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飞读中文网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食王传-第666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这帮来历不明的人一出现的第二天,就被张三所察觉,在上报给了林道潜和林小娘子知道的同时,也一并的通知了魏小五的人,让他们留心调查这帮人的来历,来人的意图绝对不会是好的,不管是其针对的对象是谁,如此的遮遮掩掩,掩人耳目,定是有着不可告人的目的,尤其是王况如今名声日隆,举朝上下,要么是知道建安侯府不是那么好进,因为皇帝不让他们随意的去打搅了建安侯的生活,要么是如同各位相公那样居于高位之人,和建安侯已经有了一定程度的默契,有功劳有好处,建安侯不会独吞,都会给大家留一点,而建安侯有什么事情需要配合的,他们也都不用建安侯打招呼,只要建安侯要他们做的事不违其根本,不违朝廷,他们都会主动的配合。

本来按林颖芝的意思,是不用告诉王况知道的,由李道潜兄弟和张三来处理就好,因为对李道潜兄弟有补偿的意思,所以皇帝对他们兄弟都很不错,别的郡王府的占地规模都没他们两个大,所以建造用时也多,现在才完成不到一半;还赐下了不少的宫女,说是让他们兄弟努努力,多诞子女,以后晚年了,也可以尽享天伦之乐。故而这兄弟俩在长安也算是一号人物了。高层官员相公不敢说,至少中低层的官员都陪着小心,生怕万一惹恼了这两位而被皇帝知道了,龙颜一怒。他们搞个不好就要倒了霉头。

魏小五的那支人马,王况并没刻意的瞒着林颖芝和小疲к樱虼说闭湃坏鞯浇ò埠罡春螅橇┚椭懒送蹩鲇姓饷匆恢О当嬖冢热徽湃丫雒娴鞑椋依慈艘步涣艘谜唬且膊幌胍虼硕跋炝送蹩龅恼隆6畹狼毙值芗傲置魅床皇钦饷聪搿T谒强蠢矗慈四茉谕蹩鲇辛巳缃竦牡匚唬杏钟辛轿豢ね踝蚧垢谊殛旖ò埠罡囟ㄓ凶挪豢筛嫒说哪康模蛐肀尘盎故怯幸坏愕模砘⒉坏茫跃陀闪置鞲蹩鲂戳苏夥庑牛膊皇羌弊糯咄蹩龌爻ぐ病6堑P耐蹩鲋簧碓谕猓敲挥懈鲎急福嵊惺裁床徊狻�

徐国绪比王况还要激动。一听王况将信中所述内容一说,马上就跳了起来:“哪个天杀的,敢来老虎头上抓虱子,二郎,给程家老大去封信,让他带了小黑碳,将长安闹他个天翻地覆去!”话是这么说,徐国绪也知道王况是有自己的主见的,说完一句,就咧咧嘴没再放在了心上。敢跟二郎作对?这不是找死呢么?

林明的信才到,魏小五的人后脚也就找到东平来了,相对于建安来说,魏小五的车马行来东平的机会更多,一个是魏小五知道王天剩兄弟是自家郎君要保护的对象,所以就多用了点心。另一个就是他的车马行也接下了不少的帮兵部承运铁器和石碳的业务,来东平的次数反而要比来建安的次数要多。

来人是应王况的召集而来的,王况挂在建安王家门外的红灯笼被他看到了,而王凌也见到来人是长安车马行的人,虽然不知道长安车马行和二弟的关系,但王凌表面粗犷,内心还是比较细的,既然来人要找王况,必定有事,且长安车马行和富来客栈及富来商行的雇佣关系还是二弟亲口定下的,就告诉了来人王况目前在东平。

王况当初召集魏小五的人其实就是想调动魏小五的人手,将保护重心移到房山去,其他不管,至少毛人母子的安全就要得到保证,他们母子可以说现在是在帮王况守着一个仓库,仓库有多大,王况不知道,但王况知道,那个洞眼里面,绝对还会有自己的东西存在,之前没有夜光石的消息,所以王况就把希望都寄托在了房山,先在夜光石一出,王况就更加多了一分把握,所谓的开启,应该还是和房山有关。

房州是下了不许捕捉毛人的政令,但人的劣根性就是如此,你越是禁止人做的,人就越是有好奇心,就越是想去触碰一下那个底线,而且毛人目前也只有房山有出现过,王况不能保证,这些年随着富有的人越来越多,会不会有那种猎奇心重的富家子,想养什么奇怪的东西以彰显身份,后世这样的例子可不少,有人喜欢养虎,有人喜欢养鳄鱼,有人喜欢养鲨鱼,其实大多数人最根本的还是一个炫耀的心在作祟。

现在夜光石出来了,要交代给魏小五的任务就又多了一个,那就是尽力寻访长孙家老管家项爷的族人或者是乡邻,然后再由找到的人出面去长孙家乞骸骨,那就有了光明正大的刨坟的理由,王况也就可以证实自己心中的猜测是否准确了。

王况也好奇,到底是谁又瞄上了他?棒子的可能性应该不大,他们要是有这个胆找自己,这次这批去建南的人也早就会到长安去了。林邑目前还没迎接到建州水军的到来,他们不会有什么动作,就算是接到了建州水军驻扎到唐林港的信息了,他们也应该早就吓得上表请求朝廷降罪了,就算是被他们打探到消息知道建州水军的到来是建安侯出的主意,他们也应该是直接上门求见,而不会是如此的鬼鬼祟祟的。

六诏目前还很乖,没有任何想要和朝廷对着干的意思,加上这些年,六诏很是配合朝廷需要,在提供三七这件事情上是有求必应,朝廷要多少,提供的就是只多不少,因此六诏并不用担心朝廷会对付他们,而当王况的林邑战略得到贯彻后,六诏可能连反抗的念头都没生出来就会发现,他们不知不觉中,已经成为了大唐四面包围的一个孤岛,到那个时候,他们也就没了选择的余地,只能乖乖的接受朝廷的册封,改国为州。当然了,六诏王族的身份还会给他们保留着就是了,但却别想呆在六诏割据一方了。而就目前而言,六诏还是没有任何的反心的,既然没有反心,当然也不会和目前的红人王况对着干,他们和王况没有任何的冲突,相反的,倒是因为王况,六诏这些年在三七的输出上还是赚了不少钱的。

高句丽是大唐死敌,就算是要对付王况,也不大可能这么派人来长安,事实上,目前的王况,至少在表面上看,没任何人会知道王况在东北已经开始下一盘不小的棋,其最终的目的,就是高句丽。

要说最可能的,倒是吐蕃人,因为王况的反对,他们想娶大唐公主的希望落了空,同时,大唐也加紧了对出境商旅的盘查,种子,新工具等是一概不允许往外带的,就连要贩到吐蕃的许多不能确定是种子还是果实的东西,对不起,给我丢到滚水里煮上一柱香后再捞起来带走,至于这煮的工钱么,大唐厚道,就免了,不收你们的了,算是免费服务。而书籍呢,只允许带那些经史子集,诗词歌赋,若是和格物,天文地理,术术这一类搭上边的,哪怕只是记录一个结果的,也是坚决不许带出境外。

这就相当于说,大唐只吃不吐,想方设法的得到外人的新技术新知识,自己的则捂得紧紧的不肯透露出一丝一毫。吐蕃安息这些国家也想学大唐,但他们学不来,没办法,要茶叶,只有大唐有,要丝绸,只有大唐有,要精盐,只有大唐有,要辣椒酱,也是只有大唐有……。可以说,大唐拥有这些地区至少一种不可缺少或者说他们非常想要的资源,有这一条,大唐自然就可以漫天要价,他们想捂什么都捂不住,这就类似瓦良格要过那么一个海峡,竟然要花了好多个亿,就因为你必须得过人家的地盘。如是一来,很大的程度上,就遏制了吐蕃的发展,这样的结果,就是王况自己,假如他自己是松赞干布,那也是咽不下这口气的。

但现在的问题就在于,如果是吐蕃人,他们和汉人的区别太大,其面孔具有很鲜明的特色,吐蕃这些年也派了不少的使者来长安,目的就只有一个,就是要娶大唐的公主,几乎是头一拨还没走,第二拨又来了,其软磨硬泡的工夫,连王况也自叹不如,要是王况有这样的工夫,他在后世,也早就娶得美娇娘回家了,也就不会到了临穿过来,还是光棍一个。

但恰恰是吐蕃人软磨硬泡的态度,更加印证了王况之前的分析,使得李世民更是坚决的不同意将公主嫁给赞普,如此一来,要说吐蕃人不恼王况,那肯定是假的。可现在不管是张三也好,还是李道潜兄弟或者说林明甚至于一些有跑过吐蕃商路的家人伙计都很是肯定的说那帮人不是吐蕃人。

这帮人虽然是鬼鬼祟祟,但却也没有故意的隐瞒行踪,他们的举止旁人一眼就能瞧了出来是有目的的,至于是什么目的,也说不上来。而张三和李道潜他们又因为王况不在,不想因为自己的贸然行事而可能坏了王况的大事,因此这些时间也都只是盯着他们,并没有和他们有过正面的接触。

还是不如黄大的干练,王况想清楚了以上方面,只能摇头,要是黄大在,他就会知道这样的情况下,出面和对方的人碰上才是最佳的途径。

 第六二七章 路遇

 既然来人了,既然是已经被发觉了,那么就总得表个态,给个回应{///吧友上传}王况就让魏小五的人给苗五带个信,让他出面来应对这帮人,同时也让魏小五在房陵设个点,将整个房山监控起来,防止因为啮铁兽出现的消息走漏而导致许多人蜂拥而来,影响到毛人母子

要说苗五也被王况“冷藏”了不少时间,倒也不是他犯了错误,是因为他的身份为外人所知,都知道他是曾经跟着卢国公的悍兵,如今又在建安侯府当着管家,因此,许多事情,王况都没交代他去做,反而是由高三出面的机会比较多,所以,在外人的眼中,高三的地位似乎要比苗五高不少去

而事实却是,高三负责的是对外,而苗五的重心则因为高三的到来而转移到了暗中的魏小五的线上去了,可以说,整个建安侯府,现在管家的格局就是高三在明,对外,苗五在暗,主内,二者之间又靠着张三这一条线串起来,高三不知道他通知张三其实就是通知苗五,而苗五一得到和建安侯府有关的消息需要有人出面去处置的,则是交由张三去转告高三

王况自己分析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