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飞读中文网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梦天品青铜时代-第49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大家都知道秦国的崛起源于商鞅变法,而变法首先从生产力和生产关系上确定了秦国以耕战为本,但却有重农抑商和斩首记功两个致命硬伤,只不过在早期这个系统还能运转。重农抑商早在魏国李悝变法的时候就明确提出了,后世又被瓷器帝国奉行了千年,只至西风东渐国人才有所觉醒,不过人毕竟是感情动物,很容易矫枉过正,西方评价中国在走重商主义的老路不是没有道理的。听说浙江就给民营企业家特殊关照,定期体检,而且不必到医院排队,极大地影响了社会公正。**学者一听西方批评就不假思索好似主权受到了侵犯,动手动脚找证据,来揣测西方的险恶用心,非要先在声音上大过对方,难道我们非要走别人的弯路么?难道文人也得和政客一样斗得非此即彼、你死我活,没有中间路线可走么?你不让我重商我偏要重,你让我人民币升值我偏不升,也许私底下别人不说还是会做的,但别人一说就来气,就去跟人吵架,好似一只斗鸡。

正因为吕不韦是杂家,懂得集腋成裘的道理,治国不走极端(虽然也有统一意识形态的论调,但不像荀子、韩非那么极端,让所有不同意见都收声)对农工商一视同仁,才能保障秦国的内政补给,为统一蓄积了力量。

历朝历代的统一战争都是残忍的,需要千千万万的人流血牺牲才能换来和平,商鞅的斩首理念在一定历史时期是有积极作用的,但此时六国虽弱还有反扑的资本,要是单用阳谋、一味杀戮激得六国顽固抵抗秦国也消耗不起,就是能扛住统一的时间也会往后拖延。吕不韦就很高明,偷换了儒家的“有道伐无道”概念,把秦国大兵粉饰成义兵,说什么义兵是“天下良药”,六国之民应该“归之若流水”,像小孩盼父母下班一样眼巴巴等着来把他们从水深火热中解放出来。吕不韦理论驳斥了当时盛行的裁军思潮(向戍、公孙龙都主张裁军),说什么无道昏君盛行,贪官污吏成风,要是义兵也被裁了就不能拯救苍生了;又说墨家非攻思想要不得啊,君王无道攻守都是助纣为虐、害民不浅之类的;最后针对六国流行的人民战争的汪洋大海进行了批判,从技术角度论证了人民战争的荒谬性,要是中国学者好好研读历史当不会在伊拉克战争中那么吃惊了!

诚然,吕不韦在替秦军做辩护,其目的只不过借宣传吊民伐罪来麻痹民众,和日本鼓吹的大东亚共荣圈本质相同,但不可否认经他这么一忽悠,虽然也不一定能达到理想的效果,但至少在战俘处理上没有白起那么恶劣,另外在蒙骜攻取三晋75城的过程中都没有斩首记录,只有麃公攻卷斩首了三万,但此后麃公可能就被军事法庭判刑了,这其中有三晋已成惊弓之鸟的因素,但也有吕不韦鼓吹“义兵”的部分原因。

吕不韦理论里虽然也有一部分民主的成分(“天下非一人之天下也,天下之天下也。”和“置君非以阿君也,置天子非以阿天子也,置官长非以阿官长也。”),但他却不主张民主政治。他理想的国度应该类似于今天西欧的虚君责任内阁制,韩非虽然也主张虚君,但却是为了让君王高深莫测控制官员,吕不韦因个人地位真得想虚君,但在古代中国此路不通,秦始皇不喜欢,历朝历代的统治者也不喜欢,先前我们总以为明朝内阁权力很大,但首辅的权力同样于君主,君权和相权都在膨胀,这一点《大明王朝1566》里演绎得很到位。吕不韦一个人无法和秦王政博弈,如果他能多拉传统贵族入股搞出个元老院,形成反对寡头政治的优良传统说不准中国也会较早出现君主立宪制。儒家是在理念上强化君权,法家是在手段上强加专制,其实吕不韦所代表的杂家才最接近世间公理。吕不韦提出的以分封、武力、群臣三种限制君权方法根本不会被渴求亲政、独揽大权的秦王政所接受,吕不韦受嫪毐(秦始皇老妈的新姘头)牵连而倒台只不过是他无数种失败结局中的一种罢了!

东坡肉发明者把打仗比喻成小儿拔牙,得先慢慢松动,不能过于刚猛,吕不韦下了足量的麻药,放开手脚对三晋做拔牙手术(前文已叙述仅蒙恬就攻取75城),在他任上成功地抵挡了两次六国合纵,流放了东周君,赫赫宗周彻底灭亡,秦国统一已是水到渠成了。

评价历史人物往往是困难的,不同历史时期有不同的标准,秦始皇不会给吕不韦好评,毕竟时代太近,扬雄甚至认为吕不韦是只是个偷天换日、改换国宗的大偷而已,因为当时王莽准备篡位,所以很敏感,不可能给吕不韦以公论,好比现在岳飞的历史地位松动了一样。

第四季 梦天品终结战争 十、破韩灭赵

秦国一家独大,六国政治腐败,虽然没有柏杨说得好比“一根铁棒捣碎六个鸡蛋”那么轻而易举,但统一只不过是时间问题了。在这样一个一边倒的时代,人物对历史的推动作用就不是很明显了,此时历史大潮以其磅礴之势推动着千千万万大小人物的走向,所以潇水君明智地采取了纪事体为主的写作风格。总体说来,大都是时势造英雄,但也有造时势的英雄(梁启超有文论此),科学艺术上造时势的英雄确实很多,牛顿是开创物理学的科学英雄,而蔡元培是造北大学风的文化英雄。综观战国时代,苏秦之流的纵横家最多只能叫借时势的英雄,而李悝、商鞅这样的改革家才是造时势的英雄,他们让国家提高了效率,以后想办什么事都好说。

近攻也好,远攻也罢,就好似一个人先迈左脚还是右脚,不能说近攻就是公理,远攻纯属谬论。该啃的硬骨头迟早要啃,不管它远近,照地理距离来讲秦国得灭了韩魏再收拾赵国才是正道,那长平之战岂不大谬?其实当秦国军事实力强到一定程度时完全可以同时打击三晋甚至六国,虽然多国联军看似人数众多,但也不是坚不可摧、固若金汤的,分化瓦解后再一个个对付也很有可能。韩魏已被打服,秦国稍微一恐吓就会乖乖转为连横,此时军事实力强捍的赵国就成了主要消耗对象。在秦赵矛盾白热化的进程中,燕赵矛盾也逐渐升级,也就是说软柿子谁都想捏。燕王喜见廉颇、乐乘流亡在外,以为赵国后继无人,又跑去打秋风。瘦死的骆驼比马大,破船也有三斤铁,李牧、庞煖连连击败燕军,俘杀燕将剧辛(一说自杀),让天下人见证了赵国的军事实力。燕王喜这厮是典型的小人,在这种白痴老爹带领下,太子丹也只能搞搞暴力刺杀。

第一次布匿战争结束这年,由赵将庞煖牵头,楚考烈王冠名,春申君代言发起了最后一次合纵攻秦运动,成就虽然也有(杀掉蒙骜),但绝不是三七开的比例,之前就有人不看好春申君和建信君,预测合纵只会使关东诸国裂缝加大,很可能陷入“助秦攻魏,以楚赵分齐”的局面,后来魏国把邺(西门豹工作过的地方)割让赵国才避免了三晋之间的摩擦。

楚考烈王相对来说还是比较有能力的,他和春申君俩人配合长期奉行亲秦路线,不是躲就是跑,能割地就割地,实在无地可割时就迁都,偏安东南,听任自己的篱笆三晋被秦人拆也就罢了,还把西部领土拱手让给秦人做前哨,虽然也曾助赵合纵,但也无力回天了。

春申君对门客的管理制度上是完善的,必须履行一定的请假手续,而且不允许随便超期,都说人家考烈王无子,后来又说负刍是熊悍的异母兄不是睁着眼说瞎话嘛!李园借春申君之口向楚王推荐他妹妹女环这是铁板钉钉的事,春申君暂时收编女环也没什么争议,只不过黄式三竟采用《越绝书》记载(说女环和春申君私通不到一月就已经怀孕一月)来论定“春申何愚”,其实倒不如说《越绝书》作者在设计这个桥段时多么愚蠢,看来得向王立群教授去学学妇产科知识了!

韩国的领土已经急剧缩小,信陵君甚至把它当做魏国郡县来看待,这么一个小国想出的招也比较雷人,竟然派水利专家郑国修水渠来疲秦,结果使关中平均亩产为一钟,远远高于黄河中游的一石半,反而给秦国帮了倒忙。后来派韩非外交谈判来挽救韩国灭亡的命运,作为一个法家理论大师韩非是优秀的,作为一个外交家来说用利害来说服秦王政亦属按套路出牌,可扬雄和司马光这两个腐儒非要用君子的标准来衡量韩非觉得不妥。遇到李斯、姚贾反对也很正常,大家各为其主,可韩非却对姚贾进行人身攻击,说人家“世监门子,梁之大盗,赵之逐臣”,用六国思维来衡量人才,惹得粉丝秦王政反感,最后被李斯、姚贾逼得服毒自尽。对于韩非我这么评价,学术界里他最伪,政治圈里他最真。

李斯是秦王政扳倒嫪毐、吕不韦的干将,也是秦国法家意识形态的执行者,秦始皇那是感恩戴德,自己位极人臣不说,儿子女儿都和皇室联姻,这种殊荣只有郭子仪可以媲美了;尉缭是和平演变策略的设计者,他对秦王行什么礼秦王就对他行什么礼,他穿坎肩秦始皇绝不穿马甲,他吃四菜一汤秦始皇连个果盘都不多吃,可见其地位之高;姚贾虽然是看大门的后代,倒是挺有能力的,他主要负责发射糖衣炮弹,凭此让四国合纵流产。在这三位大神的鼓吹下,原韩国南阳代理太守腾先生率伪军俘虏韩王安,韩国灭亡。这位腾先生搞后勤一流,为攻楚提供了强大的物质基础,而且发的两篇文告得到当地官民的一致拥戴,甚至有人死后以这两文陪葬,统一后被任命为内史,负责首都事务。

赵国地盘虽然收缩,但军事实力不次于秦国,而且国内主战的呼声很高,是六国中最难啃的硬骨头。燕赵鹬蚌相争,秦国尽收渔人之利,在糖衣炮弹(先是收买忠臣,不成就收买奸臣去陷害,实在不行就暗杀功臣)疯狂打击下,婊子养的赵王迁和郭开处死李牧,正如著名政治家司空马曾预测的那样李牧不用不到半年赵国就亡了。

韩赵都灭了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