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飞读中文网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园青坊老宅 作者:杨黎光-第16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它不影响园青坊大街走马车,过轿子,跑黄包车,可今天汽车就开不进来了,这也是市里要拓宽园青坊大街的原因之一。
  黄先生上前拉开车门,请程基泰上车,程基泰弯着腰就往里钻,结果一下撞到了车门框上。黄先生赶紧上前用手护着车门,程基泰这才钻进了轿车里。
  程基泰是坐过小轿车的。当年在爷爷奶奶身边当“小开”的时候,家里有一辆黑色的福特牌小轿车,还有一个司机。每当陪着爷爷奶奶坐车外出时,他都很兴奋,司机一拉开车门,他“噌”的一下就钻进去了。可今天他忘了,成年人坐车要像黄先生那样,屁股先进去,然后身体再进去,才不会碰头。也难怪,几十年了,程基泰只坐过公共汽车,小轿车只是看一眼而已。
  轿车开动的时候,程基泰有一种回到“小开时代”的兴奋,他下意识地孩子般颠了颠屁股,毕竟是上了年纪,一颠,感到有点头晕。他赶紧闭上眼睛,更晕,只好又睁开。看到黄先生正侧脸看着他,不好意思地朝黄先生笑笑。黄先生拍了拍司机的椅背,说:“师傅,开慢一点,让我看看街景。”
  程基泰正襟危坐,陪着黄先生看街景。这里人车不分道,马路上行人、自行车、大板车,和挑着担子背着包的行人混在一起,正是傍晚归家时分,人们都匆匆而行,司机不停地按着喇叭,但是没有人给他们让道,轿车只能走走停停。好在黄先生不着急,真的饶有兴趣地看着车窗外的情景。
  程基泰每天都在这条街道上行走,对马路上的情景太熟悉了,他没有黄先生那种兴趣。但看着看着,感觉就变了。坐在舒适的车里,享受着空调,看着窗外行色匆匆满脸油汗的行人,他心里突然有一种人上人的感觉。这时,他看到邻居成虎骑着自行车从轿车旁驶过,便抬手想跟成虎打个招呼,虽然车外的成虎也朝车内看了一眼,可他哪能想到轿车里坐的是程基泰,没有任何反应地骑了过去。
  黄先生笑笑:“熟人?”
  程基泰有点尴尬,说:“是的,是的,我的一个邻居,他没有看见我。”
  车子穿过商业街,开过一个高坡,朝江边驶去。程基泰又看见了老宅后院的邻居,在搬运公司拉板车的孙拽子。只见他一个人拉着一辆大板车,在昏黄的灯光下,正从坡下往坡上拉。孙拽子是个残疾人,只有一只胳臂,右臂从上臂处断了。此时,他用那剩下的一小截右臂扶着一只车把,左肩上板车的拉绳像套辕一样,深深地陷在肩膀上的肌肉里,左手紧握着另一只车把,弓着身子艰难地把板车往坡头上拉。
  程基泰想,人和人真的不一样啊,坐在车里的感觉真好。
  轿车拐弯进了江边的一个小岛,进了宜市最好的一间宾馆——迎江宾馆。迎江宾馆是市里惟一的涉外宾馆,早先是专门接待中央和省里领导的。宾馆坐落在一个小山上,从房间的窗户,可以看到太阳在江面上朝起夕落,所以叫迎江宾馆。改革开放以后,所有从港澳来的客人都被安排在这间宾馆里。宾馆不大,涉外部分是一幢四层的小楼。虽然只有四层,但却有电梯。这是程基泰平生第一次坐电梯,当电梯门关上的时候,他有一种飘起来的感觉。走出电梯,程基泰两眼一抹黑地跟在黄先生的后面,脚踩在厚厚的地毯上,没有一点声音,仿佛踩在一堆棉花上。走廊的两边墙壁上是一排壁灯,发出黄黄的光,那种晕晕的感觉又上来了,他突然想扶着墙壁站一会儿。正在这时,黄先生打开了一间房间的门。
  这是一个套间,窗户朝南,外边就是长江。黄先生打开窗户,一股清新的江风吹了进来,接着听到江水“哗哗”地拍着江岸的声音。套间外面是一间会客厅,厅里一圈沙发,沙发是浅黄色的,黄先生请程基泰坐,程基泰一屁股坐上去,身体立即深深地陷了进去,使他有一种被淹没了的感觉。
  黄先生从里间拎出一个半新的旅行箱,说:“这是程小姐托我带给你的。”接着,他又拿出一封信,递给程基泰:“这是程小姐给你的信。今天去找你的时候,怕一时找不到,所以箱子和信都没有带上。”
  程基泰接过信,一看信封上那七歪八扭的字,就认出是女儿程翠玲的。程基泰从信封里抽出一张纸,信写得很短:
  爸爸:
  我是翠玲,来人是我的朋友黄瀚浩先生,他到内地来旅游,顺便来找投资的机会。请你尽可能地给他提供帮助。具体情况他会告诉你。
  我到香港来找爷爷了,可是过去你跟我说的那个地址,现在是一幢几十层的高楼。我问了大楼的保安,他们都没听说过爷爷的名字。请你在家里再找一找当年爷爷从香港寄来的地址,交给黄先生,他会尽快传真给我。
  我在香港一切都好,不必牵挂。等找到爷爷,我会马上告诉你。托黄先生给你带了一点东西,另还有两千元港币,请查收。
  女儿翠玲
  程基泰看着女儿的信,原来女儿真的到香港找她爷爷去了。虽然她让自己伤透了心,可自从失踪以后,自己也是日思夜想,今天她突然从天而降。女儿好像长大了,信中对自己也有几分关心和体贴,还带来了东西和钱,这在过去是从来没有过的。
  程基泰和父亲在解放初期还一直保持着联系,“三反五反”运动以后就断了联系。现在几十年过去了,他根本不知道父亲还在不在香港。不过尽管搬了好多次家,他还保存着当年父亲和他通信的地址,也曾告诉过翠玲,翠玲可能就是凭着这个地址去找的。其实,改革开放以后,他也曾悄悄往这个地址去过信,但都如石沉大海没有回音。后来他想,也许因为自己搬了几次家,父亲想和他联系也找不到他的地址了。
  黄先生在一旁说:“程先生,程小姐要的地址,您回去好好找找,找到了就交给我,我可以从宾馆发传真回去。很快的。”
  程基泰这才想起女儿在信中的嘱托。他问:“黄先生,您到内地来想寻找什么样的投资项目呢?我可以帮您打听打听。”
  黄先生说:“好呀,先不急。我准备在内地走一走,看一看,有投资机会,随时都可以谈。”
  程基泰说:“好呀,那您先在宜市看看吧,我们的周边有好几座名山,像佛教圣地——九华山,还有黄山、天柱山,都是名山。”
  黄先生笑笑:“我血压高,害怕爬山,倒是对古镇古村有兴趣。”
  程基泰说:“那就更方便了。宜市周边的县是徽商故里,那里有好多保存得很好的古村落,只是交通不太方便。”
  黄先生兴奋起来,他站起来说:“我就是对此有兴趣,越是交通不便,越是好玩,越是有老东西呀!”
  程基泰不明白:“老东西?”
  黄先生解释说:“哦,我有一个业余爱好,喜欢收藏艺术品,时间越老的越好。您有这方面的熟人介绍给我认识吗?”
  程基泰问:“不知您想结交哪一方面的人?”
  黄先生说:“宜市一带,历史上是徽商集中的地方。徽商都有返乡光宗耀祖的传统,所以赚了钱都会回家乡盖大房子,因此,宜市周边至今还保留着很多徽式的大房子,比如您现在住的房子,过去一定是有身份人家的大房子。”
  程基泰问:“您想收藏大房子?”
  黄先生笑着说:“不不不,我想收藏曾经住在大宅子里面的主人的古玩。”
  程基泰一拍大腿:“哦,我明白了,您所说的古玩,在解放后,特别是文化大革命以后,都变成‘四旧’了,砸的砸了,没收的没收了,没砸的都送到旧货商店去了。我们老宅里就有一个人,过去家里是开古玩店的,后来他就在旧货商店工作,一定很懂行,我介绍你们认识认识。”
  黄先生一听,很高兴,马上说:“好呀!你介绍我们认识认识,我请他吃饭。”
  程基泰说:“好,我回去和他商量商量,然后带来和您认识认识。”
  黄先生高兴得站了起来,好像要让程基泰马上去找这个人似的。
  程基泰看见黄先生站了起来,也站了起来,说:“翠玲要的地址,我回去再好好找找,找到了,马上给您送来。”
  黄先生说:“那好,我让宾馆的轿车送您回去。”
  程基泰却站在那儿没动。黄先生给服务台打电话,请司机在楼下等,然后就打开了房间的门,程基泰仍然没动。黄先生看着程基泰,程基泰有点不好意思地说:“翠玲在信里说,说,她给我带了钱。”
  黄先生恍然大悟:“哦,钱在信封里呀!”
  在信封里?这么薄薄的信封里能装下两千块?程基泰连忙查看信封,果然发现信封里除了一张信纸,还有两张金黄色的钞票,抽出一看,上面印着一行繁体字:香港渣打银行港币壹仟圆整。票面上还有一个很威武的狮子头。
  程基泰从来没有见过港币,也不知道世界上还有这么大票面的钞票。爷爷死后,留下一些美钞和金条,那美钞最大的是一百元的,都让他拿到银行里去换了人民币过日子了。两千元,一个科长每月的工资也才不到一百元人民币,两千元差不多相当于一个科长两年的工资了,而且还是外汇。女儿真的出息了。程基泰将信封塞进裤子的口袋里,手却一直没有抽出来,捏着那薄薄的信封,心里感到特别充实。
  回去的时候,程基泰一个人坐在车上。他一点都不晕了,心情非常之好,由于没有正式的职业,多年来,他的日子几乎就踩在饥饿的边沿上。今天,手上捏着那个信封,有钱人的感觉又回来了。
  突然,车停了下来,园青坊街口到了。程基泰依依不舍地下了车,一只手仍然插在口袋里。远远就看到了老宅那个残破的轿子门楼,心情一下子落下来了。掏出钥匙打开房门,仍是那股霉味扑面而来,阴暗、潮湿的房间,一下把程基泰又拉回了现实之中。
  饭后散步,是张和顺多年的习惯,每天晚上吃完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