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1993); Genevieve Barman and Nicole Dulioust; 〃The Communists in the Work and Study
Movement in France;〃 Republican China 13; no。 2 (April 1988): 24…39; Deng Rong; Deng
Xiaoping: My Father。
'1…15'Alexander V。 Pantsov and Daria Alexandrovna Spuchnik; 〃Deng Xiaoping in
Moscow: Lessons from Bolshevism;〃 trans。 Steven I。 Levine; 译稿现存 Fairbank Collection;
Fung Library; Harvard University。Pantsov 和 Spuchnik 可以看到有关留苏中国学生的全部苏共档
案。另见对 Alexander Pantsov 的访谈,无日期。
'1…16'Pantsov and Spuchnik; 〃Deng Xiaoping in Moscow。〃
'1…17'Pantsov and Spuchnik; 〃Deng Xiaoping in Moscow。〃; p。 12。
'1…18'Pantsov and Spuchnik; 〃Deng Xiaoping in Moscow。〃; p。 11。
'1…19'Pantsov and Spuchnik; 〃Deng Xiaoping in Moscow。〃
'1…20'Deng Rong; Deng Xiaoping: My Father。
'1…21'Teng Hxiao Ping 'Deng Xiaoping'; 〃Economic Reconstruction in the Taihang
Region;〃 in Stuart Gelder; ed。; The Chinese Communists (Westport; Conn。: Hyperion Press;
1946); p。 201。
'1…22'作者对太行山区党史专家的采访,无日期。
'1…23'Jay Taylor; The Generalissimo: Chiang Kai…shek and the Struggle for Modern
China (Cambridge: Belknap Press of Harvard University; 2009)。
'1…24'中共中央文献研究室邓小平研究组编:《邓小平自述》(北京:解放军出版社,2005),页
1。
'1…25'对这一过程的详细描述见 Ezra F。 Vogel; Canton under Communism (Cambridge:
Harvard University Press; 1969)。
'1…26'《邓小平年谱(1904…1974)》,页 1065。
'1…27'《邓小平年谱(1904…1974)》,1953 年 9 月 16 日,页 1133。
'1…28'Vladislav M。 Zubok; 〃Deng Xiaoping and the Sino…Soviet Split; 1956…63;〃Cold
War International History Project Bulletin; no。 10 (1997): 152…162; Jian Chen; 〃Deng
Xiaoping and Mao's 'Continuous Revolution' and the Path toward the Sino…Soviet Split: A
Rejoinder;〃 Cold War International History Project Bulletin; no。 10 (1997): 162…182。
'1…29'关于邓小平在中共八大各项活动中发挥的作用,见《邓小平年谱(1904…1974)》,1955
年 8 月 17 日,页 1249…1250;1955 年 10 月 14 日,页 1261;1956 年 2 月 6 日,页 1272;1956
年 8 月 10 日…9 月 28 日,页 1303…1318。大会文件见 Eighth National Congress of the Communist
Party of China (Peking: Foreign Languages Press; 1956); pp。 1…390。
'1…30'Khrushchev Remembers: The Last Testament; trans。 and ed。 Strobe Talbott
(Boston: Little; Brown; 1974); p。 253。
'1…31'Khrushchev Remembers: The Last Testament; trans。 and ed。 Strobe Talbott
(Boston: Little; Brown; 1974); p。 281。
'1…32'Jasper Becker; Hungry Ghosts: Mao's Secret Famine (New York: Free Press;
1996); Frank Dik?tter; Mao's Great Famine: The History of China's Most Devastating
Catastrophe; 1958…1962 (New York: Walker; 2010); 杨继绳:《墓碑:中国六十年代大饥荒纪实》
(上下册)(香港:天地图书有限公司,2008)。
'1…33'对邓榕的访谈,2002…2006 年。
'1…34'Zubok; 〃Deng Xiaoping and the Sino…Soviet Split; 1956…63;〃 pp。 152…162; Chen;
〃Deng Xiaoping and Mao's 'Continuous Revolution' and the Path toward the Sino…Soviet
Split;〃 pp。 162…182。
'1…35'Roderick MacFarquhar and Michael Schoenhals; Mao's Last Revolution
(Cambridge: Belknap Press of Harvard University Press; 2006)。
第 2 章
从放逐到返京:1969…1974
1969 年 10 月 26 日,邓小平与妻子卓琳、继母夏伯根一起,离开了他们居住了十多年的中南海。一架专机把他
们送到江西南昌,邓小平要在那里参加劳动,接受毛泽东思想再教育。他们获准携带一些个人物品和几箱书。邓小平离
京前请求见毛泽东一面,但未得到批准。不过,他被告知可以给中央办公厅主任汪东兴写信,他有理由相信汪东兴会把
信转交毛泽东。邓小平登上飞机时,完全不知道自己要在江西呆多久。
在江西,邓小平不能看机密文件,除了专门指派的当地干部,也不准跟其他干部有来往。但是他的党籍被保留了,
这使他对毛泽东有朝一日还会让他回去工作抱有希望。1969 年 4 月,他在离京前不久写了一份检讨,尽管毛泽东依然
坚持邓小平需要接受再教育,但此后他和家人便不再被当作阶级敌人看待。邓小平在离京前一晚与汪东兴的谈话也为他
提供了一线希望:汪东兴告诉他,他和妻子最终还是能回到中南海家中的,他们不在时那所房子会一直空着。所有这一
切肯定给他带来了希望,因为他到达南昌后对自己专案组的当地代表说:「我还会出来工作,我还能为党工作 10 年。」
'2…1'事实上,邓小平回京后,又为党工作了将近 20 年。
在邓小平下放江西之前,周恩来打电话给江西当地干部,指示他们安排邓小平的生活。为了确保安全,不使邓小
平一家人受到造反派的攻击,他们被安排在一个军事驻地,住所在南昌市附近,以便必要时有方便的交通。附近有一家
工厂,使邓小平和卓琳能参加劳动。当地干部选了此前由南昌步兵学校校长居住的一座二层小楼,邓小平一家住二楼,
保卫人员和其他干部住一楼。以当时的标准而论,这房子给一个高干住还算合适:虽然简朴,但宽敞舒适。巧的是这所
房子离著名的南昌起义的发生地只有几英哩,那里是中国人民解放军的诞生地枣1927 年 8 月 1 日共产党人(包括周
恩来、朱德、陈毅、刘伯承、贺龙以及其他很多后来的领导人)就在那里展开了对国民党的第一次武装反抗。
在江西安家之后,邓小平和卓琳每天六点半起床。战争年代邓小平每天做的头一件事是往头上浇一桶冷水,在江
西时他用一块浸了冷水的小毛巾洗脸洗头,他认为这可以增强御寒能力。然后他跟卓琳一起,在别人的监督下读一个小
时毛主席着作,这是他们接受再教育的一部分。邓小平不与当地干部谈政治,只有在听他们上毛泽东思想教育课时除外。
吃过早饭后,邓小平和卓琳步行前往县拖拉机修造厂,在那里干一上午的活。分配给邓小平的工作是对体力要求
较轻的钳工,很像 50 年前他在法国工厂干的事情。修造厂离家只有一公里,当地人修了一条安全的专用路从他家通往
工厂,使邓小平夫妇每天步行上下班时不会遇到外人。 '2…2'工厂职工们都知道邓小平的身分,但邓小平告诉他们叫他「老
邓」就行,这是中国人对年长同事的常见称呼。邓小平干活时,除了眼前的工作和他在当地的生活外,不跟工人谈论任
何别的事情。
邓小平的继母夏伯根在家里为他们做饭和料理家务。午饭后,邓小平夫妻小睡片刻,然后阅读他们带来的书,有
中国历史典籍、《红楼梦》和《水浒传》之类的小说,还有翻译的俄国和法国文学作品。当时还没有电视,但是他们可
以收听中央人民广播电台的新闻。他们晚十点上床,邓小平还要读一个小时的书,然后睡觉。孩子们的陆续到来,为他
们带来了一些外界的消息。邓朴方在 1971 年夏天来后修好了一台收音机,使他们能够听到短波电台。
除了在工厂劳动,邓小平和卓琳也在自己的菜园里干活。邓小平也在家里帮着擦地劈柴。 '2…3'他们夫妻两人的工资
比过去要少,因此日子过得很节俭。夏伯根养了一些鸡,使他们仍然能够吃上鸡蛋和肉。邓小平减少了吸烟的数量,几
天才抽一包烟。他上午在工厂里不吸烟,只在下午和晚上抽几枝。他也不再喝红酒,只在午饭时喝一杯便宜的当地酒。
'2…4'长女邓林和次女邓楠仍能从工作单位领到一点工资,她们到来后便和没有工作的兄弟姊妹一起分享这点钱。
文革对国家、对邓小平本人和家庭的影响让他感到痛心。但是,据在江西最后两年的大多数时间跟父母住在一起
的邓榕说:「他没有意气用事,没有情绪消沉,没有放弃哪怕是最后的一线希望。」 '2…5'在这一点上邓不像他的一些老同
事,譬如 1949 年至 1958 年任上海市长、1958 年至 1972 年任外交部长的陈毅元帅。陈毅是邓小平在法国时的老友、
淮海战役的同事,他被迫下放河南后变得意志消沉,情绪低落。'2…6'
曾当过周恩来助手的李慎之,后来在中国社会科学院当干部时是随同邓小平访美的顾问之一,据他说,毛泽东没
有意识到邓小平在江西期间发生了多大变化。 '2…7'邓小平回京后,仍要做一些在毛泽东手下不得不做的事,但是他坚信中
国需要更深层的变革,他对中国应当向何处去有了更清晰的认识。
反思的岁月
不论毛泽东对身在江西的邓小平有何打算,对邓小平来说这是一个机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