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飞读中文网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蒋介石成败录-第47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军的6项主张。宋子文听后,表示个人同意,承诺转达给蒋。24日,谈判继续进行。宋美龄明确表示赞成停止内战。周恩来对宋美龄说:只要蒋介石同意抗日,中共拥护他为全国领袖。并表示除蒋介石以外,全国没有第二个合适的人。双方最后达成了包括停止内战,集中国力,一致对外;改组国民政府,集中各方人才,容纳抗日主张,驱逐亲日派,容纳抗日分子等内容在内的6项协议。    
    当晚,蒋介石会见了周恩来。周恩来对他说:“蒋先生,我们有10年没见面了,你显得比从前苍老些。”蒋点点头,叹口气,然后说:“恩来,你是我的部下,你应该听我的话。”周恩来回答:“只要蒋先生能够改变‘攘外先安内’的政策,停止内战,一致抗日,不但我个人可以听蒋先生的话,就连我们红军也可以听蒋先生的指挥。”蒋对周作了三点表示:(一)由宋、宋、张全权代表他与周解决一切。(二)停止“剿共”,联红抗日,统一中国,受他指挥。(三)他回南京后,周可以直接去谈判。他还保证:“决不打内战了,我一定抗日。”本应由他在协定上签字,但他在同宋子文、宋美龄商谈时,已表示:他以“领袖人格”作保证,不作任何书面签字。    
    经过三方的共同努力,西安事变得到和平解决。张、杨两将军因领导和解决了西安事变,“有功于抗日事业”,而成为“千古功臣”。    
    蒋介石准备回南京,但是,东北军和西北军的高级将领不相信蒋介石的诺言,于25日联名给宋子文写了五封信,说商定的条件必须有蒋介石的签字,“中央军”必须首先撤至潼关以东才能放蒋,否则虽然张、杨答应了,大家也誓死反对。蒋介石看到这封信大惊失色,立即派宋子文去见张学良,宋恳求尽快放蒋离陕,宋子文要求蒋介石答应不对张、杨二位将军予以处罚,为了尽快回南京,蒋当着宋子文和张学良的面,承诺不给以处罚,还要给东北军军费8000万元。这天下午,张为防意外,决定立即放蒋,他还决定亲自陪蒋回南京。杨虎城虽不同意,但他一向尊重张学良,不便反对,和张一起去机场送蒋。蒋介石在西安机场见到有两千多人齐集在那里,急忙对张、杨说:“我答应你们的条件,我以领袖的人格保证实现,你们放心。假如以后不能实现,你们可以不承认我是你们的领袖。”接着他重申了一遍所答应的6项条件。他还说:“今天以前发生内战,你们负责;今天以后发生内战,我负责。今后我绝不剿共。我有错,我承认!你们有错,你们亦须承认。”同行的宋子文一拍胸脯,说:“如果委员长不兑现,你就找我,我也做担保。”    
    蒋介石在张学良陪同下乘飞机离开西安,在洛阳过了一个圣诞之夜后,于1月26日回到南京。他要陈布雷赶快杜撰了一篇《训词》,于27日发表,而假称是24日在西安对张、杨当面讲的。《训词》中竟然说:这次事变得以如此结局,是由于张、杨“勇于改过”,是张、杨之“人格与精神,能受余此次精神之感召”。随后,他声称要引咎自请处分,并请免去本兼各职。国民政府和国民党中央表示慰留,给假1个月。他返回奉化老家养伤,在回溪口时,把张学良同机押解到溪口,软禁起来。他还命陈布雷执笔为自己撰写了《西安半月记》。    
    此时的蒋介石,已把“领袖人格保证”抛到九霄云外了,他将张学良软禁起来。蒋介石派人示意张应写请罪书,张无奈,写了一封给蒋的信,说“愿领受钧座之责罪”。蒋介石将此信交给国民政府军事委员会,接着组成高等军事法庭会审张学良,以“首谋伙党,对于上官为暴徒胁迫”的罪名,判处有期徒刑10年,褫夺公民权5年。蒋介石为表示“宽大”,具呈国民政府请予“特赦”,并请责令张“戴罪图功,努力自赎”。结果,张学良被“交军事委员会予以管束”,从此失去了自由。    
    东北军代表米春霖和西北军代表李志刚要求求见蒋并释放张学良,蒋介石对这些人很客气,为他们鸣放鞭炮,设宴席为他们接风,但对释放张学良的要求,不做回答,只是勉强见了一面,对他们说:“汉卿是我的好朋友,像亲兄弟一样,我不能亏待他,只是他年轻,小事情聪明,大事情糊涂,只因读书太少的缘故,我留他在这里多读书,你们回去吧。”这些代表扫兴而归。    
    宋子文也出面劝说,请蒋介石放张学良。这主要是考虑到他的承诺。宋是基督教徒,对自己的信誉很看重,而且他与张学良的私交较深,如果不能将张释放,就不但对不起朋友,也将使自己因失信而影响威信。因此他到溪口,拜见蒋介石,报知蒋的侍卫,侍卫说“委员长身体欠佳,望改日再来”。几经周折,宋子文已经知道蒋介石准备赖账,但还不死心,决心等下去。蒋介石知道宋子文有不见自己不罢休的意思,就让俞济民到溪口,用最优厚的待遇和物品款待,另外又专门派人领着宋子文在溪口游历。宋子文也是无可奈何。    
    评析:    
    张学良为了逼蒋抗日,以拯救民族危亡,进行兵谏,发动西安事变;从大局出发,接受中共中央的建议,与周恩来、杨虎城一起同宋氏兄妹谈判,和平解决了西安事变,从此结束了内战,走向全面抗战。张、杨“有功于抗日事业”,是“千古功臣”。蒋介石把以“以领袖人格担保”的承诺当作戏言,秋后算账,将张学良软禁,非君子之举,不仅有负于张学良,而且有负于整个民族,也降低了自己的人格。蒋介石本来可以与西安事变一起作为有“领袖人格”的伟人,名传千古。然而,由于他违背自己的承诺,对张学良进行秋后算账,却使得他自己在史书上与“小人”为伍。


术篇第84节 从逼杨出洋到羁杨入狱

    西安事变后,蒋介石对杨虎城进行了严厉处罚,导演了一场用暴力打击政敌、压制抗日志士的人间悲剧。    
    事例:    
    杨虎城与张学良一起发动了震惊中外的西安事变,将蒋介石及其随行大员扣留,逼蒋抗日。在此之前,因请求抗战,支持冯玉祥的察哈尔抗战而冒犯了蒋介石。西安事变和平解决,蒋介石平安回到南京后,记旧怨新恨,背信弃义,搞秋后算账,在软禁张学良后,又对杨虎城进行了报复,逼杨出洋,企图磨灭其抗日热诚。此计无效,随之将杨虎城羁押,打入监狱,监禁12年之久。在蒋家王朝已被人民革命推翻后,蒋介石指使特务将杨虎城杀害。    
    第一,助冯抗日,蒋介石难容忍。杨虎城原是冯玉祥的西北军中的一位将领,中原大战,冯阎战败后被蒋介石收编。“九•;一八”事变后,杨虎城跃跃欲试,准备抗击日本侵略军。1933年,当日冠向热河进犯时,杨虎城特地赶到石家庄,面见蒋介石,请缨抗战,遭到蒋介石冷遇。    
    此时,冯玉祥在察哈尔举出抗日的旗帜。杨虎城作为冯将军原来的部属,对冯的抗日义举极其关注,杨虎城不仅在言论上表示声援,而且在物质上予以援助。蒋介石对杨的表现极其不满。因为蒋担心冯玉祥的抗日行动贻误他既定的对日妥协退让的大计;还担心冯玉祥另立军队和政府,东山再起,拥军自重,动摇自己的统治地位。蒋介石采用武力镇压和分化瓦解“双管齐下”的手段进行扼杀。尽管蒋介石把冯玉祥领导的察哈尔抗日同盟军镇压下去了,但是对杨虎城的嫉恨一直记在心上。    
    第二,“犯上作乱”,逼杨出洋。西安事变和平解决后,杨虎城虽然对放蒋心存疑虑,但从大局出发,还是同意在蒋介石未在谈判协定上签字的情况下,放蒋离陕回南京。    
    在蒋介石软禁张学良之后,杨虎城反映强烈。立即发电南京,质问国民政府,对蒋背信弃义的行为表示极端的不满。1937年1月,杨虎城又领衔通电南京政府,再次抗议扣押张学良和重新挑起内战的阴谋。电文称:若内战再起,“则虎城等令人欲求对内和平而不得,欲求抗日不能,亦唯有起而周旋,致死无悔。”这天杨虎城被蒋介石撤职留任。2月15日,国民党召开三中全会之际,杨虎城、于学忠做了“提议实行改组政府,收容各党各派人才、停止内战等八项办法,以求全国一致积极抗日”的提案,但是三中全会的决议说:“不问其内容如何,惟既出叛逆之行为,及威胁之方式,显系托辞造乱,实国法军纪所不容,应不予置理,以儆效尤。”从中可以看出,国民党的三中全会已经把西安事变的性质完全搞颠倒了,张、杨的义举诬指为“叛乱”。而且在张、杨两人之间,蒋更恨杨虎城。后来蒋介石在《苏俄在中国》一书中说:“此事最出人意料的一点,就是其主动者,实是张学良本身,而首先提出此一劫持主张者,则为杨虎城。”蒋介石对他认为是“犯上作乱”的人肯定是要惩处的。这时,蒋介石还不打算把杨虎城扣押起来,只是剥夺他手中的权力。    
    3月,宋子文、顾祝同向杨虎城授意,要他主动去见蒋介石,以便“恢复感情”。28日,杨虎城到溪口与蒋介石见面。蒋表面上对杨虎城说:“在事变中各方面是有对抗情绪的,他们对你的印象,还转不过来,你继续任职,在感情上会有些不方便。你不如先往欧洲参观一个时期,然后回国任职。出国费用,由政府负责。”暗地里,蒋介石却致电顾祝同说:“虎城以磊落态度,听命辞职,则照中正在杭所谈者,毅然行之,不应提出任何要求条件,示以至诚。则中央不能不体其善意,自能优遇。如其决然辞职出洋,并希望其能在本月内来沪,就当派员帮他筹划一切。”4月27日,杨虎城被迫辞去所任各职。6月16日,国民党发布了这样的命令:“兹派杨虎城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