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飞读中文网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天舞-第132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那么,”兰王脱口而出:“父皇索性给了他,让他安心就是?”
  “禺强!”天帝的脸色变得严厉了,“他如果是这样的人,我又怎能把姬家江山交给他!”
  兰王怔了怔,垂首不语。
  “禺强,这里有一份诏书,你拿去看。”
  兰王接过来,展开只看一眼,便脸色大变。
  “如果东乱平定之后,他肯安分守己,拣一个适当的时机,我便传位于他。但如果他不肯,禺强!”天帝加重了语气:“你一定要有所决断!”
  “儿臣……”兰王觉得接过的是一个承担不起的责任,于是双手捧起诏书,做了个奉还的姿态:“儿臣的性情,父皇最清楚,儿臣怕是做不来!”
  天帝急促地说:“做不来你也只好做!”
  然后,他又长叹了一声:“如果可能,我也宁愿自己做,而不是硬推给你。只是,只是有过承桓一个,就够了,我老了……”
  天帝双眉一垂,那副黯然神伤的耄耋之态,凄恻万状。
  良久,他轻轻地说:“禺强,接旨吧。”
  “是。”
  兰王终于跪下来叩首。
  “唉……”天帝望着他,感慨不已,“禺强,实在难为你!但,你不得不如此,谁叫你也姓姬?谁叫你也是天家之子!”
  天家之子。
  这四个字的滋味,真是只有身在局中的人,才能品得出来。
  睹物思怀的兰王慢慢又合上了箱盖。天意,他将手按在箱子上,本想自欺欺人地忘掉这回事情,谁知道情势仍旧会走到这一步,这不是天意又是什么?
  收好了东西,兰王将房门打开,稳稳地吩咐:“猴儿,明日文乌来贺,悄悄地引他来见我!” 
  ※版本出处:实体书※ 
 
 
 
  
 第十五章
 
  春天好像来得特别早,刚过正月十五,便已风和日暖,冰雪消融,宫中的女子纷纷换上了飘逸婀娜的春衫。
  青衣想起在自己的家乡,这时节上山拾柴,会拣到鲜嫩的蘑菇,偶尔还能挖到一两根嫩笋。
  然而,在这宫中走来走去,到处只见深灰的宫墙,只有偶然探出墙头的树枝,冒出的几点新绿,才让人感到一线生机。
  在宫里住得久了,有时会看到些老宫人,连头发都白了,不免心惊。他们怎么能在这样的地方住这么久呢?难道自己以后也会和他们一样,瞪着一双死鱼般麻木的眼睛,坐在屋檐下晒太阳?
  青衣知道自己是幸运的,虽然她还是一个宫女,宫中的人却都知道她是白帝最宠爱的女人。
  可是帝王的宠爱就像风一样变幻莫测,此刻还环绕着自己,也许下一刻就头也不回地转向了。何况现在她已经知道那个叫青梅的女子是谁,心里便不免悒悒,白帝宠爱的,是那女子的影子吧?
  也许她不该像送她进宫的那个人教的那样,拒绝白帝的册封。虽然那些空有名分,却得不到宠幸的女子,也一样可怜,但是她们至少能保住一点富贵。
  拐过一条街,远远地望见青王瘦削而挺拔的身影。
  青衣停下来,悄悄地看了一会。他可真是个英俊的男人,她想着,不觉有点脸红。
  她走过去,深深一福:“青王。”
  邯翊微微侧开了身子,“青衣姑娘,何必多礼?”
  内侍们都不在跟前,邯翊用极轻的、只有两个人能听见的声音说:“你如今是王爷的人,不比从前在颜大娘那里的时候。以后见了我,不要这样子了。”
  青衣便不言语。
  默然片刻,邯翊又低声问:“王爷这几日说过什么要紧的话没有?”
  青衣说:“王爷心里,还是想着青王。”
  邯翊目光闪动,“你怎么知道的?”
  青衣将那天在殿台上说的话,复述了一遍。
  邯翊听完,却只是淡淡地应了一声。
  青衣有点失望,她问:“你不高兴么?”
  邯翊默然不语。过了会,他说:“你是个聪明人,该知道有些事情别插手得太深。王爷现在是不提防你,不然的话,他不是你能动上心眼的人。”
  青衣觉得这话刺耳,便负气地说:“好,以后我什么都不管了。”
  他笑笑,“何必如此?我也是为了你好。”
  青衣便又高兴了,抬头看看他,他却看着远处,脸上神情有些奇怪。
  她回头望去,正见大公主瑶英的身影,消失在宫墙的一角。
  “那,你还要我做什么事?”她有点幽怨,可是他那时只是跟她说,要她帮他,她便答应了,他却是不知道她真正的想法的,所以这也怪不到他。
  邯翊想了想,问:“你知道匡郢么?”
  青衣点点头,说:“知道。”
  “你替我留意一点,他跟王爷都说些什么。”
  青衣点头,“我明白了。”
  “还有——”邯翊迟疑了一下,又说:“我们这样也不方便,以后你有什么话,告诉六福好了。”
  他们这样交谈的时候,六福一动不动地远远站着,像个木头人。
  青衣看看他,又点点头,“好,我知道了。”
  “也没别的了。好好跟着他吧,他待你,一定会很好。”
  邯翊说完,转身走了。
  青衣僵立了很久,呆呆地望着那身影消失的方向。良久,一阵风吹到脸上,感觉微微的凉意,她才惊醒过来。掏出手绢拭去脸上的泪痕,然而换上平静的神情,从容地回身向乾安殿走去。
  二月,白帝终于颁诏,命青王邯翊入值辅相。
  已经拖了月余的事情,终于尘埃落定。朝臣们也未有多少意外,只有匡郢那一方的人,微感失意。
  可是入中枢的青王,却仿佛突然转了性,全不像以前做大公子时凡事出头,有主张的时候少、随声附和的时候多。陆敏毓虽然有心一争长短,然而手段上毕竟逊了一筹,常常落在下风。因此朝中又是匡郢一系比较得意了。
  春天里,白帝不知怎么起意,想起了先储帝承桓。当初先储下葬凡界羽山,并不曾树碑,二十多年过去,自然已经找不到。白帝便在东豫为先储修一座衣冠冢,算是让他重新葬入皇陵。这件事着落在邯翊身上,专心于此,更少理会朝务。
  于是,朝中便显得异常平静。
  日子一平静,时间就变得像流水一样,悄无声息地逝去。回想起来,就好像陡然出现了一段空白,记得的,还全是去年的那些事情。
  瑶英变得越来越安静,弹弹琴、作作画、陪白帝说会话,就把一天打发过去了。在宫人们看来,她是越来越像她的母亲虞妃了。
  只有玉儿知道,她经常在夜半起来,独自坐在窗边发呆。
  这年里,她很少见到邯翊。没有了兄妹的名分,他们要见面,也不像以前那么容易了。当然,如果她想要见他的话,还是能见到,可是见了说什么呢?这么一想,便犹豫了。
  和白帝在一起的时候,父女俩也很默契地,从来不提起他。这样刻意地回避,其实反而很着痕迹,所以有时候她想,索性说破了吧!可是看看白帝的神情,她总也没能开口。
  这些年他老得很快,瑶英记得她小时候,白帝已经三十多岁了,可是看起来还像二十多岁的人。然而如今他其实刚过四十岁,却是鬓角全白,像是已过半百的人。
  他近来格外眷恋天伦之乐,仿佛因为失去了一个儿子,便对其余的愈加看重起来。襁褓中的申翃,还不到能够承欢膝下的时候,瑶英、玄翀一双儿女,则时不时被叫到乾安殿来盘桓说笑。闲谈是照例只有瑶英一个人应答的,玄翀往往一个下午都不说话——照宇清宫内侍们的说法,他一连两三天不说话也不算稀奇。即使如此,白帝也愿意他在跟前,甚至常常到以前极少去的宇清宫中,坐上一阵。
  邯翊认回本宗,玄翀的称谓自然往上挪动了一位,由“二公子”成了“大公子”。然而玄翀自己不肯,理由是听惯了。非但如此,提及邯翊时,也依旧称“大哥”,始终不曾改口。邯翊已经是青王,这样子实在不伦不类。但玄翀的话,向来说一不二,也鲜少有人去驳他,因为人人都有这样一种念头:何必跟个瞎眼的少年计较?因此宫人们形成了一种默契,到了玄翀面前,便叫“二公子”,出了宇清宫,则玄翀又变成了“大公子。”
  白帝听闻,亦无可奈何,一笑了之。
  但,无论怎样受到优容,玄翀是继位无望的,因此姜妃所出的小公子,就成了当然的世子。这是再没脑子的人,也能看得明白的事情。申翃当然不可能知道自己已成瞩目的中心,但他的生母姜妃,得意是写在脸上的。
  申翃一天一天地长大了,会坐了、会爬了、会摇摇晃晃地站了、会含含糊糊地叫“姐姐”了。
  那孩子真是惹人喜欢,这阵子正在学走路,可是一看见瑶英去了,就什么也顾不得,手脚并用地爬过来,往她怀里扑。
  这个时候,姜妃就在旁边看着,若无其事地微笑。
  八月,申翃满周岁。
  白帝在乾安殿,设下了一个很盛大的抓周礼。
  结果,申翃抓起了一把木头小刀。
  听说白帝很是高兴,说了些“吾儿将来必有武勋”之类的话,朝臣们自然凑趣。
  后来瑶英又听说,其实当日白帝还摆了一枚玉玺。宫人们都说可惜申翃没有拿那个玉玺,否则,也许白帝当场就册立他为世子了吧。
  瑶英却想,那玉玺颜色黯淡,一点都不起眼,小孩子当然不会去拿。可是既然如此,白帝为什么要摆上这么特别的一样东西呢?
  这个时候,又有朝臣上书,请求册立申翃为世子,可是白帝没有答应。
  他说:“世子的事情,我还要考虑,请诸卿先不要论及了。”
  于是传言又渐渐地蔓延开来,说白帝其实还是想立青王。
  这些事情,瑶英本来都不关心,可是近来听得多了,也渐渐明白起来。
  白帝不会跟她提起这些事,不过有的时候,她陪他说着话,他也会走神,仿佛考虑着什么很难决断的事情,她就想,其实他还在犹豫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