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飞读中文网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梦天品青铜时代-第43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担斡袼淙恢谎Ю戳死鲜η牡窕ㄊ忠眨还肥低Τ霾实模泄寺饕逦难鹆烁鐾罚龉薏荒苋门己玩蛔永闯械V饕鹑伟。

在秦国攻赵石城时,楚国想和齐、韩合纵攻秦,以求图谋周王室,看来楚顷襄王的野心还不小,结果自然是计划流产。楚国封君太盛,顷襄王也没那魄力来启动改革大计,只能使“楚六千里而为仇人役”,呜呼哀哉,呜呼哀哉!

楚国积重难返,乐毅深入齐国也无法继续推进,碰到田单火牛阵(古代的装甲车和坦克)后一败再败。其实齐国早期损失七十二座城池,但五大军区还剩两个(莒和即墨),有实力进行反攻。骑劫代乐毅,对军事家乐毅来说看似是一件坏事,但长远来看却是一件好事,因为他失败的黑锅被别人背了,搞得乐毅成了一个没有污点的人。齐国这么一顿折腾后,莒地一带成了楚国的势力范围,三十年后楚灭鲁时还把鲁君迁到莒地,齐国霸权极度萎缩。据说齐国破灭时汉奸非常之多,在燕国有食邑的就有二十余人,在燕国受爵的就有一百多人,看来无论什么时代汉奸的腐蚀力都很惊人啊!齐襄公也是过河拆桥、卸磨杀驴的主,用人家田单的时候先生长将军短的,一旦复国了就开始猜忌人了,直呼田单的之名不尊重倒也无所谓了,田单只不过下意识地解衣救人还被当成收买民心,真是打完斋不要和尚啊!虽然在貂勃劝谏下杀了阴险的“九人帮”,但保不准以后又给田单小鞋穿,也许诛杀“九人帮”只是给自己一个台阶下罢了,毕竟田单在政坛影响力还比较大。

齐国满目疮痍,秦国加快了对魏国的蚕食速度,继续连横韩国痛打落水狗,华阳战役中魏赵两国十五万人被击杀。本来华阳大战前魏国答应割让邺城换取赵国支援的,等傻子平原君宣布和秦国绝交后又赖帐不给,还不如黑社会讲信用呢,反倒赵国害怕被孤立给魏国五座城池继续维持盟友关系,平原君的外交水平也不过如此,肉食无远谋啊!三晋当局不会为本国长期利益规划蓝图,而是被秦国的眼前利益所迷惑,都快亡国了还窝里斗不断,真是内斗内行,外斗外行啊!赵王曾要挟魏王杀故相范痤,魏安釐王仗着秦国撑腰想打韩国,信陵君唇亡齿寒的说辞倒是没错,但把韩国当成自己的县来看太目中无人了!同样现今人类的全球变暖问题也如此,总是吵吵嚷嚷拿不出一套切实有效的方案,就是拿出了也不执行。现在云贵遭遇了六十不遇的大旱灾,附近村子都没水喝了我们单位还把成吨的水浪费到草坪上,节水只局限在口号上面,也许人类灭亡时也在内斗吧!

第四季 梦天品终结战争 五、布衣卿相

康熙和鳌拜的故事已被清宫戏演绎了几百遍,如果说秦昭王的鳌拜是以魏冉为代表的“四贵”(还有泾阳君、高陵君、华阳君三人),那宣太后等同于孝庄多少有些不妥。通俗来讲,宣太后和《西游记》里的满天神佛非常相似,给了唐僧秦昭王取经成大道的光明前景,又放任“四贵”这些妖怪去阻挠使坏。

秦武王死后,秦国政坛重新洗牌,甘茂流亡齐国,樗里疾严守中立,宣太后三年斗倒了惠文后,原本想让次子公子市(泾阳君)为王,迫于赵武灵王为代表的国际社会压力,只能改立长子公子稷(秦昭王)。春秋时代,霸主左右小国立储之事易如反掌,好似外交官大灰狼罗克到了蚂蚁国就被当成太上皇一样可以呼风唤雨,但到了战国时代缓冲地带已基本不复存在了,大国之间相互干涉内政的事越来越多,比如赵武灵王立秦昭王,楚怀王想立甘茂为秦相等等。秦国能左右他国政局,别国也趁秦国低谷时千方百计干涉其内政,这一点和西欧近代史颇为相似。干涉他国内政是一个国家综合国力的表现,尤其是大国霸权的一种隐性延伸,凡是大国必定会走这条路的,这是不可避免的客观规律,纵然天朝上国也无法逃脱的定律。

宣太后早年对秦昭王并不信任,只把他当做一个精神领袖来培养。为了避免秦国将来出现权力真空,宣太后采用了上古时代的兄终弟及继承制,立泾阳君为太子,高陵君为第三继承人,反正都是自己儿子当王,希望能藉亲情来稀释权力斗争的血腥味!张仪欺骗楚怀王一次就让秦国的信誉饱受非议,宣太后诱杀两王(楚怀王、义渠王)短期来看让秦国获利甚丰,别国也无力反抗,但却让秦国名声臭不可闻。不过秦国好似厕所里的石头,虽然它臭,但是硬得谁也没法收拾,这就是实力。

范雎和商鞅的成名风格类似,只不过商鞅因一把手魏惠王的仁慈而西归,而范雎受二把手魏齐的迫害而奔秦。商鞅那个时代魏国虽然已经排斥屁民草根了,但还是有肯交出接力棒的老人的,只不过大老板不用罢了;范雎所处的时代魏国政局早成了一锅浆糊,千里马已经脱颖而出了,得到的却是老年人的棒子伺候,也许魏齐手中只有有形的权力接力棒,无形的才能接力棒他压根儿就没接住,自然无棒可交,所以只能给后生范雎当头一棒。要是商鞅碰到了魏齐,估计他也会和范雎一样变得睚眦必报的,世上又有几人能真正看开仇恨呐!

远交近攻只是战争的一个阶段,不是威力惊人的核武器,上升到理论有些牵强。凡是玩过战略游戏的都知道,在战备阶段都希望邻居战火不断而自己不被骚扰,等条件成熟了才去蚕食近邻,有时候为了大局也必须得做一些远攻近交的事。范雎所谓的远交近攻之策,只不过是一句响亮的政治口号,其对内的政治意义要远大于其对外的战略意义,主要是针对魏冉的。如果《战国策》记载属实的话,范雎发动攻韩战争的初衷只是成其汝南之封而已,和魏冉是一丘之貉,没有本质的不同。

再者,秦国要想统一天下,必须得搞垮齐楚这两个大敌,好比美国只有搞垮了苏联才敢在全球发动战争一般,那是秦国必经的一个阶段,倒也不能证明近交三晋远攻齐国有什么过错,魏冉取定陶只不过是顺手牵羊罢了!不过,魏冉为首的“四贵”,本身在军政界就有举足轻重的影响力和号召力,何况封邑不是富得流油(比如定陶)就是战略要地(比如冶铁业极其发达的宛城),已经具备了反叛的实力和动机。在权力斗争面前,在一个没有继承法的时代,范雎的考量不是第一人,也不是最后一人。何况秦昭王就这么长寿下去,泾阳君、高陵君能等得及么?纵然泾阳君、高陵君有耐心,他手下的那帮想升官发财的门客能等得及么?宣太后设置的权力交接方式原本就存在极大的隐患,与其到时候同室操戈还不如提早把它解决掉。

事实证明,秦昭王屡次让泾阳君去别国做人质本来就想借刀杀人,自己留个好名声,只不过泾阳君命大罢了!秦昭王采用范雎之策,罢黜了宣太后,逼“四贵”去封邑就国也算是一种释兵权的好方法,虽然后来还是派人暗杀了泾阳君、高陵君两兄弟。宣太后和赵姬不管个人作风如何,生两个私生子也好,养个把男宠也罢,都不是问题的关键,只要不觊觎王位都不会有什么大碍的,谁还没个生理需求啊?宣太后自然死亡,也没听说他的私生子被杀,而嫪毐反叛却害死了自己和赵姬的两个儿子,要是嫪毐能看开权力和赵姬终老一生也不是没有可能的,古人也不是我们想象的那么保守。同乡司马光认为是范雎使秦昭王“绝母子之义,失舅甥之恩”,问题是在权力斗争面前还有亲情么?烛影斧声的时候赵光义念及兄弟之情了么?靖难之役的时候朱棣心存叔侄之恩了么?权力好比,使人异化,让人性情大变,吃了好人就会变坏人,坏人会变得六亲不认,不过这一切都不是权力的错,而是人性使然,权力只不过是一面可以折射出人性卑劣的镜子罢了!

范雎一介布衣贵为卿相,个人才能那是没得说,有江湖人物恩怨分明的性格,司马迁说他“一饭之德必偿,睚眦之怨必报”一点都不为过,大家常说宰相肚里能撑船,但现实中这样的宰相能有几个?在索头外交游戏中,表面上是秦昭王替二把手范雎报仇全球通缉魏齐,其实是秦国在向三晋示威,甚至可以说是向山东六国炫耀国力,如果魏齐顺利流亡楚国,或者到齐国政治避难也会面临同样的问题,关键是秦王想看看各国的反应,各国的反应便是秦国未来国策的指南针。

魏齐流亡赵国,被爱装门面的平原君收留后七年内赵国经历了无数劫难。女中豪杰赵太后联齐只不过救了赵国一时,面对长平战场那四十万赵国健儿的鲜血魏齐也丝毫愧意都没有,平原君到秦国被软禁了魏齐这才找虞卿商量。虞卿一介草根,靠促成将相和而一举成名,又在长平之战后主张把割让秦国的六城换做结盟齐国的资本,被赵孝成王赏一城做封邑,但他却为了江湖道义弃高官厚禄如同破鞋烂袜,跟着魏齐跑路找信陵君,想托公子的关系去楚国避风头。像魏齐这种人,流他人之血表自己忠心,慷他人之慨显自己义气,信陵君也是为了避嫌不想见他,很可能一见他魏国就得提前灭亡了!魏齐一怒之下自杀身亡,虽然他不是一个好官,但有勇气以死谢罪还真是一条汉子。中国几千年历史,夫差、项羽和崇祯这样的领导人太少了,蒋公到台湾了还忽悠将领说他在溃败前就“决定以身殉职,死在南京”,这样才能尽到其“个人的责任”,还唧唧歪歪怪人家李宗仁逼他下野让他做不成文天祥,真是当了婊子还要立牌坊,这些政客真是无耻之极。这两年畏罪自杀的贪官越来越多,虽说贪污是不道德的,而且还得遭受良心的谴责,但导致自杀对社会损失更大?为什么我们不在贪官萌芽状态就及早发现劝其改过呢?至少像台湾那样,让媒体真正起到监督政府的作用,这样“偷腥把妹”都已经被揪出来了,总不能等包养十几个情妇贪污上千万了才发现,那样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