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飞读中文网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定国-第335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何况,苏三还是本次恩科的主考!就算苏三名声不显,单单就是一个主考官的身份,也要让所有应试的举子们认真研究!再说苏三成为主考的过程,那么富有戏剧性,自然早成了一众举子们最津津乐道的话题!

事实上,在看待苏三成为主考这件事情上,少数举子们走上了两个极端!

这些人,一部份是强烈的反对!一部份则是热烈的赞成!反对的理由很充分,赞成的道理也很在理!无非是各说各画罢了。

反对的人大多是金陵人,他们无非是拿苏三的年龄资历和出身做文章;赞成的人多数是武陵人,他们则拿苏三的才学,和皇上的大胆任用做文章。其实大家都是从自身的利益出发,心里都有自己的算盘,出现这样冰火两重天的情形,自然无可厚非。

不管是赞成还是反对,那都只是一小部份人而已。大部份的人还是比较中庸的!他们的态度介于可与不可之间。

对他们来说,谁是主考并不重要。反正科考最后还是要靠自己。是苏三也好,是别人也罢!没有什么很大的波动。

从另一个角度来看,苏三成了主考,反而给他们平添了许多谈资!以苏三这样的年纪,便名重一时!既当上了文武两科主考,又平息了金陵的骚乱,随后竟然做了朝廷的二品大员。这也算是千古奇谈了,自然是所有人津津乐道的。

从他们年轻人,极单纯的思维出发去想,这样的传奇经历,还是很能满足他们猎奇心理的!

赞成与反对且不去说,只要一提起苏三这样的发迹史,议论一番总是难免的!按他们的眼界看去,苏三完全不靠裙带关系,也没有什么家族势力支撑,便能有这样的境遇,当真是殊为难得。

这样的事情,就算是落在他们任何一个人的头上,只怕都不会是这样的结果。因此议论之后,大家除了羡慕,钦服之心也是有的。

毕竟,苏三也算得上是天纵奇才!别的都不去论,单挑出苏三夜战金陵才子的那一出,谁也没有那个底气敢拍着胸口说:若是我在那里,也可以那么应对如流。

在许多举子们的心中,其实很想得到苏三这样的飞升,所以,他们对苏三的发迹,也自然不会有太大的抵触。

以至于到了考试完结之后,苏三特别请旨增补了五十个进士名额的时候,这些原本态度很模糊的举子们,一下子就沸腾了起来,他们在大呼皇上万岁的同时,自然把这份功德记在了苏三的头上。

因此,再碰到以前说过苏三坏话的人,大家便会调侃起来!‘你若是在榜单后五十名里,看你如何有脸去见恩师。’

恩师自然指得是苏三!

这一科上榜的举子,都要称苏三为恩师!这也算是不成文的规矩。称之为恩的意思,是指在那么多卷子中挑中了自己的卷子;称之师的意思,却是希望恩师在选中自己之后,能再送自己一程。

中举之后,是要做官的。没有根基的新进士,第一个要亲近的人,自然是选中自己的主考。没有考中之前,想得是如何考中的事情;考中之后,想得便是如何尽快地得个实缺,找个靠山!一般的主考在朝廷里都算是有根底的,要是能得到恩师的关照,再上一程,那自然是极美的好事!

到一处山头,便唱一支山歌!再单纯的书呆子,跃进了龙门之后,也希望能高人一等!

只是这些要等放了皇榜,榜上有名之后,才考虑的事情。因此,一大早众多举子们便都围在了贡院前,等着看榜!

看榜也不是谁都可以看得!为了避免拥挤,榜单并不是像普通的告示一样,沿街张贴!而且贴在贡院里头,要有资格才可以看到。举子们想看榜,要凭籍领了进出贡院的宪牌,才可以进出贡院!

就算是这样,人数还是众多。有些举子干脆就在附近找个茶馆坐下喝茶,慢慢地等!这些人,一部份自知考得不好,早已心灰意冷,却又舍不得走,一意要等确实的消息;另一部份人,则估计自己考得还行,却又拿不准。心中没底,也不敢进前去看皇榜,希望从别人的口中,听到好消息。总之什么心态的人都有!把贡院附近的酒楼茶馆挤得满满当当。

第229章,文人的盛典3

武陵府的举子们占了一处茶楼的几张桌子,派了几个代表进去看榜,其他的人则在一起高谈阔论起来。、席间也有各府路的举子们围坐,大家扎在了一处,整个茶楼里都嗡嗡作响,甚是喧哗!

一会儿这个人向那个人打招呼,一会儿那个人问这个人考得如何;不过大部份的人,谈论的话题多是某某人的才学如何,估计会榜上有名;某某人文章多好多好,说不定可以进入三甲。

没有开放榜之前,大家自然是好话说尽的!被别人说起自己会高中的人,总是心中得意,表面上却谦虚的说些违心的话。

“哎,只怕是中不了的!那几日肚子不清爽,写起文章来也没有什么神思。兄台就不要取笑小弟了。”

“若是小弟都能中,那今科能中的举子,没有一万也有八千,倒是兄台的文章向来高雅周致,必能榜上题名。”

这些话题议论了一阵,自然也不好一直谦虚下去。话题自然而然地就转向了本次恩科的主考大人,苏三。

“往日主考大人都是老成人居多,此次主考苏大人,却是如我们一般的年轻人,想必可以照顾得到大家的心思。不会做出,只看了一眼前头的诗,便不去看后头文章的事情。今趟文章好,诗词差些的人算是走了大运的。”

“越是年纪轻,只怕越没这个耐心!这位老兄只怕是想差了。”

“或许是如这位老兄所言,年轻人没有耐性。可是大家有没有发现一个问题?苏大人为什么要请旨多准五十人?五十人啊,那可是五十份前程,若不是苏大人体贴着我等寒窗苦读,以至于有许多卷子难以取舍之下,才做出的举动,又有什么理由可以解释苏大人这恩深似海般的举动呢?”

“对啊,这么说起来,苏大人确实是认真的!你们晓不晓得,此次恩科批卷的时间,要比以往恩科的任何一届批卷的时间,都要长!”

这样的议论反反复复地在不同的人群中间被讨论着。正当大家酣议正浓的时候,却看见贡院里冲出一支人马。

却是贡院里报喜的人马!

只见这支人马个个披红挂彩,先两人鸣锣在前开道,紧随其后一人手里端着个大红托盘,再后头又有两人紧紧地随护着。托盘中,正是今科头甲第三名的喜单,如此招摇自然引着所有人注目。

报喜的人马,行色匆忙!一路疾走着,一路敲着锣点,大声地叫喊:“放榜喽,放榜喽,今科进士榜第三名,金陵举子:许伟!”

‘咣咣’

街面上散站着的举子们,听说放榜了,也来不及羡慕新探花许伟了,一窝蜂地往贡院里挤了进去!要看看自己在不在榜上。

赵一白站在楼窗边对王宇道:“许涣之也算是极有文采的!做了探花郎倒也不是很稀奇!看样子,今科的走向,是极平稳的。少游兄,是武陵举子中的楚首,与许涣之不惶多让,高中是必然的。”

王宇心中有些忐忑!科举场上的事情,又有谁说得准呢?往届极负才名的举子,都有落马的,更何况是他。外人只道苏三做了主考对武陵才子,必然是照顾的。甚至有人认为,苏三认识自己的笔迹,会有意给自己抬抬手。

这样想的人,都是一些不了解苏三的人!王宇心中明白,苏三的性子是极淡的,心性更是正直不阿。要不然,许伟也中不了探花。

一切只能是靠真本事,苏三已经报请皇帝增加了五十个进士名额,若是自己还不能跻身其中,那也只能是怪自己罢了。因此,王宇心不在焉地听着赵一白的话,却吊着脖子看着那支报喜的队伍穿过人群往许府的方向去了。

赵一白心中有一层意思没有说,他所说的‘高中是必然’里头,多少还藏着苏三与大家是相熟,会留些私意在里头的意思!这几乎是不言而喻的必然。

就算苏三不这样做,也管不住别人会这么想;与其让别人误会,不如不动声色地做在里头,反正也没有谁能挑得出毛病来。再说,他们这些人里头,文采没有一个差的,断不会让苏三太过为难。

左治世这段时间与武陵人混得熟,这会儿掺在两人身边,接着赵一白的话说着:“许伟家,家世好,眼界高,文章合着朝廷的胃口,还是很占优势的。”

王宇张望了一阵,眼看着报喜的人走得远了,这才回过头来:“要不我们也进院子里看看榜吧?”

“哪里这么急性的?”何采臣挤过来道:“宏德兄,叶兄都过去了,过一会儿便有消息了,何必再跑一趟?再说现在放得才是第三榜,少游兄榜上有名,必然不在第三榜上的。还是耐心些吧,二榜可是要等榜眼的喜报出来后,才放的。”

王宇感觉不是很好,脑子紧张得连前些天应试时写了些什么内容,都忘得干干净净。心知期望的越盛,心中便会越急,只得安下心来,也不去窗边站着了,而是静静地坐着。

这也不能怪王宇担心!科考其实真没什么凭则。从古到今,流传下来的好文章,哪一篇是状元榜眼之流在科举时做下的文章?

大家都是硬着头皮,拿着命题在发挥,再好的文章扎堆着挤在一起,好也有限!考官一时不顺意了,说打下来,那便是要打下来的。就算文才有限,或平时极不出众的人才,一时运气好了,神思在在地做了一篇合意的文章,一举中榜的古往今来的尽多!

真要把那么多名落孙山的举子与考中的拿去比来,不见得就一定比榜上的几百人差!

有文才,发挥失常的尽有;就算发挥的好,不对主考胃口,刷下来的也尽有。其实,这其中的变数还是很大的,运气有时候,还是很重要的。

耐着性子正候着的时候,便陆陆续续地听到身边的消息在传来。都是在说某某中在第几名,第几名。

一时之间楼里楼外都在沸腾着!

“哎呀,这小子居然中了!昨个晚上还喝得烂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