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飞读中文网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蒋介石成败录-第3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智、驱逐胡汉民,使自己一跃成为仅次于汪精卫的领袖级人物。接着制造“中山舰事件”,既把共产党人排斥出一军和黄埔军校,又逼走了汪精卫,使自己走近最高权力的位置。    
    权力是个人野心的催化剂,又是野心膨胀的助推器,权力增大野心更大。为了扫除阻碍,他下定了“只有奋斗决战死,中求生耳”的决心,为了攫取最高权力,义无反顾,不择手段,堕落成卑劣的小人。


博篇第5节 言不顺也要争“正统”

    常言道“名不正言不顺”,这似乎是中国人为人处世的通则,大概自盘古开天地以来,万古不变,上自最高统治者下至底层社会的老百姓都要讲究这个,真假不那么太讲究,形式最为重要,在名门望族争嫡系,在武林商界争正宗,在政界学界或者说凡是权力能延伸到的地方都要争“正统”,凡此种种,司空见惯。在诸多正名中,尢以“正统”为大,正统观念根深蒂固,只有那些被皇帝钦定的嫡传,才具有合法性。这种观念,到了近代仍然十分盛行,只要自己宣布为嫡传,就因为已披上合法外衣,从而在政治上处于十分有利的位置。叛变革命后的蒋介石,不遗余力地争“正统”,为自己正名。    
    事例:    
    蒋介石叛变革命后,尽管对他夺取党政军权的劣迹的指责、声讨不断,言不顺,他也要争“正统”,以借孙中山之威为自己的反动统治补上“正名”的手续。    
    为争取“正统”地位,蒋介石处心积虑,不遗余力地把自己打扮成是孙中山最忠实的信徒和孙中山钦定的接班人。    
    首先,篡改历史,歪曲自己与孙中山的关系。他极力向公众表示,自己是总理最依赖的人,与总理的关系很早。这一行为是从夸大他在孙中山蒙难期间的作用开始的,孙中山蒙难,在孙中山的众多亲信离他而去的时候,蒋介石冒险登上永丰舰,帮助孙中山,赢得孙中山的信任。蒋介石事后专门写了《孙大总统广州蒙难记》,记录自己在永丰舰上与孙中山共同赴难的日日夜夜,在吹捧孙中山的同时,将自己如何得到总理信任,如何与孙中山患难与共,大肆渲染一番。    
    其次,无限抬高孙中山的位置,制造宣传攻势。蒋介石利用自己控制的宣传机器,神化孙中山以树立自己的“正统”观念。蒋介石在建立南京国民党政府之后,在南京有“三多”,即:纪念多、演说多、会议多。不论事情大小,只要能把自己与孙中山联系起来的,就要纪念。即使与他无关的事情,也要通过纪念活动拉上关系。孙中山逝世后,国民党中央决定每个星期一的早晨,都要做总理纪念周,读孙中山遗嘱,检查工作,后来蒋介石完全把总理纪念周变为总理训话周,每到星期一,他都要发表讲话,攻击政敌,把纪念周变成自己实行独裁统治的工具。    
    再次,通过神化孙中山来美化自己。为了达到这一目的,蒋介石举办哭灵、迁灵、祭奠陵等一系列活动。这些活动表面上是显示对孙中山的尊重,实际上是将自己说成是孙中山“忠实信徒”“至亲至厚”的嫡传弟子。    
    第二次北伐获得胜利后,蒋介石到了北平,党政军魁首聚集到京城,齐赴西山碧云寺,在孙中山灵柩前举行祭奠典礼。蒋介石担任主祭人,向孙中山宣告北伐成功。祭文这样说:“中正昔待总理,亲承担命之殷切,所以期望于中正者,原在造成革命之武力,铲除革命之障碍,以早脱人民于水火。”这就向大家表明,我就是孙中山的合法继承人,我是“正统”,你们必须接受我的领导。我所做的一切,均属孙中山的遗愿。    
    在宣告祭文后,打开棺盖,瞻仰孙中山遗容时,蒋介石扶棺痛哭,热泪横流,经久不止,冯玉祥将军上前相劝,谁知越是劝,蒋介石越是哭得厉害,弄得大家十分尴尬,只好等蒋介石哭完,实在等得不耐烦了,有人小声地说了一句:“让他哭,我们走,只有他是‘正统’。”话音刚落,蒋介石立即止住哭泣,盖棺散会。    
    在哭灵之后,国民党作出了让孙中山迁灵到南京紫金山的决定。孙中山是一代伟人,在其逝世后,实现他的遗愿,迁葬南京,合乎情理。问题在于蒋介石假借其名进一步抬高自己,使之成为一次宣传自己的政治运动。1929年3月,国民党制定了一套详细的安葬计划。为准备安葬,南京方面大兴土木,修建规模浩大的中山陵墓,各级官僚在修建过程中,乘机中饱私囊,搞得民怨沸腾。南京国民政府为修建小山陵墓花了50万元特别费,但有人估计,修建的费用至少在1000万元。这对于当时经济极端贫困的中国来说,是一项很大的支出。这有违于孙中山爱民亲民,为民生奋斗终生的风范。    
    为了将孙中山的灵柩从北京迁至南京,兴师动众。5月,由南京开出专列,出动了陆海空军,几乎全部国民党大员,参加仪式,灵柩在30万人护送下,步行将近两个小时,从香山抬到前门车站,从北京到南京,沿途各车站都进行了隆重的接车仪式。蒋介石亲自到车站迎接,全南京大小官僚和市民,将灵柩送过长江,举行了三天的公祭日,蒋介石亲自守灵,然后万人空巷,送往紫金山安葬。    
    蒋介石搞这一套,主要是通过死人给活人看。他要向人们灌输,只有他才是孙中山真正的继承人。在此之前,他把孙中山生前写给他的亲笔信,选出10多封,装订成册,赠送给国民党的高级军政要员,并向受赠者说,对于汪精卫、胡汉民等人,孙中山是不满意的,认为他们意志薄弱,不能担当大事,向人们暗示只有他才是孙中山先生理想的继承人。但明白人深知,正统与否,不是封的,也不是造势而立起来的,言正最终取决于行正。    
    评析:    
    蒋介石千方百计地把自己装扮成孙中山的忠实信徒,是真正的接班人。采取一系列手法,比如:篡改历史,歪曲自己与孙中山的关系;无限提高孙中山的位置,制造宣传攻势;通过神化孙中山来美化自己,蒋介石搞这一套,主要是通过死人给活人看。他要向人们灌输,只有他才是孙中山真正的继承人。正统与否,不是封的,也不是造势而立起来的,言正最终取决于行正。蒋介石背叛孙中山三大政策,残酷迫害革命者和进步人士,无论怎样装饰,也免不了落个“骂名滾滾来”。


博篇第6节 百权不如军权(1)

    民国初年,军阀林立,群雄征伐,社会失范。无论你的政治主张如何,还是要用枪杆子来说话,军事力量成为左右中国政治的决定性因素。孙中山走的是武装夺取政权的道路,但是在推翻满清王朝建立民国后,没有真正建立自己的常规军队,往往是借用某些军阀去攻打那些阻碍革命的军阀。其结果是,这些军阀得到孙中山的钱,利用孙中山的名得势后,掉过头来反对他,使他多次陷于绝境。这一刻骨铭心的教训,使追随孙中山的蒋介石进一步认识到掌握军权的极端重要性,以至于始终将军队掌握在自己的手里,并将其视为在政坛角逐中的法宝。    
    事例:    
    辛亥革命爆发后,蒋介石由日本回国后,就投身于武装斗争,但真正感悟到军队的极端重要性,那还是在粤军中任职开始的。1918年前后,蒋介石受孙中山的委任,到粤军中担任参谋,但俗话说:“参谋不带长,放屁都不响。”蒋介石虽然尽心谋划,但也中不过是为他人作嫁衣裳。粤军地域观念很强,因蒋介石是浙江人,加上他孤傲自负的秉性,自然要受到粤军的排挤,使他感到自己无能为力,多次辞职。    
    后来,孙中山决定建立黄埔军校,由他担任校长给他建立属于自己掌握的军队的契机,从此他开始用心谋划,在黄埔军校树立自己的绝对权威,建立了中国最强大的军事集团———黄埔军人集团。这成为蒋介石打天下、坐天下的基础。    
    从军事才能的角度来说,周恩来的评价十分中肯,他认为蒋介石军事才能平庸,而权术谋略较高。其政治手腕诡诈,让全军服从他一人,是蒋介石治军的根本原则。蒋介石认为军队不管力量强弱,都必须为自己控制,只有属于自己的军队,才是有力量的军队。早年在粤军中,蒋介石的治军才能不在粤军将领之下,但其训练的军队都不听他的。黄埔军校建立后,他千方百计地把军队抓在自己手里,从北伐到最终在大陆败亡,他发家的基础――由黄埔军校骨干组建起来的一军,始终被其牢牢控制,不肯假借他人。正是因为如此,他十分害怕他的军队对他不忠,害怕部下背叛他。为了防止部队背叛,他采用封建法西斯的治军手段统驭军队:    
    第一,形成他与军队之间休戚相关的关系。蒋介石发家依靠这支军队,这支军队要有出路只有靠他一人。如果蒋介石的政治命运结束了,这支军队的生命也终结了。他研究曾国藩、胡林翼带兵经验,刻意模仿。曾国藩的军队都是依靠同乡、亲戚关系建立起来的,官与兵之间不仅仅是上下关系,还有血缘、地缘关系,下级只服从上级,而不是服从上上一级,即使是曾国藩也不能轻易指挥得动,谁招来的部队就听谁的,但这些高级将领又都只服从曾国藩,除他以外谁都指挥不灵,实际上国家军队已经私人化了。蒋介石顶礼膜拜,刻意效法。他充分利用自己的权力,将最好的装备给黄埔系,对那些听话而且有才能的学生则破格提拔,对那些有过错的网开一面,给予他们发达的机会。    
    蒋介石第一次“下野”的时候,害怕他的军队为别人利用,特地发表了《告黄埔同学书》,暗示自己不久要东山再起,防止黄埔军校学生因为他下台,而另外投靠他人。果然,在蒋介石“下野”后,凡是黄埔军校的学生都受到别的军阀的冷眼相待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