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西晋那时的权谋诡计
张璟琳 著
内容简介
中国历史上二世而亡的王朝并不鲜见,前有秦朝后有隋朝,但是秦末与隋末的乱世全都适可而止,时间跨度在十年左右,这段卵石就像社会动了一场大手术,血流遍地。然而伤口愈合之后,崛起了'汉'与'唐'两位巨人。西晋则不然,它亡得不仅快,还亡得很彻底;不仅亡了国,还亡了天下。胡人从极北苦寒之地一路向南,两汉以来的赫赫武功扫地无遗。'犯我强汉者,虽然必诛!'成为笑谈痴语。残存的晋室宗族龟缩到江南一隅,依仗长江天险偏安苟活这个残局,后人拾掇了三百多年才重新拾掇出一个完整的王朝。其间有多少人受戮于战场,有多少人枉死于暴政,又有多少人瘐毙于颠簸流离?
晋朝由治转衰的转折点就是'八王之乱'。它开启了中国历史上最惨烈的乱世——'五胡乱华'。
第一章 悲剧的前奏
一、临终的皇帝
魏元帝曹奂咸熙元年(公元264年),年近而立的司马炎还立在父亲司马昭巨大的荫庇之下,他当时是曹魏的新昌乡侯,官职是中抚军,主要职责是统领禁军,卫戍京师。这是权臣父子的传统分工模式:父亲领军在外讨伐异己,儿子留守京师,监督傀儡皇帝与朝中百官,当年曹操、曹丕父子也是如此。
但是司马昭似乎对儿子缺乏充分信心。这一年年初,奉命远征的镇西将军钟会消灭了蜀汉之后,野心膨胀,企图拥兵自立,司马昭亲率大军西征,因为担心后院起火,司马昭挟持魏帝曹奂一同去了长安。
血战最终并没有爆发。此前司马昭对钟会的野心有所预料,特地任命能谋善断的卫瓘为监军,随行入蜀以备不测。卫瓘不辱使命,钟会刚树起叛旗,卫瓘就策动魏军哗变,杀死钟会及其党羽,控制蜀中大局。巴蜀二十二郡正式划入曹魏版图,被收编为第十三个州,益州。到了晋朝,益州一分为三,由北到南分别为梁州、益州、宁州。
随着蜀汉的灭亡,长达半个多世纪的三分天下的格局终于被打破。表面上是曹操的后人正在实现其先祖“天下归心”的理想,而实际上此时的曹魏政权也已经日薄西山,即将笑纳这个天下的人,复姓司马。
同年三月,司马昭进爵为晋王。十月,司马昭立长子司马炎为晋王太子。此时的司马昭,九锡也受过了,对内的一切反对势力都已经剿平,万事俱备,只欠魏帝禅位。
司马昭没有等来做皇帝的这一天,他在次年(公元265年)八月病死,司马炎嗣位晋王。同年十二月,魏帝曹奂禅位给晋王,这一年司马炎正好三十岁。所谓三十而立,司马炎的起点比较高,一立就是个皇帝。
司马炎改咸熙二年为泰始元年。
泰始,这是晋武帝司马炎的第一个年号,也是晋朝的第一个年号。泰者,安也。司马炎是想诏告天下:从今开始,天下要安定了。
泰始这个年号用了十年,但是天下并没有实现真正的安定,三国乱世尚未完全谢幕。江南孙吴政权依仗着长江天险负隅顽抗,两国在漫长的边境线上时有交锋。
泰始十一年春(公元275年),司马炎改元咸宁。
咸宁,这是晋武帝的第二个年号,还是祈祷天下安宁的意思。
咸宁五年(公元279年)十一月。经过十多年的精心准备,晋国出动二十万军队,分六路进攻孙吴。孙吴当时国贫民困、人心思变,晋军摧枯拉朽一般,横扫江南。
次年三月,晋将王濬率领水军从上游顺江而下,直捣建业,吴王孙皓黯然出城投降。
破碎近百年的天下重新归于一统,兵荒马乱的日子结束了,刀枪入库马放南山。咸宁的许诺已经实现,司马炎于是再次改元,将咸宁六年改为太康元年(公元280年)。
太康,这是晋武帝的第三个年号。
太康这个年号用了十年,这十年史称“太康盛世”。史家如此描述:“是时,天下无事,赋税平均,人咸安其业而乐其事。”
所谓盛世,标准竟然仅仅是“天下无事,赋税平均”,可见这不是一个繁华似锦的盛世,而是大乱之后喘口气的盛世,充其量不过是一个治世而已。但是对比之前兵连祸结、“千里无人烟,白骨蔽荒野”的惨况,人们已经感到相当的幸福和满足。
可悲的是,即使是这样的盛世也仅仅昙花一现。不久,天下重新分崩离析,战火延绵不止。几十年后,在经历了山河沦丧、骨肉分离,见惯了杀人盈城、尸横遍野之后,文人干宝追忆晋初那段逝水年华,他笔下的太康十年美好得恍若人间仙境:“牛马被野,余粮委亩,行旅草舍,外闾不闭,民相遇者如亲。其匮乏者,取资于道路。故于时有‘天下无穷人’之谚。”
千载之后重读干宝此文,令人欷殻Р灰眩沂乐腥怂党钍抢帷⑺迪惨彩抢帷Q柙啤澳饺晃沂廊恕保肿盅帷
太康盛世的终结有诸多原因,最直接的一个原因就是司马炎怠于朝政。
名为开国君主,实际上司马炎根本不具备开国之君应有的雄才伟略,他能当上皇帝的唯一原因就是有幸生在司马家。众所周知,司马家的江山是从曹操后人的手中连骗带抢得来的,过程卑鄙并且充满血腥味。司马家的前二代人物司马懿、司马师、司马昭父子留给后人的印象也是阴霾狡诈、心狠手辣,这一形象直到第三代人物司马炎的时候才有改观,但这个改观是建立在前二代人物辣手扫平一切政敌基础之上的。对于司马炎而言,创业时期的艰难险阻已由父祖克服,皇帝的宝座瓜熟蒂落,被他悠然拾起。
西晋太康二年疆域图、西域部分有省略
所以本质上司马炎是个靠父祖荫庇的二世祖,天性里安逸享乐的成分远多于坚忍谋国。在平定吴国之前,他还能稍稍克制自己,摆出一副有为明君的姿态,屡次下诏严禁浮华、严禁奢侈。不过这也仅仅是个姿态而已,比如他标榜从谏如流,却无法真正做到择善而从,最后姑息养奸;他宣称要以统一天下为己任,却始终优柔寡断,在苟安与奋进之间摇摆不定。
等到吴国灭亡,天下人都只认他司马炎一个皇帝之后,司马炎就连“明君”的姿态都摆得三心二意,压制已久的纨绔子弟习气暴露得越来越明显。《晋书》上评论他:“平吴之后,天下乂安,遂怠于政术,耽于游宴,宠爱后党,亲贵当权,旧臣不得专任,彝章紊废,请谒行矣。”
所谓“怠于政术,耽于游宴”是暗示司马炎好色。司马炎好色是个公开的秘密。早在泰始九年,司马炎就下诏在全境范围内征秀女,上至公卿府第下至寻常巷闾,凡有适龄少女却敢隐匿不报的,都以“大不敬”论处;为了防止有人通过抢婚来逃避选秀,司马炎又下令,在选秀期间天下人一律不许嫁娶,犯者也是“大不敬”。要知道“大不敬”的罪名可不轻,最重可诛三族,司马炎一向标榜仁恕,可是为了美人,他愿意承担暴君的骂名。
讨平吴国之后,司马炎的“寡人有疾”一发不可收拾。他将吴主孙皓宫中的姬妾、宫女五千余人全部据为己有,导致洛阳后宫猛增至史无前例的一万余人。这一举动使司马炎沦为历史笑柄,宋朝诗人邓林写有一首名为《晋武帝》的七绝,劈头两句就是“秋风铜爵曲池平,吴主宫娃满掖庭”。
而更大的笑话还在后头。因为后宫人数太多,繁花入眼竟然使司马炎不知所从,在这个时候皇帝变成了一个极富有闲情逸致的登徒子,他每天坐着无人驾驭的羊车随遇而安。羊车停在哪个美人房前,就在哪里过夜。宫人们知道自己的命运寄托在那几只拉车的羊身上,纷纷学习牧羊人的本事,在房前插竹枝、洒盐水,以吸引羊群。司马炎因此成为史上有名的风流皇帝,“羊车”一物也经常被后世用来指代帝王的宠爱与临幸。
所谓“宠爱后党,亲贵当权,旧臣不得专任,彝章紊废,请谒行矣”说的是司马炎重用杨骏、杨珧、杨济三兄弟,其中杨骏是皇后杨芷的父亲。太康年间离晋朝开国已近二十年,许多开国元勋已经逝世,杨骏兄弟成为最得司马炎宠信的臣子。司马炎热衷于在后宫寻花问柳,杨骏等人就趁机专擅朝堂,任用私人,排挤卫瓘等功勋卓著的老臣。《晋书·杨骏传》中说:“帝自太康以后,天下无事,不复留心万机,惟耽酒色,始宠后党,请谒公行。而骏及珧、济势倾天下,时人有‘三杨’之号。”
沉溺于酒色会间接造成君主大权旁落,不过它最直接的后果却是戕害君主的身体。没过多久,刚过知天命之年的司马炎就发现自己的身体不行了。
自从西汉武帝年间,董仲舒将阴阳五行学说与儒家学说杂糅,提出“天人感应”学说之后,谶纬之学、阴阳之说就再次成为显学。数百年来人们很真诚地相信“天垂象,见吉凶,圣人象之”这句话,认为天地间各种现象都会与人世间的所有祸福得失相契合。两汉魏晋各朝的史官不厌其烦地记下天上地下各种异象,用来附会当时各种政治现象,这些史料后来被记入《汉书》、《后汉书》、《晋书》等正史中的“天文志”、“五行志”等篇章。
按照那时的说法,皇帝是上天之子,动静都有天神庇佑,连皇帝的座位都上应天上的“帝座”星,上天会不时的降下昭兆预示祸福。
太康九年正月壬申,太阳在白昼突然消失,良久再现;六月庚子正午,太阳再次消失,暝色笼罩大地。观星者言:日食再现,不利于王者。果然没过多久,司马炎就病倒了。
皇帝的病情时好时坏,延续到太康十年,情况更加槽糕,天下妖异频现。
先是年初,江南会稽郡传闻,该郡的鱼蟹都变化为田鼠,数量巨大覆盖了原野;荆州南阳郡传闻,当地人捕获了一只老虎,这老虎只有两只脚,像人一样直立行走,后来又突然消失了;幽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