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飞读中文网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蒋介石成败录-第60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做官的莫进来,发财的请出去”的对联,用心表达办学的宗旨。


术篇第104节 儿子推“新政”(2)

    这些活动,就他主观愿望而言,确实是真心想进行社会革新,他将这种社会改革定位为“良心政治”。但是,进行社会变革,是一项复杂的社会系统工程,需要互动,这些社会积弊的总根源是国民党统治的政治制度和经济基础。如果从根本解决起,势必动摇国民党的统治基础。在原有的制度上修修补补,这很难取得很大成效。实际情况是,尽管蒋经国的这些作为被中外媒体竞相报道,炒作、拔高,对政风民风的推动是相当有限的。只不过是热闹有余,成事不足。    
    3.宣布“五年计划”,现代化市镇梦难圆。    
    蒋经国的新政,不仅在政治层面,而且还在经济建设上提出了近似于幻想的计划。他拟定了“五年建设纲要”,纲要规划在五年内把各县城建为现代化标准城市,并且将各县28个旧市镇,改建为现代化的市镇。在其他主要经济指标方面也是开出了让人瞠目结舌的指标。这样庞大、浮夸的规划,是通过一个专区将他脑海中对未来中国的空想的表达。他在专区县长会议上说了一个未来中国的梦。他说:    
    “那时的赣州,一路所望到的都是花园树木,而且警察也没有了,路上都是机器来指挥交通,自卫队也没有了,因为大家都能安居乐业,没有土匪强盗,所以用不到自卫队了(全境只有穿白色服装的政治指导员)。赣南大礼堂,也移到南康去了……大礼堂之正中在转映纽约的电影和维也纳的音乐,几处电视的幕上,正在映出伦敦的足球赛。那时候,已成为电气化的世界。”这是一个宏伟的计划,五年内把极其落后的赣南变得如此的发达,不用说建成,就是设计图纸都难以完成。蒋经国不仅大胆地想像,而且要以火箭似的速度去实现,这太浪漫了。艺术创造需要浪漫,然而建设需要脚踏实地。    
    这是一个美丽的空想,它暴露出初出茅庐的蒋经国的从政弱点,急功近利,冲击有余,务实不足。他自己也承认,“很多事情‘缺乏详细计划’”。    
    蒋经国在赣南锻炼是很投入的。舆论界对他是褒扬的,他毕竟给国民党带来新鲜气息,人们对国民党的陈旧腐朽的政风十分厌烦。而国民党官场对这个“异军”进行了围攻,告状的、批判的,不乏其人。这也不奇怪,因为,一方面,蒋经国的从政之道与国民党政风格格不入。于是乎,在国民党营垒里,他被认为是“有共产党气质的国民党”,把被他们的蒋委员长称作“共匪”的作风带到国民党里来,那还不如临大敌,群起而攻之?另一方面,蒋经国在赣南的新政,打击恶势力,触及到权贵们的利益。更为重要的是,国民党的地方政治本来就是官绅合治的权力结构。如果深入下去,朝这个弊端开刀,那将动摇国民党的根本。这也是令他们恐惧的结果。    
    评析:    
    蒋介石把蒋经国安排到江西代职,是其培养接班人的一个重要步骤。其成功之处在于,第一,高度信任,不因其历史上的不同“信仰”以及革命的行为,抱成见,刻意加以防范。因为江西赣南曾经是红色根据地,革命影响不会完全消失,如果蒋介石对蒋经国有怀疑的话,不会安排他到这样的地方去锻炼,更不会让他在那里呆那么长的时间,尤其是告状不断时,他却没有感到这种危险性。他对经过“洗脑术”驯化了的儿子已有十分的把握,到底是不是“有共产党气质的国民党”,他最清楚。    
    第二,不直接插手,而是托付给自己信任的政客去安排蒋经国锻炼的工作,一方面可以避嫌,另一方面,地方官接近于实际,可以做出比较恰当的安排,同时,也不至于引起儿子的特殊化的念头。    
    第三,静观其效,后台支持。在蒋经国在江西代职锻炼期间,蒋介石没有对儿子如何行事作具体的指示与要求,放手让他去作为,当出现反对声时,仍予以支持。    
    第四,扬其所长。蒋经国在赣南的一套做法,有明显的苏联政风的痕迹,蒋介石不是要儿子收敛,而是让他去践行独特的政风;即使是急功近利,做表面文章,也不出面反对。这与蒋介石让蒋经国对江西去的指导思想有关,他就是要儿子去磨砺,轰轰烈烈地干一番事业,扩大影响。他需要有股子冲劲,让其显山露水,在政坛产生某种震撼。因此,对蒋经国的所谓“新政”是默认的。另一方面,他也觉得蒋经国锋芒太露,担心扰乱了政局。所以,他要制约。于是,在蒋经国在赣南锻炼五年后,于1943年,让他离开了赣南,另有重任。    
    蒋经国走了,他的一切改革计划,和他的去向一样,付之东流。对于蒋家父子来说,他们需要的不是“新政”的结果,而需要的是它的造势。蒋介石把儿子放在赣南磨砺,推出“新政”,用特殊的方式把儿子隆重推出,“他已经成功地建立起政治阶梯,他的名字成为青年偶像。”蒋介石这一着棋又成功了。赣南民众没有得到多少实惠,可他蒋家以极小的资本投入,获得大的官场利益。


术篇第105节 设台阶压担子(1)

    设台阶压担子,绕过左右掣肘    
    蒋经国在赣南的表现,使得蒋介石心里更有底了。从上个世纪40年代初开始,他已开始蓄意培植儿子,使其具有以后从自己手中接班的威权与能力。    
    可是,这件事做起来很不容易。因为,不仅要受到政敌的公开的反对与抑制,而且还要受到嫡系中的各个小派系明里暗里抵制与掣肘。为了达到培养儿子的目的,蒋介石设台阶、压重担,使其在国民党的体制内,能迅速成长。与此同时,对阻碍这一培养“太子”计划实施的嫡系中的小派系,采取绕道而行,以避免过多的内耗。    
    事例:    
    在蒋经国江西赣南锻炼期间,蒋介石就趁熊式辉委任蒋经国聘任赣南专员之机,安排他到重庆国民党中央干训班接受正规的培训。此举有双重目的,一是为蒋经国将来担当大任铺路搭桥,因为国民党官场用人,有一个定势,那就是在上一级干校接受正规培训,是提升的必要条件,即使是自己的儿子这一程序也不可少,否则就会遭到非议。二是巧妙地解决蒋经国的国民党党籍问题,在国民党中央干校培训,事实上已默认了他的国民党党籍。走了这一过场,其他实质性步骤就好办多了。    
    在蒋经国返江西任赣南专员之前,委任他为三青团中央委员兼任三青团江西支团临时干事会干事兼筹备主任,其任务是在江西建立三青团组织。这个官职虽然不大,但属于一项基础性的工作。无论是从蒋介石发迹、得势、得权、固权的轨迹看,还是从蒋经国自身的体验看,这项工作成效的大小事关今后能否顺利交接班的成败。因此,蒋经国认为,没有组织做后盾的行政官,比沙滩上的大厦还要脆弱。所以他十分乐意并下大力气做好这项奠基工程。    
    三青团的全称是三民主义青年团,始建于武汉抗战时期,1938年7月,成立于武昌,其班底是复兴社CC系组织的成员。蒋介石是名义上的“一把手”,实权由康泽掌握,也可以说,三青团曾是CC系的势力范围。把蒋经国安插进来,如同硬要从CC派手里把权夺走,他们当然要时刻保持高度警惕性,千方百计地让蒋介石的计划难以实施。而蒋经国则在蒋介石的支持下,不动声色,步步为营,稳扎稳打,就这样地与复兴社(CC系)争斗。    
    在蒋经国即将启程时,康泽就给他设了陷阱。把复兴社(CC系)的亲信安排到江西任职,名义上是协助,实际上是想架空小蒋。这一帮人很鬼,经常到蒋经国那里请示汇报工作,看起来对小蒋一片忠心,实际上想把他堵在自己办公室里,不让其插手省三青团筹建工作。他们哪里知道,在政治斗争方面,蒋经国在苏联吃的盐比他们吃的饭还要多,这类小伎俩怎能瞒得过他的眼睛。其实,他早已察觉,然而,不动声色,表面看来是无为而治,但实际上,他使出了绝招,那就是有退有进,你不让我亲政,我本来就不打算事必躬亲,那些鸡毛蒜皮的日常事务就让你们争着去做吧,我去抓大事,积极培养干部,积蓄能助我担当大任的基本力量。    
    首先,他在赤朱岭开办起了“三青团江西支团部干部训练班”。对于这样的大事,他一手操办。从招生章程到教学计划的制订,从招收学员到组织培训,他大包大揽,不要他人代劳,话又说回来,你想要人帮手,也没有人,复兴社的那帮人正在那里等着看笑话,哪里会跑来替“太子”帮忙。    
    蒋经国虽然与他曾经追求的“信仰”决裂,然而,苏联的政风却已在他的身上潜移默化,在他的从政轨迹中似乎时刻可以看到这样的影子。办团训班,他要搞“政治挂帅”。亲自讲授“精神讲话”课程,这门课程类似于开学典礼报告,不过,他把“精神灌输”刻意地突出出来。倡导所谓的“赤朱岭精神”,以及提出类似的政治口号,对一些青年人颇有吸引力。同时,他巧妙地建立起联络网络。独出心裁地成立“江西青干班毕业学生通讯处”,加强与学员的联系,通过师生情谊,进行感情投资,编织关系网。在此基础上,还开展夏令营活动,建立起三青团的外围组织,把更多的青年收罗起来,不断壮大小蒋嫡系队伍。    
    其次,通过合法途径,借助江西三青团组织组建嫡系。这是一个渐近式的排异聚嫡的过程。先是通过办赤朱岭团训班,抢占阵地。然后,依托这个阵地,逐步进行嫡系势力的扩张,排挤异己势力。在1941年4月,召开江西三青团支团会议时,康泽安插的人马在与小蒋较量中,纷纷落马,全被排挤出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