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飞读中文网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百度宅男当崇祯-第946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回陛下,是的,不过,如今已经是腊月了,今年想必也无法大战了,为防止东虏恢复元气,臣谏议陛下,来年攻东虏老巢,如此,即便如今东虏占得了草原上的地盘,也没办法恢复元气”孙承宗说道。

杨改革就这么你一句,我一句的和孙承宗说辽东的事。

“孙师傅说得不错,这似乎有必要,兵部可在?”杨改革又问道。

“回禀陛下,臣在。”袁崇焕立刻站出来。

“兵部如何看此事?”杨改革问道。

“回禀陛下,臣以为,辽东要对付东虏,蓟宣要防止东虏叩关,大同陕西要防备méng古右翼诸部闹事,朝廷应该派出督师,总督九边,万里之遥的大战,如此,兵马才有一个总的调度,才可以指挥得当”袁崇焕说道。

万里大战的说法。倒是让有些大臣惊呼起来,这不动则以,一动,就是万里大战。着实有些惊人了,但,更多的大臣都似乎早有耳风,倒是没有太大的惊讶。

说到这件事。大臣们的目光,又羡慕的看向了孙承宗,这万里之战的总督师,除了孙承宗还能有谁?这一战打下来,功成名就,他日必定留名青史。想到此事非孙承宗莫属,众臣除了羡慕,也没办法,此事,其实大家都知道,争都不用争。肯定会是孙承宗,别人想当这个总督师,那是不可能的,头一个就过不了皇帝这关。看着平日里不说话的孙承宗,众人除了羡慕,就只能羡慕,老帝党羡慕之余,也欣慰,帝党个个都是有出息的,新帝党除了羡慕,就是更加羡慕,想着怎么让皇帝看上眼,也争取做些老帝党们一样的差事,他日也好青史留名。众臣看向皇帝的目光,是一片的希翼。

“不错,东虏这一动,实在我朝九边,万里之遥的地方上都要打仗,这确实需要一位督师,那袁卿家以为谁出任适合?”杨改革问道。

“回禀陛下,臣以为,孙阁老最为适合。”袁崇焕立刻说道,倒是没有丝毫犹豫,这些事,他是知道内幕的,知道除了孙承宗,别人不可能出任督师,能出任这个督师的,必定是个帝党,必定要懂军事,能压服各部人马,必定要让皇帝信得过,除了孙承宗还能有谁?

“诸位卿家以为如何?”杨改革问道。

“回禀陛下,臣以为,此事,该当孙阁老出任,孙阁老德高望重,又有领兵作战之能,孙阁老出任,最为合适”立刻有人出来赞成。

“回禀陛下,臣赞臣……,………”

“回禀陛下,臣以为,此非孙阁老莫属……”

说实话,大家都知道这件事不过似乎走个过场,倒是没那个出来挑战。

“嗯,既然诸位卿家都觉得没问题,那朕就任命孙师傅任总督师,全权负责这九边,万里之战。”杨改革说道,算是基本把孙承宗的职务定下来,至于正式的任命,肯定还会加上很多头衔,比如兵部尚书,督师某地,某地,某某地等等。

“臣领旨!”孙承宗倒是没有太多的犹豫,立刻答应下来,这个万里之战,绝对是他人生中的最高峰了,此战绩,绝对在大明乃至整个历史当中都能排得上号了,功成名就,留么青史,要说一点不动心,那是不可能的。

事情落下,众臣都羡慕不已,也有人沮丧,也有人落寂,也有人期望自己成为将来的孙承宗。

“户部可在?”杨改革又问道。

“臣在。”毕自严立刻站出来答应道。

“此次万里大战,我大明的荣辱兴衰在此一举,粮草,饷银方面,户部可要做好准备,可有问题?“杨改革问道。

“回禀陛下,没有问题,臣保证供应足够的粮草,不会误了我大明朝的社稷的,陛下放心。”毕自严带着一些ji动说道,看到同仁即将功成名就,他也是由衷的为同仁感到骄傲。说到粮食,毕自严知道的,实际皇帝早早的就在布局了,粮草早已在一两年前就开始准备了,最近更是大规模的向边关输送粮食,更是做足了准备,他户部实际不过是打个下手罢了,至于饷银,他户部更是个打下手的,这边关大战,支出高达千万,他户部就是把今年收进来的钱全部发军饷也不够,实际,还是得看皇帝的。

“好!

此事关乎我大明兴衰,诸位卿家,各部,各衙门应该鼎力协助,不可刁难,懈怠此事,他日灭东虏,固国本,诸位都是大明的功臣……”杨改革总结道。

“臣等遵旨!”众臣呼晃这实际应该是一个充满着ji情的场面,可实际,杨改革依旧有些索然无味。按部就班,没有压力,没有动力,那里来的ji情呢?这似乎就是玩了一盘战略游戏而已……

散了会。

杨改革又把孙承宗,施凤来,韩爌叫到乾清宫暖阁,进行更小范围的商议。

“几位卿家免礼”简单的行礼过后,杨改革说道。

几个阁臣都看着皇帝,不知道皇帝找他们来有什么事。貌似都是皇帝的心腹,实际还是有区别的,孙承宗才是真正的心腹,施凤来就是传声筒,韩爌顶多算半个帝党,几人互相看了一眼,又看向皇帝。

“朕把几位卿家召来,是有一件事,要和几位卿家商量一下,几位卿家看看这个”杨改革抽出一本奏本,给了施凤来。

施凤来看过了,又给孙承宗看,孙承宗看过了,又给韩爌看。

“几位卿家如何看此事?”杨改革见几人都看过了奏本,问道。

对于这个忽然冒出来的事,施凤来有些拿不定主意了,到底是同意此事呢?还是持否定态度?怎么同意?怎么否定?还得要看这事是对是错,可又怎么判断这件事是好是坏?施凤来糊涂了,不过再想想,这洪承畴好歹也是帝党的人,是陕西种番薯出身,如今当了辽东巡抚,更是得陛下看重,应该算做帝党中人,那他说的话,搞不好还是皇帝的意思,想到这里,施凤来心里有底了。

“回禀陛下,臣以为,强化关外户籍管理,臣觉得有必要,关外百姓持枪,臣觉得也有必要…”施凤来说道。这个奏本上的事,是洪承畴上的关于加强辽东户籍,枪支管理方面的奏本,说的是凡是日后移民也好,到辽东做事也好,大明百姓都需要学会使用枪支,都要有一定的自卫能力,也就是把军管长期化,加强化。当然,枪支的管理就必定涉及到一个户籍的问题,所以上的是关于户籍和枪支这两方面的事。

实际户籍又涉及到税收的问题,加强户籍管理,实际暗地里还是说的加强税收管理,让大家都要交税,别隐匿人口逃税,说得更远一点,则是为殖民考虑。

“回禀陛下,臣以为,关外百姓持枪,以目前的情况来看,是有必要的,效果也还不错,藏兵于民,对于我朝控制辽东,也是有好处的……………”孙承宗也持了肯定态度。

“回禀陛下,臣以为,如今为了对付东虏,为了防备méng古人,关外军管,百姓持枪自然可以,可如果日后扫清了东虏,如果还让百姓持枪,只怕不好管教百姓啊!、。韩爌说出了一些不同的见解。

“扫平了东虏就没有威胁了吗?我朝即便如今打这个万里之战,顶多不过是扫平东虏,扫清林丹汗和méng古右翼诸部,这辽东的白山黑水之间,朕听说,还有不少的生女真,即便是东虏也未必管得到他们,大漠、辽东之北,更是有着漠北草原的méng古诸部,有我朝以前的奴尔干都司诸部,日后辽东成了熟地,难免遭到窥测,百姓如不保留血xing,没有武器自卫,不对那些野蛮人持压倒态势,岂不是又要养一个东虏出来?”杨改革反问道。

“陛下说得有道理”韩爌被皇帝教训了一通,连忙告饶。

“……………,还有现在的皇协军,卿家以为现在他们安生,以后也会安生吗?只怕未必,如我大明不对他们持压倒的态势,他们迟早也会惹出祸事来,我朝要压制皇协军的那些méng古人,也不可能一直依靠新军,万一哪一天新军压制不住了,这关外岂不是有要成我大民子民的屠宰场?

也只有让百姓自己持有武器,有自卫能力,一直保持对méng古人的压制,朕才放心,非我族类,其心必异,朕不得不防范他们”杨改革继续说道。

“陛下教训得是”韩惦开始冒汗了,继续告饶,没想到一句话,就被皇帝教训了如此之久。

“……………,朕宁愿百姓难以管束一些:宁愿让外族死一千次,死一万次,也不希望朕的子民被人欺负,更不愿意看着他们死……”杨改革继续说道。开玩笑,殖民不准持有武器,不准拿火枪那要怎么殖民?

靠嘴皮子吗?靠忍让吗?殖民就是赤luoluo的人吃人抢地盘,没武器,没血xing怎么行?如今的辽东顶多属于日后的吉林辽宁的一部分,向北还有黑龙江,还有黑龙江以北的西伯利亚地区,这些地盘不抢回来,杨改革会骂死自己,要抢回占领这些地方,国家的力量去做这件事必定吃力不讨好投入的力量必定相当薄弱,要占领,维持这些地方更多的还是依靠老百姓,这就更不能收枪了。

“陛下教训得是”韩爌暗叹倒霉,不过说错了一句话,就被教训到这个程度。

韩慷,又不免的想起洪承畴这个人来洪承畴上的这个奏本,可不是杨改革“指使”的,洪承畴能事先想到这些东西,暗合自己的意图,杨改革对洪承畴的感觉就是:果然是历史名人还是有几把刷子的。

“韩卿家莫怪,朕说得有点重了。”杨改革教训完韩爌,又稍稍的缓和了一下气氛。

“陛下教训得是,是臣疏忽了。”韩爌连忙回答道,韩爌很是郁闷。

“……洪承畴说的这个事,相信诸位也都看出来了说的是户籍管理,枪支的事,实际还是牵扯到日后辽东买地的事,朕的意思是辽东的地,不再任由老百姓自行开垦,而是由朝廷发卖,只有买下的地,有了地契,才算自己的,要有地契,就得交税,就得如实登记户口,就得落实户籍,与之相配的就是我大明户籍之人能够买、持有枪支等权利,以此保证辽东的安宁,说简单一点,朝廷必须收到该收的税,不然,这庞大的开销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