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飞读中文网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功名路-第7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粮食者需征兵入伍,无论老幼,凡男丁即可。

而对于本地村民而言,若交粮就意味着家中要有一年的饥荒,若不交则是失去家中的劳动力,无论哪一条都是断绝生路之选。

明了一切后,张曦君再见每天来家中借粮却徒劳而返的乡亲时,心中只觉不安,脑中不断的闪过“兵逼民返”的念头。又一想自家屯粮丰厚,被逼上绝路的乡亲会不会就……?可若答应借给他们粮食,那不是开了借粮的先河,张家又哪来的这么多粮食借给他们,倒时还不是会激起民愤?一番思来想去后,张曦君越发的觉得不安,打算将心中的担心告诉卢氏他们。如此,就算找不到解决之法,也可以防范于未然。然而不及张曦君相告,张家居然联合李氏的娘家及舅家一起捐出多年的屯粮,答应为每一户出一半的集粮,再由村户自己出另一半。

闻之,张曦君大震,而这种震诧,说不清是为了自己思想的狭隘自私,还是为了张贺他们的大公无私,或者二者皆有。这也让她每日在用水多米少的麦粥时,总是不由自主的去看家里人的表情,可是家里除了她和张文宇外,所有的人都一如平常。唯一不同的,只是张贺和张文豪两父子每日都早出晚归,同村里的一百三十多名男丁忙着布设防卫,因为离村十里外的二百名兵士被调离了驻守地。

在接下来的日子,仿佛一切都回到了来那天之前,村子里又恢复了往日的宁静。

到了十月的时候,一场突降的大雨,让二郎山下的小乡村感受到了初冬的气息。村里的男丁慢慢地不愿去防卫了,李氏也开始唠叨着不用去防卫了,就连卢氏也在一个阴冷的下雨天,对来上房请安的张贺说:“该做的防卫措施都做了,你也不用每日都去巡哨,毕竟要快入冬了。”张贺面上恭敬的应了,转身就又带了长子往防地去,后卢氏见丈夫张随之对此不予表态,也只好随了两父子去折腾。

这天夜里,外面寒风凛冽,吹得窗户哗哗作响。

张曦君在床上辗转反侧,睡在另一边床上的许嬷嬷听到动静,问道:“可是睡不着?”

张曦君蜷在被窝里,道:“嗯,有点。”

许嬷嬷沉默了片刻,道:“睡吧,明一早就给你炕个饼。”

天气冷了,每日又只能吃个半饱,晚上不免觉得一身冰凉,冷得睡不着觉,倒也有腹饿的原因。张曦君如是想着,便应了一声,又手按着平扁的小腹,让自己早些进入睡眠。

不知过了多久,张曦君终要迷迷糊糊的睡去,却听碰地一声骤响,冷风一股脑儿的兜进了屋来,冷得张曦君一下清醒过来,和许嬷嬷近乎同一时刻抱着棉被坐起身,惊恐的盯着门口的来人。

“娘,怎么了?”等看清来人竟是李氏,张曦君松了口气,问道。

——

(虽然现在剧情还发展的很慢,但男主就快出现了,故事要开始了。冲新书榜,求收藏,求点击,求推荐票呀。O(∩_∩)O谢谢了!)(其实在魏晋南北朝时期,就因为政权交迭频繁,四川二郎山下就一直政权荒废,未纳入管辖。)


第九章 避祸


时间紧迫,李氏听而不答,只是急声命道:“少问这么多,快收拾起来!”说罢又命许嬷嬷掌灯,接着就是一阵翻箱倒柜。

鉴于许嬷嬷是卢氏身边的老人,李氏对许嬷嬷也一向客气非常,嫌少用命令的口吻相待。此时,听李氏这般语气,许嬷嬷先是一怔,随即明白过来,立刻起身点了油灯,又见李氏在收拾张曦君的衣物,赶紧上前帮衬。

不需片刻,二人就拢好一个蓝布包袱,张曦君也跟着收拾妥当。

“娘,到底出什么事了?”见有空当,张曦君再抑不住满腹惊疑,忙又问道。

不及李氏回答,只听张贺在院子里叫道:“好了没!?”

李氏应了一声,也顾不得在一旁焦急的许嬷嬷,一手提了包袱,一手拉了张曦君就往外走。

院坝里,张贺满面凶光,手持一把尺长的镰刀,刀刃锋利,在阴寒的黑夜里泛着冰冷的幽光,让人不寒而栗。一旁,不及其父肩高的张文宇,正紧紧地抱着一个包袱,面色惊恐,清瘦的身子抖如筛糠。

见状,张曦君心中的害怕扩大,忍不住颤声叫道:“爹……”

见一贯懂事稳重的女儿,竟又是慌张又是害怕的望着自己,张贺一个五大三粗的莽夫,硬是挤出一个笑脸,并放柔声音安抚道:“别怕,过些天爹就去接你们,而且路上还有你李家三表哥照看……”说到这,张贺脸色猛然一沉,声音有些怏怏不快的说:“爹已经把你许配给他了,想来他也会妥帖照顾……”

不等张贺说完,张曦君已惊声叫道:“爹!”语气又惊又怒,更是带着责怪,她怎么可以嫁给李氏的外甥!?这不是……不是……

又急又气间,还没想出个所以然,李氏已一步插在两父女中间,将手中的包袱一把塞到张曦君的怀里,一边催促他们往外走,一边交代张曦君道:“你弟弟还小,路上照顾好他,至于你有什么要问的,路上会有武仁给你说的。”说时已走到院门口。

张曦君驻足,回头望了眼已亮起灯的上房,赶紧说道:“娘,我还没去给祖母……还有祖父辞别啊。”刚一说完,又忙追问道:“大哥呢?怎么没见大哥?”

李氏听到女儿一心惦记着卢氏,心里忍不住泛酸。

她这个女儿,小时最亲的还是自己,可不知为什么过了四岁后,对卢氏比对自己这个做亲娘的还要亲上几分。但,知道此刻不是计较这些的时候,又想起女儿平日的贴心之举,还是简单的回应道:“你祖父祖母那都知道,你不用去辞行了。至于你大哥,你爹这就要去和他会合。”说完,招手叫来一直等在旁边的二个少年。

“姑母(表姑)。”两个少年走过来,齐声叫道。

李氏微笑点头,手拉着身边的一双儿女,深吸一口气,止住鼻头的酸涩,道:“武仁,阿广,我就把他们交给你们了,还望你们路上多多照应。”

听罢,张贺心中不禁一酸,也说了几句托付的话。

两人对视一眼,郑重点头:“姑父(表姑父)、姑母(表姑)放心。”

见二人答应,张贺只道了一句“走吧”,便向另一个方向转身而去,李氏也调头回去关上了院门。

一时间,空空如野的院门外只剩表兄弟妹四人。

忽然,一阵凛冽的寒风呼啸而过,四人都不由得打了个寒颤。

张文宇轻轻扯了扯张曦君的袖脚,小声叫道:“阿姐……”声音怯怯的,透着迷茫与无助。

张曦君随声低头,心中继而一叹,文宇再聪慧也不过十岁,如今突逢惊变,又岂会不害怕?就是历经二世的她,也不免心里发憷。不过,现在她必须镇定下来,不然文宇该怎么办?他此时此刻,却是完完全全的仰仗于她了。

心念既定,张曦君尽量让自己平静下来,然后朝张文宇安抚的一笑,又紧紧握住他冰冷发颤的手,抬头看向等在一旁的两位表哥,轻语道:“请两位表哥带路。”

张曦君的话,虽然看似是说给两人听的,但她却只对着其中一人道。

此人,是一位十七岁的少年,五官平平,皮肤黝黑,穿着一身最普通不过的袍衣,俨然一位农村少年的模样。而他,正是李氏舅父的幼孙,王广。

另一位少年不用说,自然是李氏娘家的外甥,李武仁。他与王广年纪相当,却生得高大,比一旁的王广要高出半个头,也做窄袖缚裤的打扮;而五官,则与李氏有几分相似,不过肤色相较黝黑些,加之常年习武的健硕身躯,倒也是个相貌堂堂、虎躯凛凛的少年郎。

李武仁胆大心细,自是注意到这一细节,却也没往他处想,只当是张曦君无意之举,便手指着一个方向道:“你们都知道我大姐嫁去了县里,所以我们要先去投奔我大姐。”

李武仁和王广打小就玩在一起,王广一向都以李武仁为主心骨。而李武仁是李氏外甥,和张曦君姐弟也是相熟。因此,由李武仁作答,再自然不过。

说完这些,李武仁又示意王广走前头,再叫张曦君姐弟随后跟上,他则一脸谨慎的护在后头。

张曦君抿了抿唇,压下心头的不自然,依言而行。

进入深夜,天更黑了,风更大了。白日还有几分幽静之意的丛林,此刻却透着一种骇人心扉的诡秘。在风寒下,不仅发出一声又一声犹如恶鬼的咆哮,也让四下的一切演变成张牙舞爪的庞然大物。

张曦君再一次紧了紧幼弟的手,说不清是为了安抚犹在颤抖的张文宇,还是为了给予自己一个心里安慰。待爬上林间的一个小坡口,她眺目一望,见离村子已有些远了,终于咽不下满肚子惊疑与担心,也暂时忘却婚配一事,急急忙忙的张口问道:“武仁表哥,这究竟是怎么一回事?”

——

(卖个关子,大家猜这个是不是男主呢?の冲新书榜中,求收藏、点击、推荐票。O(∩_∩)O谢谢哈)


第十章 等待


原来如此,事情的始末竟是这样。

祖父张随之少时随其父居郡城,加之颇有学识,因而在城中结识了不少有识之士。后虽迁居祖籍,不过每隔数年,便会往城中拜访故友,一起吟诗作对,引古论今。今年一如往昔前往,却从老友处得知蜀地征兵一事,并获悉蜀官在妄收钱帛而导致征兵人数不够,决定调集五百名边境士兵以冲人数。

本村及周边,在汉朝时,仍归蜀地。当时朝廷强大,便设西部都尉府分治青衣羌人与汉民。到三国时期,中原大陆分裂,难以辖治,再至西晋,青衣羌人已完全脱离管制。又待齐晋建立后,见青衣羌人人少不足为患,盘踞之地又是入藏的苦寒地区,本不属中原;同时,朝廷也不愿消耗大量人力物力管制青衣羌族。于是放任为之,只象征性的派了不足千人的士兵驻守交界之地,并对他们不时的骚扰抢劫行为视而不见。

如此之下,作为边境最大又是驻守兵士最多的村落,本村自是首当其冲。然而,一个失去保护的富裕之村,就犹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