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p
第七一九章 大战无殇(上)
/ 贞观十五年秋,一场让整个大唐民众上下都投以关注,让安息人自以为得到了喘息机会,让大食人大松了一口气,以为大唐至少在十年内不能将注意力放到西边来的战事,在世人的错偔中完美的收官了
大唐子民之所以投以关注,安息人之所以认为有了喘息的机会,大食人之所以以为自己又能享福个十来年,不用去愁怎么面对唐廷,原因只有一个,就在几十年前,前隋三征高句丽,基本没什么好结果,高句丽人是败了,但前隋也胜得也很艰难,并且因此而大耗国力,国库空虚,又要挖运河,又要修许多的水利工事,结果就导致了隋亡
可以说,如果前隋换一种方式,不要将许多事情都扎堆在几年中完成,一样一样来,不要让百姓不堪重负,或许就没有李唐的存在了,甚至李渊恐怕是一点反念都不会生的
这就是教化与不教化的区别前隋的百姓,也是质朴,但因其所受的教育不足,他们没办法看到那么远去,看不到高句丽人的威胁,看不到大运河在今后的许多年里能带来交通的好处,看不到水利工程对农业的深远影响,他们关心的,大多还是眼前的利益,既然皇帝让他们当下不好过,他们就干脆反他娘的
一个巴掌拍不响,百姓反也不全是教化不够的原因,皇帝的急功近利也是一个原因,想在短时间内给华夏子民一个很好的生活生产条件,却忘了百姓能不能承受得了当下的困难在被有心人的利用之下,大运河的开凿就被说成了皇帝的穷奢极欲,征高句丽就被说成了穷兵黩武,图虚名等等实际上百姓们哪里知道,高句丽存在一天,就是大隋头上悬着的一把利剑,与其让它悬着还不如花点力气去摘下来;而大运河的开通,正是为了南北交通
那些说皇帝修大运河是为了自己的下扬州的人,简直就是空口白牙的说瞎话隋都城在哪?大兴,也就是长安他真要为自己方便,为什么不直接从长安边上的渭水修一条运河下来到大江,然后取道大江直奔扬州?可以说,大运河修成,皇帝只不过是利用了那么一小段而已,仅是大江到扬州的不到百里之地难道说运河修好了后,他要去扬州还要舍弃了便利的运河不用而取其他路么?难道他不懂得将长安到大江可以通航的一段路线修条宽阔的大路来么?
就算是取道渭水入大河,然后再走运河,那也不用那么长,而且,大运河可不是隋时开凿的,而是从吴王夫差就开始了,隋帝不过是将其加长了而已,后来到元蒙又进一步的延伸到大都了前后历时一千多年的时间,怎么别的皇帝没人说他是为了私欲,到了前隋就成了皇帝为了满足自己的私欲了呢?
王况真心的觉得隋皇帝太冤了不过这已经不关他的事但正是因为有了前隋的例子在大家都以为这一场战必定要持续很久,大唐能赢那是几乎可以肯定的,但也不会好过到哪里去,至少,元气大伤那是肯定的了
大唐百姓这么觉得是因为隋亡还没多久,记忆犹呢,但听说这是建安侯力主要打的,就都还是信心满满的,没有人因此而慌张,再加之各州县都已经严密的监控着那些可能会搞囤积的商人而且天下如今粮仓都是满的,也不怕,百姓们呢,也是如此,家家都有余粮,坚持个两年都不带怕的所以,百姓们并不慌张,只是做好了最坏的打算而已做是做了,该过的日子还是要过,谁叫这个仗是建安侯说要打的呢?他老人家说要打,那必定是有把握的么
其他地方的则是以为大唐这下又要消停个几年了,所以庆幸然而让他们想不到的是,才收到消息说是大唐发兵打高句丽了没几个月,消息又传来说,高句丽亡了什么?就这么亡了?要知道,高句丽可是抗过了前隋的三次征伐,而且让前隋损失惨重呢,这才过去几个月,说亡就亡了,冬天打仗那可是高句丽人占优的呀
就连王况也意料不到这高句丽之战竟然会如此的快结束,本来他以为,至少要持续到明年春末才会结束的,不料,只有半年,高句丽就彻底的灭亡了,而不是王况原来的乐观估计将高句丽人打残,这个结局,比他的乐观估计还要好上许多
王况原来设定的是水军兵分三路,然后河北驻军也兵分三路,每一路的陆军都和相应的一路水军汇合,从而将高句丽切为三大块,后来李世勣的加入,顶多也就是多一路兵而已,王况的想法就是,能吃下两块就达到目的了
不料末小笨的抢亲却引发了变故,原来末小笨在一次跟随李恪巡访的时候,竟然被他碰到了罗王的公主,两人是一见种情,深坠爱河后来罗公主回去后,却被强行的许配给了高句丽王子,这才有了末小笨要去抢亲之说
李恪支持末小笨去抢亲,那是因为他自己本身就是个风流种子,对这种事是大加赞赏,又加上当初他们出访的时候,李恪没有暴露出自己的身份,而末小笨完全就是一付家将的打扮,罗公主并不知道李恪是大唐皇子,是一个比她老爹的地位还要高的王,能爱上一个家将足见她并不在乎门第之见,可见心性是不错的,所以李恪这才支持
得知李恪要抢亲,王况又做了安排,建州水军中就有人提前到了罗,和末小笨一接上头,这才知道,原来罗王这些年大权旁落,就是一个傀儡王,所有的朝政都落在了几个权臣的手中,这几个权臣早就被高句丽所收买,一心要降高句丽,他们的理由很充足,罗是和高句丽接壤,而和大唐并无直接的接壤,谁近谁远是一清二楚的,与其让高句丽在东边虎视眈眈,不如假降与起周旋自然这是真降假降那只有天知道了
于是就有了针对王况的那一出戏,结果就是非常戏剧性的,当两近三万的高句丽人绕了非常远的路,乔妆打扮到了建南后,全部被抓了起来,一个没跑当下面的将士报了上来,说全抓住了的时候,武元庆甚至都怀疑自己是不是听错了,要知道,这可是近三万人呢,而不是三千,不是三百建南军才多少人?才五千就是把隶属于建州水军的吕宋港驻军算进来也还不过万,一万人抓了三万人,还没伤着自己一人,这也太那个啥了?
事实上,之所以能这么轻松的抓这么多人,就是因为高句丽人以为有了武元庆的亲笔签名的信,抓住了武元庆的把柄,武元庆就算是假合作那也必须真合作了,却不知道其实这一切,大唐皇帝全知道得一清二楚,甚至武元庆还是得了皇帝的指派行事的,他哪里怕你抓什么把柄?
因此高句丽人就悲剧了,近三万人,哪里可能同时来?怎么地也要防着大唐,因此就分批分次的来,好么,一次来个几十上百人,这几十上百人一来,就直接找上武元庆,因为要武元庆将他们编到军营里去呀,这就是羊入了虎口了,来一批,抓一批,抓到了将士们手都抓软了,好不容易等到最后一批的高句丽人说自己是最后一批了,这才得了歇息的机会
既然抓到,那就不客气,全押解到了中原,分到各处先改造,改造有成效的,则押解到回鹘去劳作,等到积累了一定的成绩了,才能脱了奴籍这是后话了,眼下这帮人还在各地改造呢
武元庆一见这么多人,这么好抓,眼珠一转,就计上心来,他好赖也是个小有名气的将领,只不过是李靖等老一批的将领太过耀眼,将他的光芒给盖了当下赶快的修书一封给建州水军,建议说如此如此这般
结果呢,建州水军在接了武元庆的书信后,于是就明目张胆,大张旗鼓的往罗而去,罗人和高句丽人一听,竟然是建南军派来的,说是已经控制了建州水军一半的船只,当下大是欢喜,连忙的让道,让建州水军是长驱直入,后来尉迟保琳见这么热闹,他也按捺不住了,将他的南瀛州和北瀛州的镇军也派了一半去,也说是建南来的,他这一半的镇军恰是到的时机好得不得了,李业嗣和王霖泊有了东瀛这三千强兵的增援,就干脆留了五千兵下来,又派出五千兵,把百济也轻易的拿下百济虽然号称是大唐属国,但早就和高句丽结盟了,对高句丽人这个后认的主子说话,那是言听计从,因此很快也就拿了下来
算着各路大军都已经深入高句丽了,驻扎在罗和百济的大唐军队突然就控制了所有的达官贵族,罗王也及时的对外宣布,自己受了高句丽人的挟持,如今脱身,正式请求大唐朝廷派兵来增援罗)
p
【注册会员可获私人书架,看书方便】
食王传的第七一九章大战无殇上
第七二零章 大战无殇(中)
// 而与此同时,一场接力赛也在河北各州上演着,各州和高句丽有接壤的,自是可以调兵去攻打,而那些没接壤的呢,是无权调兵的,不过他们也聪明,都纷纷去信询问那接壤的州使君和镇将:听说你们那边很乱啊,镇军忙不过来,衙役也都忙得两餐并一餐吃了,人手够不够呀?不够我们借你一点,多的没有,三千四千的兵还是可以给出来的,嗯,干脆,连校尉也一并借给你好了,听候你的差遣,不过么,要是等你们的动荡平息了后,别忘了我们的借兵之恩就行
哦?借兵给我们呐?好呀好呀,都来,粮草就不用带了,被褥也都不用带了,甲兵和自己的马匹带上就成,嗯,借你百个兵,来年还你一匹马或者其他别的于是从河北南边各州的军士就源源不断的往北涌去,将士们那个高兴劲别提了,从来没有想到过,身为镇军,竟然能够先于戍边的戍卫军投入到征伐高句丽之战中去,这可是首战之功呢,建安侯他老人家安排的,那还不是妥妥的赢了?只要这一次的战争结束,以后河北一地就再也不用担心了,大部分的人都可以解甲归天了,种上几亩地,再种点其他什么的,然后有空闲了,跑跑中原,看看有什么营生可以贴补家用的,日子美着呢
河北二十五州,除去那些边境州外还有十几个州,每州“借”兵三千四千的,那就是五六万呢如此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