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灭掉东周后,吕不韦做了一件很人性化的事,就是他没有杀东周国君,而是将其迁到阳人(今河南临汝西)让他继续享受当地人的租税,以体现吕不韦的宽容之心,赢得诸侯的好感。请大家注意,在吕不韦担任丞相的十多年中,秦在作战中,大规模的屠杀现象较前有所减少。这反映了吕不韦的思想理念。
这一年,吕不韦又派兵攻占了韩国的成皋和荥阳(今河南荥阳境内)。建立了三川郡。成皋和荥阳是关西通往关东的战略要地,历来为兵家必争之地在秦末农民战争和楚汉之争中这一带都是重要的战场。秦占领这一地区,为后来东进铺平了道路。
转年,秦又继续向东用兵,进逼韩国、赵国。
第三件事,设计除掉信陵君
秦国不断向东用兵,引起各国的恐慌,魏国也感到危险,于是魏安釐王赶忙派人去赵国请信陵君魏无忌。
魏无忌(?—前243年)是著名的战国四公子之一,四公子还有齐国孟尝君田文、赵国平原君赵胜、楚国春申君黄歇。在这四个人中,信陵君魏王口碑最好。他重感情,讲义气,乐于助人。
魏王为什么请魏无忌呢?
这要从信陵君“窃符救赵”的故事说起。长平之战后,秦军想一鼓作气灭掉赵国,于公元前257年围攻邯郸。邯郸告急,赵国求救于魏、楚两国,魏国派大将晋鄙率军10万救赵。这时秦国向魏国施加压力,魏王屈服,命令晋鄙按兵不动。赵国见魏不肯进兵,就写了一封告急信给魏国相国信陵君魏无忌,信陵君通过魏王妃子如姬的帮助,盗出魏王亲自掌握的半个虎符,假传王命,击杀晋鄙,夺得兵权,然后率兵8万,会同楚军一起救赵,遂解邯郸之围。这就是历史上有名的窃符救赵的故事。
所谓符即虎符,亦称兵符,因作成伏虎状,故名,它是古代帝王授予臣属兵权和调动军队所用的凭证。虎符能分成左右两半,用兵时,左一半交给带兵的将帅,右一半由国君保存。要调动军队时,国君将右一半交给差遣的将领拿去和带兵将帅手中的左一半扣合,互相符合完整表示命令验证可信,方有权调动军队。(图片:虎符)
信陵君解赵国之围,赵国自然感谢他,但是魏国可饶不了他,这是因为他买通赵王宠爱的妃子如姬,偷出兵符,并杀了魏军将领晋鄙,虽然救赵取胜,回国后也难逃国法惩罚,于是他干脆住在了赵国,一住就是10年。
前247年,秦军大举攻打魏国,魏军节节败退,在危急时刻,魏王想到了足智多谋的信陵君。于是派使者请信陵君回国,使者见到信陵君,说:“公子之所以在诸侯中有很高的威信,是因为您是魏国宗室,现在魏国有难,您不去解救,一旦秦军攻下大梁,把魏国宗室祖先的宗庙夷为平地,您还有什么面目见天下的诸侯呢?”(《史记·魏公子列传》)听了使者的话,信陵君猛然醒悟,想到自己是魏国人,还应以国家利益为重,他打消了顾虑,随使者回到魏国。魏王对信陵君回国十分欢迎,也不再提十年前的事了,任命信陵君为上将军,主持抗秦战争。
第21节:第五讲 嬴政登基“仲父”辅政(1)
信陵君领命后,决定实行联合抗秦的策略,他派出使者向各国求援,说服各国君主联合抗秦。由于信陵君在各国威信很高,都愿意参加联军,这次联合有赵、韩、魏、楚、燕五国。他们的联合说明秦的确对东方各国的威胁很大,不过五国联合又使秦有些吃不消。结果秦军被联军打得大败,秦军退回函谷关。这是吕不韦指挥战争的第一次失败。他考虑到五国联军正在势头上,只好先不出兵。但他想要破除东方抗秦力量,必须除掉信陵君。经过精心谋划,他想出了一个计谋。什么计谋呢?
这就是挑拨离间信陵君与魏王的关系。吕不韦派人,带着大量财物到魏国活动,他们买通晋鄙的门客,让他们散布信陵君的坏话,有人说:“魏公子在国外呆了十年,现在统帅魏国军队,魏国军队都成了魏公子的私家武装了。”
还有人说:“魏公子不仅统帅魏国军队,这次还统帅五国军队,各诸侯都知道有魏国公子无忌,哪里知道有魏国的国王!”甚至还有人说:”如果魏公子趁此时机自立为王;各诸侯国都畏惧魏公子,一定会帮助他夺权的!”
秦为了使这些谣言广为传播,多次派人去魏国活动,还假装问在秦国的魏国使者魏无忌何时当上魏王了,可喜可贺!魏王每天几乎都听到这样的话,起初不信,后来越传越多,越传风声越大,使得他也信以为真了。于是大怒,下令免去信陵君将军的职务。
信陵君内心非常痛苦,有口难辩,他伤透了心,无意再找魏王申辩,也没有用行动取得魏王的信任。于是称病不朝,整日在家中与宾客饮酒,与妻妾厮混,花天酒地,自暴自弃。这样的生活过了四年,身体也搞垮了。后来在一次痛饮之后,醉酒身亡。
信陵君没有败在战场上,却被吕不韦设计的离间计击中,实在可悲!信陵君之死,扫除了秦国东进的一大障碍,对秦国而言是件好事,吕不韦主政后的所作所为,说明他是个搞政治的好手。
第五讲 嬴政登基 “仲父”辅政
一
公元前247年(秦庄襄王三年),登基仅3年的庄襄王(异人)死,年仅35岁。异人是吕不韦手中的“奇货”,吕不韦正是利用他,搞政治交易,一步一步实现了自己从政的目标。
庄襄王死后,13岁的嬴政即位,他就是后来的秦始皇。《史记·秦始皇本纪》说:“王年少,初即位,委国事大臣。”就是说,嬴政刚当秦王,年龄小,国家大事委托大臣处理。具体讲就是由吕不韦主持。
吕不韦除了担任相外,还有个称号叫“仲父”。仲父这个称号究竟是谁起的目前还不清楚。“仲父”既不是官名,也不是爵名,而是叔父之称,是颇具亲情色彩的称呼。最早称仲父的是春秋时期的管仲,他帮助齐桓公改革,使齐国最早称霸,成为强国。齐桓公非常尊敬、信任管仲,把齐国朝政交给管仲,尊称管仲为“仲父”。吕不韦称仲父,一是表示他与嬴政的关系不同寻常;二是表示自己也要像管仲一样处理朝政,嬴政不要干涉。(图片:管仲像)
嬴政由于年龄小,吕不韦辅政。从公元前246年嬴政即秦王位到亲政,在将近10年的时间里,吕不韦以仲父、相国的身份辅佐嬴政,治理秦国,他的政治才能得到了淋漓尽致的发挥,为秦国的发展和强大起了重要作用。尤其吕不韦的治国理念很有特色。
吕不韦辅政期间,主要做了以下几件事。
第一,继续东进。
吕不韦辅政期间,继续对东方各国用兵,不断削弱各国的力量。秦对东方各国的打击,自秦昭王时就开始了。前278年(秦昭王二十九年),秦军在白起的率领下一举攻下了楚国的国都郢(今湖北江陵西北)迫使楚国将国都迁至陈(今河南淮阳)。秦在占领的地区设南郡。前260年(秦昭王四十七年)秦国攻打赵国的长平之战,又使赵国受到重创。赵国40多万士兵被杀。前249年,秦又从韩国夺得战略位置重要的成皋、荥阳,设立了三川郡。
吕不韦辅佐嬴政后,继续维持对东方诸国的高压态势。在嬴政即位的当年,秦军全部占领了上党郡,接着又平定晋阳,设立了太原郡。后来,又攻下韩国20多座城市,攻下魏国的20城,设立了东郡。东郡在今河南濮阳西南一带,已经接近山东了。经过连年的征战,秦的国土面积大大增加。
第22节:第五讲 嬴政登基“仲父”辅政(2)
秦国东进的步伐加快,引起了各国的恐慌。前241年(秦王政六年),楚赵燕魏韩五国联合起来共同进攻秦国,吕不韦用正面迎击和分化瓦解的两手策略,粉碎了他们的进攻。
此时,战争的格局日益明朗,秦的强势使东方各国纷纷设法自保,其中韩国为了自身利益,想出了一个办法,他们派著名水利专家郑国到秦国,表示愿意帮助秦国修建一条水渠,灌溉关中东部的土地。其实韩国的目是以修水利工程为名,消耗秦国的人力、物力,达到其阻止或延缓秦国东征六国的目的。
水利是农业的命脉,既然郑国有意帮助秦国修建水利工程,吕不韦自然高兴,于是开工。然而秦投入的人力、物力很多,工程却进展缓慢。韩国的目的是“疲秦”,——拖住秦国,消耗秦的财力、物力和人力,吕不韦终于察觉到韩国的目的。派人把郑国抓起来,要杀郑国。郑国见阴谋败露,不但不慌张,反而很镇静,他说:“臣开始是为韩国做奸细而来的。但是这条水渠修成后将会对秦国有利,可建万世之功,而对韩国只不过能拖延几年寿命而已。”办事讲究“利”的吕不韦一听这话有理,决定不杀郑国,让他继续指挥把水渠修完。这条水渠被命名为郑国渠。(图片:郑国渠)
郑国渠长达150公里,起自池阳瓠(hu)口(今陕西泾阳境内),横跨渭北高原,灌溉关中低洼盐碱土地4万余顷。郑国渠以含沙量极高的泾河为水源,以有机质含量较高的浑水灌溉,使灌区的盐碱地成为良田,从此关中沃野千里,农业生产有了保障。《史记》记载,此渠修成后,“于是关中为沃野,无凶年。”
秦国有两条著名的水利工程,一为秦昭王时修的都江堰,一条是郑国渠,充足的水力资源保证了农业生产和百姓生活,为秦统一奠定了坚实的物质基础。
第二,引进人才。
秦国为什么强盛?原因很多。如商鞅变法彻底、实行奖励耕战政策、奖励军功等等,但引进人才是最重要的原因。没有人才,秦国不可能强盛。秦国从东方引进人才从春秋时期的秦穆公就开始了,如秦穆公引进百里奚、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