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飞读中文网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明贼-第107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白之富越想越觉得这想法可行,人的贪念是很可怕的,本是一时心血来潮,可当这贪念越来越大的时候,他想收、也收不住了。
猫儿庄、杨休回来的第二天就迎来了几位老熟人,正是上次来借给自己粮食的怀仁、广灵几县的典史。这一次这些典史不是来借杨休粮的、也不是来要粮的,而是来买水车的。
杨休当初给邻村安水车的时候就想到了,以后一定会有大批的人慕名而来的。这东西方便、省力,会为一个村庄省下多少劳动力?
当关外几村都安上了水车,耕种变的轻松起来时,董承就召集了关内各县的县令议事。把这些县令给骂了个狗血淋头,北边地都比较干旱,粮食丰收与否和灌溉有很大的关系。
现在关外有了水车,不用等到秋收明眼人就都能看出来,今年关外的收成一定会比关内好。所以董承就生气阿,人家几个村子住在关外那穷山恶水的地方,你们几个县在关内养尊处优的,到时候要是收成不及人家,丢不丢人?
几个县令也挺可怜的,莫名其妙的被骂了一顿,回到自己管辖后,忙让人去打听的水车的来路。当得知是猫儿庄所产后,这些知县全都找上了怀仁和广灵知县,他们知道这两个县曾给猫儿庄借过粮,想在这上面套交情,买得几个水车回来。
可惜、这几个县令打错了算盘,因为他们不知道,这怀仁县和广灵县在借粮食时,要了多么高的利息……
杨休听了几人的来意,心里顿时就乐了,心说你们这不是上赶着让我黑来了么?这么好的机会,不黑白不黑阿。
“这个……几位大人,这水车可不是好做的阿。”杨休坐在椅子上,脸上写满了为难二字。
“哎呀,杨大人,您这话说的可就不讲究了,您看关外这么些个村子,哪个村子没有水车?这就说明这事不是不能办吗。”
怀仁典史知道杨休实在推脱,所以赶忙在一旁接住话。这次他们来和上次一样,都是被县令下过死命令的,那就是不管怎么样,都一定要把这水车买回来。
杨休翘着二郎腿,点点头表示赞同他的话,用眼角打量了几人一眼,说道:“做到是能做,不过我也说了,这水车不容易做阿。”
杨休这明显是睁着眼睛说瞎话,现在猫儿庄那些个工匠,对于做水车简直是熟练到了家,几个人合伙用不上半天的功夫就能造出一个来。
杨休现在意思已经很明显了,几人也都看的出来,这就是开口要价呢吗。
“杨大人,您说……这一个水车要多少银子?”怀仁典史有些忐忑的问道。
杨休笑眯眯的说道:“哎?这不是银子的事儿,而是这水车造起来实在麻烦,劳民阿。我估摸着、一个水车怎么也要……50两银子。
“啊?”几位典史一听一个水车竟要50两银子,一时间全都惊的站起身来。五十两银子对有钱人家来说不算什么,可对他们这些边关小县的典史来说,可是大数目阿。他们整个县,一年才能收上多少税银?

第一百五十三章 经商就要奸(三)

“杨大人、这、这价钱,是不是有些高?”几位典史有些为难的说道。
杨休摇摇头,坚定的道:“这价格已经很低了,你们想想、有了水车等秋收之时,每亩地怎么也能多产半石粮食吧?各县在关内都是大县,光是田地就有几十万亩,等秋收之时还怕赚不回这些钱?”
“这……”几个典史这下可犹豫了,杨休说的是,自己县内耕地是多,可村子也多阿?按照县令大人的意思,这每个村子里不都得配上两个水车阿?那也就是一个村子就要花上100两银子,十多个村子要是都装上这水车,不得花上上千两银子?这可不是小数目阿。
其实几人到不是觉得这水车的价值贵、而纯粹是他们没钱阿,他们几个现在担心的是,自己县里能否拿出千两白银?
杨休笑眯眯的看着几人,也不去打扰他们,就让他们在那沉思着。
这大同府内的几县都不富裕,每年向朝廷交完赋税后,剩下的银钱也就勉强能维持一年的生计。这些事情杨休都知道,而他之所以知道,还要狮子大开口要这么多银子,其实是想赚得更多,毕竟一次性得来的银子,总有花没的时候。
“唉。”杨休一副悲天悯人的样子叹了口气,站起身踱步来到窗子边,望着远处一片翠绿的山峰低沉道:“我大同府的百姓都苦阿,不比那些江南之地,水土肥沃。生在这苦寒之地,就是天生的苦命,有时本官还真想着,如果有能力,一定要帮帮这些百姓,毕竟本官也是从一个穷苦百姓过来的。”
几位典史一听这话,忙跟着点头,抢着道:“杨大人,既然如此您就把这水车卖给我们,便宜一些。我们也是为了百姓阿,有了水车百姓们每年的收成就能多一些阿!”
杨休点点头,回过身看着几人说道:“本官愿意诸县造水车,银子也可以不收你们的,但却有一个条件!”
“哦?什么条件,杨大人您说、只要我们力所能及,一定照办。”几位典史见杨休终于松口了,心中大喜,而且这次杨休竟说不收银子!
杨休目光如炬,盯视着几人的眼睛一字一句的说道:“只要几县答应,今后十年、每年都将贵县多收到赋税的三层交给本官,本官就可以免费给你们造水车。”
“啊!”
杨休此话一出,几位典史都傻了。杨休这是要做什么,竟是、竟是要赋税!而且还是十年!
杨休死死的盯着几人,正如杨休之前所说,让全国的百姓过上好日子是他的理想、他的目标。所以杨休怎么可能不把水车推广到全国呢?不过杨休知道,大明朝的赋税,是按照生产总量的来收取的。
也就是说,百姓们的收成越好,官府就能收去更多的税。所以给百姓们造了水车,不光有利于百姓,也让那些官老爷们有了油水了,因此杨休在思量过后,才决定先提高价格吓吓几位,然后再提出这个办法。
既能让百姓们用上水车,多些收成,自己又能从官府那里多赚些钱粮。省得那些知县老爷们有了钱,就开始为富不仁,贪污受贿的。
“有了水车,诸县每年的收成可会翻上一倍。而税收也会多上很多,本官从诸县多的这部分税收中抽取三层而已,诸县依然会赚取很多好处阿,到时大家都是互赢的局面,岂不完美?”
杨休将其中的利益关系说的明白一些,省的这些大老粗反应不过来其中的道道。
“诸位,你们好好想想吧。”
见几人都开始沉思起来,杨休再次转过身,望向远处的一片生机。
良久、经过深思后的怀仁典史站起身,对杨休抱拳道:“杨大人,您的这个条件太过重大,我们实在做不了主,要先回去与堂尊大人商讨才行。”
杨休点点头,这是之前就预料好的,这么大的事情,他们几个典史当然做不了主。
将几位典史送出村子,杨休回来时就见宴卿已经笑呵呵的坐在自己房间中了。
“宴先生,你说那几个知县会同意分赋税的三层给我吗?”杨休对宴卿问道。
宴卿点点头,非常肯定的道:“会、朝廷的赋税可是大事,要是让朝廷知道地方私用赋税可是大罪。不过这也不新鲜了,很多地方衙门都会用赋税去和当地富绅讨价还价,朝廷只看各地衙门当年交上的赋税是否比往年多,至于其他的猫腻,他们不会管、也管不过来。”
不出宴卿所料,几日后、各县衙门纷纷传来消息,愿意接受杨休的条件。将每年多出赋税的三层,交给杨休,作为买水车的银钱。
几县的县令也是无奈,尤其是怀仁和广灵两县,当初借粮时讹诈了杨休三层粮食。现在到好,杨休又借着水车一事,从自己等人身上讹去三层,这真是天理循环、报应不爽阿!
可这也没办法阿,谁让府台大人下了命令,一定要安上这水车呢?两县的县令可在心中把陶敬骂了个狗血淋头,当初借粮时为难杨休,不都是他陶敬的主意?
这一下猫儿庄又忙碌起来了,一边要忙着扩建兵器作坊,一边又要忙着给关内诸县、百多个村子造水车,忙的是不可开交。
杨休见这么下去也不是事儿阿,过一阵作坊扩建好,自己这边又要忙着赶制兵械,就更忙了。于是再次派人出去招收工匠,这一次不光在关外几个村子招,更是到关内去招收。
大同府、同边九桟。
二头看着呆坐在桌子边的黑牛问道:“老黑,你咋来了?”
“跟元大头领出来办事。”
“啥事?”
“招工匠!”
“招工匠?村子不是已经招了那么多工匠了么,还招?”
黑牛用看白痴一样的目光看着二头,很精简的回道:“笨呢,不够呗。”
……
“那元大头领呢?”二头继续问道。
“招工匠去了呗!”
……
二头觉得自己有些崩溃了,可能黑牛也感觉自己说的话太精简了,憨厚的笑了笑,补充道:“说是稍后就来和我们汇合,然后一块儿回村子。”
“哦。”二头见黑牛这家伙总算说了句人话,点点头准备起身带这家伙去吃些东西。
“饿了吧?下楼去吃些东西吧。”
“啪啪啪……”
二人刚站起身要去吃东西,就听到有人敲门。
二头满脸疑惑的把们打开,心说自己在这大同府谁也不认识阿?
门外站着一个小厮打扮的青年,见门开,恭敬的道:“哪为是二爷?”
二头一时有些不太适应这个称呼,以前无论是在山上,还是在哪,周围人都直接叫他二子。这回他留在大同,去参加制造衙门的‘承包’大会,身份可不是之前的马贼流寇了。所以一些小厮、或是下人,都管他叫二爷。
“我就是!”
那小厮很是恭敬的说道:“二爷,我们家老爷想邀您到松鹤楼一聚。”
“哦?你家老爷是谁阿?”二头纳闷的问道。
“哦、回二爷,我家老爷是朔州白家、白大老爷。”
“白大老爷?”二头嘀咕两句,心说自己和这个老头子也不认识阿?没事来请我吃什么饭?
二头还犹豫着去不去,黑牛在一旁道:“不去吃饭吗,干嘛不去!”
二头想想,觉得黑牛说的有道理,点头对那小厮道:“好,我们跟你去。”
小厮本是来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