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根据地。突围部队另一部,因强渡襄河受阻改道北上,进入了伏牛山地区,与河南军区部队会合。
掩护主力突围的第1纵队第1旅于6月26日开始行动。他们先向西,再折而向东。完成掩护主力转移的任务后,于29日在麻城以北突破国民党军封锁线向东挺进。尔后,越过鄂皖边界咽喉大牛山,穿过大别山,挫败国民党军多次追击和拦截,跋涉千余公里,于7月20日越津浦铁路,进入苏皖解放区。后改为华中野战军第13旅。鄂东军区部队掩护主力突围后,继续在大别山区坚持游击战争。至此,中原军区部队胜利完成了突围战略转移任务,粉碎了蒋介石“一举分区包围歼灭”的美梦。
中原突围,揭开了解放战争的序幕,有着重要的战略意义。
中共中央在1946年10月的《三个月总结》中指出,过去3个月内,我中原解放军以无比毅力克服艰难困苦,除一部转入老解放区外,主力在陕南、鄂西两区,创造了两个游击根据地。此外,在鄂东和鄂中均有部队坚持游击战争。这些都极大地援助了和正在继续援助着老解放区的作战,并将对今后长期战争起更大的作用。
1947年5月28日,由毛泽东起草的中共中央给中原军区的慰问电中指出,我们中原各部为着反对卖国贼蒋介石的进攻,从去年7月起在陕南、豫西、鄂西、鄂中、鄂东、湘西等地,在极端困难条件之下,执行中央战略意图,坚持游击战争,曾经牵制了蒋介石正规军30个旅以上,使我华北、华中主力渡过蒋介石进攻的最困难时期,起了极大的战略作用。
中原军区部队,在突围中所以能取得胜利,一是正确地选定了突围的方向,使突围部队突过平汉线即可进入广阔的地区,进行大的机动和开展游击战争。二是进行了周密的部署和充分的准备,有主有次,有突围有就地钳制,明确区分了各部队的任务。三是保持了突围行动的突然性。四是广大指战员发扬了人民解放军英勇顽强、艰苦奋斗的光荣传统。五是华中和晋冀鲁豫野战军部队的积极作战,调动了围追中原部队的国民党军回援,起到了战略的策应作用。
全国解放战争(1945。9—1949。9)
华中野战军苏中七战七捷
1946年7月上旬,国民党反动派集中正规军58个旅约46万人向华东解放区发起了全面进攻。其中第1“绥靖”区司令长官李默庵指挥5个整编师共15个旅12万人集结于长江北岸南通、泰兴、靖江、泰州一线,企图首先攻占如皋、海安,巩固沿江一线阵地,尔后继续沿(南)通(赣)榆公路和运河一线北犯,与向淮南、淮北进攻的国民党军相配合,夹击苏皖解放区首府淮阴。
华中野战军司令员粟裕决定:集中第1、第6师和第7、第10纵队共19个团3万人的兵力,在苏中军区部队和民兵的配合下,运用集中优势兵力、各个歼灭敌人的战法,实施内线机动作战,迎击进犯苏中解放区之敌。从7月13日至8月27日,先后取得宣泰攻坚战、如南急袭战、海安运动防御战、李堡攻坚战、丁堰林梓攻坚战、如黄公路遭遇战、邵伯防御战等7次作战的胜利。
一、宣泰战斗。华中野战军在得悉国民党军将于7月15日进攻黄桥、如皋、姜堰、海安等地后,为争取先机,遂以5倍于敌的兵力于7月13日突然向守备较薄弱的宣家堡、泰兴国民党军整编第83师第19旅第56、第57团及旅属山炮营发起攻击。激战至15日拂晓,歼其3000余人,获得初战胜利。
二、如南战斗。国民党军发现华中野战军主力在宣泰地区作战,立即以整编第49师乘虚进攻如皋,企图断我归路。7月17日,第49师进至如皋东南地区,同时,由扬中增援泰兴的整编第65师主力及第99旅、第148旅分别向黄桥、姜堰进攻。华中野战军遂以一部兵力加强如皋、黄桥、姜堰地区的阻击,主力迅速转兵东指,不顾疲劳,一夜强行军50公里,直插如皋以南,以4倍于敌的兵力出其不意地合击了立足未稳的整编第49师。经19日至20日两夜攻击,歼灭整编第49师师部、第26旅全部及第79旅大部共万余人。
三、海安战斗。宣泰、如南战斗后,华中野战军将主力转移至海安东北地区休整待机。李默庵认为华中野战军北撤,是因为伤亡过大,不能再战。遂以整编第49师残部,第160、第187、第148旅在几十架飞机支援下,两路夹击海安,企图与华中野战军决战。华中野战军令第7纵队在海安以西、以南实行运动防御战,迟滞、消耗敌人,连续阻击5天,杀伤敌人3000余人后,于8月3日主动撤离海安。
四、李堡战斗。国民党军占领海安后,认为第一步作战目的已达到,遂决定分兵“清剿”,企图巩固泰州、海安以南地区,尔后继续北犯。华中野战军鉴于国民党军战线延长,兵力分散,遂决定攻击位于李堡的第105旅,打开主力南下作战的通道。8月10日,获悉驻海安的新编第7旅和驻李堡的第105旅正在调防,秩序混乱。当夜对其发起攻击,至11日晨予以全歼。下午又在洋蛮河地区歼灭2个团。李堡战斗,共歼国民党军1个半旅8000余人。
五、丁堰、林梓战斗。国民党军于李堡战斗惨败后,被迫重新调整部署,重点扼守海安至南通间铁路干线,以加强海安、泰州之线以南的“清剿”,企图确保其占领区。驻守丁堰、林梓地区的是敌交通警察第7、第11纵队。华中野战军在经过短期休整后,以部分兵力袭击海安,佯攻黄桥,进逼南通。以主力共3万余人,从海安、如皋东侧隐蔽南下。8月21日晚,突然向丁堰、林梓敌交通警察第7纵、第11纵队发起攻击。激战至22日,歼灭5个交通警察大队5000余人,切断了南通至如皋的公路,打开了主力西进泰州、扬州的通道。
六、如黄路战斗。丁堰、林梓战斗后,国民党军发现华中野战军主力位于如皋附近,以为将要进攻如皋,即以黄桥的第99旅于8月23日东调如皋,增强防御;同时,以扬州的整编第25师沿河北上,向邵伯、高邮方向进攻,企图配合进攻淮北的国民党军夹击淮阴、淮安。华中野战军为解邵伯之危,采取攻其必救的战法,以主力由丁堰、林梓西进围攻泰州,以求调动整编第25师回援,并准备与黄桥东进增援如皋的第99旅在如黄公路上打遭遇战。25日晨,黄桥的第99旅在如皋的第187、第79旅接应下东进。中午,华中野战军主力到达如黄公路,与东西对进之敌遭遇后立即先敌展开。华中野战军采取先打弱敌,后打强敌的战法。26日,集中兵力先歼灭了分界的第99旅。27日,将加力的第187旅和第79旅1个团大部歼灭,并于31日乘胜攻占黄桥。此战,共歼敌2个半旅1。7万余人。
七、邵伯战斗。由扬州北犯的整编第25师8月23日在飞机、大炮和炮艇的支援下,分3路向邵伯、丁沟等地猛攻。第10纵队在第2军分区部队配合下,顽强阻击,并连续进行白刃战和反冲击,毙伤其2000余人。当华中野战军主力在如黄公路获胜后,整编第25师看到侧后受到严重威胁,遂于26日黄昏向扬州、仙女庙之线撤退。至此,苏中战役胜利结束。
苏中战役是全面内战爆发后,人民解放军在主要战场上进行的较大规模的初战,带有战略侦察性质。华中野战军以3。3万人的兵力对国民党12万兵力作战,1个半月连续作战7次,七战七捷,共歼灭国民党军6个旅及5个交通警察大队共53000余人,占进犯苏中国民党军总兵力的44%,而苏中人民解放军只伤亡1。2万人。苏中战役证明,依托解放区进行内线作战,具有很多有利条件;战役的胜利,为人民解放军进一步明确和完善战争初期的内线歼敌方针提供了宝贵经验;在歼敌方法上,此战役是运用集中优势兵力,各个歼灭敌人战法的成功战例。
全国解放战争(1945。9—1949。9)
中央军委发出《集中优势兵力,各个歼灭敌人》指示
1946年6月底,国民党反动派撕毁了国共两党在重庆和谈中签订的停战协定和一切协议,以围攻中原解放区人民军队为起点,发动了全国规模的内战。此时,国民党反动派有正规军和非正规军430万且利用和谈的机会进行调集、部署,完成了进攻的准备;他们控制着大城市,拥有四分之三的国土和3亿以上的人口;他们接收了侵华日军100万人的全部装备;他们得到了美国在军事上和财政上的巨大援助,如美国为他们装备了45个机械化师。此时中国共产党领导的中国人民解放军只有127万人,且装备较差;解放区的人口只有1亿多,土地面积不到全国的四分之一。在这种态势下,国民党反动派狂妄地宣称,只需3个月到6个月就可以打败共军。初期,他们使用了80%的正规军,约160万,共193个旅(含相当于旅的师),称得上其势汹汹。
面对国民党反动派向解放区的进攻,中共中央于1946年7月20日向党内发出了《以自卫战争粉碎蒋介石的进攻》的指示,分析了敌人进攻的态势,阐明了打击、战胜敌人的必要性、可能性和方针、方法。明确指出:“只有在自卫战争中彻底粉碎蒋介石的进攻之后,中国人民才能恢复和平。”“我们是能够战胜蒋介石的,全党对此应有信心。”还从政治上、经济上、军事上指出了战胜国民党反动派进攻的政策、方针、原则和方法,特别指出在军事上战胜蒋介石的方法“一般地是运动战,因此,若干地方、若干城市暂时放弃,不但是不可避免的,而且是必要的”。
在华东战场上国民党部队集中了58个旅46万余人,分几路向解放区和中国人民解放军压来。一路进攻苏皖解放区,采取“由南而北,由西向东,逐步压缩”的方针,以淮北为重点,以两淮(淮阴、淮安)为目标,分别自徐州、蚌埠、滁县、六合、扬州、南通等地向前推进;一路在山东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