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飞读中文网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当项羽遇到刘邦-第30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刘邦不但尊重他,对他以礼相待,哥长哥短的,而且还成了儿女亲家。在平等之中,还兼有一种被捧为上宾的感觉,这感觉来得自然,很舒服。

由此,我们也可以看出刘邦的两点处世哲学:利诱是可以战胜亲情的;更紧密的亲情关系会超越一般的亲情关系。由此两点,也可以得出刘邦最终的处事态度:他不相信亲情。据此,我们不难得出刘邦是在利用项伯的结论。当然,这也是周瑜打黄盖,双方自愿的事。

刘邦利用项伯,这个在以后也得到了证实,因为让项伯美得不亦乐乎的儿女亲家的承诺最终也没落到实处。刘邦平定天下,论功行赏,他没有忘记项伯在隐蔽战线做出的卓越贡献,封了他为射阳侯,却再也没提儿女亲家的事。当然项伯也不会问,也不敢问,现在的刘邦已今非昔比,找后账无异于找死,以项伯的智慧,是绝然不会做那种傻事的。这事就这样心照不宣地过去了。这个结果已然说明了当时刘邦对待项伯的初衷。所以,项伯无疑成了刘邦的一枚棋子,在项羽营中为刘邦做事,为刘邦上演着无间道的剧情。

从项伯事件,我们也能看出项羽的特点,他在无间道中中招绝不是偶然的。和刘邦相反,项羽是完全相信亲情,也完全在乎亲情的。他听从项伯的劝告,而并不追究其在两军交战在即之时私去敌营、泄露军事情报的责任,就很能说明这个问题。再就是项羽没有心机。他没想到项伯会吃里扒外,更没想到无间道这层利害关系。在他心中,正义就是正义,道义就是道义,即便是在你死我活的战场,他依然会固守那份信念。

除了无间道,在楚汉战争期间,刘邦最得意的手笔莫过于反间计。具体实施者是陈平。刘邦兵败彭城,逃到荥阳后又被项羽围困,还切断了粮道,刘邦抵挡不住,于是想割地请和,遭到项羽的拒绝。刘邦于是问计陈平,陈平给他献上了一道反间计的大餐。

陈平是从项羽那过来的,了解项羽的为人,深知项羽身边的“骨鲠之臣”,也就是忠心耿耿的死党,不过就是范增、钟离眛、龙且、周殷等寥寥数人,只要我们“出捐数万斤金,行反间,间其君臣,以疑其心”,花点钱,挑拨他们之间的关系,让他们产生矛盾,最好打起来,那么我们就可以浑水摸鱼了。

刘邦此时挠头上火不算,小命都难保,自然不会在乎钱了。于是从财政上拨给陈平“黄金四万斤”,作为反间计的启动资金。有人考证这黄金其实是黄铜,并非真的金子,还自以为发现了新大陆,其实你考证那些有何用呢?如果当时铜是购买商品的一般等价物的话,那么铜和金子的性质是一样的,和它的分子结构、分子形式没有关系。不管怎样说,那“四万斤”是实打实的,重量在那摆着呢,就是过去的“斤”在绝对数值上比今天的小,那也算是一笔相当可观的巨款了。

刘邦颇具大领导的风范,只管批钱,让陈平“恣所为,不问其出入”。尽管花,别省着,也不用回来报账。于是陈平结结实实过了一把大款瘾。他派人混进项羽阵营,上下使钱,买通人手,开始大造舆论,说钟离昩等人作为项羽的大将,“功多矣,然而终不得裂地而王,欲与汉为一,以灭项氏而分王其地”。中心意思就是:钟离昩等人和项羽不是一条心。不是一条心的原因,是钟离昩等人战功赫赫,却没被项羽封为王侯,所以想帮着刘邦灭项羽,将来好得到分封。

世间最好的舆论传播方式,不是搞新闻发布会,也不是微博上的应用推广,而是群众间的口头相传,因为它更具有真实性。消息一经散播,一传十,十传百,最后传得有鼻子有眼,也终于传到了项羽耳朵里。项羽还真上当了,正如陈平最初的预料:“项王为人意忌信谗,必内相诛。”项羽和钟离昧等人间的关系毫无悬念地出现了裂痕。

项羽上当的原因,自然是觉得无风不起浪,苍蝇不叮无缝的蛋。这也是反间计屡获成功的一个症结所在,因为它抓住了人性的弱点。正如拿破仑所说:谎话重复一千遍就是真理。老有人说钟离昩等人的不好,项羽还能觉得他们好吗?所以,项羽产生疑惑也在情理之中。疑惑之后,对钟离昩等人的态度便生冷了,见面也没个笑模样,不像以前那样亲近了,再分配工作时,对他们也就不放心了,能找别人就干脆找别人了。

陈平的功夫总算没有白费,钱也没有白花,但这只是成功的第一步。因为除了这些大将,还有一个最重要的人物,也是刘邦最忌惮的人物,就是范增,还没有被拖下水。范增在项羽阵营中算是个明白人,足智多谋,经验老道,而且最重要的,他好像对刘邦一向没有好感,鸿门宴时就差点要了刘邦的小命,让刘邦至今仍心有余悸。范增的智谋加上项羽的勇猛,珠联璧合,强强联手,是项羽军队永葆战斗力的强有力的保障。不破坏这种联合,刘邦的日子就永远不会好过。对付范增,不能采用对付钟离昩等人的伎俩。因为范增不是武将,他没有战功,自然谈不上居功自傲,也谈不上想分地封侯。对付他得使别的法子。可巧,项羽再次给刘邦提供了这个机会。

项羽不是已经开始怀疑钟离昩等人吗?于是便派使者到刘邦处,借机观察形势,打探消息。刘邦见项羽的使者到来,于是摆下一桌丰厚的酒席,准备好好招待。等使者落座,问明身份,却故意惊呼道:“吾以为亚父使,乃项王使!”我还以为是范增先生派来的使者呢,原来是项羽派来的呀,白忙乎半天,酒席都撤了吧,用不着这么费事,随便弄俩菜就行了。于是“以恶草具进楚使”,不但饭菜质量大大下降,就是盛饭菜用的杯盘碗筷都粗糙得很。使者回来,将情况向项羽一报告,于是项羽“大疑亚父”,对范增也起了疑心。

项羽怀疑范增,其实也不是怀疑他私通刘邦,或是在政治上有所图谋而更多的是一种不爽,一种被人小瞧了的不快。项羽未必就看不出这是刘邦的阴谋,是故意作秀给使者看,然后故意让使者给他传话,因为这事做得太过明显,且消息来自敌方阵营,即便傻子都能想明白,项羽不会想不通其中原委的。只是刘邦这样做,和使者这样说,会让项羽心里感到不舒服,这种不舒服会很自然地转嫁到范增身上,所以他会对范增有意见。还有,使者的传话其实也起了一定的作用。可想而知,那使者回来肯定不会替范增说好话,因为使者在刘邦那的遭遇,也很让使者自身没面子,不但一顿便饭就给打发回来了,还没给什么好脸色。而所有这些,都牵扯到了范增。所以,使者也会很容易将怒火发泄在范增身上,添油加醋一番也未可知。

有了以上这两个原因,即便项羽知道刘邦是在故意搬弄是非,挑拨他与范增之间的关系,那他对范增的好感也会大打折扣。

为了进一步说明项羽会对范增产生抵触情绪,我在这里举一个现实的例子:有一个领导,长相有点对不起观众,瘦小枯干不说,形象还十分猥琐,穿啥衣服都别扭,加上领导日理万机,时常不修边幅,不知道的很难将他和人民公仆联系起来。可巧,他的秘书,却是伟岸挺拔,一表人才,面色红润起来油光可鉴,啤酒肚子也不小,颇具领导派头。外地同僚来此参观学习,领导常带秘书接见,对方总是先握住秘书的手寒暄一番,连道辛苦辛苦,把真佛给晾在了一边。如此几次,这个领导便对那个秘书有意见了,到底寻个理由,换了一个和他一样猥琐的人替代他。秘书工作尽心尽力,并没有得罪过领导,只是因为长得太像领导,所以让真领导对他有了意见。可见领导的意见有时是很微妙的,他们的感情有时也脆弱得很。项羽对范增也是如此。

有了成见,范增再说什么,项羽便有了逆反心理,听不进去了。范增想趁着大好形势,“欲急攻下荥阳城”,项羽明知他说得对,却不肯听,听了岂不更说明我项羽不如你了?范增见项羽如此,知道他听信谗言,心里有了小九九,很生气,也不解释,冲项羽嚷道:“天下事大定矣,君王自为之!原请骸骨归!”这仗不用打了,你和刘邦之间胜负已分,这天下肯定是人家刘邦的,你好自为之吧,我请求告老还乡,不再受你这份窝囊气。

要说这范增的脾气也真不是吃素的。在鸿门宴时,当着张良的面,一剑便把张良进献的玉斗辟成了两半,还甩脸色给项羽,是个肝火旺盛的性情中人,吃顺不吃戗的主儿。不过范增岁数大了,身子骨终归不太硬朗,还没走到彭城,在路上便恶疮发作,死翘翘了。

除去项羽身边最重要的谋士,陈平的反间计彻底宣告成功。趁项羽阵营内耗、无暇攻城之际,陈平紧接着又给刘邦献上了一条声东击西妙计:让长得酷似刘邦的纪信,假扮成刘邦,带着两千名妇女冒充家眷,然后从荥阳东门出城,引开楚军的注意力。刘邦这才得以从西门逃脱。

陈平和刘邦使用的反间计,说好听点是一种计谋或者计策,能上升到智慧的高度。其实说难听点,就是挑拨离间、搬弄是非,和农村妇女们没事传闲话、整天东家长李家短的差不了多少。

这种事在我们的工作和生活中也是很常见的。比如你和某个同事关系不错,在工作上互相支持,在生活上互相照顾。有人看不了这种和谐,于是便千方百计破坏你们这种默契,在你面前说那人的不好,在那人面前说你的不是,或在你面前说,那人在什么时候什么地点说你的坏话了,在他面前说,你在什么时候什么地点背后议论他了,等等。诸如此类,时间长了,你们之间的关系肯定会出现隔膜。陈平的所谓计谋,其实也就是这么回事。很简单,没什么神秘的。只不过他实施的对象是一个有实力、有战斗力的阵营而已。可话又说回来,面对阵营就是计谋,面对个人就是挑唆,这算哪门子道理!

反间计的作用,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