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飞读中文网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东方迪姆虎--来自华盛顿的报告-第56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好一会儿,他才站起身,用手指将越南姑娘的双眼轻轻合上,把她扭曲的四肢摆平,又拽过棉被盖在她已开始冷却的身子上。 
  几分钟后,他背着采访包走出了威斯康星大道R街18号公寓楼,在路边拦了一辆出租车,朝华盛顿国际机场方向驶去。 

  
 

 
第二十六章



    
1

  1月31日。下午3时。 
  罗新华一直站在大理石楼梯的第三层阶梯上,默默地俯视着熙熙攘攘的大厅。此刻,华盛顿的所有记者几乎都涌到这座新闻大厅,等候采访美中首脑在这里举行的签署各种协定的仪式。其实,这种“仪式”对他们来说已没有什么新闻价值,许多记者在走进白宫大厦之前已将这一消息的电传稿发往报社或电视台。可他们还是极其耐心地等待着,希望能得到一些新的爆炸性信息或令读者感兴趣的花絮。 
  悬挂在大厅两侧的四部超大型屏幕闭路电视正播放着签字仪式的实况:“1号首长”和卡特并排站在插有中美两国国旗的长条桌后,笑眯眯地望着各自的下属代表各自的政府在一份份拟好的协议书上签字。每个人脸上都洋溢着满意和友好的微笑。 
  罗新华虽然并不清楚这些协议的具体条款和内容,但他知道这每一份协定都关系到国家的利益和前途,都凝结着“1号首长”的心血和胆略。连美国国务卿万斯昨天晚上也在电视台发表讲话,称赞由于中国领导的访问而达成的美中两国科技、贸易、文化交流协定的签署,不仅标志着美中两国在广泛领域的合作已进入一个崭新的时代,而且也显示着中国人寻求发展、强盛的意志和气魄。经过三天的紧张会谈,年迈的中国领导人对取得的成果显然很满意,神态也显得很轻松,他对身边的卡特说了句什么,引得美国总统开怀大笑,露出一对雪白的虎牙。这使罗新华不由想起刚在《每日邮报》上读到的一篇文章:有位记者说卡特是罗斯福的私生子,因为罗斯福夫人也长了一对虎牙。他很反感这样的嘲讽,也很不理解美国的报纸怎么会刊登这样的文章。 
  签字仪式进行得热烈而平静。这使等候在大厅的记者们不免有些失望。他们可不愿意让这件令世界注目的大事件就这样平淡地结束,总希望能发生点出人意料的情节,最好是突然有名杀手冲进白宫连开数枪或扔两颗炸弹。因为许多记者都从不同渠道得到一条可靠的消息:在中国领导人访美期间将发生流血事件。每个记者都极想成为这一“事件”的见证人,那样不仅会在一夜之间名扬天下,腰缠万贯,也许还会得到一笔普利策新闻奖的奖金。 
  但这个刺激人的“事件”一直没有发生。 
  罗新华估计签字仪式就要结束,按照日程安排,“且号首长”将由卡特总统陪同参观白宫,然后返回下榻的布莱尔大厦。他正准备到停车场查看一下,忽然发现密集的记者群中涌起一阵骚动,有些人还急急惶惶奔出大厅。他周身的神经骤然绷紧,忙疾步跨下楼梯,奋力挤过人群朝外冲去。 
  罗新华冲出大门才看清,原来是有几十名抗议者冲进了白宫前的草坪。他们举着一条“美国军团声援台湾”的横幅,乱哄哄地呼喊着口号:“打倒卡特政府!”“不许废除《共同防御条约》!”“反对同中共签定任何协定!”……为首的是位身材瘦高、头发灰白,脸上戴着副宽边墨镜的老者。罗新华虽看不清他的面容,但他挂在胸前的一块大纸牌上的几个大字却看得清清楚楚:“参议员巴里·戈德华特。” 
  值勤的军警臂挽臂组成一道人墙,向草坪外驱赶着示威者。由于面对的是一位老资格的参议员,因而动作显得拘谨,收效不大。一些喜欢捕捉花边新闻的记者也奔过去拍照录相。这使戈德华特越发精神抖擞,慷慨激昂。 
    
2

  对巴里·戈德华特和他的“美国军团”,罗新华并不陌生,数年前就有所耳闻,这次赴美之前他又特意调阅了与此人有关的档案资料。 
  戈德华特原本是俄罗斯人的后裔,1912年生于美国西南部的亚利桑那州,父亲是一家小杂货店的老板,为人忠厚,善良,依靠微薄的收入抚养五个子女。在戈德华特考人亚利桑那大学的第二年,父亲不幸在一场车祸中丧生。身为长子的戈德华特只得中途辍学,继承父业。他生性狡诈,处世圆滑,在生意场上显露出超人的才华。几年工夫便将自家的小杂货铺发展成为亚利桑那州最大的百货公司,他也由一位寒酸的小老板一跃成为亚利桑那州最富有的董事长。第二次世界大战爆发后,他弃商从戎,曾任远东地区美国空军司令部教官。到1952年退役时已晋升为空军少将。这时的戈德华特对经商已不再感兴趣,他把商人贪婪的目光盯住了政治和权力。他利用自己在亚利桑那州的财力和势力,轻而易举地就当选为联邦国会参议院的议员,从此跻身于美国高层政界。1964年野心勃勃的戈德华持又把目光盯住了白宫椭圆型办公室。他在好友、副总统尼克松的大力扶助下,获得共和党总统候选人的资格,开始在全国范围内四处游说,竞选总统。结果却惨败在民主党人林登·约翰逊的手下。这次较量使戈德华特大伤元气,也彻底丧失了争夺总统宝座的雄心壮志。虽然没当上总统,但他却时常以美国的头号大政治家自诩。不仅喜欢在公开场合抛头露面,更喜欢著书立说,一口气出版了好几本自传和回忆录,还写了多部政论文集,如《保守派宣言》;《一个保守派的良心》;《为何不选择胜利》;《挽救美利坚》等。这些论著,都被美国资产阶级保守派推崇为“纲领性文件”,“治国大纲”而广泛流传。 
  戈德华特参议员在长期的政治生涯中,一直把反共作为“自己的奋斗目标,是参议院最强硬的亲台分子。美国中央情报局局长胡佛曾赞美他为“始终站在反对信仰无神论的共产主义斗争最前线的勇士。”早在五十年代,他就是极右组织“美国军团”和“约翰·伯奇协会”的重要成员。由于这两个组织公开打出“摧毁共产主义势力”的旗帜,得到台湾当局的大力资助。戈德华特因此也同蒋介石关系特别密切,连同众议员沃尔特·贾德和克莱尔·李·谢诺尔特(陈纳德)被美国人戏称为蒋总统的“三大高级顾问”。他曾多次率团赴台湾参观访问,每次都受到蒋介石国家元首般的款待。1971年10月,总部设在纽约的联合国通过投票表决,恢复了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合法席位,废除了台湾“中华民国”政府的会员国资格。戈德华特对此极为震惊,怒不可遏,他一面组织人上街游行、张贴标语,一面向国会提交议案,要求美国政府立即退出联合国机构,停止向联合国交纳会费,并公开提出要把联合国总部赶出美国。吵吵闹闹很是折腾了几天,最终见大势已去,难扭乾坤,只好草草收场,不了了之,但他对台湾国民党政府仍一往情深忠心不渝,每逢蒋总统临危遭难,一声呼唤,他便赤膊上阵,挺身而出。1972年,他的同党挚友、新任美国总统的尼克松力排众议,毅然访华,飞到北京同毛泽东、周恩来握手言好,并亲自签署了美中《上海公报》。戈德华特恨得咬牙切齿,竟同合作了几十年的尼克松先生彻底决裂,分道扬镳。他不仅在报刊上公开发表文章大骂尼克松“背信弃义”、“屈膝投降”,“出卖美国人民利益”,而且还向国会提交了一份弹劾总统的提案,欲将尼克松置于死地。无奈失道寡助,应者寥寥。他虽使出浑身气力,也没给蒋总统帮上多大忙。不久,在孤岛苦苦奋挣了二十多年的蒋介石终于心力交瘁,寿终正寝。临死前他特意给戈德华特写了一封信,恳求这位大名鼎鼎的美国参议员“永远做自由世界的忠诚盟友”,“与后人共创反共复国的未竟事业。” 
  老蒋死后,小蒋子承父业,接班掌权。戈德华特果然不负重托,对台湾的新总统一如既往,情有独钟。因而也深受蒋经国的信赖和敬重。 
  1978年七、八月间,卡特总统顺应美国朝野的呼声和世界局势的变动,特别是同苏联在中东和欧洲的争斗中连连受挫,使他开始把注意力转向中国。连续两次派安全顾问布热津斯基秘密访华,并带去他给中国高级领导人的亲笔信,表示愿意在《上海公报》的原则下尽快实现美中关系正常化,即在华盛顿和北京之间建立大使级外交关系。中国高级领导人和中国政府对此迅速做出积极反应。两国高层人士开始频繁接触,磋商建交的具体事宜。卡特总统对这个代号“象棋”的战略行动虽然严密设防,滴水不漏,但嗅觉灵敏的戈德华特在国会山上仍有所察觉。他知道为台湾效力的时刻又到了。于是,他联合众议员沃尔特·贾德,成立了一个“中国之友委员会”,又匆匆赶写了一本六十多页的小册子散发给参、众两院的五百多名议员人手一册。他在这本小册子中采取先发制人的手段,喋喋不休地反复声称卡特总统如果擅自废除1954年艾森豪威尔政府同台湾当局缔结的《共同防御条约》,将以违反宪法的行为而遭到国会弹劾。他写道: 
  “任何总统,除非首先得到国会的同意,就不能终止一项条约。宪法要求国会在废除条约方面起决定性作用。任何总统在国家按条约承担义务方面背信弃义,从而在这样一个重大的问题上违反宪法,就会有被弹劾的危险。……” 
  的确,美国宪法规定的新总统就职誓词中确有这样一句话:“将尽最大努力维护、保护和捍卫美国宪法。”总统如果违反了宪法,当然“有被弹劾的危险”。 
  戈德华特不愧是一个聪明老练的政治家,他认为只要挥起捍卫宪法这根魔杖,就一定能降伏卡特总统。然而,他精心撰写的小册子并没引起多少人注意,更没能阻止卡特总统的“象棋”行动。种种迹象表明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