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飞读中文网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海魂-第1403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现在,这种已经制造了出来的新式“圆桶”炸弹的重量减轻到了7吨,但是其装药量提高到4。5吨,使用的也是爆炸威力更大的~药,4。5吨的装药量相当于6吨黄色炸药产生的破坏力。最重要的是,后来工程师在炸弹上安装了旋转角度控制器,也就是说,可以由该控制器控制炸弹引爆的角度。再加上定向爆炸装置,就可以使炸弹爆炸产生的能量集中在一个特定的方向上,从而翻倍的增强爆炸产生的冲击波,提高破坏威力。
经过了这一系列的改进之后,工程师先通过计算任务,这种炸弹也可以破坏并不是太坚固的重力坝,而不仅仅只是破坏应力坝。当然,要想彻底破坏重力坝,需要使用的炸弹数量肯定更多,而且最好能够让两枚以上的炸弹命中同一部位,这样才能够达到最佳的效果。随即,罗云冲就准备组织人员对工程师的计算进行实际测试,可是,他还没有来得及将这一任务分派下去,古迅雷就出了支援请求,罗云冲不得不在实战中来检验这一理论了。反正对罗云冲来说,就算失败了,也不会有多少负面影响吧!
  
云冲的讲话只持续了五分钟,这也足以让吴林糠等人他们将去执行一个相当重要,同时也相当危险的任务。当时,吴林糠并没有听明白要去轰炸哪一个目标,可他听清楚了一句话,那就是,他们这次的轰炸行动将不会有战斗机掩护,也就是说,目标在战斗机的作战半径之外,他们将孤军深入敌人的防区后方,然后完成轰炸任务!
任务也很快就分配了下来,吴林糠这批飞行员的任务就是抓紧时间适应美洲地区的环境,尽快达到最佳战斗状态,而这只有通过不断的飞行才能够完成。具体的作战行动是由罗云冲,以及几个跟随他一起过来的6航高级军官负责策划的,与吴林糠他们的关系并不是很大,只是在行动之前,罗云冲才会向他们详细的说明任务。当时,罗云冲大量借鉴了英国人轰炸鲁尔大坝的经验,而且作战任务的时间性相当紧迫,他就没有邀请飞行员一起制订作战计划。
十七日的训练相当紧张,吴林糠的第一次飞行就持续了近6个小时,而且是在轰炸机携带了8的压载物的情况下进行的,其中有3小时都是以最大巡航度飞行,还有半个小时的时间,轰炸机是在距离海面不到5o米的高度上以最大度飞行的。当轰炸机降落在机场上,吴林糠从飞机上跳下来的时候,他已经是满身大汗了。其他地机组成员也好不到哪里去,就连他们这批精英飞行员都在那半个小时的低空极飞行中感到万分的紧张,之前,他们可从来没有在低空以最大度飞行过这么长的时间呢,要知道。重型轰炸机在绝大部分时候都是在高空飞行,根本就不需要考虑飞机撞上海面的危险,而在低空,只要操作有一点点失误,轰炸机就将一头撞上海面,机组成员也将粉身碎骨。
其他十一个机组地情况也都差不多,甚至有一名飞行员从飞行服里拧出了半斤汗水来。而吴林糠他们只休息了不到两个小时。在下午就开始了第二次飞行训练。此时,这些飞行员只能够祈祷他们驾驶的“鹏”式轰炸机不要出故障,不然他们连向别人诉苦的机会都没有呢。
可以说,当时提供给尖子飞行员部队的这批“鹏”式轰炸机的性能绝对是最好的,而且配备给该部队的地勤人员地素质也是最好的,这是吴林糠他们能够在持续进行高强度飞行训练的情况下。轰炸机不出机械故障的主要保证。同时,“鹏”式轰炸机的优秀性能。也是当时帝国6航所装备的其他任何一种轰炸机都无法达到地。
相对于以往的轰炸机,哈飞在设计“鹏”式轰炸机地时候,并不是摸黑前进的,而是有大量的实战经验可以借鉴。另外,根据战时的一些特殊规定,加上当时哈飞还在全力开“游隼”与“猎鹰”两种战机,沈飞与南飞也参与了设计工作,分担了哈飞的压力,同时也集中了三架飞机制造厂的优势。这为“鹏”式轰炸机的研制奠定了坚实的基础。可以说,当时“鹏”式轰炸机的设计团队是帝国最优秀地重型轰炸机设计团队,其中有十四名帝国科学院与工程院的院士,一百多名高级工程师,以及大批曾经参加过“狼鸠”的设计与研制工作的成员,光是这个团队,就是豪华的配制了。
可是,“鹏”的研究并不是很顺利,特别是在27年之前。一直缺乏足够的研制经费。另外,当时6海两军航空兵都是各搞各的。没有采用统一的装备,虽然6航也采购了不少的“狼鸠”,但是一直在独立研制新式轰炸机,没有参与到“鹏”地研制工作中来。以及海军当时的重点研制对象是“游隼”,以及“猎鹰”等战术飞机。在这么多地因素下,“鹏”式轰炸机的研制工作也就不会快到哪里去了。
快有快的好处,慢也有慢的好处。在“狼鸠”开始大批量生产的时候,“鹏”的研制计划就正式启动,而且海军也开始投入研制经费。在接下来的三年中,“鹏”的研制工作一改再改,而且随着海军逐渐降低了投入,延长了研制时间,虽然设计团队在为此不断的抱怨,甚至得想法设法的从各种渠道获得研制经费,但是这也让工程师有更多的时间来修改设计中的细节问题,进行更多的模型封冻实验。最关键的是,在这几年中,大量的新技术诞生,而工程师都在密切的关注着各种与轰炸机有关的基础科学的进步,并且在研制过程中不断的加入了新的技术。也正是如此,“鹏”的基础设计就改了五次,期间加入了大量的新技术,采用了很多以前根本就不会用到轰炸机设计中的新方法,从而使“鹏”式轰炸机在诞生的时候就拥有了群的性能。也因为很多新技术先使用在了别的战机上,使“鹏”式轰炸机在正式投产的时候,其成本能够得到有效的控制。相对而言,这些实际上都是好处,当然,因此而耽搁了几年的时间,这就是负的一面了。
如果从“鹏”式轰炸机诞生后在战场上挥的作用来看,长达五年的研制时间所带来的影响应该是好的居多,毕竟在此之前,“狼鸠”,以及其众多的改进型足以承担起大部分的轰炸任务,不胳是6军,还是海军,实际上都没有装备更好的重型轰炸机的现实要求。而在“鹏”式正式投产之后不久,战线就推进到了美国本土附近,海6两军也开始寻求比“狼鸠”飞得更远,能够携带更多炸弹的新式轰炸机,“鹏”式轰炸机也正好赶上了这个时机,从而顺利列装。最重要的是,当时罗云冲已经正式出任6航总司令,而罗云冲还在海军的时候,就参加过制订“鹏”式轰炸机基本性能指标的工作,对“鹏”式轰炸机相当了解,另外,当时6军研制的新式轰炸机的进度比“鹏”式还要慢得多。罗云冲直接砍掉了6军的轰炸机研制计划,转为与海军联合研究与制造“鹏”式轰炸机,从
模的提高了“鹏”式轰炸机的产量,也就有效的降低本,同时还节约了大量的后勤保障与维护投入,总总体上降低了装备“鹏”式轰炸机所需要的投入,也就让6海两军都能够在投入同样的经费的情况下,可以采购更多的轰炸机。
6军的加入,实际上也为提高“鹏”式轰炸机的性能提供了帮助。比如,在后期加入的全气密封闭式增压驾驶舱的技术就是从6军的新式轰炸机中引入的。当时海军没有提出要求新式轰炸机在1oooo上的高度上飞行的能力,而在这一高度上,必须要使用全气密式增压座舱,不可能依靠氧气筒来为机组成员提供足够的氧气。另外,“鹏”式轰炸机所使用的动机上的涡轮增压机也是在6军加入后得到了改进,从而提高了动机在高空的输出功率,使轰炸机能够达到12ooo米的最大升限,而且在1oooo的高度上,动机的输出功率仍然能够达到海平面大概六成的水平,这在当时已经是一个相当了不起的成就了。
可以说,“鹏”式轰炸机是当时6海两军航空兵第一个重大的合作成果,这也是在罗云冲出任6军航空兵总司令之后所带来的第一个重大改变。当时,西飞,成飞都先后加入了生产工作中来,而且先后组建了自己的生产线。第一个下达大规模订单地也是6航。在第一批验证机刚刚完成制造,工厂试飞还没有完成的时候,罗云冲就在下半年的采购订单中增加了25o“鹏”式轰炸机的购买经费,为6航先装备“鹏”式轰炸机提供了基础。也许。当初海军在启动“鹏”式轰炸机地研制计划的时候,根本就没有想到,最先购买,而且最为积极的不是海军,而是6军航空兵吧。
正因为“鹏”式轰炸机结合了帝国几乎所有大型飞机设计师与工程师的心血,所以“鹏”式轰炸机才成为了活塞时代的终极轰炸机。当时,性能与其最为接近的是美国6军航空兵在27年开始装备。9。虽然B地装备时间要比“鹏”早了很久。但是其研制计划启动的时间却要比“鹏”晚近一年的时间。同时,其性能也要比“鹏”稍微差一点。两种轰炸机最终都有大量的改型,而“鹏”在设计的时候就预留了改进空间,因此其改型的性能更是比B29优秀了很多。
其实,从两种轰炸机地服役时间上也能看出其优劣。最后一架B29的改进型在战后不到十五年地时间就退出了美国空军,同时也从此开始了美国空军长达2o年的没有战略轰炸机的时期。相反。“鹏”的大量改进型号一直在帝国空军服役到了战争结束后2o多年。当然,B29过早退役。也与当时签订的条约有关系。可是,在其他一些国家,“鹏”的改进型,以及衍生型一直服役到了战4o多年,其整个服个世纪,成为了世界上服役时间最长的活塞式重型轰炸机。
当时,“鹏”的一些性能不仅是别的轰炸机所不具备地,甚至是同时代的活塞式战斗机所不具备的。比如,其最达达到了12ooo的升限(在进行军队试飞的时候。甚至在空载的情况下飞到了13674的高度),当时就没有一种活塞式战斗机的动力升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