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飞读中文网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恶明-第242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赵三水瘦高的个子,虽然说每天吃的也不差,不过很少看见有多余的肉,脸上因为操练和风浪吹打的黝黑,说话也是粗着嗓子。他那里对于这个任务极为的看重,毕竟现在那一百名铁丁出来的人,大多是中下军官,只有罗义现在才是独立的掌管一营,反倒是当时颇为生疏的杨家猎户们分掌了两个营。 
    这次派到海上来,难免不是大用的前兆,所以每日里面也是呆在船头跟着武沉一起观察海面,同时尽自己最大的可能了解济州岛,按照武沉的说法,今天的下午就应该是在济州岛登陆了,赵一水心中有些紧张,在那里跟着武沉闲扯放松: 
    “武老哥,你说那个岛上有多少倭寇?” 
    这个问题,赵三水已经是问过了三次以上,武沉心里面有些不耐烦,不过脸上还是笑呵呵的说道: 
    “不会超过二百人,在那个岛上的也都是些上不了船的窝囊货,济州岛除了岛上的娘们下海捞点东西,什么也干不了,鸟不生蛋的地方,海船也都是停在倭人那里。” 
    武沉这边说,赵三水的咳嗽了一声,武沉迅速的反应了过来,自己这么说济州岛差,岂不是诋毁登州营的决策不准,连忙干笑着转移了话题,那边赵三水却又掉转了话题,开口说道: 
    “岛上没有朝鲜的官兵吗?” 
    这个倒是一个新问题,不过武沉听到后先是瞪大了眼睛,然后用力的挠挠头,开口说道: 
    “要说朝鲜的官兵,我还真是不知道有没有,也许有衙役吧?” 
    赵三水不怎么怕倭寇,他当年也是跟着江峰在登州杀鬼子好像是砍瓜切菜一样,过后还听说那些鬼子都是什么真倭,能打能冲。心想这么厉害的倭寇都不经打,其他地方的又能强到什么地方。 
    不过他比较担心朝鲜的官兵,心想对方好歹也是一个国家,而且听李和尚那些水手说,朝鲜的国土比山东可要大,赵三水就心 
    有多少的官兵,自己这四百人一定要做到打不过就跑可不要给江大人折损兵力,可是怎么也没有想到问武沉之后,居然对方还不知道有没有官兵。 
    看着赵三水疑问的申请,这一路上一直是装作万事通的武沉有些落不下脸面,索性是开口说道: 
    “这话说起来有些别扭,不过老哥我在海上跑了这么久,就不知道朝鲜那边有什么官兵,在海边的都是些海盗和倭寇,说什么时候去抢,就是什么时候去抢,也没有人管,咱们海上汉子也不到朝着里面走……” 
    颠三倒四的说完,赵三水倒是也明白了过来,原来是这些干海盗的都不知道朝鲜是不是有官兵。 
    当然,要是江峰在船上恐怕要更加的惊讶,在现代的时候韩国人都是牛气烘烘的,韩国也是自己以为天下第三的模样,而且动辄说自己有什么文化的遗产,看起来祖上也是阔过些年头。 
    谁也想不到现在是这么软蛋的一个角色,很多人看历史的时候,习惯把隋唐时候的高句丽和后来的高丽混淆,心想当年的隋唐花费百万人征伐,用了许多年消耗巨大的物资才打下来的国家,到了明朝也是一定不会太差,不过有一点大家要注意,高句丽是在辽东,而不是朝鲜半岛。 
    隋唐的朝鲜半岛还是在混乱之中,唯一安定的地方还是在朝鲜的南方,那是日本的殖民地,叫做日本府。 
    至于到李姓的朝鲜王国,更是把所谓的文治发挥到了极致,人民都是极端的爱好和平,当然这个事情也有另一种说法,唤作极端的软弱可欺,在明朝的时候,日本的战国诸侯都是打的不可开交。 
    靠近朝鲜的九州和四国的大名,要是没有了粮食,就立刻带兵坐船去朝鲜掳掠一番,抢足了然后带回去,堪称是东亚海面上的自动提款机。要是原本的历史时空中,丰臣秀吉的侵略朝鲜,明军的入朝援助,两国大军在朝鲜的陆地上打来打去,本地的朝鲜除了水上还有战绩之外,其余的就不值一提了。 
    不光是弱,而且还穷,朝鲜全国一年也就是收入二十万担的赋税,能养七八千的兵马,都是集中在汉城一带,那里有什么力量去其他地方抵抗,这样的窝囊朝廷还提什么官兵,天大的笑话了。 
    赵三水直到了济州岛那里,才知道大人为什么跟他说是来登陆,而不是登陆作战,手下的这些兵丁大多是反乱时候招进来的新兵,战斗力也不是登州大营最强悍的人,确实是有些道理。 
    一同来的八艘船靠近济州岛的时候,武沉也不担心岸上的攻击,就那么老神在在的站在船舷看热闹,岸上已经是乱成了一团,岛上这些倭寇最远的攻击武器就是竹弓,竹弓三十步之内才有杀伤,不过对于海上的船只和穿着甲冑的登州士兵,丝毫的用处也没有,其外的攻击武器,恩,就是丢石头了,而且还是用手来丢的石头。 
    济州岛倒是有个渔港,武沉估计了一下,登州的武装商船可能还不能在港口停泊,恐怕只有自己的几艘船才行,不过双方的距离倒是能看清楚对方大概模样了,赵三水终于是笑了出来: 
    “拿着这种木头家什也来当倭寇吗?” 
    岸上的倭寇其实没有这么惨,他们二百多人里面还是有十几个拿着长刀的,剩下的人拿的都是竹枪,上面还是套着铁头的。他们的船都是停泊在渔港的边上,看着对方的巨舰(这种大小的船对他们算是巨舰了)那里还敢下水。 
    这样的对手那里会让人提起兴趣,赵三水无精打采的冲着身后的手下命令道: 
    “让商船开三炮就行了,不要多打,不要浪费炮弹!” 
    船上的登州士兵都上了船好像是看戏一样看着岸上惊惶失措的倭寇们,还有人在那里哈哈大笑,船上的一磅的鹰炮也就是佛朗机炮操控起来十分的简单,装填完毕之后,点火发射,弹丸顿时带着呼啸飞了过去。 
    一百五十步的射程,也就是刚刚打到,但是穿着布衣站在最前面的倭寇顿时是被胸口砸了稀烂,他的同伙们在那里惊慌恐惧的大叫,顿时一哄而散,船上的士兵们的笑声更大了,那边的赵秀才顿时是火大了,扯着嗓子大喊: 
    “严肃点,把脸给老子板起来,咱们打仗呢!”   
      正文 第二百九十三章 捉拿 大乱 
       
    一年的春天,临城也是生机勃发,可是谣言已经到害的地步,大凡有藩王的所在,都是有一个锦衣卫的百户带着十几个人就近的监视,定期把泾王府的事情朝着上面报告。 
    原本流传在村夫愚妇之中的谣言慢慢的扩展到了商人士绅,现在就连官府的人员也是在议论这些事情,倒是泾王抱着见怪不怪的心思,该做什么还是做什么,不过临城外的山卫已经是不许官兵外出。 
    监视泾王的锦衣卫百户也曾经是跟着上面联系,说明这样的情况,结果被骂的狗血淋头,州知州(临为直隶州州首县,知州在临)和他的处境差不多,临这个地方最为的尴尬,州知州不过是七品,可是泾王乃是亲藩。 
    王府中大小的官员都有不低的品级,虽然泾王是个老好人,府中的人也是被严加管束,平日里面这个县令还算是好作,不过现在临城内城外的各种谣言传的满天乱飞,可是被上面骂过之后。 
    州知州也只好命令三班衙役在县内严查散播谣言之人,但是这样的事情连辟谣都不可能,你站出来说这种敏感的政治谣言,万一哪怕是万一,真是闹出什么事情来,那肯定是有大牵连。 
    城内是谣言纷纷,城外也是不安生,江峰的四个营各自掐住关键的地方,主要是守备盐场,港口,还有煤铁的作坊,临这里是藩王所在,你一个地方驻军靠的这么近岂不是落人话柄,江峰自然是离开的远远的,而且陈聋子反乱的时候,临周围的两个卫拼命的抵抗没有让临遭受兵灾。 
    反乱过后,这两个卫所都是被朝廷封赏,同时按照常例,这两个卫所都是被调到青州驻防,就是害怕藩王和这两个卫所勾结。 
    青州周围的卫所那里有什么战斗力可言,要不然当年的衡王世子也不会重金结交山东境内的绿林好汉了,调来临之后,军兵们虽然没有祸害地方,但也是没有得到什么好评价。 
    现在都是风传蒙山上佛子出世,天兵天将要护着佛子下凡来坐天下,这些谣言可当真是只有下面的村子相信,不过就是一股风声而已,一些地主豪强的庄子和寨子,这些时日都是被人开了,换了主人,但是消息还没有传开。 
    四月份的某天,城内和泾王挂上点关系的官员们都是松了口气,锦衣卫百户和临知州都是松了一口气,心想自己这样禁绝谣言还是有些用处,三班的衙役和所有能动员出来的力量都是被动员了起来,就是为了防止谣言的继续蔓延。 
    现在总算是起到一些作用,不过谣言这个东西从来不都是强力能够制止住的,而且禁绝的厉害,流传起来也是同样的厉害。 
    天色快要黑下来的时候,在闹市的街道上突然有几个人拿着铜锣开始敲打,口中高喊着: 
    “锦衣卫就要捉拿泾王爷,就要趁着今夜带出临城。” 
    喊话的人就是本地的口音,本来这个闹市就是靠近城门,彷佛像是印证他这这句话一样,十几个锦衣卫打扮的人骑马呼啸而过,正是冲着泾王府的方向,本来百姓们就是担心泾王被捉拿。 
    人群中有人大喊“泾王在咱们这里做了多少好事,现在风调雨顺的全是他老人家的功德啊!”接下来就有人接口说“不能让他们带走王爷”,虽然百姓的个体都是胆小怕事,但是人一多群体意识不能忽视。 
    泾王本身在临的民间就是颇有威望,有人这么一鼓动,闹市上面的人都是轰动了起来,大家七嘴八舌的嚷着‘不能冤枉了王爷’,有人大声鼓噪着一起去。 
    明朝的藩王在成祖之前,是可以有三卫的护兵人马,不过越到后来削减的越是厉害,现在一个藩王如果不是在九边重镇,手中也就是二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