么他一定要我也去,其实我一点也不喜欢那种场面。我头很疼,他们玩的那些我不觉得有趣,我只觉得很吵。我想我根本不应该在那里,于是我就悄悄地溜走了。”
  母亲的声音坦然而平静,我意识到也许她不是不愿记起,而是那些事情在她心里原本就没有位置。
  “我沿着一条小路,往山上走。那些闹哄哄的声音越来越远,我心里也就越来越静,然后,我听见了箫声。”
  母亲忽然停了下来。过了会,她说:“你父王吹得一手好箫。”  父亲精通音律,即使在北荒,府里也养了一个小小的歌舞班。但我从未听父亲自己吹过箫。
  母亲看看我:“你大概都不记得了,那还是在你很小的时候,他常常吹箫给我们听。可是——”
  她的脸色黯淡下来,似乎有些茫然地说:“后来他就再也不吹了。”
  我望着母亲,月光下她的脸庞依旧晶莹而光洁,然而仔细观察,也会发觉她的眼角已经有了细细密密的皱纹。时光改变了很多东西。
  蓦地,好像有什么在我心底最深处闪动了一下,一些零星的记忆从遥远的地方飘荡而来。随风晃动的树影、沙啦沙啦作响的树叶、母亲温暖的怀抱,还有清朗的箫声。我脱口而出:“我记得,在一棵大树底下。”
  母亲惊奇地看着我:“是谁告诉你的?”
  我说:“没有谁告诉我,是我自己想起来的。”
  母亲笑了起来:“你怎么可能会记得?那时候你还没满周岁呢。”
  我也笑了:“是啊,我怎么会记得?”
  可是我确信那真是我的记忆,因为那种温暖而幸福的感觉是如此真切。原来也曾有过那样快乐的日子,虽然那些日子已经如同指间的沙砾一般流逝,留下的只有记忆。
  我问母亲:“父王当时吹的是什么曲子?”
  母亲回答:“秋江月。”
  我本想告诉她,我也会吹这支曲子。但转念间便打消了这个念头。
  我知道在母亲心中,有些事是无可替代的,就算是她的儿子也不行。
  经过一年半的消耗,东军已是强弩之末。
  从帝懋三十九年六月起,中土军开始了凌厉的反击。
  帝都朝中,为平定东乱之后的功劳,也开始了明争暗斗。
  由于四十万大军在东府作战,鹿州大仓储粮已然不足,需得从申州调运。沿途既不经过战场,几无危险可言,事后功劳却又不小,眼热这杯羹的人自然不在少数。
  储帝问起我的意思,我含糊地回答:“两个月运送一百万石,也非易事,且容不得半点差错。宜选务实持重之臣为是。”
  他知我未有定论,便不再问。
  我确实无意为此事费神。半年来我通过匡郢安插到各部的小吏,才是我的倚仗。无论是谁想要成事,都必须经过他们的手。东乱平定之后,这些人将如数得到升迁。
  然而,首辅魏融却在朝堂上,提出了出乎所有人意料的人选。他说:“不如烦劳白王走一趟吧。”
  我大吃一惊。
  意外的神色也同样从储帝脸上一掠而过,但瞬间便又平静如常。他望着我问:“子晟,你自己的意思呢?”
  魏融一言九鼎,储帝亦无异议,我已无需多作考虑。
  我回答:“臣弟必当尽力。”
  我看见很多人脸上露出了不甘的神情。然而即便他们能够指责储帝偏袒,也无法指责魏融,任谁都知道魏老将军的梗直无私。
  所以我才更加不解。
  散朝之后,我看见魏融站在殿角跟人说话,便走了过去。
  正在想该如何措词,魏融忽然转了过来。他好像猜到我想要知道什么似的,对我说:“白王不必放在心上。这原本也算不上多难的事,白王少年老成,堪当此任,臣不过实话实说。”
  我只得告辞而去。
  但他的话不能解脱我的疑惑。
  我总有种怀疑,会不会是有什么人授意他这样做?
  如果这是真的,那只有一个人会如此。
  我想起就在几天前,我随储帝面见天帝的情形。
  天帝照例在下棋,陪他下棋的是宫中的一个内侍。他下棋的时候神情专注,即使储帝在跟他说话,他的目光仍始终注视着棋盘。他也很少说话,最多微微点头,答一句:“知道了。”
  以至于我常有种错觉,好像他什么都没有听见。
  但我深信,其实每一句话,他都听得很清楚。
  这天事情不多,储帝说完便告退了。我也随他告退。
  天帝却叫住我:“子晟,你留下。”
  我不由惶惑,这是从来未有过的事情。
  储帝脸上也显出些许茫然,他似乎迟疑了一下,终于不便作任何表示,转身去了。
  天帝一局未了,我只得先站在一旁等候。
  内侍很识趣,不多时便投子认输。
  天帝抬起头,看着我笑道:“听承桓说,你棋下得很好?”
  我连忙说:“那是储帝抬爱。”
  天帝便指了指对面的座位,说:“你来陪我下一局。”
  我有些迟疑:“孙儿怎敢……”
  天帝倏地望定我,我被他冷冽的目光一激,不由自主地咽下了后面的话。
  瞬间,他又笑了,和蔼地说:“不要紧。”
  我终于在他对面坐了下来。
  这是我第一次从这么近的距离,正视我的祖父。我发觉近看时他更显得苍老,脸上的皱纹既深且密,然而整张脸的轮廓依旧棱角分明,显得沉着而有力。
  天帝觉察到我在看他,抬起头来。
  我连忙把头低下了。
  天帝手里捻着一颗棋子,在棋盘边缘“哒哒哒”地轻轻磕了几下,像在沉吟。然后他说:“子晟,既然你想看我,那就看好了。”
  我更不敢抬头。
  天帝低声笑了:“就算我这个当祖父的身份有些特别,毕竟我也还是你的祖父。孙儿想看看祖父,天底下没有哪个祖父会怪罪的。”
  我想再不抬头反倒尴尬,而且他的声音和煦有如春风,于是我便抬起头来。
  他看着我笑:“如何?一个鼻子、两只眼睛,不会吃了你吧?”
  我也笑了,只觉心头有什么东西不自觉地松动了。
  因为不专心,这局棋我一败涂地。只下到百来手,便认输了。
  祖父脸上有种略带孩子气的得意:“你要是不全力以赴,可是赢不了我的!”
  我笑着说:“孙儿便是全力以赴,也赢不了祖皇。”
  话一出口,便知道不妥。
  天帝抬眼看看我,笑得分毫不乱:“那好,等你哪天全力以赴地陪我下一局!”
  他的声音依然温煦如春风,然而我从他眼底窥见冷静的光芒。
  我不由暗自心惊。
  此刻回想起来,那种凛然的感觉仿佛依然在心头。
  眼前的事,和那天的事之间可有关联?
  我沉思良久,不得要领。
  步下石阶,我忍不住回望。
  矗立暮色中的乾安殿,像一片巨大的剪影,肃穆而阴沉。
  我有种奇异的感觉,仿佛殿堂深处有一双眼睛,正穿过黑暗,冷静地审视着我。 
  ※版本出处:实体书※ 
 
 
 
  
 第四章
 
  七月末,我受封左宗卫,领命离开帝都。
  旭日昭昭,旌旗烈烈。我想起去年此时,我进入帝都时所怀的赌博般的心情,如今我的心情同那时仍无太大分别。
  临行之前,胡山问我:“王爷是否在担心此行不利?”
  我沉思良久,摇了摇头,“魏融说得不错,这原本算不上什么难事,军粮大事,也不至于有人敢从中作梗。我只是担心这一去数月,会不会有什么变故?”
  胡山淡淡地接口:“王爷放心。王爷此刻的那点根基,还不值得‘有人’如此煞费苦心。不过有件事王爷说得恐怕不错——”
  他笑得皮里阳秋:“只怕‘有人’就是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