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
虽然是正式的宫廷宴席,但李渊并没有将礼仪规定得很死板,所有的人都在尽情地欢笑,任凭胸中的激情发泄与释放。多少个年头的精心努力啊,多少个秋冬的拼杀征伐,终于盼来这江山一统、四海升平的一天,不快乐一番,怎对得起自己?
“殿下。”不知什么时候,陆峻到了李建成的身侧。
建成停下了手里的动作,稍微地一偏身。
陆峻顺势伏在他耳边低语,然后,很多好事的人,便看到了太子殿下那逐渐拧起的眉。
听罢,李建成毫不犹豫地起身,向着父亲李渊稍一躬身,绕过身前的桌子,在众人的面前疾步出了大殿。
顿时一阵地骚动,殿堂里低低的议论在不知多少人的口中传出。
“太子,怎么了?出什么事情啦?……”
望着那个背影,李世民突然不安起来,没来由地担心这个总是牵动自己视线的兄长。明知道这样不对,明知道这样毫无意义,却就是止不住这样去想。是该把一些事情说清楚了,有些话自己憋在心里好难受,不管他听与不听,不管他听后会有什么反应,他一定要说,因为,这也许,是他们之间最后能够倾诉的对白。
要对他说,不想就这样让战争无声地弥漫开来,既然要战,就放开手脚毫无牵挂地来。
此刻,不在东宫,也不在王府,应该可以吧。
心念动,不愿再多想,起身,同样向着父亲一躬身,同样绕过身前的桌子,同样在众人的瞩目中出了大殿。
这时的哗然似乎更盛,就连李渊也不免将身子靠在龙椅上颦眉思索,毕竟,先后走出去的这两个人,在如今的天下间,是何其地举足轻重。
刚刚收到的飞鸽传书就在手中,心啊,在那一刻沉得很痛。这个颉利啊,真是……混蛋、王八蛋!!!
看着太子脸上少有的怒气,陆峻知道,他们那位可汗大人啊,这次真是做得太出格了。
冷静冷静,这样可不行,无论任何时候,自己必须冷静下来才行,不然,一切都将前功尽弃。
用力捏着手中的书信,狠狠闭上眼,让黑暗来平息暴风雨般的烦躁心情。
虽然早知道那家伙绝对不会仅仅满足于跟自己协议中的那么一点点利益,虽然从最开始就知道那家伙同自己一样有着勃勃野心,可是,这样明目张胆地叫嚣跟索取,他还是不曾想到的。如果不是知道时机不到,如果不是懂得现今的政治格局不允许,如果不是曾经欠他一条性命,他真想……
突然地,眼眸中闪过一丝的异动。颉利,该是了解自己的人,知道自己并不甘心让突厥的铁骑践踏土地,知道自己所有的协议都是在保护大唐根基的基础上订立,知道……那,自己会不满,自己会反对,自己会翻脸,他会不了解?之所以会这样,必定事出有因,是什么要他写了这么一封挑衅的书信,什么才是他真正想要对自己表达的事情?真的仅仅是财富?真的仅仅是人口与土地?
豁然开朗,洞开的心扉一片的明亮。再高位的人,都会有着普通人的血性,何况是颉利这一类的人。
平静下来了,平静下来的自己异常清醒,他知道自己想要的是什么,只要这一切向着那个方向在走,便没什么是不可以做的,何况,这,未尝不是件好事。
想着,脸上露出释然的微笑。好吧,既然他想,那就满足他好了,不过,他也同样有着这样的自信,两兵交战,这个对着自己叫嚣的突厥可汗,不会有便宜占。
“大哥。”声言不大,却在这一刻惊得他不轻,转头,看到的,是李世民平静的面容。
“秦王。”陆峻礼节性地施礼。
李世民一挥手,目光却在建成的身上,“可以单独谈谈吗?我们似乎很久没这样的机会了。”
李建成将手中的书信递给陆峻,秀丽的面容上找不到什么异样的神情,“好啊,在这儿吗?”
“外面的天气不错,出去说吧!”李世民笑着轻扯建成的衣袖。
同样的微笑,静得不会让任何人看出涟漪,点头,随着世民的步伐走进了阳光里。
陆峻没有跟上,跟在太子身边太久了,明白在一些场合里,自己,还是不要出现为好。
前方,是一望无际的宫殿,远方,是无限的江山、万里的征程,曾经,他们并肩翻云覆雨,曾经,他们携手共划这天与地,可如今,如今,手足,亲情,无谓生死的情意,一切的一切,都被那古老的诅咒埋进了漫天的黄沙里。
“哥,非要这样吗?”李世民看着远方的天空,声音轻而又轻。
“同是李家男儿,同有凌云壮志,你说呢?”建成微微昂起头,沐浴着阳光的温柔。
苦涩地笑笑,这话,似乎很多人都对自己说过。
太子,秦王,这两个同样强大的人,是无法共存的,这是定论,改不了啦!
“真的要战?”李世民转过身子郑重地看着面前的人。
李建成没有回避那耀眼的目光,迎上,“早就开始了,不是吗?”
紧紧盯着那目光,李世民多么希望可以在那目光中看到一丝的动摇,多么希望抓住一根救命的稻草来挽救如今的局面,可是,直到自己的心彻底的冷透,也没能找到。
原本,有满腹的话滞留在胸中,原来,有很多的话想要留住他们曾经的情意,可现在,看着他眼中明晰的决定,想起他毫不留情地对待自己,那些,都似乎苍白得没有了力度。算了,算了,就这样结束也好,毕竟,既然他如此决绝,自己也就没什么好遗憾。
“好,我懂了。”
转身,李世民走出了阳光,从他们来的地方离开。
李建成没有去看那背影,而只是独自静立,阳光依旧温柔,可落在身上、脸上,却带给他彻骨的寒。
【历史同人:建成/世民】《决绝》第十八章
第十八章
公元623年,山东战事结束,江南的平定也只是个时间上的问题,中原一统,天下归一,这样的时刻对于大唐来说,时日已是不远,而另一方面,突厥的侵扰仍在,只增不减的劫掠让这个新生的王朝政局时不时地产生着种种微妙的变数。
大殿之上,百官朝议,争论的焦点,便是那个已经不是说了一天两天而已的话题——迁都。
“自从我大唐建国以来,突厥的侵扰就不曾停断。”大臣裴寂是主张迁都的一派,“关中地区物资丰富,人口繁茂,突厥人屡次入侵,劫掠烧杀正是他们游猎民族特有的习性,想要以武力、在短时间内改变这样的局面,实在是不太可能。为了我们刚刚建立起来的壮丽山河,为了不让我们已经疲惫的将士再度陷于浴血奋战的境地,陛下,迁都,绝对是现阶段一举多得的选择。”
其实,作为李渊自己,他是赞成迁都的。他曾多次派出人马到樊(今湖北襄阳北)、邓(今河南邓县)一带探察地理位置和政治形式,为的,就是防范于突厥的侵扰而不得不迁都的那一天,可是,一直以来,他都无法最终下定决心,一个极为重要的原因,就是朝中部分举足轻重的人物,十分坚决的反对意见,而其中为首的,便是册封了天策上将军的秦王李世民。
“裴大人这话说的实无道理。”刘文静是反对迁都的一派,“迁都,就能阻止突厥人的入侵?迁都,就可以改变突厥人天生的本性?迁都,就可以让无数的无辜百姓避免战火的纷争?这怎么可能?……如裴大人所说,迁都固然能够保持大唐立足未稳地根基,固然能够让我们这些京都的臣子不用为可能丢掉性命而担心,可是你有没有想过,迁都之后,我们大唐的气节将被置于何地?我们唐朝男儿的血性又将被多少人唾弃?”
裴寂轻蔑地一笑,“刘大人未免太意气用事了,我们是在说一个国家的长治久安,而不是在讲哪一个人的复仇历史。”
“陛下,”刘文静躬身施礼,“臣以为,无论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还是一个普通的人,在经受外敌入侵的时候便不能一味地逃避,那不但无济于事,更会助长了夷狄的嚣张气焰。象裴大人所说的迁都一事,无疑是让后世子孙唾骂的丑事,万不能行!”
“大唐是德化教育的礼仪之邦,是孔圣门徒的繁衍之地,关于如何治国平天下,想必刘大人也曾研读。”裴寂不慌不忙地继续着自己的论调,“国家的得失并不在于眼前的短期利益,并不在于一朝一夕的解气报复,而是在于长久的执政方针,长久,与天地同寿的长久基业。如果没有长远的全局观,哪里觅得大唐的千秋万世?”
“全局观?裴大人的全局观指的是什么?先逃跑,而后称臣吗?”
这样的质问裴寂不是没有想过,而接受这人的问话他更是早有准备,可是,当事情真的发生时,心中还是难免有着这样那样的浮动。“秦王说笑了,臣……”
“说笑?!”李世民不容质疑的语气十足地不客气,“裴大人觉得我这秦王没事儿只会说笑而已?”
裴寂啊,皇帝的近臣、朝上的风云人物,却这样硬生生地被噎得没敢再多说半句。
作为一同起兵于太原的老臣,裴寂太了解这位二公子的脾气了。这是个轻易不会在众人面前大发脾气、出言刻薄的人,就是在军中,他的火气也是威严自持而不轻露,但,只要是发作起来,就根本没有人能够拦得住。
“父皇,”李世民坚定的语气拱手向上,“从太原时起,我们李家便与突厥人交锋至今,他们无赖的习性、毫不守信的本质早已让我们了然于心。年年结盟、年年侵扰,岁岁缔结、岁岁反复,已经经历了这么多年的拉锯撕扯,此时,任何的退避都是对他们的纵容。如果我们当真迁都,确是保住