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飞读中文网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梦天品青铜时代-第9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所谓辞职在家写小说,只是一部分生活,另一部分时间,我是做培训讲师的。现在网上搜一下“张守春3E薪资设计”,就能看到大量的我的讲课的招生启示,简直成了垃圾邮件了。

我曾经说过,我基本上在两个方面做到了国内第一:第一,是我讲的薪酬课程,是国内最好的,遥遥领先的。因为很有操作性,甚至是让学员带电脑来学着设计,一个培训相当于节省了企业几万元的薪酬体系咨询费用,后来我又请人(就是我的一位大学同学,我当时抄他作业比较多的)把它设计成软件,自动地来设计,这大约也是世界上的唯一,都是一般讲讲PPT上的抽象理论的培训师还没有的。第二,就是我写的春秋战国的书,《青铜时代》系列,是国内最好的。

我就这样高兴了两三年,作为半个自由职业者,并且办了一家公司,做咨询和培训,同时是半个作家,而生活着呢。这就是我的日常生活,现在想的更多的是如何突破。

名人明事:你曾说过“青铜时代系列”是一套“披着无厘头外衣的严肃历史”,并宣称,如果谁能发现那五本书有一处不符合史料外,你愿意给对方一千块钱。你怎么能保证自己实现这一点呢?

潇水:因为我写的东西是比较幽默有趣,所以就有人有误解:“咦,潇水大侠不是采用正史,而是专采野史,才这么多搞笑吧。”

其实这是偏见。我其实从来战战兢兢,不敢歪曲历史,更不敢对不起哪一个古人。”我根本不采用野史,而是专用正史,也就是专家学者在写论文时候所频繁参阅的史料。而且即便正史中的文字,被后来学者考证为错误的,他也不采用。比如说,《史记》曾记载孟尝君指挥门客跟平原君的门客互殴了一场,打得很热闹,但是学者考证,当时的平原君还是个婴儿,不可能有门客,所以潇水宁可删掉了这一情节。

喜欢真实的东西,历史上真实发生的东西,往往比虚构的还惊心动魄、引人入胜。

但是历史这个东西,经常是被打扮了的,所以我在写作的时候,往往即便是在正史上,也要去伪存真。譬如纣王原本就是个普通的亡国之君,后来被打扮成了暴君中的明星,是为了衬托战胜者(周文王)一方的仁圣。后人出于政治目的或者著书立说的目的,开始往纣王脸上泼脏水。纣王的脸一点点脏起来了,前后用了一千多年的时间——酒池肉林和炮烙的说法,并不是最初就有的,是到了汉晋才成形。后人之所以这么埋汰他,也是说明后人被当时的专制皇帝压迫得不行,只好借涂抹纣王来告诫当时的人君,起到劝善惩戒作用:“看!纣王这么坏,所以亡国了,你要小心吧,不要这么坏了!”

名人明事:你提出过,写历史要“信、达、侃”,这三个字的具体内涵,你是如何定位的呢?

潇水:我觉得写历史,非要“信、达、侃”不可,信就是准确,这是第一位的,这是我像保护自己的眼睛一样在我的作品中力争的;达就是顺畅;侃就是调侃。有了一定的调侃,写的又全是准确的史实,庶几可免乎难吧。

名人明事:你怎么看待自己的语言风格,是“侃”吗?

潇水:我不太喜欢“侃”这个词,因为它显得比较没文化。

我的特点是这样的,诙谐是诙谐,但是那种文人式的、才子式的诙谐,同时,在不破坏史料本身的准确性的同时,在某些细节上,我的语言又比较放纵。在语气上,又是比较超脱的。我觉得历史就等于怀旧,追述古人就等于怀念从前的老朋友一样。古人虽然有坏的,有好的,但经过时间大网的淘汰,都是可爱的。现实人生中的种种辛苦和挫折悲喜,常使我带着悲天悯人的神色看待古人。所以他们在我的笔下通通变得可亲可近,仿佛就在身边,就在你春天的楼下。比如,我是这样写吴起的:

“吴起东行三百里,跋涉到鲁国的曲阜。他听说著名教育家孔子的徒孙——曾申先生正在招收新一届学员,根据广告上说:‘曾子书院——火车站向西100米,车站有人接,包吃包住,招收儒家高级班,循环教学,中间不清场,学不会下一期学费免交。’

吴起觉得比较合算,就花钱投到曾申门下读书。”

“死有余辜的大能人吴起,用尽了浑身上下的黑暗,也理解不了鲁国这个死气沉沉的国家。他结束了这一场黄粱美梦,卷起铺盖卷,又变成了从前一样一钱不值的布衣,四周都是旧空气,大印也被收回去了。他就象《唐吉诃德》里边被人捉弄的桑丘,当了两天的海岛总督,打退入犯的海盗,却立刻被揪下台去,一切只是笑剧一场。

离开了你就是报复你。吴起冒着小雨,夹着行李卷,站在曲阜城2400年前的火车站旁边,思量着自己人生的下一个站点。”

在我看来,审视历史的时候,是非观念变得非常容易被突破。放在历史发展大势中去看,流血、凶残、仁义、弑君和忠孝、功劳和罪过,往往都游移不定。一劳永逸地给古人各自加上一个标签的简单作法,都经不起详细剖析。所以我对于古人,不论好还是坏,都不敢加了标签地去对待,去描写、刻画。我宁可只是让他们在台上表演,演的是“好人”还是“坏人”,都不是简单一句话可以定论的。

怒目而视和大声讴歌,都不必是写古人时候的所持态度。

《三国演义》、《东周列国志》这样的书,如果非要说它们的缺点,就是那里面对于“好”和“坏”,过于执着和着相了。

附录 附录十:潇水猫扑访谈录(三)

潇水猫扑访谈录(三)

名人明事:你的《青铜时代》的系列五本书,大致是怎么一个写作过程?

潇水:《青铜时代》一共包括五本,

1、青铜时代的蕨类战争,是夏商西周的历史

2、青铜时代的恐龙战争,是春秋上期

3、青铜时代的蜥蜴战争是春秋下期

4、青铜时代的鳄鱼战争,是战国上期

5、青铜时代的终结战争(出版时曾改名《骇版战国》),是战国下期。

当时最早是在2000的时候,开始写恐龙,当时最初写的是大周天子,写了三四节,讲的是武王伐纣前后的事情,然后,在网易的煮酒发了,发了以后,骨架龙版主跟贴称赞,但是,并没有别的人跟。随后,这帖子就淹没了。我也就没有再写。可是,过了一两个月,有个叫兔爷的网友,突然把这个沉贴顶上来了,说我靠,写的真好啊,之类。我才得了自信,又往下继续写,写了郑庄公笑傲诸侯什么的。

当恐龙写完,我又加了个大结局,对骨架龙说,不行了,累死了,当时电脑的输入法也不好用,是智能拼音(我现在用紫光),写东西占了太多时间,而且我原本也不是属意写历史的。我其实更早之前,是写很多随笔,类似林语堂周做人那种的(当然不能跟人家比,只是类似他们的)。于是骨架龙说,还是建议我继续写,把春秋写完整。

于是,我又开始写春秋五霸之后的所谓蜥蜴,里边重点是勾践夫差,当然还有前面的孪盈什么的。那是2002年时候了。方才发现,其实夫差是很雄武的,而西施却是一件小事,甚至可能还是假的事情。

写完蜥蜴,大约稍微休息了不久,就开始写三家分晋,进入战国时代,就是鳄鱼。鳄鱼写道张仪死基本为止。但是当时我对国际关系知识了解和理解的少,对于张仪的活动的原则和意义目的,理解的浅,还用了北约这样的类比,但都不得要领。最近半年,把鳄鱼的这一段,做了修改,重新解释张仪的国际关系脉络,似乎好一点了。

这时候,我突然对写历史,有点上瘾了,就想写中国通史,要把盘古开天,一直写到70年代我出生为止。我发下这个宏伟理想,终于收到了意想不到的美好收获,就是我女朋友知道这个理想后,宣布和我分手。

于是,我就黯淡了好一段时间,觉得不想写什么了。火焰塔还跟我说过,说女人嘛,与之虚于委蛇好了,何必那么当真。但是我是个很幼稚的人,一时还是比较黯淡。不过,慢慢得,我还是开始又动笔了,就是跑到前面,写盘古开天黄帝蚩尤。当时我写皇帝蚩尤,曾在北大的三角地贴了一点,那里的版主非常惊讶,一再鼓励我。但是后来也没有再去。这就是蕨类。

蕨类完了,就开始接着张仪,写战国下期,也就是终结战争。这个终结战争,因为是伍本中的最后一本,力比多已经很少了,在写的时候,就纷纷有网友抗议,说写的不好了。当时大约是2003-2004期间。我也没办法,只好硬着头皮写。写完,就宣布,不再写中国通史了。主要原因,一是我的力比多越来越不多。二是,历史总是那个套子,再写后面的,实质还是前面的模式,还是那些君臣权力,你死我活,只不过主人公换了套马甲罢了。

这大约就是我微不足道的,写先秦历史的经过。

值得庆幸的是,虽然有很多不满意,但我毕竟把先秦历史的万象,全部在这几本书里边包罗了。大约做到了二八原则,80%的重要人事,都在里边了。而且,这是唯一的一部,系统介绍先秦的书,而不是一般市面上零散的春秋故事人物集锦之类。

名人明事:有媒体说:在你的小说里,还原历史,生动有趣,《青铜时代》系列完成了叙述历史的一次革命。作者以完全忠于史实为基点,吸收了李敖历史杂文和王小波新编历史小说的方式,以酷而青春的语言全景地再现了战国精彩激越的往事。你同意这样对你的肯定吗?

潇水:这些对我的“肯定”固然知值得感谢,但把我和李敖、王晓波去比,却并不情愿。李敖的历史杂文,我其实没有看过,我只是看过他历史以外的一些文章,他自称“现代白话文第一人”,其实恰恰相反。我看他的书,中间是凡有一两处好句子的(这样的句子也不多),却往往是文言文夹在了现代白话中去说,却收到了很好的铿锵有力且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