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飞读中文网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邓小 平时代-第32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1982  年之前各省都有数名省委书记,其中一名称为「第一书记」。有时其他书记也有排序,有时则都称 
为「副书记」,有时又称为「书记处书记」。每一名书记分管一个「系统」,如政法、工业运输、商业或 
文化教育。头衔的变化往往并不反映工作责任的变化。即使中国的作者也不总是采用准确的称谓。1982 
年中共十二大重新强调集体领导以后,大多数省份都逐渐放弃了「第一书记」的称谓,1985  年后不再使 
用,但仍有一名书记全面负责。我在本书中提到指职位最高的书记时,都用「第一书记」,不考虑时间因 
素,其他书记简称省委书记。 
'3…39'程中原、夏杏珍:《历史转折的前奏》,页 62。 
'3…40'SWDXP…2;  pp。  14…17。  邹谠在评论《邓小平文选》时说,与原始文稿相比变动很小。见 
Tang  Tsou;  〃Review:  The  Historic  Change  in  Direction  and  Continuity  with  the  Past;〃  The 
China Quarterly; no。 98 (April 1984): 320…347。 
'3…41'程中原、夏杏珍:《历史转折的前奏》,页 58、67…68。 
'3…42'程中原、夏杏珍:《历史转折的前奏》,页 64、68。 
'3…43'DXPCR; pp。 298…299。 
'3…44'程中原、夏杏珍:《历史转折的前奏》,页 68…69。 
'3…45'程中原、夏杏珍:《历史转折的前奏》,页 69…70。 
'3…46'程中原、夏杏珍:《历史转折的前奏》,页 70。 
'3…47'DXPCR; p。 299。 
'3…48'程中原、夏杏珍:《历史转折的前奏》,页 70…71。 
'3…49'程中原、夏杏珍:《历史转折的前奏》,页 71、77。 
'3…50'《邓小平年谱(1975…1997)》,1975 年 3 月 22 日,页 28…29;《历史转折的前奏》, 
页 73…74。 
'3…51'《邓小平年谱(1975…1997)》,1975 年 4 月 18 日…26 日,页 36…37。 
'3…52'程中原、夏杏珍:《历史转折的前奏》,页 81…84。 
'3…53'程中原、夏杏珍:《历史转折的前奏》,页 429…445、465。 
'3…54'程中原、夏杏珍:《历史转折的前奏》,页 456。 
'3…55'程中原、夏杏珍:《历史转折的前奏》,页 76、82、126。 
'3…56'程中原、夏杏珍:《历史转折的前奏》,页 113…114。 
'3…57'程中原、夏杏珍:《历史转折的前奏》,页 125。 
 
 
'3…58'程中原、夏杏珍:《历史转折的前奏》,页 118…120。 
'3…59'程中原、夏杏珍:《历史转折的前奏》,页 126…133。 
'3…60'程中原、夏杏珍:《历史转折的前奏》,页 142…153。 
'3…61'程中原、夏杏珍:《历史转折的前奏》,页 125。 
'3…62'程中原、夏杏珍:《历史转折的前奏》,页 147…149。 
'3…63'程中原、夏杏珍:《历史转折的前奏》,页 150…152。 
'3…64'《邓小平年谱(1975…1997)》,1975 年 5 月 21 日,页 47…48。 
'3…65'《邓小平年谱(1975…1997)》,1975 年 5 月 29 日,页 50…51。 
'3…66'程中原、夏杏珍:《历史转折的前奏》,页 163…166。 
'3…67'程中原、夏杏珍:《历史转折的前奏》,页 166。 
'3…68'程中原、夏杏珍:《历史转折的前奏》,页 169。 
'3…69'程中原、夏杏珍:《历史转折的前奏》,页 169…170。 
'3…70'程中原、夏杏珍:《历史转折的前奏》,页 443…465;Frederick Teiwes and Warren Sun; 
The End of the Maoist Era: Chinese Politics during the Twilight of the Cultural Revolution; 
1972…1976  (Armonk;  N。Y。:  M。  E。  Sharpe;  2007);  pp。  245…251;  274…282;  Keith  Forster; 
Rebellion and Factionalism in a Chinese Province: Zhejiang; 1966…1976 (Armonk; N。Y。: M。 E。 
Sharpe; 1990); 2007 年 10 月对纪登奎之子纪虎民的采访。 
'3…71'程中原、夏杏珍:《历史转折的前奏》,页 445。 
'3…72'程中原、夏杏珍:《历史转折的前奏》,页 445…446。 
'3…73'程中原、夏杏珍:《历史转折的前奏》,页 446。 
'3…74'据程中原的采访,见《历史转折的前奏》,页 454。 
'3…75'据程中原的采访,见《历史转折的前奏》,页 465。 
'3…76'《邓小平年谱(1975…1997)》,1975 年 4 月 18…26 日,页 36…37。 
'3…77'《邓小平年谱(1975…1997)》,1975 年 4 月 18 日,页 35。 
'3…78'《邓小平年谱(1975…1997)》,1975 年 4 月 27 日。页 38…39。 
'3…79'《邓小平年谱(1975…1997)》,1975 年 5 月 3 日,页 40…41。 
'3…80'《邓小平年谱(1975…1997)》,1975 年 5 月 27 日、6 月 3 日,页 49…50。 
'3…81'《邓小平年谱(1975…1997)》,1975 年 5 月 12 日…18 日,页 42…46;外交部档案馆 
编:《伟人的足迹:邓小平外交活动大事纪》(北京:世界知识出版社,1998),1975 年 5 月 12…18 
日。 
'3…82'《中国日报》对希拉克的采访,2004 年 8 月 23 日。 
 
 
第 4 章 

在毛泽东手下规划未来:1975 
毛泽东在 1975 年指定邓小平取代王洪文主持党的会议时,中共仍然处在文革的争斗所造成的混乱之中。邓小平 
在党内的新职务使他得以采取一些重要措施整顿全国的党组织。在北京之外的第一步整顿工作是在省级层面进行的,三 

个月之后进一步推向县和公社两级。  '4…1'7 月 2 日叶帅写信宣布了由邓小平主持党内工作,两天之后邓小平便在很多省委 
领导参加的中央「读书班」上做了讲话,会议的重点是团结和整党。 
邓小平知道毛对他盯得很紧,因此他在会上大讲毛主席的教导,至少是「毛主席的三项重要指示」枣这是他为 
了配合自己当时的工作目标,从毛的教导中挑选出来、组合在一起的。邓小平的目的有二,首先是让毛泽东放心他会反 
修防修,其次是强调安定团结和发展国民经济。为了加强党的团结,邓小平采用了毛在 1945 年抗战结束时召开的中共 
七大上的做法。在那个邓小平第一次参加的党代会上,毛泽东强调必须把抗战期间占领山头跟日本人打游击的各个单位 
统一起来。邓小平结合前一段时期的情况说,各自为战的打游击时期自然而然地出现了「山头」思想,同样,在文革期 

间自然也出现了派性。他总结道,现在我们党要响应毛主席在七大上发出的团结号召,再次克服派性。 '4…2'不管什么人, 
只要「没有犯过罪」,愿意配合整顿、放弃派性,都要给予善待,包括过去的激进派。 
邓小平小心地避免触动毛的敏感神经,同时大胆地、策略性地选拔善于治国而不是闹革命的人。他没有公然表示 
要清除党内的左派或激进派,但他的确更强调对「宗派主义」(即拉帮结伙的左派)而不是搞「修正主义」(即右派) 
的人的批评。他说,要把领导权交给有十年或以上工作经验的干部。虽然他没有明确反对任命从红卫兵中提拔上来的人, 
但这样一来他就排除了 1965 年以后即文革期间发迹的人,当时这些人中间有部分是「坐直升飞机」上来的。邓小平还 
要求对那些未经适当资格审查就入党的人重新进行审查。虽然未作具体说明,但他针对的也是 1966 年到 1975 年组织 

程序混乱时期新增的 1;600 万党员,而不是文革之前入党的 1;800 万党员。  '4…3'因「不合格」而被清除出党的基本上都 
是坚持派性不改的人。毛泽东没有阻止邓小平的做法,这意味着他承认当时国家需要更加稳定的领导班子。 
整党的一项中心任务是让文革期间由林彪派往地方的军队干部退出对地方政府的领导。邓小平在 1975 年 8 月 8 
日作出指示,除了少数例外,军队要退出所有地方职务。军队的很多人当时是「革命委员会」的成员,而革委会在一些 
地方已经成为正规的政府机构。1975 年底很多军人又回到了军营。 
1975 年 5 月 5 日,毛泽东主持了他的最后一次政治局会议后不久,邓小平又去医院看望了周恩来。邓小平知道 
自己正触及毛泽东十分关心的问题,他也知道,周恩来在跟情绪多变的毛泽东打交道方面要比他更有经验。周恩来告诫 
邓小平说,要谨慎行事,只抓具体问题,一步一步来,不要进行全面整顿。邓小平虽然敬重周恩来,也知道毛泽东有可 
能不再给自己撑腰,但是他比周恩来更有魄力,他下决心进行全面整顿,攻克那些他认为搞四个现代化必须加以解决的 

老大难问题。'4…4' 
邓小平当时还没有谈到改革,但是在构建后来能够实施改革的中共体制的同时,他也开始思考未来改革的内容。 
为此他需要扩大自己的理论队伍枣能够帮他思考一些大问题的官僚体制之外的作家、理论家和战略家。毛泽东让邓小 
平接过中央日常工作的领导权后不久,他徵得毛泽东同意把自己的一批理论人马扩大为政治研究室这样一个正式机构。 
该机构设在国务院下面,其实是由邓小平亲自领导,由过去就是这个智囊团首领的胡乔木继续负责它的日常工作。 
政治研究室 
在正式担任了第一副总理后的第二天,1975 年 1 月 6 日,邓小平把胡乔木叫来,提议由他和吴冷西、胡绳、李 

鑫等人成立一个研究理论问题的写作小组。  '4…5'邓小平和胡乔木都深知毛泽东对理论问题的敏感,因此挑选的都是受到毛 
器重的人,研究的题目也很合毛的心意,如「三个世界」理论、苏联的性质、资本主义危机、批判修正主义和帝国主义 
等等。邓小平从一开始就用了不少时间和精力寻找那些毛泽东可以接受的理论观点,以便自己能有更大的自由去实施他 
 
 
认为有利于党和国家的政策。1 月组成的小理论班子在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